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 - 難忘的“黃河記憶”

難忘的“黃河記憶”

圖:ZK?文字:WL

連霍高速華陰出口是回廠的必經之路。在沒有高速公路的年代,我們都是坐班車(通勤車)從工廠往返Xi安。當時票價在8元左右,隨著油價上漲逐漸從25元漲到30元。後來根本沒有所謂的班車,社會車輛和火車成了我們往返Xi安和工廠的交通方式。

繞過當前的蓮花燈,穿過河壩,眼前出現了壹幅熟悉的畫面——“黃河廠”我回來了。

看那座山。到現在我還覺得左邊的山頂像壹個巨大的仙桃,右邊的像壹個沈睡的巨人。這張照片伴隨著我們童年的每壹天...

路邊交通標誌的腐蝕程度顯示了這裏的滄桑...

路面雖然鋪了水泥,但年久失修,國道相接的地方依然坑坑窪窪。記憶中的路面是鵝卵石鋪成的,雖然沒有水泥,但還是平整的。路邊的柳樹已經很茂盛了。大壩裏沒有水的痕跡。不再是過去的亂石堆,而是郁郁蔥蔥的雜草。偶爾會看到自由放養的雞和羊在大壩裏覓食。

還記得這座斷橋嗎?以前是水利設施。這麽多年過去了,還是那樣。好像從來沒有投入使用過,但是是我們孩子經常去玩的地方,當然也是我們晨讀的選擇之壹。

醫院的大門還是那個樣子,掛著壹個比我記憶中更多的廣告橫幅。據說醫院已經歸當地政府所有,所以廣告宣傳還是必不可少的。當時有壹個大門經常鎖著,大門後面的警衛室已經不見了...

繼續往前走,不遠處就是體育場的大門,除了記憶中的喧囂,依然如夢如幻...

透過銹跡斑斑的圍欄,我看到了大家心目中的標誌性建築——體育場。

澡堂已經面目全非了。還記得當時條件有限,只能去公共澡堂洗澡,不能天天洗。從135到246每周的細節我們都記不清了。靠近球場是男澡堂的門,靠近招待所是女澡堂的門。那時候我們三五成群去澡堂洗澡也是壹大樂事。後來家裏條件漸漸好了,裝了花灑,澡堂也承包出去了,我就再也不去那裏洗澡了。

球場的水磨石桌凳還在,只是棋盤的紋路不再像當時那麽清晰。

現在的球場沒有我記憶中的大,這可能是我們長大的原因。兩個標準籃球場增加了兩個全新的乒乓球臺。隨著分校操場的取締,這裏成了黃河社區居民唯壹的健身場所。

這個滑梯,承載了至少兩代人的記憶,我們小時候滑,現在我的孩子也滑了。和當年的我壹樣,這也是兒子來工廠最喜歡去的地方。滑梯還沒建成的時候,就已經是各個年齡段的孩子每天必去的地方了。雖然還在打磨,但還是擋不住孩子們的熱情,也不知道磨破了多少條褲子...現在滑梯表面都有凹痕了,這麽破破爛爛的真的很讓人難過。

體育場的北門院子,曾經是壹個神秘的地方,經常關門。不知道是什麽機構,只能趴在滑梯旁邊的欄桿上往下看。

這是放映室,電影放映機在這個房間裏。工廠放電影的日子,全家老少,還有方圓人都會來,自帶板凳,20美分買壹包瓜子。這裏放映過很多經典電影,比如《紅高粱》、《焦》等,尤其是抗戰電影,《地道戰》、《地雷戰》、《平原遊擊隊》等經典電影更是百看不厭。現在已經成為戲迷自助課的道具存放地。

講臺後面的圖書館,不知道什麽時候變成了這個樣子,光禿禿的磚墻告訴我們裏面的荒涼。這裏儲存了多少我們的精神食糧?凡爾納的科幻小說,金庸的武俠逸事,科學畫報等等都是從這裏借來的。壹樓大堂曾經是員工書畫展、產品交流會、員工交際舞等各種展覽的場地。

曾經壹塵不染的體育場,現在水泥已經開裂,落葉雜草遍地。

球場裏面的廁所在我印象中很少使用。平時門壹直是關著的,但是廠裏有籃球聯賽的時候就開了。確實比球場外的廁所幹凈,還有燈。現在更像是壹個被遺忘的角落。

出了體育場的小門,就是家屬區的第壹棟樓。除了過去,裸露的排水溝被厚厚的水泥蓋板封住,樹也不再是樹苗,郁郁蔥蔥。

出了球場,就是我們所說的“大店”。黃河廠的大商店給我們小時候提供了豐富的物質保障。米、面、糧、油(取消糧庫後)、日用品、學習用品基本都是從這裏買的。當時我們蹲在壹米多高的水泥櫃臺上,向助理阿姨描述我們需要什麽。後來慢慢的,水泥櫃臺變成了木框玻璃,後來變成了現在的超市。

印象中,大店對面有壹家冷飲店。那時候,毛票省下的壹塊半可以在這裏喝上壹瓶甜甜的齊默曼,這已經是奢侈了。至於什麽時候變成了超市,我真的記不清了。

旁邊的郵局變成了郵政儲蓄銀行。曾經是與外界溝通的重要陣地。在沒有電話和互聯網的時代,信件、電報、報紙和雜誌都來自這裏。每到聖誕節和元旦,這裏都是非常繁華的地方。朋友們在這裏買明信片和郵票,寄到五湖四海。那時候,八分的長城郵票是最常見的。

郵局對面就是我們所說的“小店”,幼兒園的零食大部分都是在這裏買的。什麽泡泡糖,無花果,步步緊逼,甘草杏...想想都流口水!這曾經是父母對付不愛幼兒園的寶寶的重要陣地。每當他們不想上幼兒園的時候,父母總是以買好吃的為名,把我們騙到這裏來。吃著喜歡的零食,完全忘記了拒絕上幼兒園的事情,然後爸媽在“三大紀律八項註意”的音樂聲中步入了工廠大門。

說起幼兒園,那是壹個充滿美好回憶的地方。幾乎所有被稱為“黃河廠子弟”的地方都是第壹次接受教育。那時候幼兒園的玩具很簡單,只有兩把鋼制轉椅和壹個滑梯,但是每天為了搶“1”的板凳,我都早早的跑到幼兒園。每天在這裏曬日光浴打遊戲。下班廣播快要響的時候,我在陽臺的欄桿上急切地等著爸媽來接。只要我們的父母走到工廠門口,我們看到父母就會馬上告訴老師,老師也會心照不宣的讓我們離開幼兒園,加入父母的行列。在這裏我們學會了走路,在這裏我們學會了說話,在這裏我們接受了學前教育,更重要的是,在這裏我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所以,只要遇到壹起上幼兒園的夥伴,總會有莫名的親切!

子學校,另壹個充滿快樂回憶的地方。我們在這裏讀完了小學,初中,高中。從這裏我們離開了這個我們曾經拼命想要離開的地方,但現在我們卻夢想著再次見到它。話不多說,以上。

曾經記得的“陜西省華陰縣黃河工程機械廠學校”的地址變成了“華陰市黃河學校”。

學校也有寄宿生!這在我們上學的時候是非常難得的,因為學校每個老師和學生的家離學校只有5分鐘的步行路程。想想吧。上學的時候還是用自由市場的門。後來我們搬到了工廠,後來就到了這個位置。以前的兩扇門都被廢棄了。

看看我們的操場,沒有黃土和飛沙。乒乓球銀行從水泥、磚頭變成了高檔,可惜這個當年打的足球場變小了很多,旗桿旁的領獎臺、跳遠沙坑都不見了,但還是挺好看的。真羨慕現在的孩子。

從遠處看,教學樓還是老樣子。我真想上去看看。

鎖著的門讓人有些傷感,過去的時光就像這扇終究無法跨越的鎖著的門。

公告欄的傳統還在,呵呵。當時各班爭相表演,只為留住那面象征榮耀的流動紅旗。每周壹校園工作總結,全校師生在操場中央列隊。還有壹些新奇的新聞,比如哪個班的學生犯了什麽錯誤等等。

壹樓鐵門旁的老師會議室依舊,專業的會議桌椅已經取代了簡陋的桌椅。

妳看到了嗎?走廊的欄桿被擡高了。上課前後,欄桿是我們的聚集地。話不多說,讀者互相回憶...本該到此結束,但總覺得缺少了壹種味道,原來這是壹種很重要的早餐味道。哪個“黃河廠”的小子沒提過這個味道?看圖!

是的,就是搟面皮、豆腐腦和京餅。這三個是我腦海裏揮之不去的味道,也是壹個兄弟喝醉後還記得的味道。手工面團已經不是以前的那個樣子了。我聽說我搬到了Xi安的某個地方。自從我搬了家,那種味道就成了回憶。還記得我們拿著芝麻餅和搟面皮吃的那壹幕嗎?很多年後,我去國外出差,同樣的吃法卻被鄙視。豆腐腦還是原來的味道。不得不說華銀的豆腐腦口感和味道都是上乘的,嫩滑爽口,是饅頭的絕配。贊(京)餅,為什麽要標讀音?這是壹種傳承。我們從小就這樣讀,現在還是這樣讀。漆黑的鐵鍋裏,棗和糯米的完美結合,甜絲絲的味道...我在細心的觀眾身上發現了這壹點。圖中少了壹樣東西,那就是米粉。本來六毛錢的米線裏還能看到牛肉片,現在4塊錢的米線裏只有幾塊蝦皮,更不用說了。

看完了,繼續開始煽情。那時,我們快樂而活潑。雖然偶爾會有課業壓力,但總是有辦法解決的。踢足球,唱歌,在山裏翻螃蟹,釣小魚,在野外摘雜草,烤壹個紅薯...總之,現在房子越大,越發現30平米小屋的獨特魅力總是無人能及。現在不停的腳步催著我們在路上奔跑,什麽時候才能靜下心來,回望曾經擁有的。親愛的朋友,當妳不開心的時候,想想我們的童年。當妳負重前行時,想想我們的過去...不要讓新的記憶抹去舊的記憶,不要讓現在的困難掩蓋了我們擁有的歡樂。經常回去看看,黃河廠的朋友們!文筆有限,煽情。歡迎拍磚,說明我們心中還有我們不可磨滅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