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文物古跡

文物古跡

硇洲燈塔位於東島硇洲鎮孟崗管理區石嶺村高崗公坡。是世界著名的石燈塔之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899由法國公使公署在廣州灣修建,1945歸中國管理。燈塔分為底座、塔腔、燈室三部分,高21.5米,由石頭建成。底座為方形,塔腔為圓錐形,石鑿預制構件疊放形成環柱,墻體螺旋折疊。燈室是圓頂形的,周圍有回廊。內置直徑為1.84m的圓形燈,由三角形水晶片組成,使用2.5噸水銀作為旋轉潤滑劑。本來是靠發條驅動的,但是1984是靠電機啟動變速箱驅動,轉壹圈要5秒。光源是壹個1000瓦的汞燈,射程26海裏。燈塔位於硇洲島最高點,海拔72米,是國際航線的重要航標。從塔上,妳可以看到南海的波濤和蔚州的美景。

雷祖寺位於雷州市白沙鎮英榜山,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建於唐代,五代後梁移至此址。陳文玉(俗稱雷祖,意為雷州始祖),唐代雷州第壹刺史。歷代都有修剪。廟* * *成三間,自成院落。正殿寬3間,深3間,墻厚1米。它有堅硬的山頂和四柱鬥式梁架結構。升降架極為平緩,前廊屋檐多達11級臺階。造型結構簡單,有宮殿的韻味。大廳是獻給李廣的,後廳是獻給陳文玉的父親的。寺內文物眾多,其中有四尊石人雕像,是在五代後梁上塑造的,作為當地少數民族的形象。有宋、元、明、清的石刻30余處,記錄了雷廟的沿革。有像陳文玉壹樣的石雕。寺內枕山,地平疇,古樹參天,不愧為雷州名勝。正在進壹步修復中。

貴生書院位於徐聞縣程序老城區。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在萬歷十九年(1591)被貶為徐聞典史時,感到當地士子自取滅亡,於是倡議修建此書院。清代多次修建,1984重建。書院前有壹條明代石板路,全長732米,寬4.6米,東西走向。路面上有兩條牛車車輪軋過的痕跡,深度為13 cm。沿著石島向西走300米,就到了龔雪,它建於明朝。只剩下大成殿了。1986重建,目前狀況良好。書院和石島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張炎故居在吳川市唐竹鎮張山村。張炎(1902 ~ 1945),吳川市人,原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總軍師,參加“淞滬抗戰”,1939任廣東省第十壹戰區指揮委員會主任,組織十九路軍前敵總司令部配合中南路地方組織抗日。故居建於民國時期,紅磚水泥二層小樓,面積324.4平方米。是他發動抗日起義的決策地,1989年被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螺洲古域遺址位於廉江市河唇鎮龍湖村。洛州城,原在今化州市,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遷於此,宋開寶五年(972年)廢棄。城址占地60000平方米,主城為廣場,面積1000平方米。整個城市的布局與唐代長安城大致相似。是廣東現存最完整的唐代周城遺址,至今仍有夯土墻和護城河的遺跡。在城市裏,蓮花瓦片,石板,全尺寸的碗,茶碟和其他文物已經被收集。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濉溪人民抗法鬥爭上林寺樂工舊址位於霞山區海頭鄉南山村。1898年4月,法軍入侵廣州灣,在濉溪縣海頭洪水登陸。7月,海頭鄉數百人聚集在上林寺前宣誓效忠法律,堅決保衛農村。上林寺舊址,為四合院式布局,有兩個院落。建於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光緒三十三年(1907)重修,民國(1927)重修,1983修復前座。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濉溪團練麻章營舊址,位於城郊麻章鎮麻章圩。1899年,濉溪團練麻章營250名誌願軍,在其他5營和當地群眾的支援下,多次打擊入侵的法軍,特別是6月5438+065438+10月5日的“東菊之戰”。營地舊址無棣寺建於清代,呈四合院布局。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899濉溪永璉指揮部舊址位於濉溪縣黃略鎮黃略村。光緒二十四年(1898),法國開始占領廣州灣,並不斷擴大占地。1899年,濉溪縣代知府李忠禹順應民意,組織六個團***1500人,以馬掌馮為總隊長,抗法守土。永璉本部原為清代書院,毀於1966。現存的基座和旗桿石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濉溪人民抗法紀念碑位於濉溪縣黃略鎮黃略村。是為了紀念1898至1899年濉溪抗法鬥爭中英勇犧牲的人們而修建的。原名“抗法紀念碑”,1976年在原有基礎上重建並更名。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三級方形座,匕首形碑體,高12米。1985年改寫碑文,記錄抗法鬥爭。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寸金橋位於赤坎區西側。由沈敏於1925年在濉溪麻章區修建,1959年重建。橋的名字包含了中國的土地如此珍貴,不容外敵侵占的意思,以紀念當地人民在1898年的反法鬥爭。改建後的寸金橋為水泥路面單孔石橋,長19米,寬12米。兩邊有65438根立柱,橋西端有1根方柱,講述了抗法鬥爭的故事。1964年2月,國民領袖董來見詹,為橋題詩壹首:“不肯俯首分封,反法者,必成義軍。黃略麻章為敵,壹寸金橋隔壹片閑雲。”。郭沫若也有“壹寸河山壹寸金”的詩句。1986年7月,市人民政府重修“金橋”。橋梁寬度擴建至22米,伸長24米,為鋼筋水泥結構。是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

廣濟橋位於郊區湖光鎮新坡村。建於清鹹豐十壹年(1861)。石橋、橋板橋柱張鉚,叉頂結構合理,具有很高的建築藝術該橋寬5米,長47米,有20根立柱和19個孔,俗稱“十九孔橋”。現已公布為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

法國駐廣州灣大使館舊址在霞山區海濱路。建築,位於1903,水泥加固,兩層建築,帶哥特式窗戶和地下室。從成立到1945,法國駐廣州灣租界大使館就設在這裏。1946 ~ 1949湛江市政府和1950 ~ 1954湛江市人民政府也設在這裏。為全市文物保護單位。

在峽山蘆塘村,蘆塘交通臺舊址,中南路特委。1939中南路特委在此建立地下交通臺。林氏宗祠舊址(石基小學)寬3間,深3間,中國廣州灣分校也位於其中。1985重建,舊址前新建烈士陵園紀念。為全市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