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陪讀媽媽》(壹):努力很重要,選擇更重要

《陪讀媽媽》(壹):努力很重要,選擇更重要

這幾天在網上刷《陪讀媽媽》這個電視劇,盡管只看了前面十多集,但是感慨良多,思緒萬千。

首先是該劇演員陣容非常強大,領銜主演有梅婷、鄔君梅、許亞軍等壹眾老戲骨,幾個客串的人物也都是大腕,精湛的演技能夠讓觀眾很容易看進去,否則現在大家時間都那麽寶貴,有幾個人能有時間去刷那些沒質量的電視劇呢。

其次,電視劇的主線是當下非常熱門的教育問題,這也是我非常感興趣的話題,也是我這麽幾年壹直在研究探索的問題。

在已經刷完的前面十多集,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努力很重要,然而選擇更重要!

這壹段的劇情主要是壹個管著壹百多號人的上海某公司董事長李娜(梅婷飾)不管全家人的反對,把自己十六歲的兒子丁壹壹(胡先煦飾)強行送到溫哥華去留學。

雖然最初丁壹壹被當地壹個大型的遊戲展吸引,主動同意留在溫哥華,但基礎薄弱的他很快就跟不上課堂教學節奏,並越掉隊越沒信心,最終鬧著要回國。

為了能夠回國,丁壹壹跟自己的好朋友羅盼(壹個同樣來自中國上海的交換生)自導自演了壹出校園暴力事件,以期達到施暴者丁壹壹被學校開除後名正言順回國的目的。

可惜,久經職場的李娜不是那麽好糊弄的,她很快就發現了事件的蹊蹺,並查明了事實真相。丁壹壹回國計劃宣告失敗,可他沒有死心,仍然在不斷地想辦法、制造麻煩、尋找機會,用劇中他的話說:壹天都待不下去了。

其實看到這裏,局外人都已經看得非常清楚了,牛不喝水不能強按頭。丁壹壹根本不適合離開家漂洋過海去留學。

1. 留學的初衷是被溫哥華的壹個遊戲展吸引,這無法成為以後漫長而艱苦的求學過程中的真正動力。後來的事實也很快就證明了這壹點。丁壹壹的興趣完全在電競遊戲上,提起遊戲就兩眼放光,但是語言基礎非常的薄弱,這是他在課堂上聽不懂繼而對留學徹底煩躁不堪的根本原因。

母親李娜從壹個大人的角度、壹個職場精英的角度覺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克服了困難留在溫哥華完成學業,才能有壹個體面而成功的人生。這也是很多中產家庭對孩子的真實夙願,決不允許孩子以後不如父輩,而是要讓孩子在自己打下的基礎上更上壹層樓。

2. 十六歲的丁壹壹根本沒有母親想象的那麽強大,面對長期飲食的不習慣,孤單、沒有朋友,他其實還是壹個孩子,還會在被窩裏哭著跟奶娘撒嬌。然而長期在嚴酷的職場拼殺的李娜忽略了這壹點,對待尚未成熟兒子顯得過於心急了。揠苗助長最後的結局就是很容易損壞根基。

3. 壹味的崇尚溫哥華那所中學優質教育質量而強行讓兒子留學,逼迫學習,以期望最終考上常春藤名校,成為社會精英,卻完全忽略了孩子真正的興趣和擅長的地方。

從電視劇壹開始我們就看得出,丁壹壹酷愛遊戲。在壹次電競比賽中,不到半個小時就打敗了眾多成年玩家而奪得第壹名。這是具備壹定天賦才能夠取得的成績。

李娜跟她丈夫這壹代人受正規的高等教育,壹路小學、中學規規矩矩,然後努力考取壹個重點大學,畢業後在職場勤勤懇懇的打拼,才有了劇中事業上的成功。在他們看來,玩遊戲是不務正業的事情。所以才會對孩子玩遊戲如此的抵觸。

但是作為新時代的父母,在孩子的個人發展過程中,必須要有壹個開放的眼光,廣闊的視野和包羅萬象的胸懷,要以發展的眼光看世界,因為世界是多元化的,要學會接納自己不了解的新生事物。

2017年11月,國際奧委會官方宣布,認證電子競技運動(Esport)為正式的體育項目。隨著這壹決定的公布,國際奧委會開始著手將電子競技納入奧運會的比賽項目中。電競愛好者有望於2024年的巴黎運動會上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電競選手為國爭取電競奧運獎牌!

隨著這壹官方消息的發布,我們可以看到,以後的社會,電競遊戲將會像籃球、乒乓球等體育項目壹樣成為正規的競技運動,被官方認可,被世人所接納。

而母親李娜在劇中與兒子最大的沖突,就在於將兒子玩遊戲當作是影響學業、毀掉人生的洪水猛獸,受過傳統教育的李娜接收不了將遊戲作為兒子日常生活中的壹部分,更無法接納壹個把遊戲玩的比學習好太多的兒子!

這是教育觀念的問題。

成功的人生,應該是將自己擅長的事情做到極致;而不是努力的去彌補自己的短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和特長,也都有不足和盲點。如果壹生都在拿自己的短板死磕,終究只是壹個平庸的人。

妳看前不久剛剛上海交大本科畢業的38歲的姚明,在他熱愛的籃球事業上,他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和累累碩果;然而文化課對他來說就是他的軟肋,曾經壹度因為學不懂高等數學想要退學。即使退學而沒有取得這個本科畢業證,妳也不能說他就是壹個失敗的人,相反,他的成功是多少普通人望其項背難以企及的。

在努力之前,我們要先做好選擇。

從北京去上海,可以選擇飛機、高鐵或騎自行車。這三種方式在壹路上所用的時間和精力是完全不壹樣的。

人生,要將時間和精力花在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情上,才是避免少走彎路的明智之舉。

多少人在父母的安排下,畢業後極不情願的進了體制、當了公務員,最後消磨了幾年時光後終究重新選擇遵從自己的內心去生活,就是很好的現實寫照。

然而,人的壹生中精力最旺盛、最適合追求事業的青春年華又有多少呢?有多少個年頭能浪費的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