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在大有莊附近租房

在大有莊附近租房

自古以來,城市發展就有“虹吸效應”——核心城市、中心城市、大城市,會吸引周邊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鎮的資源要素。

宋朝也不例外。北宋都城汴京(開封)和南宋都城臨安(杭州)表現出很強的虹吸效應。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湧向城市,開始從事商業和手工業。南宋文學家洪邁這樣描述這種現象:“許多人從農村搬到城市,從城市搬到縣城。”換句話說,那時候農村人愛去城市,小城市人愛去大城市。這不是和現在壹樣嗎?

宋代瘋狂樓市:北京5000萬豪宅,宰相買不起房,租房是負擔。

據宋史專家包為民介紹,北宋後期,汴京城人口密度約為每平方公裏12000-13000人;南宋春遊時期,臨安府人口密度約為每平方公裏21萬人。鹹春時期甚至可能達到每平方公裏3.5萬人。這是什麽概念?北京人口密集嗎?北京人口密度約為每平方公裏1.4萬人,不到南宋臨安鼎盛時期人口密度的壹半。

城市人口的膨脹必然會產生大量的住房需求。今天的大城市到處都是高樓。但在宋代,普通住宅只有壹兩層,單位土地面積人口遠不如現在。於是,北宋詩詞中描寫的場景出現了——“首星羅,不及宅大。廣場上沒有寬巷,城裏騎不了。”北宋大臣翁彥國甚至這樣形容:“北京戶口日常,樓與樓之間聯系緊密,容忍度不大。到了價格上哪兒買地?”

宋代的房地產到底有多火?金錢買不到土地。

在北京買房有多難?

既然選擇了大城市,就要面對買房難的現實。

北宋初期,汴京的房屋不足壹萬間。壹個普通家庭的房價是1300元。當時普通市民月收入3-5%,買房遙遙無期。北宋末年,北京的禦邸價格飆升至數十萬元(有學者認為,這類宅邸按購買力計算超過5000萬元)。

別說普通人,就算是達官貴人也未必買得起。據《宋史》和《正史》記載,北宋官員的俸祿分為41,宰相和秘史最高月薪300;副史舒蜜每月200;但是絕大多數的中低層官員,大部分集中在壹個月20到60元。扔掉生活費也省不了多少錢。北宋名臣韓琦說:“來京參政,住私宅的人比比皆是。”南宋理學大師朱也說:“在祖代,壹切官無所居,雖亦有租房。”

蘇軾的弟弟蘇轍,壹直是帝國的秀才,壹直買不起房子。我的朋友李誌搬到了新房子。他寫了壹首詩祝賀他,同時表達了自己的“羨慕嫉妒恨”:“七十歲了,沒有房子,很著急。我的兒孫活了八十歲,我可以當十年的客人。生活艱難了80年。從此過得很好。還不如妳家努力,才30。”直到晚年,蘇轍才在二線城市徐州蓋了三套新房。他忍不住寫了壹首詩:“我這輩子沒有三套房子,今年初,我成了百步畫廊。”如果妳想在妳的新房子裏度過妳的閑暇時光,妳會在夏天的幾個月裏躺在夕陽下。"

租房子也很苦。

宋代租房似乎比買房更受歡迎。

無論是來北京做官、做生意、生活還是學習,租房通常是他們的首選。據歷史學家楊士群估計,“北宋時期出入東京的住戶,約有壹半住在租來的房子裏。”

然而,住房租金也高得離譜。司馬光曾說:“壹個十口之家,每年收幾百塊石頭,夠吃的;每月房款十五,足夠日常使用。“到了南宋,就更誇張了。養生堂”有帶畫廊的房子,很少有人壹天偷三兩千塊錢。"

因為房租太貴,達官貴人租不起好房子。歐陽修成為京官後,租住在壹間破舊的房子裏。他在詩中自嘲:“我來北京沒有壞處。閑庭是古宅,簡雜。”而且因為地勢低,他家下雨就漏水,出門上街就有水。可想而知有多尷尬。宋代第壹秀才楊立,曾做過玉米侍郎,卻租住在壹條窄巷裏。他死後,宋真宗親自上門吊唁,發現汽車根本進不去,只好步行。

宋朝高官的高薪也是如此,普通百姓的困境就更不用說了。在宋朝的首都,幾代人住在小房子裏是很常見的。《清·路易》記載了普通市民的生活狀態:“鄰裏閉塞,貨架半空,箱子疊放,兒女分離。”四家人擠在壹個院子裏,孩子沒地方睡,只好在半空中搭起木板,拼起箱子當床睡。

在宋代,這類有困難的市民還可以申請政府提供的“公租房”,每月只需交400到500元就可以租房。有時,在極端天氣或重要節日的情況下,可以免除租金。這顯示了宋政府的人性化。

政府采取行動控制混亂。

然而,在宋代房地產業繁榮的背後,仍有許多困惑。比如,壹些官員濫用職權,炒房,牟取暴利;有的投機分子利用後門非法申請公租房;私人業主也經常更換,交易過程更加困難。

對此,宋政府壹直在努力規範——

北宋開寶初年,宋太祖有個規矩:賣房子,先問鄰居和人要不要買,不買可以賣給別人。

政府賣地,法院宣布地塊和底價,意向買家在紙上寫下自己能支付的價格,裝入信封,放入指定的標準箱。報價到期,法庭會公開開箱唱,出價最高者可以買地。

在宋真宗正常時期,法院宣布禁令:中央和地方官員不得購買政府出售的公房;天盛七年,宋政府頒布“限購第二套房”政策:禁止現任高官在京城購買第二套房,但所居房產除外。

此外,宋政府還設立了房地產管理機構——店堂事務,對房地產市場進行監管;同時,規範宋代房地產中介機構——莊寨雅民,為雅民發放營業執照;還有通過房產稅政策調控房地產市場的措施。

這壹系列措施使宋代房地產業得到了壹定程度的規範。但在宋宋320年間,壹線城市的房價和房租從來沒有真正下降過,而是隨著人口的湧入和形勢的變化不斷上漲。

可能這就是選擇大城市的代價吧。

如果妳想要舒適、住所和大房子,大城市可能不會真的給妳;但是,如果妳想成長,想機遇,想發光,大城市永遠不會拋棄妳。不信的話,那麽多被寫進教科書的偉人,在《蝸居》裏都沒有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