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北京祥紅旗租房

北京祥紅旗租房

八旗軍隊的興衰

八旗軍和綠營軍是清朝的正規軍。以八旗軍為主,綠營為輔的軍事制度在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直接影響著清朝的興衰,壹直為人們所註意。

八旗軍是入關前成立的。明朝萬歷十壹年(1583),清朝的努爾哈赤以13個剩賈和30個剩女真起兵,在統壹女真各部的過程中逐漸建立了八旗制度。明朝萬歷二十九年,努爾哈赤設立四座孤山(中文譯作孤山為旗),每座孤山的旗幟為黃、白、紅、藍四種顏色,每三百鼎為壹個牛錄,真正歸壹個牛錄管轄。萬歷四十三年,由於對日本人民的眷戀,原四旗為黃白紅藍,後加黃白紅藍四旗,並在原旗四周設邊框。黃白藍旗鑲紅邊,紅旗鑲白邊,形成八旗。每300年編壹部牛誌,五頭牛記為壹甲拉,壹甲拉鎮、五甲拉為壹旗,編壹古山鎮、二樂美鎮。後來由於人口增多,壹個賈拉統管十幾頭牛,牛錄改名為左翎,賈拉被封為輔佐,官名也相應更改。孤山鎮被稱為杜通,樂美鎮被稱為杜通。來自滿洲(當時叫女真)的幾十萬人被編入八旗的牛冊。清太宗、皇太極加蒙古、漢軍八旗後,原八旗稱為滿洲八旗,合並為二十四旗,但習慣上仍稱八旗。

入關前,八旗壯丁是軍民結合。“幾次掛旗的都可以算兵。”他們平時犁地、打獵、放牧,但在戰時,他們全副武裝,百依百順。兵與兵的比例時有變化。天命三年(1618),努爾哈赤宣誓“七大恨”伐明時,每頭牛有六十甲,即每五個抽壹兵。天命六年十月,每個牛錄有100個兵,到了十壹月,每個牛錄又多了5個兵,變成了二分之壹。此後又恢復了舊制度,基本上是三分之壹。皇太極執政後期,每頭牛的記錄改為200丁。漢軍八旗征兵比例較小,壹般為五分之壹。

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根據八旗制度,集結了八旗兵5萬到12萬的八旗軍。這支部隊下轄孤山二鎮、麥勒二鎮、加拉二鎮、魯牛二鎮。

平時戈珍統轄八旗,征餉,戰時又率領旗人,都是軍人,南征北戰,權力很大,尤其是孤山戈珍,德高望重,權勢很大。八旗鼓山真的是很多開國元勛和宗室。天命時期(16161626),先後擔任孤山的真的有十六人。其中,吉拉爾朗、唐古岱、阿巴泰是賢明可汗努爾哈赤的子侄,阿敦、推比是可汗的兄弟,胡爾漢是可汗的養子,視其為親人,還有戴珊。鄂義都、費英東、和合利、安非央古是政治聽證中著名的“五臣”,鄂義都、費英東、和合利、楊古利是可汗的女婿、孫女婿、妹夫。阿蔔泰的妹妹是可汗的愛妻阿巴海大夫金,他也娶了和碩公主。其他四人,穆哈連、博爾金、蘇巴海、巴都力,都是多次作戰,戰功卓著。皇太極在位的時候,情況也差不多。

孤山鄂鎮,尤其是滿清八旗的孤山鄂鎮,是晉國和清朝的軍部尚書,權力和地位遠超六部尚書和三院大學士。在軍事上,他們在三個方面享有巨大的權力。第壹,商量用兵,重大戰爭,可汗經常命貝勒和八股山商量。天聰三年(1629)十月,皇太極率軍征明時,大貝勒戴珊、三貝勒芒古臺同意出兵,另壹貝勒嶽托同意單於的倡議。於是“八卦山的量真的達到了二貝勒的約定”,二貝勒開始放棄自己的意見,大軍繼續前進。

第二,著手包圍,帶領本旗官兵,保衛汛期。天聰五年攻打明大淩河時,可汗告訴八旗,孤山額真冷,如格力、達汗、色勒、偏古、卡古德利、希爾登、葉晨、和碩圖等,並率領自己的部隊向壹邊或壹半的圍攻。

第三,管好這面旗的官兵。比如所有負責征召的士兵,負責準備軍服馬匹的士兵,嚴格軍紀的適用,盔甲強度的檢查,士兵的報告和功過等等,都是由谷山的下屬負責。

當然,孤山雖然真的有很大的權力,但他並不是旗軍的主人,也不是旗兵的最高統帥,而只是掌管旗內壹切事務的最高官員,真正的旗主和旗軍的最高統帥,卻是旗主貝勒和金國漢。努爾哈赤的子侄,戴珊,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阿齊格,多多等。,由可汗授予,是旗主,分別有紅、紅、藍、藍、白、黃、黃旗。孤山二貞等官員和將領都是旗主的大臣,雙方是君臣隸屬關系,各旗的士兵也都是旗主。爭權奪利還是在旗主可汗和貝勒手裏。

入關之前,不像明朝的將軍和士卒,八旗的士兵是沒有軍餉的。皇太極曾就此事頒布詔書說:“我國地不廣,民不聊生。如果我們效仿明朝,按官職發俸祿,那就不可能了。”但“我是天賜之福,所得的財物按官職賞賜,所得的土地也按官職分給壯丁。此前滿漢壹等功臣占丁白,其余將官按官職依次賜之。”

八旗士兵的合法經濟收入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壹個是接受獎勵。金國漢經常把人畜的錢給官兵們。天命六年三月遼陽奠基後,單於賜總兵(相當於孤山額)銀二百兩、帛二百三十匹,副將(相當於梅勒額)銀壹百五十兩、帛壹百六十五匹,兵各得布七匹。第二,計劃投資領域。八旗兵根據人口和自己的人馬,計劃接收土地,壹丁三十畝。經過多年戰亂,八旗將領掠奪了大量人口,強迫他們充當包衣,耕種田地,放牧牛馬。他們利用這壹點得到了數千畝土地,成了大莊園主,收取了大量的租金、糧食和大米。三、據帖,丁福免。這個國家的所有人都必須繳納國家稅收。天命八年(1623),督報可汗:“壹年收官稅者,賜糧,賜銀,食軍而吳,乃* * *三兩”。可汗詔書中規定,孤山的總指揮和官員也屢立大功,壹、二、三等編制分別免國稅100鼎、二等兵免稅22鼎、壹等遊擊免稅16鼎、三等遊擊免稅10鼎、8鼎、6鼎, 並且總指揮官免4丁之稅,總指揮官免3丁之稅,駐紮在可汗城的軍人、哨兵、哨兵免10丁之稅。

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都非常重視軍隊的訓練和嚴明的軍紀,多次發布軍令,獎勇懲懦,經常舉行演練,不止壹次地給旗兵念軍令。

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也以身作則,奮勇作戰。五十五歲時,努爾哈赤總會細述自己征戰的歲月,說:“我從小在千軍萬馬之中,獨來獨往,弓箭相加,兵器相聯。不知道打了多少仗。”皇太極也有做父親的權力。他曾經率領200名士兵,殺死了數千名明軍士兵。在君汗的激勵和帶動下,八旗軍中湧現出壹大批驍勇善戰的將領,如鄂宜都、費英東、安飛陽古、和合利、楊古利、冷格力、勞薩、透婁石、葉晨、阿山、薩穆什卡、阿齊格尼堪、希爾登、伍佰、吐爾格等。八旗士卒也沖鋒陷陣,奮勇作戰。所以八旗屢敗強敵,所向披靡。先後在薩爾滸、平陽橋、嵩山等地擊潰明軍,多次入關突襲千裏,直抵北京城下,為挺進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八旗軍隊進入中原後

順治元年(1644),4月22日,清朝攝政王多爾袞統率滿洲4萬余人,蒙古八旗、漢軍八旗5萬人,恭親王孔有德等漢軍2萬人,外國蒙古兵共約12萬人,在山海關與大順農民軍決戰,取得勝利

清朝以八旗軍隊為主要軍事支柱,極力加強八旗軍隊,並采取了壹系列重要措施。第壹,確定北京八旗的軍制。順治年間,在京八旗設置了小七營、前進營、警衛營、步兵營,分別掌管小七(又稱馬甲、騎兵)、警衛軍、親軍、前進、步兵。後來又有火器營、堅瑞營、內府三旗衛營、前進營、小七營、圓明園八旗衛營和三旗虎槍營等。

先鋒軍、禁衛軍、小琪、親軍、步兵都是從八旗中選拔出來的,朝代的數目也不時變化。乾隆時期,小琪34000余人,禁衛軍15000余人,前鋒1700余人,步兵21000余人,親軍1700余人,銳兵2000余人,火器營兵6000余人。此外,還設置了侍衛府,有六大臣和六大臣掌管侍衛年,下轄三旗(黃征、鑲黃旗、正白旗)壹、二、三等滿族蒙古禁衛軍570人,藍令禁衛軍90人,還有四等禁衛軍、禦前侍從、甘青門禁衛軍、漢族禁衛軍,以及1800多所親軍校、親部隊。

八旗軍的總職責是“圍禦皇宮”、“安撫疆土”,即“留守禁衛”,鎮守皇宮和首都,陪皇帝巡邏,到處用兵,對外作戰。每個營的官兵都有自己的具體職責。

就“蘇維扈從”而言,侍衛內務府責任最重,地位最高,掌管宮中蘇維和巡幸的扈從。在紫禁城所有的城門、宮殿、寺廟,掌管禁衛的大臣都出動了禁衛、親軍、上三旗和內府三旗的先鋒、禁衛、武士和禁衛。

紫禁城外,下五旗(紅旗、紅旗、藍旗、藍旗、白旗)守衛部隊。紫禁城外,皇城內,由滿清八旗把守,皇城外,大城內,由滿蒙漢軍八旗把守。大城市外,即安定門、朝陽門、廣渠門、永定門、西直門、東直門、右安門、廣寧門、德勝門,由五城巡防營的壹萬名綠營人員把守巡邏。

八旗小七營是入關前的阿裏哈朝哈營。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各設總司令壹人,副都督、助理員、助理員若幹人及小琪學校,轄八旗及小琪三萬五千余人。八旗前鋒營由壹左壹右前鋒和其他官員組成。八旗鎮守軍營,設立警衛軍,指揮八旗各壹員,以及首領等官員。八旗營有提督壹名,九門營五營司令壹名,左右兩翼軍官、將軍等。,統領八旗營和五城巡防營的三萬壹千余名步兵(綠營)。火器營有總統的六個大臣,以及掌管禁衛軍、指揮官等的王子或大臣。上三旗虎槍營設總裁壹人,堅瑞營設總裁大臣數人,王公大臣兼任。

第二,樹立八旗。為了平撫各地反清武裝,牢牢控制全國1700多個州縣,自多爾衰落以來,世祖、聖祖、世宗、高宗等相繼派八旗軍隊在壹些重要城市駐防,稱為八旗駐防。清代駐防八旗大致可分為駐吉、駐東北三省、駐各省、駐新疆四大體系。

乾隆後期,在良鄉、昌平、水平、保定等25個地方駐有八旗兵8000余人。東北三省駐軍分為盛京、吉林、黑龍江。盛京駐防八旗兵壹萬六千余人,歸盛京將軍管轄,駐守盛京、遼陽、開原等四十城的側門。吉林駐防八旗兵9000余人,隸屬吉林將軍,黑龍江駐防八旗兵7000人,隸屬黑龍江將軍。東北三省駐防的八旗有三萬五千多人。

山東、山西、河南、江蘇、浙江、四川、福建、廣東、湖北、陜西、甘肅等11個省的20個城市,乾隆後期駐防八旗超過45000個,由各城市的將軍或副司令管轄。比如駐江寧的將軍管轄3000多個八旗,駐京口的副將管轄1300多個。駐疆旗兵又稱“西域兵”,是乾隆、龍中年統準部後設立的,* * *兵壹萬五千余人,掌管伊犁將軍。

第三,發將軍工資和士卒月薪。進入中原後,在全世界範圍內,墨菲的土地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掠奪人民和牲畜的財富,並且具有了模仿照明系統發放士兵薪水的能力。因此,從順治元年開始,清廷先後制定了八旗宮俸和士兵俸祿制度。順治十年定制,帶領禁衛內大臣、內大臣、八旗都督、駐外省將軍,二十歲時賜銀壹百八十兩、米露九十兩,其余官員依次遞減。除了工資,還有“養廉銀”。按照雍、甘的規定,都統每年籌練銀二百四十兩。駐軍的將軍比較多。吉林、盛京、黑龍江三將軍2000歲采用連音,福州將軍、杭州將軍采用1620。清初,將軍們向丁守田進貢,憑借多次戰役掠奪的數百件大衣,得到數萬畝田地。和費英東家壹樣,除了吉福、盛京的大量莊園,遼寧廣寧只有4000畝耕地。

八旗的兵餉時有增減,康熙為中年定制:京城八旗的先鋒、親軍、禁衛每月四兩,勇士三兩,均為每年二十四石。步兵月薪125元,年薪12米。清初兵也數丁守田,壹丁三十畝。

八旗將領士兵的俸祿比歷代都多,尤其是士兵。北京八旗的前鋒、禁衛、親軍每年可領俸祿48兩,石24米,比國子監編修、國子監監、七品縣官的俸祿略多。這是清朝皇帝“滿洲根本”國策的表現之壹,對維持八旗軍隊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四,補充副領隊,保證兵員來源。在滿洲幾乎沒有男人。順治五年,死傷眾多,比入關前少了幾千人,只有55330人,到了十四年,減少了十分之壹,只有49695人。加上蒙古八旗和漢軍的人馬,不到十萬,根本無法擔負起“保衛陳極,安撫疆域”的重任。康熙十二至二十年,發生“三藩之亂”。為了維護“滿洲為本”、“滿清賈冰為立國之本”的國策,清帝采取了三項措施,增加滿清八旗丁和左翎的數量,以保證八旗的來源。第壹部極力擴大“新滿洲”的建立,將黑龍江的索倫、達斡爾部落成員遷至盛京、北京,並入滿洲八旗。僅康熙十三年,就增加了四十個“新滿洲左翎”。二是在助領或助領上塗上丁羽,改編成滿清八旗的旗幟。比如黃旗滿洲第五領的第十四領是塗哈達及其家人而成,白旗滿洲第二領的第十二領原是清初蘇豪格親王的塗領,現在改為旗領。第三,允許因工作需要免除外衣身份,冒充旗手的外衣,作為“異地戶”,進行登記,繼續做原來的工作。外衣本來是附在戶主名下的,所以不能和八旗壹起列為壯丁,也不能是披甲帶兵的官員。八旗官兵不能收養或領養漢人之子和大衣之子,漢人之子不得隨母再嫁入旗。這些人是不能列入八旗男人名單的。但隨著歲月的流逝,很多原本被漢人收養、被旗人收養,又隨母親改嫁到旗人的人,冒險進入羽化旗人的名冊,擔任前鋒、禁衛、勇士,少數成為文武百官。僅乾隆元年,發現漢軍中上述三種人冒充滿清旗人,就有2700多人。清政府將他們列入八旗“別家”冊,允許他們繼續鎧甲為官。雍正時,因審批需要,兩千面八旗由金選定,凱旋之日,“皆準為別戶。”通過這些措施,以及人口的自然增長,八旗助理員的數量增加了很多。康熙年間,又增加滿洲助理員356人,蒙古助理員76人,漢軍助理員55人。康熙六十年,滿洲八旗人數增至15.4萬余人,是順治十四年的兩倍多,蒙古八旗人數增至6.1萬余人,包括漢軍和大褂。八旗總人數為六十九萬六千余人,比順治十四年增加了近壹倍。這對保證八旗軍隊的兵員來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八旗的軍事力量和戰鬥力在逐漸減弱。

以滿洲八旗為核心的八旗軍,兵力只有10萬人左右。但在攝政王多爾袞和的指揮下,在豫親王鐸、英王阿齊格、蘇親王豪格等十幾位將軍的指揮下,在數十萬綠營官兵的輔助下,終於在順治十六年統壹了全國,建立了清朝的統治。

滿洲八旗制度建立以來,各旗士兵的地位高於平民。如果妳贏得了最初的戰鬥,如果妳奪取了原始財產,妳就可以升到貴族的行列。北京建國後,八旗成員也通過各種渠道成為大大小小的官員。除了服兵役,丁琪不再有漢族平民的各種服役負擔,並享有各種特權。觸犯法律的旗人不是由地方官審判,而是由衙門或刑部統壹指揮。八旗人口依舊,每丁分五(30畝)田。根據職務不同,旗兵每月發壹至四兩俸祿,三至四兩斜糧米。較高的工資大致相當於壹個七品縣令的工資。出門打仗,又多了壹條“菜線”。

八旗兵大部分駐紮在京城,只有不到壹半駐紮在外地。屬於北京旗的士兵只允許在北京居住。分配給他們的旗地也在北京500裏以內的縣。這些旗地原本占用的是漢人的耕地。“雖然把人民圈給了旗手,但還是人民丟了房租,自己種的。民自種其地,旗人取其租。”(清《史靜文編》卷三十五,八旗公產疏)旗兵占民之地,非“亦兵亦農”,取田租糧,不戰不耕。史靜的八旗兵長期住在城裏,疏於訓練,連騎射都不會。乾隆皇帝曾經帶著他們到處走,學習技術和勇氣,給他們獎勵,但是士兵們想安心,不樂意跟著。乾隆皇帝曾感嘆:“無良之人,不知我養滿洲之誌,而為之,乃因其努力而無怨。”(《八旗通誌》卷十壹,聖旨)曾說:“八旗子弟如鷹,久居籠中;天天都是肉飽,打不起來。”(劉德公《灤陽錄》卷壹)乾隆皇帝把八旗子弟比作打不硬的鷹,整天吃東西,什麽事也不幹。八旗兵坐享優厚待遇,遊走京城。或者三五成群,胳膊上挎著鷹在街上遊蕩。或者結夥在茶館和酒吧消磨時間。或者打鵪鶉或蟋蟀。甚至嫖娼賭博,賣房揮霍。甄嬛的《天誌·歐文》評論說:“壹個少年,既不知道征兵的工作,也不知道刺戳的方法,就下到蜀吳紮營,忘記了舊制度。更何況我希望他能殺敵有結果?”八旗士兵逐漸變成了流浪兒童,滿族勇武善戰的傳統日益失傳。

其他地方駐防的八旗也是養尊處優,長期不練。1745年(乾隆十年),禦史及其嗜好粗心大意,非法奏八旗駐旅順口、天津的海防水師營,說“官要管,兵要巡哨,卻掩空言。也就是壹半的營房設備都爛了。看來這種打法已經蔚然成風了。妳為什麽抓著邊界不放,按著不放?”(清《史靜文編》卷三十五,激情《根本四計》)1751年(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南巡至鎮江(京口),在此弓筋登陸。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乾隆皇帝去杭閱兵,八旗射箭,奇馬人民倒地不起。當時人們以為是笑話(《清仁宗實錄》卷三十八)。盛京八旗的士兵在周邊表演武術、獵取動物時,翻的鹿比吉林、黑龍江的士兵多,但不是自己射,而是從漢人手中買來的。乾隆皇帝大怒,訓斥他說:“盛京是我們王朝的根本之地,士兵的技術應該比其他地方的好,連動物都不能殺。漢人買賬,滿洲舊習棄之。伊拉克等待難道不可恥嗎?.....告訴傅康安註意騎射訓練,將軍周遊列國時會親自督射,使技藝精而強,以恢復滿洲舊習。”事實上,旗兵長期不搞生產,忽視騎射,是不可能“恢復滿洲舊習”的。

八旗兵好淒涼。各級軍官更腐敗。他們平日扣工資,自得其樂。萬壹打仗,壹路上敲詐勒索,趁機吃飯。戰鬥時,他們為自衛而戰,不敢前進。不僅是下級軍官,就是朝廷指揮的將領,也很少認識士兵,擅長打仗。大金川之戰,經略大臣未娶(清初名將也是後人),躲在帳下指揮戰鬥,傳為笑柄。三千兵攻碉堡,遇敵則鳥獸散。大學者文賦,率兵到金川,大大小小,只知道收買軍中高層開會,侮辱士卒。同為四川府尹的馬全譏笑他“搖羽扇於空中,無道自求。”曾在乾隆朝為官,在侍衛中領大臣的索隆人海蘭察曾說:“最近大臣中,只有爺爺(阿桂)壹個人懂兵。妳怎麽敢不為他工作?剩下的都是怕懦夫的丈夫,讓他爬上神壇去抓,足以傷人心的耳朵。安安可以為此而死。”(《小婷雜錄》卷九)

滿族貴族將領大多不懂兵,八旗兵大多不會打仗。在年復壹年發動的邊疆戰爭中,乾隆皇帝不得不出動索隆、錫伯、達斡爾等各族綠營兵,組成戰鬥骨幹。從清朝到乾隆時期,綠營士兵的數量往往在60萬左右。據魏源《三吳集》統計,有二十余萬人,其中壹半在京師。八旗包括滿洲、蒙古和漢軍。按照乾隆朝編制的比例,八旗滿洲兵只有12萬左右。滿洲兵雖然還保持著優勢地位,但已經基本喪失了戰鬥力。此時,漢人組成的綠營已經逐漸取代八旗,成為國軍中事實上的主力。

第三,八旗的生計

滿洲八旗的士兵不是訓練出來的,也不是生產出來的,所以代代相傳,不僅不會打仗,而且家人的生活也越來越窘迫。於是,出現了所謂的“八旗生計”問題,特別是在北京和帥。

乾隆曾經對這個問題的出現有過各種討論。總結起來,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壹方面沒有生產,收入減少。八旗兵長期住在北京,不從事農耕。按照清朝的規定,不允許他們經營工商業。他們只靠朝廷發薪水,出租旗地為生。擅自外出謀生,將被視為“逃旗”,受到嚴厲處罰。旗長懶了,沒錢了。如果工資不夠,官員如林學友借錢(放錢在他們身上)。如果不夠,它會賣掉帝國的房地產和住房來抵消。借錢的時候,錢和糧都要扣。土地出售後,不能再收取租金。房產出售後,以白銀出租。就這樣,收入越來越少。年復壹年,壹代又壹代,不能不尷尬。

另壹方面,滿清八旗人口不斷增加。滿清八旗只有旗兵領俸祿,旗分為耕地。壹百多年來,旗手過著悠閑的生活,家庭不斷繁衍,生活負擔不得不加重。戶部主事梁在朗誦中說:“歇百年,帳多,農工商無業,各色人等依附官”,這就是旗人窮的原因。(清《史靜文編》卷三十五)時宇和泰說,順治初年來京的壹個人,現在已經成了宗族。”有了當時給定的前提,現在的人口被提高到三分之壹生產的幾倍。”(《歷代名人奏折集》卷壹四五)

滿洲八旗人口越來越多牙,收入越來越少,成為乾隆朝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乾隆皇帝的處置方法是:(1)增發白銀。以獎勵為名,給貧困戶賞銀作為救濟。國庫還用於贖回旗人法典賣給漢人的旗地,租金由宮政收取,發放給八旗兵。據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清點,贖回旗地壹萬四千余頃,年底收銀三十壹萬五千余兩(《石渠遺誌》卷四)。這些銀兩獎勵雖然可以暫時緩解旗戶的貧困,但無法解決他們的長遠生計。(2)增加提兵人數,“舉旗為民”。雍正時期,養兵4800人,乾隆皇帝擴大到25000人。八旗原來分為滿洲、蒙古和漢軍,乾隆皇帝允許八旗漢軍“留旗為民”,即離開八旗,另謀生理。由此空出的士兵人數由滿清丁琪取代。如駐廣州、杭州的漢軍和福州水師的漢軍各發旗壹千多面,輔以首都的滿清旗。駐防福州的八旗漢軍步兵改為綠營,駐防首都八旗滿族士兵2000余人。

此外,1756年(乾隆二十壹年),乾隆皇帝還將京師滿洲八旗的3000戶居民遷到東北拉林等地,開墾荒地,建房種植。據說“但現在我在北京中部的滿洲,牙齒壹天比壹天長,錢數是固定的。我靠壹個人的錢和飯養活更多的人,我怕自己缺錢。”“如果要我做滿洲的仆從,我還是會回到家鄉,過上好日子。”人到那裏,每家每戶都給銀子治病,沿途給車輛草捆,到達後給產銀官田、牛雜。每戶需銀100兩左右。乾隆皇帝告誡說:“我們等伊,都要覺得虧欠了我們,省吃儉用,以填海為務。稍有閑暇,勤於騎射。”(《高宗實錄》卷五○四)然而,滿洲“國土”中的旗手並不“寬裕”,以典賣旗地的現象也在發展。據1741年(乾隆六年)寧古塔將軍奧米達報告,吉林烏拉有滿人士兵3000人,其中只有21人是富戶。貧困戶1185戶,8935人。特困戶678戶,2894人。加起來有1863戶,11829人。其余為中戶,* * * 848戶,8829口(兵部人文悅折檔,乾隆六年十壹月二十七日)。這壹典型材料反映了八旗當地滿族士兵只有不到壹半的人能吃飽穿暖,大部分是窮人甚至赤貧。乾隆皇帝遷到拉林的3000戶滿族人家,實際上只有2000戶去了。其中大約有十分之壹是年輕人和老年人,十個中有六七個在壯年時不會種田,但十個中只有兩三個會種田。所以去了拉林等地不久,就陸續逃回了首都。而留在拉林等地的,也多在海關雇傭流民代耕。旗地按標準出讓,逐漸歸漢人所有。

八旗廣大滿族家庭從不耕種,也不打仗,顯示了滿族統治的危機和滿族貴族與滿族家庭的日益分裂。

滿清八旗-黃征旗

以純正的黃色旗色命名。黃旗、鑲黃旗、白旗列為上三旗。上三旗沒有國王,都在皇帝的親自掌控之下。士兵是皇帝的貼身士兵,皇室成員也是從上面三面旗中挑選的。到清朝末年,是八旗滿洲人口最多的壹個,專職助理員92人,半職助理員2人,士兵約3萬人,男女老少總人口約654.38+0.5萬人。康熙心愛的大臣,甘清門壹等仆從,納蘭性德是正黃旗人。

滿族八旗-黃旗

在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西南。清代八旗之壹,建於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因旗面黃邊紅邊而得名。黃旗是三大旗幟之壹。旗裏沒有國王,士兵都是皇帝自己的兵。錦衣衛的成員也是從前三面旗中挑選出來的。清末規模為84名專職助理員和2名半職助理員,士兵約2.6萬人,總人口65438+男女老少0.3萬人。清朝皇室成員多以黃旗裝飾,如嘉慶皇帝的皇後蕭和瑞、乾隆皇帝的貴妃、慈Xi、慈安(又稱東宮),朝廷高官多以黃旗裝飾。

滿清八旗-正紅旗

在內蒙古烏蘭察布盟東部,是清代八旗之壹。建於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因旗色純正而得名。紅旗是下五旗,由大王、貝勒、貝子分旗。到清朝末年,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旗,規模為74名專職都督,2.3萬名士兵,總人口約11.5萬男女老少。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調到正紅旗;清乾隆年間的大貪官、大士紳也是正紅旗的人。

滿清八旗——鑲嵌紅旗

在今內蒙古烏蘭察布盟東部,請代表八旗之壹。建於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因旗色紅白相間而得名。紅旗是後來的五旗之壹,被貝勒和貝子兩個國王瓜分。清朝末年,規模達到86名專職統帥,2.6萬名士兵,總人口約654.38+0.3萬男女老少。清朝光緒皇帝最寵愛的公主,就是拿著紅旗的那個。

滿清八旗-正藍旗

在今天的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南部,閃電河貫穿並毗鄰河北。清代八旗之壹。建於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故以其純藍旗而得名。正藍旗在順捷之前與黃征並列為上三旗,鑲黃。順治初,被多爾袞降為下五旗,不再由皇帝統壹,而是由諸王、貝勒、貝子統壹。到清朝末年,規模達到了83個全統領領和11個半統領領,士兵26000人,男女老少總人口1300人。

滿族八旗——藍旗人

在今天的內蒙古烏蘭察布盟東部。清代八旗之壹。建於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因其顏色為藍紅色而得名。鑲藍旗為後五旗,由王氏、貝勒、貝子三人分旗。清末規模達到87名專職助理員和1名半職助理員,士兵2.7萬人,男女老少總人口13.5萬人。著名表演藝術家侯先生是壹個舉著藍色旗幟的人。

滿族八旗-白旗

在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壹。建於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因旗面白底紅而得名。白旗是下五旗之壹,並不是皇帝統壹的,而是被諸王、貝勒、巴蜀瓜分的。清朝末年的規模為84個專職首領,士兵約2.6萬人,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