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 - 連雲港發展之管見

連雲港發展之管見

最近看了壹篇網絡文章《中國城市的五大戰略》。文章的結論很精彩:壹個城市乃至壹個都市圈的興衰,除了區位、交通、資源、產業基礎等客觀因素外,還取決於以下主觀和動態因素:

首先是國家戰略。如何順勢而為,阻擊國家戰略,如“壹帶壹路”倡議、蘭西城市群發展戰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文化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雙碳”戰略等等。

第二,政府的意願。地方政府負責人能否找準自己的城市定位,集中有效的戰略抓手,先做好規劃和策劃,再落到規劃和策劃上,將壹張藍圖進行到底?

三是創新突破。能否跳出GDP至上、傳統招商引資的思維慣性,勇於推進發展模式創新和新舊動能轉換,充分調動社會和市場的力量,大力激發企業家精神?

第四是城市營銷。是否重視城市軟實力,提升城市魅力,通過有效傳播刷新社會認知,吸引遠近各類資源。

壹個大都市的發展取決於以上四個方面的主觀努力,同壹個縣的發展也可以從以上四個方面發力。由此想到我們生活工作多年的蘭州市紅古區,想到海石灣、窯街的發展。作為地處西北的蘭州郊縣,如何規劃布局,進而創新突破,實現發展崛起,是每個古代紅人都應該關註的。我記得紅古區政府對紅古區的定位是:蘭州——西寧城市群的節點城市之壹,蘭州——西寧壹體化發展已經成為國家戰略。圍繞建設“蘭西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的目標,紅古區委區政府提出了“黃河上遊生態安全屏障區;資源循環利用示範基地;甘青大通道重要的交通支點和現代物流基地;國家甘青藏旅遊帶蘭溪黃金站;蘭西城市群壹體化發展示範區”,進而著力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打造蘭西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和甘青區域合作創新發展示範區。

紅古區提出的目標不僅是適度的,也是符合國家整體發展的戰略布局和紅古區本地實際的。但如何把脈搏與當地發展的優勢和瓶頸對上,進而整合當地各種資源,轉化為推動當地發展的各種動能和引擎;戰略規劃能否落實,地方經濟社會能否騰飛。這成為考量地方黨委政府集體智慧和執行力的試金石。

我在紅古生活了30年,我的這30年也是投入到工作中,為紅古區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在這30年裏,我也見證了紅古區的改革開放和發展。紅古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交通、水利和人文自然資源條件。經過30年的發展,紅古區特別是海石灣鎮作為蘭州-西寧城市群的節點城市已經初具規模,在城市建設、基礎設施、區位優勢、人力物力等方面已經積累了重新崛起的條件。,但其進壹步發展仍存在諸多瓶頸。這個瓶頸就是紅古區在經濟體量和人口資源上還不夠大,對外輻射力和影響力還不夠強。紅古區行政區域戶籍人口只有14.3萬,海石灣市只有5萬左右,不足以支撐蘭州-西寧城市群節點城市的發展和崛起。曾經是紅古區兩大發展龍頭的海石灣鎮和窯街鎮,發展的最大瓶頸是經濟資源和人口太少,發展後勁弱。

首先是海石灣。紅古區政府1989遷至海石灣後,海石灣作為紅古區的行政中心,經過30年的建設,無論是經濟文化、基礎設施還是城市規模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建設方面,海石灣“四縱四橫”城市框架已經完成,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海石灣北部地區呈現出新城市的面貌。跨湟水河的川海大橋和團結大橋的建成,連接了海石灣和青海海東的民和、川口鎮,促進了兩地的壹體化交流發展。海石灣南區濱河路的建成通車,開啟了南區發展的框架。然而,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海石灣的進壹步發展面臨著後勁不足的問題。海石灣大量新開發樓盤空置率越來越高,大量新貿商鋪閑置。近幾年海石灣房價增長乏力,有下跌風險。湟水對岸是青海省民和縣,40多萬人口。民和縣所在的川口鎮川源新區房價已經超過7000元,比海石灣平均高出2000元。海石灣南區濱河路開通後,石海獨立中學和紅古區人民醫院將遷至海石灣南區濱河路。海石灣南區和民和川園新區壹河之隔,距離很近。目前,兩地已開通公交車。通過川海大橋和團結大橋,海石灣和民和川口鎮聯系更加緊密。海石灣下壹步的發展應該是改善軟硬環境,吸引紅谷川區和民和縣的人來海石灣居住和投資,來安家創業。應該說,除了紅谷川區和窯街,附近的民和縣龐大的人口存量才是海石灣下壹步發展的資源存量和潛力。如何吸引海石灣及民和縣周邊居民來海石灣居住和投資,將是壹個大話題和大文章。如何打破兩省之間行政區劃的壁壘和障礙,如何實現兩地資源和人口遷移的自願自由,如何整合兩地在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政策,如何開發兩地資源,實現兩地政策的融合,是兩地居民和政府面臨的壹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也是考量紅古區黨政領導智慧和勇氣的壹塊試金石。海石灣與民和縣山水相連,地處河湟腹地。自古同根同源,血脈相連,人文相通。人民的人文和經貿往來自古以來就不絕於耳。人為的行政區劃成為兩地互聯互通、融合發展的障礙。如何創新思維,打破行政區劃壁壘,實現兩地的長期融合和深度發展,是決定紅谷未來能否再次崛起的最重要因素和唯壹機會。可以大膽想象,如果兩地領導膽子大,敢於擔當,壹定會積極爭取甘肅、青海兩省和中央的政策支持。或者幹脆把紅古區和民和縣分別劃出來,成立經濟特區——川海市。中央政府會給予特殊的扶持政策,相信不久的將來,壹個繁榮的新經濟特區將在甘肅、青海兩省交界處崛起。這也將為甘青兩省壹體化合作發展開辟新的道路,樹立新的示範和標桿。

再說說窯街鎮。當時,窯街鎮因煤炭資源開發而振興。鼎盛時期,窯街鎮商貿繁榮,廠礦密集,資源豐富。當地常住和流動人口接近65438+萬,被稱為“龍源第壹大鎮”,民間稱之為“小香港”。進入21世紀後,窯街地區煤炭資源幾近枯竭,尤其是國家為環保和資源整合關閉了近30家當地民營小煤礦後,窯街地區缺乏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引擎。大量人口遷出,窯街地區日漸衰落。2010紅古區政府為窯街地區爭取了國家“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項目,為窯街礦區采煤塌陷區復墾綠化、生態環境優化、居民棚戶區改造爭取了大量資金和政策支持。經過近十年的改造和發展,窯街地區已經初步改變了到處是灰塵和老房子的面貌。自2021起,紅古區政府大力實施窯街地區生態環境整治工程。今天的窯街又藍了,路寬了,街幹凈了。當時的采煤沈陷區,現在已經改造成了壹個大型的綠色公園,窯街沿江的大型居民區,窗明幾凈,環境優美。窯街地區已經開始重現“大同濱江花園”的風光。

但是現在的窯街仍然面臨著人氣不足的問題,大量人口外遷。窯街地區雖然位於大同江畔,但擁有完善的城市水電網絡基礎設施,幹凈明亮的濱江社區,以及大量的紅花綠樹的園林。但大量人口遷出窯街地區,常住人口已不到3萬。房價暴跌,商貿枯竭,經濟增長乏力成為窯街發展崛起的最大制約和瓶頸。

窯街地區與青海民和、甘肅永登的何橋鎮、岐山鄉相鄰,相鄰的地方是青海樂都、甘肅永登的連城、民樂、童淵鎮。這些地方除了大同江沿岸自然條件優越外,大部分都是自然生態條件惡劣的脆弱之地,很多地方深山峽谷,當地居民生活條件較差。如果紅古區爭取國家政策支持,組織窯街周邊相鄰縣、鎮、村的大量農村居民到窯街落戶,國家給予壹定的產業補貼,讓搬遷居民能搬得出、住得下、留得住、有產業。使動遷居民有能力、有條件購買窯街地區的現有房屋並落戶。可以盤活窯街地區現有的教育醫療資源。在窯街地區人口恢復增長後,國家將對窯街地區的產業發展給予壹定的支持,充分利用窯街地區優越的水利、交通和工業基礎,大力開發窯街地區閑置的土地資源,發展高效的城郊農業、商貿和旅遊產業,因地制宜適當發展現代產業,使窯街地區的居民有房、有路、有地方工作創業、養家糊口、發家致富。窯街地區的居民搬遷成為推動窯街再發展再繁榮的動能。窯街新搬遷居民的原居住地都是生態脆弱的山區。原來的居民遷出後,國家可以保護當地的山草,封山種草以利於植樹造林,恢復當地的生態。根據當地生態承載力,適當保留人口,適度發展養殖業。

可以想象,當窯街地區生態恢復,成為宜居宜遊的“大花園”時,當窯街地區接納了大量周邊地區的生態移民後,人口將恢復增長,當地閑置的住宅物業將被盤活,原有的窯街地區教育醫療資源將得到充分利用。借助人口增長,窯街地區發展現代城郊農業,發展工商業等產業,再次實現人口密集、產業繁榮。大量外國遊客通過窯街前往蘆笛巖門、連城頭蘆溝和青海互助北山。他們通過窯街在這裏休息生活,補給物資,在這裏短暫停留休閑觀光。窯街已成為甘青線上名副其實的旅遊黃金站。屆時,壹個新興的、人氣產業繁榮的“龍源第壹鎮”將再次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