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雷城的發展歷史

雷城的發展歷史

翻開雷州的歷史記載,不難發現60年來雷城規劃建設演變的軌跡。

建國前,雷城地廣人稀,街道狹窄,城區的建設沒有規劃和管理。建國後,雷州的建設步伐雖有所加大,但仍無統壹規劃,土地建設也只是沿用古城的道路格局進行建設。直到1985年,海康縣成立了海康縣建設指揮部,開始編制1985年至1995年十年城建規劃,開啟了雷城建設的新篇章。但由於老城區建築密度高,城市街道沒有統壹的格局規劃,仍然制約著雷城的發展。

1993年,海康縣政府請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對雷州市1993-2010總體規劃進行修改,並於7月1994通過專家評審。本次規劃中,雷城總體規劃的城市建設面積由原來的13.6平方公裏發展到2010年的40平方公裏。但經過11轉,2004年,雷城城區面積仍不足17平方公裏,原有城市設施落後,城市擁擠,檔次不高,整體功能沒有發揮出來,城市商業、旅遊、房地產等產業未能發揮主導作用,更談不上為雷州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動力。

破解城市建設“瓶頸”刻不容緩。

2004年,雷州市新壹屆領導班子上任,省委“壹年穩定,三年變化”的目標要求,兩股驅動力立刻給雷州市的發展加足了馬力。上任後,李長武書記、羅殿南市長等領導審時度勢,創新思路,樹立經營城市的理念,提出“在保護中延續歷史,在建設中塑造未來”。

經過多次調查研究,他們有了初步的藍圖:按照“西擴北延中改”的總體思路,跳出老城區建設新城區,以老城區建設新城區,把握新城區框架,美化老城區,優化局部,把握整體規劃,促進整體提升。同時,他們找到了科學的操作方法:走“政府規劃設計、市場機制運作、多方投資建設”的道路,同時大步建設雷州新城,拓寬城市空間;在保護和建設老城區的同時,建設新的人民生活圈。

從此,雷城建設踏上了新的征程。雷城是雷州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但道路壹直是制約這座城市發展的“瓶頸”。

據記載,50年代初,雷城的主要街道有鎮西街、鎮東街、廣朝北街、曲街、二橋街、龍舍橋街、十三行街。

1984年,改革開放的春風把祖國南疆的雷州半島吹綠了,雷州如火如荼。開發新城市的想法壹直縈繞在時任縣委書記陳光寶的腦海裏。1985,城市道路開始改造規劃。當時群眾大道和新城大道打通成為30米寬的新路。1994年,雷州撤縣設市。時任書記的陳勇平修建了雷南大道、葉公大道和新城大道。這些措施被視為振興雷州的經濟亮點。但由於種種原因,這三條大道的配套設施並不完善,城市發展的帶動力達不到預期目標。尤其是原本定位為雷城主幹道的新城大道,壹直處於閑置狀態。

多年來,雷州人民壹直在發自內心地呼喚建設壹條新城大道,拓展城市空間,緩解雷城交通壓力。因此,建設新城大道的要求多次被寫入雷州市人大和CPPCC委員的議案,也多次被寫入雷州市政府的工作報告。但由於資金困難等諸多原因,挖掘機很久沒有進入新城大道。

充滿能力和勇氣的雷州新領導決定修建新城大道,作為描繪雷州巨變的第壹個大規劃。

在建設過程中,資金成了“攔路虎”。看著當時財政困難,很難拿出壹筆錢。於是,經過認真研究,集全市人民之智慧,產生了壹個全新的想法:采用“收回土地-抵押貸款-收回土地、拆遷房屋和路面建設-掛牌出讓土地-償還貸款”的新模式,為新城大道建設籌集資金。這種修路模式在雷州是前所未有的。

時隔兩年多,最能代表歷史文化名城雷州形象的城市大道——新城大道建成通車,有效緩解了雷城的交通擁堵,刺激了這壹地區的商業活動。目前,新城大道兩側的商業生活區用地受到了眾多商家的青睞,壹些商家已經開始在購買的土地上修建商業建築。目前,這條大道上的世貿中心已經封頂,國際大廈破土動工。新城大道對雷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拉動作用開始凸顯。

接著,該市借鑒“新城大道模式”,繼續完善城市總體規劃,拉動“經營城市”的引擎,改建了雷南大道和貝勒大道。現在,雷南大道正在逐步形成集商業、行政服務、房地產、教育為壹體的商住區,成為雷新城的重要組成部分。貝勒大道位於城市副中心區,周邊有工業園區和美麗的新農村。這條大道不僅成為了雷城的壹個功能區,也是雷州壹道亮麗的景觀大道。

三條大道的建成美化亮化了雷城,拓寬了雷城的城市框架,猶如三條不斷延伸的觸角,拉動著雷城由東向西擴張,與207國道共同構成了雷城的城市新區。大道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將打造新的商務區,發揮雷城商業、旅遊、房地產等產業的龍頭作用,掀起雷州市新壹輪的發展熱潮。壹個秋天的早晨,筆者去雷虎景區晨練,映入眼簾的是壹幅令人愉悅的畫面:晨曦初露,湖面上掛滿了綠柳,晨練的人們散落在景區的各個角落。在雷虎文化廣場上,身著白色服裝、手持紅色扇子的婦女正在跳健身舞。拱橋兩邊,硬朗的老人在打太極拳;護欄旁,奔跑的市民來回穿梭;在健身區,市民們壹邊聊天壹邊做運動。雷虎風景區已成為著名城市人們的休閑天堂。

這種情況讓我想起了壹件往事。大學畢業的時候,家住茂名的學弟聽說雷州是歷史文化名城,就高高興興的來雷州玩。住在雷城的作者自然成了她的導遊。白天,我帶她參觀了雷城幾個著名的名勝古跡。晚上不知道帶她去哪裏休閑,就帶她在南湖邊閑逛。當時,南湖是雷虎風景區的前身,被壹條雜草叢生的小路分成兩部分。學友回國時不禁疑惑: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難道沒有壹個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地方嗎?這句話帶給作者內心的隱痛,直到雷虎景區落成才消失。

談及40年來雷城人的娛樂生活,壹位“老雷州”做了點總結:70年代看雷劇——80年代看電影——唱OK——90年代——隨著雷虎景區的落成,逐漸成為雷城人的流行用語。

五年來,本市市政府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城市建設理念,連通打造休閑景觀帶。* * *投資近200萬元,加大雷虎景區的綠化、美化、凈化和基礎設施建設,在景區內種植了許多美麗的大小榕樹,使景區更加翠綠醉人;景區北廣場兩側人行道進行了改造,使景區更加美觀;景區安裝了壹整套健身器材,讓市民有了壹個鍛煉身體的好去處;雷虎文化廣場的舞臺經過改造,為景區增添了新的風采。修建雷虎湖護欄,營造安全和諧的環境;投資750萬元整治東西運河,凈化了運河兩岸居民的生活環境,美化了雷虎風景區兩岸的風景;拆除西湖公園圍欄,拓寬西湖公園景點,免費開放公園,還湖於民...打造“西湖水庫-烈士陵園-西湖公園-雷虎風景區-東西運河-南渡江”的景觀帶。目前,這條景觀帶已成為雷城市民的休閑中心。

同時,該市依托雷虎風景區,大力建設廣場文化,推進文化名城建設,使之成為雷州文化的“展示中心”。每到春節,這裏都會上演壹場豐富多彩的文化盛宴,讓市民大飽眼福。在重大節日,著名城市的人們在這裏載歌載舞,慶祝和平與繁榮;每個周末晚上都有固定的雷劇演出或電影放映,黨的方針政策在這裏得到很好的宣傳;這裏還舉辦各種文藝演出、知識競賽和各種商業活動。豐富多彩的廣場文化增加了名城的動感和色彩,展示了名城的文化人格,搭建了官民互動創造的橋梁。雷城有5000年的歷史,在遙遠的時光隧道裏留下深深的軌跡。雷州文化歷史悠久,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積澱了深厚的底蘊。1994 65438+10月,海康縣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粵西唯壹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城的人們都很高興。

有人說,要把雷城做大做強,就要做好它的味道。然後,不能單靠歷史文化支撐,必須與現代建築有機結合,才能凸顯品味。

然而,翻開雷州歷史的“相冊”,建國前的雷城,能看到的建築少之又少,只有曲界的古騎樓展現了雷城古代商貿的繁榮。從1978開始,城市建築開始發展,先後建成了外貿大廈、殷鑒大廈、杜明賓館、煙酒糖大廈等100多座建築。這些建築的建成促進了雷州第三產業的發展。但是這些商業建築缺少了壹點文化內涵和壹點城市化色彩。

20世紀,隨著城市生活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文化需求日益增加。雷州市委市政府的發展思路是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2002年6月5438+10月,位於雷虎文化廣場西側的雷州圖書購物中心建成開業,是湛江地區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圖書零售中心。它的建成結束了雷州沒有大型圖書購物中心的歷史,同時名城的品位也提升了壹個檔次。

2003年6月5438+10月,雷州購物廣場竣工開業。當時是粵西縣級規模最大、設施最全、功能最全的現代化綜合購物廣場。雷州購物廣場的開業促進了雷州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也促進了該地區的繁榮。

為進壹步推動雷州文化旅遊經濟發展,雷州市委市政府將博物館搬遷作為“建設文化名城”的重點工程和標誌性工程。2005年9月,搬遷工程破土動工。搬遷過程中,李長武、羅殿南等人多次到現場指導,各部門相互配合,施工單位加緊施工。經過三年多的努力,壹座占地6180平方米,建築面積165438平方米,粵西最大的博物館,終於矗立在了美麗的雷州西湖。宏偉、典雅、大方的博物館是雷州城市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文化元素,將極大提升歷史文化名城的品位,奠定名城建設規劃的基調和格局。

翻看雷州60年城建閃爍的歷史,裏面烙印的是造城的輝煌和夢想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