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 - 霸州介紹!

霸州介紹!

巴州是巴中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位於四川東北部。以巴州為中心的巴中百萬人民,世世代代勤勞勇敢的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創造了兩千多年的文明史。

歷史進化歷史悠久。

據史料記載,巴中古屬龔宇涼州,春秋時期為巴子之地。秦滅巴後,屬巴郡,這是西漢的原因。劉冬、帝永元年(公元89-105),設漢昌縣,即現在的巴中。東漢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改為巴西郡,後為當曲郡。南朝劉宋末(公元420 -479年)設歸化縣,南朝梁肖武帝田健二年(公元504年)設太谷縣,北魏宣武帝延長三年(公元514年)設霸州市,楊迪大帝大業二年(公元607年)設霸州市清化縣。其間雖郡縣重疊千余年,但霸州自元代至清末壹直位於此。除四個短郡(即南朝的兩廣郡、北周的花城郡、宋初的巴中郡、明初的巴郡)外,均屬地方二級行政區劃。民國二年(公元1913),廢州為縣,恢復古名巴中。據此,1900年巴中正式建縣,1470年建州。大仙地區的古代建制僅略晚於漢代的金衢郡,而遠早於其他郡縣。

山川秀美,物華天寶。

大自然神奇的力量賦予了巴中脊梁延綿不斷的起伏;山谷開闊,臺地發達;小溪、溝渠縱橫,水系對稱;淺丘緩坡、植被茂盛的獨特地貌。山川秀美,加上豐富的光、熱、水和生物資源,為人們生活提供了有利條件。

據《巴州誌》及相關史料記載,巴中是我們祖先開發的早期寺廟。相傳,該族群是川東北最古老的土著,在“伏羲”時代就在此居住。中國驍勇善戰,品質耿直正直。先是以漁獵為生,後來逐漸學會了從事農業生產。到了春秋時期,我已經是“獸有六獸”,聞名中原,以產良馬聞名;糧食生產已經可以種植水稻、谷子、黍,利用好剩余的農產品釀酒。秦朝時期,其“青酒”堪比秦朝的“黃龍”。“布”和“錢”都可以作為稅繳納。古代部落對巴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周朝以前,以林俊為著名首領的居務羅鐘歷山(今湖北長陽西北)壹帶的巴人進入,後向川東擴張,眾多巴人定居巴中。後來,這個部落被巴人征服了。吳王尹柯被封為宗吉的領地,稱為巴子國。春秋時期與楚、鄧等國交往頻繁,極大地促進了巴子國的發展。由此,巴中的發展向前邁進了壹大步。

經過多次戰亂,巴中本地人所剩無幾。但勤勞的祖先從未停止開發巴中。《霸州誌》記載,元末明初(約公元1330年)“土地荒廢”,自楚遷來者遷入,“占為業”;後來明末清初,“湖廣填川”,“深山老林開墾,土地荒蕪,梯田直……”糧食主要是大米、小麥、玉米和紅薯。有棉花、蠶桑、甘蔗、白臘、銀耳、藥材、柑橘、桐油等經濟作物500余種,養殖畜禽20余種,水產10種,形成了具有壹定特色的傳統農業經濟。

人民奮鬥了幾千年,不僅為自己創造了美好的生活環境,也為我們發展成現代農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燦爛的文明凝聚著珍珠

巴中自古以來就以美麗的山川、眾多的名勝古跡、文化藝術而聞名。它們有機地結合在壹起,就像明亮的珍珠。例如,霸州古城周圍有200多個洞穴和3700多個莫言雕像,其中137個洞穴和2000多個雕像。兩者都是以佛教為基礎的宗教藝術。起源於梁魏,隋時續刻,後至唐宋時刻,形成了規模宏大、點點分散、雕刻精美、鱗次櫛比、各縣特色鮮明的洞穴群。自唐代以來,奇形怪狀、幽僻的寺廟不斷在崎嶇的陰陵山中修建;唐代西部修建的龔燕廟和漢將閆妍墓、茶壩張淮山上氣勢恢宏的張淮廟、唐代南部的李習安太子墓;南宋抗元險峻的重鎮平涼城:古城東北角清代修建的典雅端莊的“魁星閣”和城東石鼻嶺上刺破藍天的淩雲塔;清代恩陽弋陽山山頂重修紅梅閣、普賢寺。建於清代玉溪農場玉溪河畔的亭式木構和石構建築。

“永安橋”和矗立在玉溪農場頭山上的高聳的“行走的月亮塔”;城西巴河岸邊近代建造的精致獨特的“回風亭”;龍仙洞,那裏興隆場曲折深達壹裏;還有成壽鄉的青蓮洞,是少有的奇洞之壹。這些都是先輩們的血汗和智慧的結晶,讓古今遊客遊覽完景點後流連忘返,與古跡壹起流淚,形成了“古城聚賢多,名刻萬山”的奇觀。

據史料記載,漢末有陳濟、馬忠、閬中陸、蜀漢佐、當曲將軍侯聚甫、桓費、唐、太子,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李商隱,唐霸州、、石俊、楊士禎、吏部尚書、唐龍鎮狀元張,宋代有張。僅現在,南坎山上的碑刻就有50處,詩詞52首,為古代作家所熟知。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作品:巴州刺史嚴武的《乞疏量》和《致肅宗請建廣福寺》的碑文,南龕題寫的李白書法《怪形》的草書,嶽飛題寫在金寶泉崖上的杜甫《九日拜大夫》的楷書石刻。

去塔院墻的前清朝川學使者吳傑,寫下了壹塊巨大的石碑,名為“* * *登青梯,以為是人類復興的標誌”,是四川罕見的文物。

巴中地下埋藏的古代文物也很豐富。解放後,在清江集寧古縣遺址發現了壹把新石器時代巴人使用的石斧,在巴中中學出土了壹把“秦半梁”,在城西發掘了壹個東漢巴人的喪葬群,“五錢珠”千余件。前不久,壹座明朝末年的古墓被挖掘出來,裏面不僅有壹具400多年不腐的屍蠟,還發現了24件“童鳴寶巢”。據先後來到巴中的專家學者鑒定,116件文物達到四級以上標準,其中壹級文物(某國寶)1件,二級文物12件,三級文物100件,四級文物3件。

眾多的文物古跡見證了巴中悠久的歷史。由此,巴中歷史上以重要軍事政治事件或風俗風光為題材的各類文藝作品,也說明巴州是壹座文化悠久發達的古城。在這些文學作品中,有壹首詩歌頌了漢將軍閆妍的英雄氣概,即“將軍節重如山,雲使其孤孤單單,壹曲巴江城入水,其衣年年不變”;嶽飛《墨莊》原石刻中有壹句詩,贊美他抗金收復河山的遠大誌向,“巴水有酬情誌,年年演《滿江紅》;北宋時,巴中孝女趙為報父仇,四次赴河南向申訴,就是劇本的主題——“四訪河南”;有以恩陽益陽山紅梅仙子反抗邪惡,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奮鬥為主題而寫的神話川劇《斬蛇》;有根據唐貶巴州史實改編的歷史劇《太子貶巴州》,等等。這些作品散落在民間,多次在舞臺上演戲劇,使這些民間故事和傳說在巴中兩國人民中廣為流傳,不斷激發人們與大自然和壹切邪惡勢力作鬥爭的勇氣和鬥誌。

千年古城展現新面貌。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巴中人民用勤勞智慧的雙手創造了許多名勝古跡和優秀文化藝術產品,受到了中央、省、市、縣(區)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解放後,全國共有省、市、縣(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9處,其中莫言雕像6座,古建築7座,石刻2處,古墓葬3座,古遺址1處。川陜省委、川陜蘇區政府、川陜省委黨校、紅四方面軍總部、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川陜省保衛局、川陜省總工會、川陜遊擊隊總部、省直各部門,以及龔燕廟、太子墓、魁星樓、淩雲樓等,都分布在霸州城內,真的像個露天博物館。1956以來,省、地、縣多次撥款進行修繕,使部分重點文物基本保持完好。中央美術學院美術研究所所長溫庭寬教授、研究員顧森近日專程到巴中考察莫言造像。他們稱贊巴中石雕,說:“巴中石雕是

壹顆被埋沒而未被發掘的藝術明珠,是研究中國佛教史的寶貴遺產。中國的隋唐石刻,像水寧寺、南坭車這樣保存完好的石窟,在中國是不多見的,是我們的國寶,要好好珍惜!國家文物局朱局長近日帶領專家學者到巴中考察,表示要將南坎、西坎、北坎、水寧寺石刻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撥付654.38+0.5萬元專項資金用於南坎、水寧寺壹期維修。

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的正式開館,為歷史悠久的巴中縣增添了新的光彩。這座記載著川陜蘇區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紅四方面軍和廣大人民群眾光輝業績的豐碑,將永遠激勵巴山兒女繼承革命光榮傳統,向著四化奮進,讓巴中這個“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好地方早日走向輝煌。

目前,巴州區共有49個鄉鎮,即:

石城鄉梓潼廟鄉下八廟鎮三星鄉

貝隆鄉華聰鎮金北鄉關公鄉

水寧寺鎮、陽峰鄉、玉山鎮、寺嶺鄉

淩雲鄉茶壩鎮白廟鄉羅達鎮

雙升鄉大河鄉三河場鎮平涼鄉

丁山鎮觀音井鎮梁勇鎮上八廟鎮

五峰鄉楓溪鄉玉溪鎮三匯鎮

巴中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匯鎮、穆青鎮、巴州鎮

棗林鎮興文鎮興隆場鎮恩陽鎮

關柳林鎮鄉花巷

舊鎮鄉、曾口鎮、清江鎮、三江鎮

程樺鎮樂群鄉尹家鄉義興鄉

玉井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