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 - 會寧歷史上有淳於萬這個人嗎

會寧歷史上有淳於萬這個人嗎

會寧縣

編輯

同義詞 會寧壹般指會寧縣

會寧縣,隸屬於甘肅省白銀市,位於甘肅省中部,白銀市南端。

會寧縣總面積6439平方公裏,轄12個鄉、16個鎮,[1] 總人口56.41萬(2012年),境內有漢、回、東鄉、撒拉等7個民族分布。

2012年,會寧縣實現生產總值459437萬元,比2011年增長14.5%。

會寧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道、軍事重地,素有"秦隴鎖鑰"之稱。

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境內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在2100多年前漢武帝時就設有祖歷縣;古絲綢之路穿境而過,沿途留下了許多重鎮驛站和城堡遺址。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勝利會師,會寧由此聞名中外。

會寧是西北教育名縣,有"西北高考狀元縣"和"博士之鄉"的稱號。

[2]

中文名稱

會寧縣

外文名稱

Huining County

別 名

粟州、會州、鳳城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甘肅省白銀市

下轄地區

16鎮、12鄉;284村、14社區[1]

政府駐地

會師鎮

電話區號

0943

郵政區碼

730700

地理位置

甘肅中部,蘭州市東南130公裏

面 積

6439平方公裏

人 口

56.41萬(2012年)

方 言

中原官話-隴中片-會寧話

氣候條件

中溫帶半幹旱氣候

著名景點

會師舊址、桃花山、鐵木山、西寧城

機 場

蘭州中川機場

火車站

定西站、蘭州站

車牌代碼

甘D

平均海拔

2025米

縣委書記

王科健[3]

縣 長

秦俊山[4]

目錄

1 歷史

? 地名來歷

? 歷史沿革

2 行政區劃

3 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 地質

? 地貌

? 氣候

? 水系

4 自然資源

5 人口民族

6 經濟

? 綜述

? 第壹產業

? 第二產業

? 第三產業

7 交通事業

8 社會事業

? 科技事業

? 教育事業

? 文化事業

? 體育事業

? 衛生事業

9 文物古跡

10 旅遊資源

11 著名人物

12 城市名片

歷史

編輯

地名來歷

周太祖宇文泰為西魏相,西巡,會師於此。

當地人張信傾家產犒勞六軍。

“太祖悅,因命置州,以‘會’為名。”[5]

歷史沿革

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

《禹貢》中屬雍州。

殷、周為西羌所居。

戰國至秦屬北地郡。

兩漢時,地居“絲綢之路”北線,用兵河西孔道。

據《史記》記載,西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置祖厲縣(祖厲音嗟賴,以祖厲河而定名),屬安定郡,治所在今縣北郭城驛鎮,有祖厲縣故城遺址。

公元前壹壹二年,漢武帝西巡到此。

《漢書.武帝記》載;“(元鼎)五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疇,遂逾隴,登崆峒,西臨祖厲河而還”。

王莽篡漢,改祖厲縣為鄉禮縣,東漢初,廢鄉禮,復為祖厲縣。

安帝永初五年(前111年),遷縣治於今會寧縣會師鎮南十裏鋪村窩鋪村民小組厲河之濱,屬涼州刺史部武威郡。

三國時屬魏地,隸武威郡。

魏晉以來,會寧之地陷於荒蕪。

西晉初廢祖厲縣。

惠帝永寧元年(301年),涼州刺史張軌在涼州(今武威)近側另設祖厲縣,後遷縣於郭城驛故地。

東晉十六國時,祖厲縣前後隸屬前涼、前秦、後涼、後秦、西秦5個政權。

南北朝時,北魏太延二年(436年)改祖厲縣為祖居,遷址平涼境內,後在今靖遠縣境內置會寧縣,為“會寧”縣名之始。

西魏廢帝二年(553年),周太祖為西魏相時,置會州會寧縣,治所在今靖遠縣東北。

《元和誌》載:“後周太祖為西魏相,來巡,會師於此,土人張信謦資犒軍,太祖大悅,因置州以會寧為名”。

“周太祖

會寧縣

置會寧縣,屬會州。”會寧縣自西魏得名,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北周屬高平郡烏蘭縣。

隋屬平涼郡會寧縣。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設會寧鎮,開皇十六年(596年)又復為會寧縣,屬平涼郡,後改涼川縣。

唐屬會州會寧郡,所轄會寧、烏蘭二縣。

貞觀八年(634年)改會州為粟州,同年又復名會州,屬關內道。

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會州為會寧郡。

代宗廣德元年(763年)陷於吐蕃,更名“汝遮”。

宋屬會州敷川縣。

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黨項人克會州,地屬西夏。

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收復會州,屬熙河蘭會路。

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築起會州新城(即今敦蝦蟆古城)。

徽宗崇寧三年(1104年),在州治置敷州縣。

宣和中(1120年)嘗置刺羌城於今翟家所鄉張城堡村,時稱“甘泉堡”。

宗靖康元年(1126年)陷於金,金即在甘泉堡置西寧縣(今張城堡西寧古城)。

至此,今會寧縣境內同時有兩縣(敷州、西寧)、壹州(會州)。

金屬會州保川縣。

又置西寧縣,屬秦州,治所在今翟家所鄉張城堡村,有西寧故城遺址。

金宣宗貞祐四年(1216年)十月,升西寧縣為西寧州,仍屬會州,後又降州為縣。

宣宗興定四年(1220年),西夏占會州。

宣宗元光二年(1223年)金人收復會州。

元順帝至正七年(1347年),並縣入州,屬鞏昌路,隸陜西行省;至正十二年(1352年),因會寧地震嚴重,“詔改會州為會寧州”。

會寧縣

蒙古太宗(孛兒只斤窩闊臺)八年(1236年),蒙古軍占領會州。

元初,遷會州治所於西寧縣。

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並西寧縣入會州。

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年),詔令改會州為會寧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始置今會寧縣,隸陜西布政司鞏昌路。

會寧縣名從此沿用,歷經明、清兩代,至今600多年歷史。

洪武十年(1377年)降州為縣,隸鞏昌路。

清初隸鞏昌府。

民國二年(1913年),截府留縣,改屬蘭山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直屬甘肅省;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壹、二、四方面軍長征會寧會師期間,曾建縣蘇維埃政權;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改屬甘肅省第九行政檢察專員公署(治所臨洮)。

1949年8月22日,成立會寧縣人民政府,設會寧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9月22日,會寧分區易名定西分區,會寧為其屬縣;1985年8月1日,會寧縣改隸白銀市至今。

[6]

1950年代初,全縣有5個區,81個鄉。

1957年,陸續撤並為3區、1鎮、29鄉。

1958年,建立10個人民公社。

1961年,人民公社曾增加到40個。

1965年,合並成20個人民公社、1個城關鎮。

1969年,城關鎮撤銷並入城關人民公社。

1973年,增設王廟、侯川、太平、青江、馬路、草灘、掌裏、土木、新莊、塬邊10個人民公社。

1976年,增設白塬人民公社。

1979年,增設柴門人民公社。

1980年恢復城關鎮。

1983年7月,撤社建鄉,城關鎮更名會師鎮(因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壹、二、四方面軍會師而得名),全縣***建鄉32個、鎮1個。

2000年8月,撤銷郭城驛鄉,設立郭城驛鎮。

2001年9月,撤銷河畔鄉、頭寨子鄉,設立河畔鎮、頭寨子鎮。

2005年1月,撤銷桃花山、王家廟、塬邊、掌裏、青江驛5個鄉,2005年9月,全縣轄6個鎮、22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284個村、6個社區、2039個村民小組、29個居民小組。

[6]

2015年,撤銷中川鄉、漢家岔鄉、劉家寨子鄉、白草塬鄉、大溝鄉、四房吳鄉、老君坡鄉、平頭川鄉,設立中川鎮、漢家岔鎮、劉家寨子鎮、白草塬鎮、大溝鎮、四房吳鎮、老君坡鎮、平頭川鎮(甘民復[2015]2號)。

調整後,全縣轄14個鎮、14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

[7]

行政區劃

編輯

截至2016年,會寧轄16個鎮、12個鄉、284個村、14個社區、2078個村民小組。

[1] [9]

鎮:會師鎮、郭城驛鎮、河畔鎮、頭寨子鎮、甘溝驛鎮、太平店鎮、中川鎮、漢家岔鎮、柴家門鎮、大溝鎮、侯家川鎮、劉家寨子鎮、白草塬鎮、四房吳鎮、老君坡鎮、平頭川鎮。

鄉:丁家溝鄉、新添堡回族鄉、黨家峴鄉、楊崖集鄉、翟家所鄉、八裏灣鄉、韓家集鄉、土門峴鄉、新塬鄉、草灘鄉、土高山鄉、新莊鄉。

本級區劃名稱

本級區劃面積

下轄區劃詳情

本級區劃政府駐地

會師鎮 186.8平方公裏 8個社區、8個村、62個村民小組、29個居民小組 枝陽社區

郭城驛鎮 329.1平方公裏 11個村、59個村民小組、2個社區 新堡子

河畔鎮 243.4平方公裏 8個村、76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 宋家河畔

頭寨子鎮 473平方公裏 15個村、98個村民小組、2個社區 頭寨子

丁家溝鄉 164.7平方公裏 10個村、88個村民小組 楊家川

新添堡回族鄉 218平方公裏 13個村、75個村民小組 南馬家

中川鎮 138.3平方公裏 10個村、66個村民小組 下中川

侯家川鎮 112.3平方公裏 7個村、62個村民小組 侯家川

黨家峴鄉 149.8平方公裏 10個村、89個村民小組 黨家峴

楊崖集鄉 162.8平方公裏 12個村、84個村民小組 楊崖集

老君坡鎮 145.3平方公裏 13個村、78個村民小組 老君坡

太平店鎮 139.9平方公裏 12個村、93個村民小組、2個社區 太平店

翟家所鄉 181.9平方公裏 12個村、92個村民小組 翟家所

柴家門鎮 279.3平方公裏 11個村、67個村民小組 柴家門

八裏灣鄉 195.3平方公裏 11個村、88個村民小組 八裏灣

平頭川鎮 138.3平方公裏 9個村、57個村民小組 馬蘆刺咀

韓家集鄉 188.7平方公裏 8個村、73個村民小組 董家坡

大溝鎮 285.7平方公裏

14個村、90個村民小組

大溝

四房吳鎮 258.8平方公裏 10個村、63個村民小組 南張家

甘溝驛鎮 336.2平方公裏 12個村、87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 甘溝驛

漢家岔鎮 385.7平方公裏 12個村、90個村民小組 漢家岔下莊

土門峴鄉 185.9平方公裏 6個村、34個村民小組 土門峴

新塬鄉 287.3平方公裏 9個村、72個村民小組 劉家溝

草灘鄉 211.1平方公裏 7個村、42個村民小組 草灘

土高山鄉 245.8平方公裏 6個村、40個村民小組 程家塬

白草塬鎮 175平方公裏 8個村、69個村民小組 北劉家

劉家寨子鎮 297.3平方公裏 12個村、83個村民小組 劉家寨子

新莊鄉 323.3平方公裏 8個村、62個村民小組 新莊子

(表格資料來源於:[1] [10] )

地理環境

編輯

位置境域

會寧縣位於甘肅省中部,白銀市南端,地處北緯35°24′至36°26′、東經104°29′至105°31′之間。

東依靜寧縣和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海原縣,南與通渭縣毗鄰,西靠安定區和榆中縣,北與靖遠縣、平川區相鄰。

總面積為6439平方公裏。

[11]

<span unselectable="on" "="" title="" >

? 2016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會寧縣政府

地質

會寧地處西北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地帶,土地構造復雜,多以變質巖和花崗巖為基底,其上廣泛沈積第三系紅層和第四系黃土,局部地段出露石灰系、侏羅系和白堊系地層。

[11]

地貌

會寧整個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梁峁起伏、溝壑縱橫。

全縣以祖厲河為基幹,分布樹枝狀溝壑,遍布“V”形深谷。

平均每平方公裏土地便有1.07公裏的溝壑。

總體南高北低,東北角、中西部有海撥2200米的山塬和峰巒。

南部、中部為山地,多屬黃土堆積侵蝕長梁、梁峁地貌;北部多為川、塬地,為梁峁頂面殘塬和河流切割成的溝谷地階地貌。

其地貌大體可分:

會寧縣地貌

(壹)黃土堆積侵蝕長梁、梁峁地貌。

此地貌在縣內廣泛分布。

梁呈長條形,頂不寬,坡梁長,坡面大,坡度15—25度,多數被現代槽狀沖溝切割 ,溝頭為“掌地”,在中部有少數呈山間盆地地貌。

侵蝕嚴重地區,梁峁並存,峁頂面積不大,四周斜坡在10度左右。

峁梁相接者梁身不長,為溝谷深切,黃土堆積較厚。

(二)黃土堆積侵蝕梁峁頂面殘塬地貌。

此地貌分布在縣境北部祖厲河、關川河兩側,海拔1700—2200米。

有白草塬、紮子塬、李家塬等八塬典型峁頂殘塬,塬面坡度平緩,壹般在5—10度之間。

塬緣到谷底切割較深,坡面高且陡,塬面為塬地,溝谷為溝壩地。

(三)河谷平塬地貌。

此地貌分布於祖厲河及其支流祖河、厲河、關川河、土門峴河兩側,為寬窄、長短、高低各異的三級河谷階地,呈樹枝狀嵌入梁峁丘陵之間。

海拔1400—1800米。

郭城川、城川、甘溝川等七川為典型河谷平原,高出河床1—3米的壹級階地為河灘,寬數米至數百米,為排洪區;高出河灘10—30米的二級階地為川地,地勢平坦,寬數百米至3公裏;高出川地10—30米的三級階地為坪臺地,斷續分布於川道兩邊。

階地多由第四級沖積、洪積物組成,黃土層厚,土質較好。

[11]

氣候

會寧縣年平均氣溫6-9℃,年降雨量180-450毫米之間,屬東南季風氣候西北部邊緣區。

全縣由南向北分2個氣候區,幹華家嶺至會寧縣城間屬半幹旱區,縣城向北至靖遠屬幹旱區。

[12]

水系

會寧縣主要河流有祖厲河、葫蘆河、清水河等三條。

[12]

祖厲河,黃河上遊支流。

位於中國甘肅省中部,蘭州市東側。

源出會寧縣南華家嶺,北流經會寧縣、靖遠縣入黃河。

因流域地層含鹽堿較多,水味苦鹹,故又稱苦水河。

河水含沙量較高。

葫蘆河是渭河壹條較大的支流,古稱瓦亭水、隴水。

因河床狹窄多曲折,形似“葫蘆“得名。

發源於寧夏西吉縣與海原縣交界處的月亮山南麓,向南流經西吉、靜寧、秦安, 在天水三陽川與渭河交匯,是渭河的第壹大支流。

自然資源

編輯

境內的坡縷石(又稱凹凸棒石)是甘肅省新發現的世界稀有的非金屬礦產資源,該礦石含有以碘(I)硒(Se)為代表的人體所需生命微量元素14種中的12種,以及植物所需微量營養元素6種。

經詳細勘察推斷其資源量為700多萬噸,凹凸棒石平均含量約24%。

境內礦泉水1991年通過國家級鑒定,達到了(GB8537-87)的界限指標值。

該礦泉水年湧出量為7萬噸,已開發利用的壹處年湧出量為3萬噸,資源潛力較大。

[13]

(以上數據截至2013年)

人口民族

編輯

唐天寶元年(742年),全縣***有4594戶,***計26660人。

宋時人口縣誌無記載。

大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全縣有1500戶,***計30870人。

清道光十壹年(1831年),全縣***有18332戶,***計296787人。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全縣***有11932戶,***計81859人。

1949年,全縣有24961戶,***計177857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全縣45822戶,***計277111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縣74926戶、***計425114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縣***有97490戶,***計489301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有119589戶,***計568634人;2009年,全縣總戶數124371戶,總人口581832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54萬人。

[14]

2012年末,會寧縣有總人口56.41萬人,按性別分,男29.1萬人,占總人口的51.6%;女27.31萬人,占總人口的48.4%,男女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6.55;按戶籍性質分,農業人口50.85萬人,占90.1%,非農業人口5.56萬人,占9.9%;按年齡分18歲以下人口占23.1%,18歲至60歲人口占63.3%,60歲以上人口占13.6%。

全縣常住人口為54.55萬人,自然增長率6.04‰。

會寧縣有回族、東鄉族、藏族、滿族、哈薩克族、蒙古族、壯族等民族分布。

[14]

經濟

編輯

綜述

2012年,會寧縣實現生產總值459437萬元,比2011年增長14.5%。

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138381萬元,增長7.7%;第二產業增加值147958萬元,增長21.6%;第三產業增加值173098萬元,增長14.0%,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20695萬元、增長16%,金融業增加值8072萬元、增長24.5%,房地產業增加值14054萬元、增長13.3%。

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0.1:32.2:37.7。

按平均常住人口計算,全縣人均生產總值8435元,比2011年增長14%。

財政

會寧縣

2012年,會寧縣大口徑財政收入為15819萬元,比2011年增長47.2%。

全縣壹般預算收入為9344萬元,增長59.6%。

其中,稅收收入5762萬元,增長50.1%;非稅收入3582萬元,增長77.1%。

上級補助收入234480萬元,增長24.6%。

全縣收入總計達到252174萬元,增長26.8%。

全縣財政總支出246366萬元,比2011年增長28.5%,其中全縣財政壹般預算支出243849萬元,增長27.4%。

金融

2012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556505萬元,比2011年末增長25.1%。

其中,單位存款余額151608萬元,增長21.6%;個人存款余額391665萬元,增長25.7%。

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299587萬元,比2011年末增長29.4%。

[15]

第壹產業

會寧是全省雜糧的主產區。

小雜糧主要包括糜子、谷子、蕎麥、蓧麥、豌豆、扁豆等。

會寧縣培育形成了馬鈴薯、草畜、小雜糧、籽瓜、杏等特色產業,被中國特產之鄉委員會命名為“中國小雜糧之鄉”和“中國肉羊之鄉”。

[2]

2012年,會寧縣糧食總產量達33000萬公斤,比2011年增長6.63%。

其中,夏糧產量4708.9萬公斤,增長61%;秋糧產量28291.1萬公斤,增長0.96%。

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09.31萬畝,比2011年減少6.44萬畝;油料種植面積11.16萬畝,增加0.05萬畝;蔬菜種植面積5.06萬畝,增加0.06萬畝;西瓜種植面積1.08萬畝,與2011年持平;黑瓜籽種植面積10.03萬畝,減少0.03萬畝。

主要經濟作物中,油料產量297.7萬公斤,比2011年增長22.1%;水果產量1329.4萬公斤,增長8.99%;蔬菜產量8218萬公斤,增長6.6%;藥材產量6萬公斤,增長71.4%;西瓜產量2421.5萬公斤,增長0.37%;黑瓜籽產量305萬公斤,增長6.8%;花椒產量1.91萬公斤,與2011年持平。

2012年,會寧縣***有林地面積147.82萬畝,其中當年造林面積2.45萬畝,當年零星植樹200萬株,當年育苗面積1141畝,幼林撫育作業面積11.9萬畝,成林撫育作業面積36.9萬畝,果園面積累計達到9.03萬畝。

2012年末,全縣有家畜存欄18.26萬頭(只),比2011年末增長0.2%;牛、羊存欄分別為6.13萬頭和62.49萬只,分別比2011年末增長0.49%和1.91%。

牛、羊出欄分別為3.62萬頭和59.05萬只,分別比2011年下降3.98%、增長4.2%。

豬、雞存欄分別為25.12萬頭和73.46萬只,分別比2011年增長6.22%和4.5%;豬、雞出欄分別為27.92萬頭和85.48萬只,分別比2011年增長4.53%和4.6%。

2012年,全縣肉類總產量3654.2萬公斤,比2011年增長0.96%,牛奶產量945萬公斤,比2011年增長8%;羊毛產量96.67萬公斤,增長2.2%。

禽蛋產量242.42萬公斤,比2011年增長4.5%。

[15]

第二產業

2012年,會寧縣工業企業及個體戶完成工業總產值348520萬元,比2011年增長43.4%,完成工業增加值78944萬元,比2011年增長18.7%。

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72254萬元,比2011年增長48.9%,實現增加值40017萬元,比2011年增長22.1%。

全年生產原煤24.12萬噸,比2011年下降4.85%;供電量10936萬千瓦小時,增長1.3%;水泥10.6萬噸,增長21.1%;機制磚65200萬塊,增長19.4%;地毯17300平方米,增長21.1%;小麥粉168000噸,增長14.4%;食用植物油8150噸,增長21.8%;杏仁露9664噸,增長65.5%;洋芋澱粉61850噸,增長28.6%;印刷品35650令,增長20.2%;蕎麥掛面4696噸,增長43.3%;水晶粉絲1420噸,增長16.8倍;PVC管材15927噸,增長21.0%;中藥飲片12104噸,增長37.0%;地膜3898噸,增長39.2%;乳制品11645噸;飼料12575噸;醬油7980噸;醋5320噸。

2012年,會寧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69014萬元,比2011年增長24.9%。

全縣***有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勞務分包建築企業16戶,其中勞務分包企業1戶。

資質建築業實現總產值67561萬元,比2011年增長45.8%,房屋建築施工面積57.68萬平方米,增長91.3%,房屋建築竣工面積27.6萬平方米,增長82.8%,竣工房屋價值35028萬元,增長42%。

[15]

第三產業

2012年,會寧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7364.3萬元,比2011年增長18.1%。

按地域分,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910萬元,增長18.7%,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0454.3萬元,增長17.5%;按規模分,限額以上企業實現零售額29844萬元,增長27.9%,限額以下實現零售額147520.3萬元,增長16.3%;按行業分,批發和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68273.9萬元,增長18.1%,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9090.4萬元,增長16.8%。

[15]

交通事業

編輯

312國道、309國道橫跨東西;207省道、定會路貫穿南北。

2012年,會寧縣全社會投入營運的汽車5367輛,比2011年增長25.1%,其中客車362輛,與2011年持平,出租車278輛,增長6.9%,貨車4727輛,增長28.8%。

通公路的村270個,通汽車的村281個。

[15]

社會事業

編輯

科技事業

截至2012,會寧縣向省、市組織申報科技項目30余項,登記專利申請19件,專利授權9件,完成科技成果鑒定1項,引進示範新品種30個,引進示範、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65項,扶持發展科技示範戶600戶。

2012年,會寧縣舉辦了第十二屆會寧縣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有3000多人參加,***征集作品688件,初評入圍200件,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項目17項,科學DV作品9項,科學競賽項目75項,科技輔導員創新項目34項,科技輔導員方案21項,科幻畫作品44件。

經過專家的評審,壹等獎為62件,二等獎55件,三等獎83件。

全年本級科學技術支出158萬元。

[15]

望采納追問

妳這是來扯蛋的嗎?趕緊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