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誰殺死了實體店?電商、房租、還是我們自己?

誰殺死了實體店?電商、房租、還是我們自己?

無相 財經 出品

2003年的那場非典,讓馬雲所領導的電商力量崛起。

2020年的新冠,電商再次騰飛。

去年壹年,京東的股價從35美元/股漲到90美元/股,是原來的近3倍。

美團從100美元/股漲到400美元/股,是原來的4倍。

拼多多更誇張,從35美元漲到了近200美元/股,是原來的6倍!

所謂此消彼長,電商的發達,必定導致實體店被沖擊。

去年壹年,雖然沒有明確的數據顯示有多少家實體店倒閉。

但顯而易見的是,這些年,實體店的生意越來越難做,數量也越來越少了。

是誰殺死了實體店?

01

壹些觀點認為,由於疫情封鎖了大家的出行,基於此,電子商務才會崛起。

2003年的非典和2020年的新冠都是佐證。

但無相君認為,這是壹種片面的歸因。

電商的崛起,總的來說,還是因為消費者的選擇變化。

10多年前,無相君在淘寶上買東西,父母那叫壹個不屑壹顧:“假貨!”“網上買的東西,能相信?”

10年後,爸媽網購比我還勤,美團、拼多多,各種紅包搶得那叫壹個不亦樂乎。

我相信,這是壹個普遍現象——喜歡網購的人越來越多了。

社會 的消費能力是有限的,線上消費多壹分,線下消費就會少壹分,實體店的客流量當然越來越少。

數字統計,2009年,線上銷售實物占零售消費總額的5%還不到。

到了2019年,線上實物銷售占了 社會 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0%以上。

那多出來的15%,就是從實體店口中挖出來的。

平心而論,對消費者而言,線上購物有著在實體店購物的無法比擬的優勢。

1.不用出門就可以買東西,動動手指,就能下單。極大地節約了時間成本、交通成本。

2.價格便宜,電商因為沒有租金,即便算上郵費,成本也比實體店低。

3.線上就可逛遍千家萬店,不像過去,還要專門趕到商業街。

以上三點,皆命中了消費者的痛點——便宜、方便、更多選擇。

於是,隨著每年的雙十壹狂歡,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網上購物的隊伍,並切身感受到了實惠。

路邊攤5元壹雙的拖鞋,對不起,拼多多3元還包郵。

菜市場10元壹斤的草魚,對不起,美團8元還送貨上門。

如果實體店能提供更好的產品,更好的服務,消費者不會倒向電商。

但是,很多的實體店,賣的貨比拼多多還假,價格比天貓還貴。

如果妳是消費者,妳會怎麽選?

2016年的時候,中國互聯網零售占到 社會 零售品的15.9%,位列世界第壹。

也正是這壹年,零售業巨頭沃爾瑪宣布,在全球範圍內關閉269間店鋪,裁掉1.6萬名雇員。

實體店的關門潮,不是電商擠壓的,而是我們廣大消費者自己投的票,自己用真金白銀做出的選擇。

而疫情,只不過是順水推舟地推了壹下而已。

02

不可否認,壹些實體店還是很良心的。

價格公道,服務優質。

但他們還是倒了,倒在了房地產的血泊中。

2015年,北京的房價迎來了壹波大漲,從均價4萬/平漲到了5.7萬/平。

也同樣是這壹年,全國大中小城市的房價開始猛漲。

其中有人笑,有人哭。

笑的自然是地產商、炒房客。

那時候民間盛傳“壹鋪養三代”的說法。

各種房東蹺著二郎腿收租子,享受著房產增值紅利,好不快活。

而哭的,自然就是租房開店的人了。

生意再好,收成的壹小半都是房東的。

生意不好,不僅為房東白打了壹年工,還倒貼錢。

基於慘淡的現實,不少實體店店主,都轉去了線上。

在超市賣家電、日用品的,轉去了京東。

在百貨商店賣服裝的,轉去了淘寶、天貓。

這直接導致城市裏各大購物中心人流減少,引發關店潮。

而為了充分利用空置的門鋪,地產商不得不引入更多擁有強現金流的餐廳。

這又使得餐廳競爭更為激烈,利潤下降,形成實體店的內卷。

03

回顧人類的 歷史 ,我們會驚訝地發現,很多老科幻電影的場景,在今天都變成了現實。

至少小說中,動動手指就能購物的想象已經實現。

近10年來,飛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技術,在提升我們的生活便利程度的同時,也在改變這個 社會 的模式。

曾有壹篇評論說,互聯網發展起來後,會有17個行業將大受沖擊,包括傳媒業、出版業、零售業、教育業等。

後來,電商火了,紙媒消亡了,線上教育火了,書店的生意越來越差了。

如今來看,受沖擊的行業遠遠不止17個——比如“滴滴”等打車軟件對出租車行業、 “網課”對普通高校……

在這樣的對峙中,傳統行業走向了蕭條。

最近,各大電商都在搞社區團購,的確,這搶走了小攤販的生意。

但當妳嘗試幾次便宜又方便 的 送菜上門服務後,還能回得去嗎?

雖然我們會懷念過去,但隨著互聯網的滲透率持續走高,無可否認的是,關店潮只會愈演愈烈。

我們壹邊緬懷,壹邊葬送著實體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