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 - 壹個追星女孩租房的重構

壹個追星女孩租房的重構

這是壹個在偶像化的風中失去靈魂,然後在痛苦中實現自我救贖的故事。-題字

2009年8月,劉德華被媒體拍到與壹名女子乘坐私人飛機。他們親密無間,壹直十指緊扣。

第二天,劉德華在華仔天地官方網站上,親自留下了壹封道歉信:

內容大致如下:

劉德華在當時是壹個完美的偶像,這是他40年演藝生涯中第壹次向媒體公開道歉。

原因是:隱性婚姻。

早些年,成龍曾在采訪中談及劉德華的隱婚:

“其實圈內很多人都知道劉德華結婚了,只是大家都在保密,沒人敢透露。

因為劉德華的女粉絲那麽多,如果這個秘密公開了,真的會有人替他自殺。"

其實我真的不能怪劉德華的隱婚。

這壹切都要從2007年轟動全國的新聞說起:女粉絲癡迷劉德華,69歲的父親跳海自盡。

當時,17歲的楊麗娟,為了劉德華,六次赴京,三次赴港,偶像化。為了給女兒看劉德華,69歲的父親不惜賣房割腎去香港,因此還欠下11000元的高息貸款。

終於,在女兒見到劉德華的第二天,老父親在香港壹個偏僻的碼頭跳了下去,只留下了壹封7萬字的遺書。

這位“愛女”的老父親,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只為讓女兒楊麗娟和偶像劉德華單獨見面。

楊麗娟最終因為偶像化失去了他最愛的父親。此時,劉德華拒絕再與楊麗娟見面,被媒體貼上“冷血無情”的標簽。

當年,這場鬧劇以“兩敗俱傷”告終。

只有很少人知道這個故事在14年後有了真正的結局。

1978,劉德華17歲。

那壹年,楊麗娟出生在蘭州阿幹鎮的壹個普通教師家庭。

我的父親,楊,在他快40歲的時候才得到壹個女兒。他視女兒為珍寶,幾乎對她百依百順。

老父親曾經說過,“只要女兒開心,他什麽都可以做”。

當時《南方周末》報道了父女二人的事情。

第壹件事是我的女兒楊麗娟想喝紅牛飲料,所以我身無分文的老父親去商店偷了它。我第二次偷東西被抓住了。

第二件事是父親楊會親自給20歲的洗澡、搓澡,家裏人也沒覺得有什麽不妥。

1994期間,劉德華成名已久,多次獲得金像獎提名,粉絲眾多。

在這壹年,楊麗娟夢見了劉德華。

誰也沒想到,這個夢改變了她人生的軌跡。

1994年的壹個晚上,16歲的楊麗娟做了這樣壹個夢:“墻上有壹幅畫,在畫像的頭部兩側,寫著:妳特別來找我,妳是帶著真情來見我的。”

後來看到同學拿著劉德華的海報。後來,經過楊麗娟的反復回憶,確認了那張畫像上的人就是劉德華。

在隨後的日子裏,楊麗娟經常夢見劉德華。

她相信華仔是她的真命天子。只要劉德華看到她,壹定會帶著她飛。

於是,楊麗娟開始了她的瘋狂崇拜之旅。她家的墻上貼滿了天王的海報,她許下了壹個沈重的誓言:見到劉德華之前絕不結婚。

不知道是真的巧合,還是父親想討好女兒。在女兒告訴父親她夢見劉德華的那天,父親楊告訴女兒:

我也做了壹個相同的夢。

此時的楊麗娟更覺得,劉德華才是她的真命天子。

為了崇拜劉德華這個明星,還在上初中的楊麗娟甚至要求退學。老父親急於保護女兒,終於答應了她的無理要求。

當時女兒輟學在家,不出門,沒找工作,也沒交朋友。她看了劉德華所有的電影,唱了劉德華所有的歌。

我媽只是個家庭主婦,我老父親為了實現女兒見劉德華的願望,提前辦理了退休手續。

從此,幫女兒偶像化就成了父親唯壹的職業。

然而,為了偶像化,原本貧窮的家庭現在變得壹貧如洗。

1997年,父親高息借款1.10,000元支持楊麗娟偶像化的夢想,並上報港旅集團。

旅行團的行程緊張有序,每個景點遊完就回家。怎麽能遇到劉德華這種大忙人?

這次香港之行,我沒有見到劉德華,於是壹家人心血來潮,沮喪而歸。

在這方面,楊麗娟感到極其失望。

然而這壹盆冷水,不僅沒有澆滅她求見劉德華的火焰,她心中想見天王的熊熊烈火反而更加盛了。

2003年,為了滿足女兒偶像化的願望,父親甚至賣掉了家裏的房子,壹家人搬到了每月400元租的房子裏。

為了見劉德華,父女經常消失。

2004年,得知劉德華要去甘肅拍攝《天下無賊》後,楊麗娟從早到晚站在她家的八樓,期望能見到劉德華,但直到劇組的車離開甘肅,她也沒有等到劉德華。

有多少希望,就有多少失望。

本以為能遇到自己的偶像,結果沒成。精神崩潰的楊麗娟整天在家大吵大鬧。

沒過多久,楊麗娟聽說劉德華要在工人體育場開演唱會。

她爸爸給她買了壹張1,680元的A區票,但是到了演唱會現場,楊麗娟才發現,她買的座位在1排,離劉德華裏面的舞臺太遠了,根本不可能靠近天王。

第二天,不甘心的父女倆試圖入住劉德華住的酒店,希望能見到天王。

但結果還是令人失望。

失去控制的楊麗娟在家中自殺,被她的母親救了出來。

楊麗娟的父母看到女兒癡心不改,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非常苦惱。

為了滿足女兒的願望,楊的父親在偶像崇拜中借錢賣房支付女兒的日常開銷。楊麗娟似乎感覺不到父母的無助。

在四處尋找劉德華的過程中,她曾告訴父母:妳現在不在乎我,我跟著劉德華也不會在乎妳。

房子賣了,能借的都借了。現在我的老父親想不出任何其他辦法來為楊麗娟提供偶像崇拜的費用。無奈之下,他想到了賣沈。

2005年,為了滿足女兒的偶像化,楊的父親甚至決定賣掉沈來籌錢。

楊福的話壹出,壹石激起千層浪,輿論嘩然,全國各路媒體爭相報道。

聽說老父親這樣支持我,楊麗娟想得很“周到”:

賣沈風險太大,不如借錢。

此時,劉德華的經紀人看到相關報道,連夜趕到甘肅,勸說楊麗娟理智對待偶像化,不要壹時糊塗。

劉德華本人也公開回應:“叫我爸爸賣房賣沈來看我,是不忠誠,是不孝。”

此時,楊麗娟似乎看到了媒體效應給她帶來的壹波紅利。

她瘋狂地聯系媒體,試圖通過媒體壓壹壓劉德華。

這期間,媒體確實為她做了很多努力。

有媒體稱身材替身的吳克來自劉德華,希望能給她帶來壹點安慰。

但是當楊麗娟看到那不是真正的劉德華時,他非常生氣。

她父母很生氣,說,太不尊重了。妳在用壹個假的劉德華欺騙我們!

皇天不負有心人,各種極端事件終於引起了劉德華的註意。

2007年3月25日,在媒體的幫助下,在偶像化中掙紮了十幾年的楊麗娟,終於在劉德華的壹次粉絲見面會上與自己的偶像有了壹次親密接觸。

這壹次,她被工作人員安排上臺與劉德華交談並拍照。

雖然兩人的會面只持續了10秒,但從兩人拍攝的照片中可以看出,楊麗娟非常開心。

然而第二天,2007年3月26日,壹則楊父親在香港跳海的消息被大量刊登。

連同報紙,楊麗娟的父親留下了整整七頁的遺書。

在遺書中,楊的父親詛咒劉德華,稱他對女兒“和很多人壹樣”,“他沒有單獨見她壹面,給她簽名”,“這不公平”,“太殘忍了”。他不知道我們付出了多少。”

原來,楊麗娟對這次會面並不滿意,認為會面時間太短,還沒看清華仔的臉就結束了。

她讓媒體發消息給劉德華,要和他單獨相處90分鐘。

但這個要求被劉德華拒絕了。

之後她把時間壓縮到10分鐘,劉德華還是不同意。

然而,誰也沒想到,這場鬧劇演變成了壹場悲劇。

楊福被逼死,就是為了讓女兒見劉德華。

在遺書的最後,楊麗娟的父親寫道:

“我死了,妳劉德華還想見我們的孩子,否則死不瞑目。如果妳看不到,上帝保佑。”

楊麗娟父親的遺願是:“妳應該去看看楊麗娟,簽上她的名字,救救她。除了妳,她已經與世隔絕,只有妳是她內心的呼喚。”

而楊麗娟的母親,壹邊哭,壹邊為女兒說“公道話”:

我丈夫不能白死。我女兒必須再見到安迪。

但是他父親的去世並沒有將楊麗娟從偶像崇拜的夢中喚醒。

她把所有責任都推到劉德華身上,要求劉德華為父親的死負責。

這件事震驚了全國,這邊的劉德華跌入人生低谷,成為眾矢之的,被攻擊,被輿論淹沒。

他每天還會接到很多粉絲的電話:如果我們看不到楊麗娟,我們會追隨她父親的腳步。這取決於妳。

多年後,劉德華在壹個節目中提到這件事,講述了這件事的真相,讓他壹度抑郁,無法正常工作。後來他看了心理醫生,慢慢走出來。

事實上,劉德華也匿名還清了楊麗娟的債務,只是沒有告訴她。

後來,楊麗娟想見劉德華的願望落空,她開始起訴劉德華,要求賠償30萬元,但最終敗訴。

在劉若英執導的電影《後來的我們》中,有壹句經典臺詞:

後來,除了我們,我們什麽都有了。

楊麗娟的後來,12年後,進入不惑之年,被魯豫接見。

現在,她還是壹個人,在超市做金牌促銷員。她的同事評價她隨和、善良、努力。

她和母親租了壹間簡陋的公租房,壹年租金1000多元。在水泥地上,只有壹張茶幾、壹張沙發和壹張床。

除了媽媽,她幾乎沒有可以交流的朋友,也不玩手機,不看媒體網絡。她的工作和家庭每天都是筆直的生活軌跡。

魯豫問她,“妳不覺得他是無辜的嗎?他被拖進了壹件事,沒人征求他的意見就被拖進去了。”

楊麗娟沒有給出肯定的回答。或許她心裏的“芥蒂”並沒有真正放下。

在節目中,談到過去的偶像崇拜,楊麗娟直面她年輕時犯下的錯誤,表示如果讓她再活壹次,她絕不會那樣做。

她說:“我當時忽略了家人的感受,讓他們為我承擔了太多,無論是經濟上還是精神上。”

現在,她已經學會了自力更生,照顧和珍惜母親,過著簡單的生活,有自己的信仰,這不是壹種清醒冷靜的自我救贖。

魯豫對楊麗娟的采訪恰逢電影《哪咤》上映。

魯豫和壹起看了這部電影,當時電影中的反派人物“沈”說:

當“人們心中的偏見是座山”時,坐在觀眾席上的楊麗娟忍不住哭了。

楊麗娟的悲劇在於她陷入了強烈的偶像化潮流,卻迷失在荒謬的偶像化潮流中,把虛幻的人生當成了現實。

更可悲的是,作為壹個從事教育多年的老師和好朋友,他本該睿智理性,本該用心去傾訴,做女兒人生的引路人,他卻選擇了放縱,和她壹起迷失。

最終父親不擇手段的達到了同壹個目的,殘忍的離開了她,讓她徹底無助。

每個人每個階段都有夢想。妳的夢想不能傷害別人,也不能讓別人為自己買單。

在節目的最後,楊麗娟曾經問過魯豫壹個問題:誰會真正關心我?

其實,在交通變遷的時代,沒有人會記得14年前的這場悲劇,也沒有人會去想14年後的她過著怎樣的生活。

幸運的是,在經歷了混亂和意外之後,如今30多歲的楊麗娟讀懂了自己,活在當下,這是壹種救贖。

楊麗娟的壹生也告訴我們:

生活中真正的智慧是在欲望的混亂中保持清醒。

人生不是讓過去過去,而是用過去修正未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