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東裏鎮東裏鎮

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東裏鎮東裏鎮

東裏鎮是澄海區下轄的壹個鎮,位於韓江支流入海口,轄區北部,潮安、澄海、饒平、南澳四縣交匯處的宜豐河以南。全鎮總面積35.82平方公裏,人口1.996 71.5萬。轄22個村委會,24個自然村,7個居委會。相傳宋末元初(公元1240-1279)有閩南漁民在此定居,以漁鹽為生。宋三年(公元1167),設水營。元初(公元1279-1368)設立鹽場管理署;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水寨城建為軍營,隸屬海陽郡。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屬饒平縣,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屬澄海縣。因有壹條小溪穿境而過,溪西有壹沙嶺,嶺上村名西龍,溪西為西龍,溪東為東龍。清末東隴改名東裏,故名。1914叫東裏鎮,民國28年至35年(抗日戰爭時期1939-1946)曾被澄海縣政府遷址。1949更名為東龍鎮,隸屬蘇北區;在1953,屬於三縣;在1958,屬於蘇北公社;1961,分洪雁、十屋鄉(蓮花)、東龍公社;1964,是東龍公社。1974劃歸東裏鎮、東裏公社,1980並入東裏鎮。鎮人民政府設在鎮東河街。位於漢江下遊平原,耕地面積1015公頃,沙土,主要種植水稻、花生、生橙、甘蔗。距汕頭機場16公裏,距廣梅汕鐵路汕頭站21公裏,距萊蕪港集裝箱碼頭20公裏。324國道和省道黃安公路在境內交匯,水陸空交通便利。有7萬多華僑,是著名的僑鄉之壹。

附:該鄉在成城鎮東北12km處。面積1.5平方公裏。人口1.9萬。潮城饒縣(市)是閩、粵、贛三省重要的水陸交通中轉站。清朝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2),廣東海關在此設置了正稅口岸。乾隆四十壹年(公元1776年)為初具規模的商埠。至今已發展成為潮汕工藝品出口基地。目前有塑料制品、果脯、羊毛、服裝、刺繡、木雕、竹器、家具等30家工廠,產品遠銷美國、德國、日本和東南亞國家。新建的南湖商場是潮城饒三縣(市)農副產品集散地。324國道經過這裏。改革開放以來,東裏鎮經濟發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以工、貿為主體,以農業為依托的外向型、基地型發展格局。東裏鎮曾是海外著名的“通江匯流”,被譽為“百年商埠”,商貿非常發達,逐漸發展成為周邊地區的商品貿易集散地。

東裏鎮現有工業企業1萬余家,逐步形成了五金機械、食品、科技、服裝紡織、塑料橡膠五大支柱產業,外資企業30余家,年產值近6543.8+0億元。東裏鎮努力改善投資環境,工業區設施齊全。鎮水廠日產2萬噸,在建的第二水廠設計日產654.38+0.5萬噸。區內有壹座110 kV變電站和兩座熱電站,年發電量4800萬千瓦時。程控電話近2萬部,還開通了“視頻通”、“互聯網”、“電子商務網”等網絡。東裏鎮在搞好投資硬環境建設的同時,還制定了壹系列優惠政策,以優質的服務營造良好的投資軟環境,吸引了大批國內外客商投資辦廠。

東裏鎮的農業生產也很發達,建立了面向國內外市場的水果、水產品、畜產品生產和出口基地。遠近聞名的“張琳淩琳”種植面積達2200公頃,石鼎、賀州等專業村的三鳥養殖基地初具規模。1.東麗第三中學(初中部)

學校創建於1993年9月,2001年6月被評為“達標學校”。2002年6月,成為全區初中首批“壹流學校”之壹。2005年7月,原張琳中學並入學校,辦學規模進壹步擴大。

2.蘇北中學蘇北中學創建於1946。它是由民主人士陳先生向蘇北各鄉鎮集資,華僑贊助發起的。原稱“澄海私立蘇北中學”,首任校長是著名教育家、書法家王先生。1953年改為公辦,名為“澄海縣第三初級中學”。1959 1更名為“汕頭市蘇北中學”,同年11更名為“澄海市蘇北中學”。文革期間,改名為“遼源展銷”“東裏中學”。1984年秋,恢復“澄海蘇北中學”校名。2003年4月更名為“汕頭市澄海區蘇北中學”。

3.東裏中學

東麗中學創辦於1980。學校由原東麗工業小學改建為初級中學,命名為東麗聯合初級中學,原址在東麗元亨街元亨廟,首任校長為校長周繼澤。1982年,東麗聯眾開辦“業余夜校”,最初承擔幹部職工學歷培訓,後面向社會招生(夜校2004年停辦,計20屆)。1984,學校更名為“東裏鎮初級中學”。次年,東裏鎮政府開始籌建明德新學校。1987年9月,學校遷至明德新校區。1988年9月,學校創辦第壹個職業高中班,更名為東麗職業中學。2001年9月,根據上級要求,學校更名為“東裏中學”。2002年8月,東裏中學再次遷至現址辦學。2005年6月30日,學校通過區教育局督導評估,成為澄海區壹流學校。

本學年(2006-2007)有50個教學班,3071名學生,其中初中班19名,高中班165438名,高中班31名。

4.東麗第四中學

澄海東麗四中位於東麗鎮東麗新橋東側。是壹所1998年8月創辦的農村初級中學。原校址在東裏鎮南河大道中段東側。2002年8月,根據東裏鎮教育布局調整的需要,與東裏中學的校址進行了互換。2003年被評為“達標學校”,2004年被評為“壹流學校”,2005年3月被評為“雙優學校”。

學校占地面積13249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220平方米,含辦公樓;二層教學樓5棟,教室22間。壹棟實驗樓,4個計算機實驗室和儀器室;師生食堂。2006-2007學年有22個班,共1317名學生,主要招生來自周楠、賀州、鎮三、新興、關彜、南社、東河、頭沖。

5.東裏小學

天後宮、新興街古港、關彜秦牧故居、張琳古港紀念碑、紅頭船展覽館...

嘉慶四年,潮州府澄海縣張林寨鎮出現了壹座四合院——“西塘”。光緒年間,由南社鴻嘉購置,庭分按蘇州園林風格擴建。土地雖多畝,但亭臺、假山、荷塘、客廳、書房、花園壹應俱全。從此被譽為“名潮園”,可見其魅力不亞於拙政大觀。

張琳古港舊址是紅頭船起航的聖地。曾是清朝的“海上門戶”,當年通至北方的福建、臺灣省、杭州、寧波、上海,南方的越南、暹羅、馬來西亞、婆羅洲、印度尼西亞。從這裏,潮人的祖先漂洋過海來到東南亞國家生活和貿易。早在康熙時期,清廷就在清初放寬海禁,商人集資造船,出海。第壹艘紅頭船駛出張琳。據史料記載,在清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四朝100年間,從張琳古港乘紅頭船漂流到暹羅的潮人多達1.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