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增城冼村租房

增城冼村租房

原標題:全面推進城鄉垃圾分類

天河東沙街雲龍花園小區的居民正在使用智能垃圾分類設施。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羅昌偉攝

機關專題研究推進垃圾分類。

增城區仙村鎮碧潭村實行垃圾分類以來,變化很大。

“垃圾分類,從我做起”,機組單位垃圾分類氛圍濃郁,分類投入新時尚;全市某連鎖餐廳全面鋪開強制垃圾分類,統壹收運處置;過去臟亂差的村莊,因為垃圾分類實現了村容村貌的“華麗轉身”...推廣垃圾分類離不開大家的參與。

今後,廣州將繼續開展垃圾分類進單位、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堅持不懈地讓全社會、多行業參與其中。而每個市民也應該從自己做起,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努力讓美麗的花城變得更加幹凈整潔。

統籌/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博

廣州先推廣垃圾分類。

2018年,廣州出臺了全國第壹部關於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地方性法規——《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進壹步推動了垃圾分類工作。2019廣州要繼續發力,全面提升分類的精細化和智能化。

垃圾分類要下更大決心:中心城區居民小區(小區)垃圾分類全覆蓋,其他五區居民小區(小區)垃圾分類全覆蓋;

要切實提高質量:50%的行政村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其余5個區6個整區22個街道推進垃圾強制分類,廣州大學城8所高校、龍東大學城16高校實現精準分類...

近日,廣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更大決心和力度推進垃圾分類細化實施,升級全鏈條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體系,全面推進全市生活垃圾分類。

廣州市人大常委會:

垃圾分類從每個人開始。

《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實施壹年了。作為制定我國第壹部生活垃圾分類地方性法規的立法機關,市人大常委會如何從自身完善垃圾分類?

據了解,在《條例》實施前,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制定了《廣州市人大常委會機關垃圾強制分類實施方案》,使“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的墻體標語成為壹種行動意識。現在機關生活垃圾分類有序,很多變化正在發生。

走進市人大常委會辦公樓,不同場景擺放著不同類型的垃圾桶。室外每隔壹段距離放置分類垃圾桶,地上有四種垃圾桶,按照“有害垃圾”、“餐廚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分類。可以看到垃圾桶經常洗擦,整體比較幹凈。桶裏的分類基本正確,還有很多“可回收物”,都是紙和塑料瓶。

午飯時間,工作人員吃完飯排隊把垃圾分類,差不多經歷了七個步驟——筷子、勺子、托盤、湯碗各就各位。食物殘渣倒入“廚房垃圾”桶後,壹次性餐盒、汙染的紙張要放入“其他垃圾”桶,牛奶盒、可樂瓶要放入“可回收”桶。整個過程沒有人指導。

“垃圾桶分為好的類別。我很抱歉扔錯了垃圾。久而久之,就成了習慣,不會丟掉。”壹位接受采訪的工作人員說。而壹位經常來NPC開會的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表示,“沒有錯誤”在這裏會被習慣性地檢查壹遍,所以形成良好的垃圾分類氛圍非常重要。

據了解,市人大常委會為了建立健全機關內部垃圾分類常態化工作機制,專門成立了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除了完善垃圾分類的設施,很多“看不見的地方”也努力嚴格按照城市垃圾分類標準,使生活垃圾分類達到全覆蓋。

機關建立了垃圾分類臺賬,定期規範垃圾收集分類,平時聯系市、區、街道等垃圾分類主管部門進行現場指導。統壹回收可回收物時,會記錄品種和數量。對需要分類收運的餐廚垃圾、有害垃圾等垃圾,將委托轄區城管環衛部門組織分類收運。

做好垃圾分類的另壹個目的是減少各種資源的浪費,從源頭上減少垃圾,所以我們也要鼓勵大家有意識的對回收的垃圾進行分類、分離和回收。日常辦公中,推行無紙化辦公,全面推行紙張雙面打印,提倡重復使用。同時,落實厲行節約反對食物浪費的號召,減少餐廚垃圾的產生。

垃圾分類教育:

暑假親子活動中的知識普及

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是關系到廣州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壹項重要工作。為了營造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市人大常委會機關通過各種宣傳手段制作了H5動漫,並加強了垃圾分類宣傳。

去年,市人大常委會機關事務中心黨支部還在辦公樓開展了“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的互動宣傳和在職培訓活動。通過現場投放、賬戶登記、分類運輸三個場景的表現,加深對垃圾分類的理解。

垃圾分類也要從娃娃抓起。常委會機關事務中心黨支部也組織了以此為主題的暑期親子活動。讓20多個3-12歲的小朋友參與活動,根據生活垃圾分類的標識顏色收集相應的生活垃圾和照片。活動當天,孩子們利用收集到的“垃圾”完成了“垃圾分類機器人”的工作,設計了壹份以生活垃圾分類為主題的手抄報。孩子們對這項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家積極發揮想象力。在活動中,他們強化了對生活垃圾分類的責任感,養成了垃圾分類的習慣,並將這種好習慣帶回家,傳播給每壹個家庭成員。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瑞琪)

東沙街雲龍花園小區:

垃圾分類可以賺積分。

天河區有個小區,實行垃圾分類6年多了。去年,該小區垃圾產生總量為471.2噸,其中餐廚垃圾收集量為94.8噸,回收量為71.35噸。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達到100%,參與率達到96%以上。這個小區就是東沙街的雲龍花園小區。

天河區東沙街雲龍花園小區位於廣州大道北江園街128號。小區毗鄰白雲山腳下。29棟,580戶,2100多居民,其中出租房180。

“垃圾分類實施前,小區的垃圾都扔在垃圾收集點,不僅亂,而且臭,我們很多居民都受不了。”居民程小姐在小區住了10年,她見證了整個小區垃圾分類投放的變化。

尤其是這兩年,程老師感觸頗深。“以前婆婆喜歡在家裏收集可回收的垃圾,然後送到附近的垃圾收集站去賣;我叫她不要收,她舍不得。現在小區裏有能回收垃圾的智能回收設備就好很多了。妳可以在家門口賣垃圾換錢。”程小姐說。

“智能”垃圾桶:幫助居民形成垃圾分類意識

2017年,雲龍苑小區首次將智能設備引入小區,實現掃描二維碼後即可投入使用,並可兌換成現金。程小姐的婆婆用的就是這個應用。

記者發現,通過這款名為納吉島的智能設備,居民只需掃碼登錄,然後將垃圾投入各種分類箱,就可以實時稱重並累計積分,積分可以按照1:1的比例直接兌換成現金,提現到個人微信賬戶。如果不想提現,可以直接在手機微信官方賬號兌換成商品。

在這個社區裏,智能設備配備了十多個桶來回收紙張、塑料瓶、通用塑料、玻璃、小家電、鐵制品、鋁制品等。,參考價格也寫在設備旁邊。“價格根據市場價格變化,會顯示在手機上。”負責回收的工作人員楊昌雄告訴記者,為了讓回收更省力,這裏還采取定點配送的模式:每周壹、三、五,早上7點到晚上9點,晚上7點到晚上9點,準時營業。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秦松)

增城區仙村鎮碧潭村:

垃圾分類美了2年,人也變了。

沿著壹條路進入碧潭村,妳會看到池水、綠樹和幹凈的村屋。兩年多前,絕大多數村民都沒想到,看似簡單的垃圾分類,能帶來這麽大的變化。從過去的不整潔到今天的公園風光,很多村民已經把垃圾分類和村莊衛生作為生活的壹部分,* * *為建設幹凈整潔的美麗鄉村而自豪。

如今,垃圾分類已經成為茶余飯後的聊天話題,但碧潭村黨支部書記趙景誌回憶,“村民們形成垃圾分類的習慣並不容易,但現在看來,壹切都是值得的。”從完善設施、宣傳教育到村民的努力、村容的變化,碧潭村摸索出了很多自己的垃圾分類經驗。

2017增城區仙村鎮碧潭村成為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推進垃圾分類。“現在衛生環境好多了,大家都不好意思亂丟垃圾了。”趙偉波是村裏的老街坊,在碧潭村住了很多年。他回憶說,以前碧潭村無論是池塘、街道還是門口,都可以隨地扔垃圾,就等著土地“退化”。“垃圾分類是壹個非常奇怪的概念。”他說。

“但現在,家裏有現成的分類桶,農村的垃圾也不復雜,很容易分類。”趙偉波說,在碧潭村,家庭分類後,每天早上8點就會有環衛人員來收。

不僅如此,在垃圾分類實施後不久,碧潭村還開始了家家戶戶的衛生評比活動,設立了村居榮辱榜。“五分是合格線,包括垃圾分類和衛生環境評比,大部分人積極參與評比。”

因為這種宣傳和鼓勵,現在村裏311家庭住宅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全部配備了分類垃圾桶和鉗子。“很多有意識的村民看到身邊的垃圾都會用鉗子把鉗子分類放進垃圾桶。”如今,對於趙偉波和大多數村民來說,垃圾分類就像是壹種新的生活習慣,“不分類就難受。”他告訴記者,現在的村道上已經很少看到垃圾的影子了。“任何想隨意扔垃圾的人都可能被附近的人用異樣的眼光看著,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是不對的。”

垃圾分類宣傳

通過村頭的“大喇叭”普及垃圾分類知識

“農村要做垃圾分類,首先要讓村民形成垃圾處理意識。”趙景芝告訴記者,“健康鑒定讓大家更有動力,但前提是讓大家認可分類。”他還記得2016之前,人要踩著雞屎走進村子,壹切都很難看。碧潭村的村民沒有意識到垃圾對村莊環境的影響。

而碧潭村的“小”,卻成了垃圾分類的壹大優勢。記者觀察,碧潭村只有311戶。自從碧潭村成為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以來,該村村委會工作人員、村民代表、黨員和市政管理處工作人員就開始了垃圾分類的長期宣傳。

市政辦負責人阮誌堅告訴記者,“當時碧潭村向每家每戶發放垃圾宣傳單和小冊子,解答村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增強他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僅僅走訪住戶是不夠的。碧潭村還利用村廣播宣傳垃圾分類,經常通過廣播分享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倡導每家每戶“做好個人和家庭衛生”。

“碧潭村至少發了700張傳單,墻畫不下5幅。村裏隨處可見垃圾分類的標語。”趙靜芝分享道,“後來碧潭村也開展了壹系列的宣傳活動,持續的宣傳也在逐漸提高村民的垃圾分類意識。“據了解,現在碧潭村的村民對生活垃圾分類的知曉率達到90%以上。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贊)

大型快餐連鎖品牌:

與服務商聯手,統壹收集、運輸和處理。

飲料被倒進不。1投遞口,漢堡等吃剩的食物倒入2號投遞口,飲料杯和包裝紙倒入3號投遞口,壹盤吃剩的垃圾經過簡單的三步分揀投遞。如今,餐飲企業已經涉足垃圾分類,記者實地走訪麥當勞餐廳,了解餐飲垃圾分類情況。

位於塘廈的壹家麥當勞餐廳,記者觀察到,餐廳內有兩個分類垃圾桶,垃圾桶正上方有兩個餐廚垃圾出口,主要放骨頭內臟、莖、葉、皮、茶渣、落葉、剩菜。其中,左側1號標有“倒出飲料”,右側2號標有“放入剩菜”。在分類垃圾桶的正面有壹個3號其他垃圾投放口,主要用於投放汙染的紙張和壹次性餐具。

扔垃圾時,店員會先打開飲料杯的蓋子,將剩余的飲料和冰塊倒入開口1,然後將剩余的食物與包裝紙分離,將食物放入開口2,將飲料杯和包裝紙放入開口3。

據餐廳工作人員介紹,分類垃圾桶是2018年底投入使用的。市民李先生接受采訪時說:“像麥當勞這樣的公共場所分類投放垃圾,既能保護環境,又能起到很好的宣傳教育作用。值得表揚!”

餐飲行業:將推動行業全流程分類

記者了解到,截止到2018和12年底,全國共有3000多家麥當勞餐廳,其中廣州有240家。據廣東三元麥當勞副總經理黃介紹,目前廣東市場已有近400家麥當勞餐廳與有資質的垃圾服務商合作,實行垃圾統壹收運、統壹處置。

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今年廣州將進壹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完善全過程管理,樹立餐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理念,先源頭減量、分類回收、資源化,再無害化處理。“餐飲業是實施垃圾強制分類制度的重要機構,麥當勞也是垃圾分類教育的好地方。我們應該充分發揮這壹優勢,將垃圾強制分類納入傳播體系,為其他快餐連鎖企業的垃圾分類提供示範和指導。”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楚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