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關於海鹽的信息

關於海鹽的信息

/view/20967.html?wtp=tt

海鹽是浙江省的壹個行政縣,位於杭州灣北側,屬於嘉興地區。北距上海118km,南距省會杭州98km。全縣國土面積507.3公裏,人口36.4萬。綜合實力百強縣。

古代海鹽縣的變遷

海鹽縣是崧澤文化的發祥地之壹,5000多年前先民就從事農、牧、漁、獵活動。

秦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建縣。它屬於惠濟郡。因“海濱廣拒,鹽田相對”而得名。建縣以來,海燕四次遷縣,六次析境。管轄範圍大致相當於奉賢以西,閔行、松江以南,金山、平湖、海鹽全境,沿海岸線延伸至杭州灣。秦代縣治在金山縣東南(楊珊、馬棚和西湖塘之間)。但上海市地方誌辦公室金山的設立卻從屬於《海鹽縣地圖集》:“縣原位於華亭縣柘林,古為華亭鄉。”路松應龍《窗中異記》:“華亭鄉治市者,名曰柘山、柘林,困於湖中者,名曰胡哲湖。”然後秦海燕郡統治了今天的奉賢柘林。

秦末或西漢初,縣陷胡哲湖,遷至婺源鄉(今平湖市當湖鎮東湖)。

東漢永建二年(127),郡陷當湖,遷至齊靜鄉古彜山(今乍浦附近)。永建四年(129),在原會稽縣浙西(錢塘江)建立吳郡,海鹽屬吳郡..建安五至八年(200-203年),海晏西南從全南南部劃歸海昌縣(今海寧市)。東晉鹹康七年(341),縣衙從古彜山遷至馬隘城(今海鹽縣武原鎮東南)。南朝梁入獄六年(507年),縣城位於縣東北。從梁忠大同六年(534年)到大同元年(535年),縣的東北方位於漵浦縣境內。唐開元五年(717),遷郡治此地。天寶十年(751),華亭縣位於割海鹽北境,嘉興東境,昆山南境。元元鎮元(1295)升任海鹽府。明洪武二年(1369),降回郡。宣德五年(1430),婺源、齊靜、華亭、大邑四鄉設平湖縣。

現代進化

1949年5月7日,海鹽解放。1950年5月,石嶺鄉3個行政村歸屬海寧縣,平湖縣10行政村歸屬海鹽縣。1958 165438+10月21,海鹽縣建制撤銷,轄區並入海寧縣,其中西塘橋、海塘、童淵劃歸平湖縣。1961年12月15日,海鹽縣恢復,下轄兩鎮16公社。石嶺鄉仍屬海寧縣。1983,撤銷公社,建立鄉鎮。8月,1985、甘浦、童淵、西塘大橋撤鄉建鎮。隨著經濟的發展,虞城、百步、秦山都建起了城鎮。1999調整鄉鎮行政區劃,轄9鎮3鄉。2001,10,鄉鎮行政區劃再次調整優化,覆蓋婺源、沈蕩、澉浦、秦山、童淵、西塘橋、玉城、百步八個鎮。

區域化人口

2005年底,全縣轄婺源、沈蕩、澉浦、秦山、童淵、西塘橋、虞城、百步。* * *有104個行政村,23個居委會。年末全縣戶籍人口364302人,比上年減少288人。其中女性人口為183139,占總人口的50.27%。全年出生人口2502人,出生率6.87‰;死亡人口2831,死亡率7.77‰;移民3635人,遷出3697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9‰。

經濟發展

財政收入保持壹定增長。全縣財政總收入105011萬元,增長15.4%,其中地方壹般預算收入50051萬元,增長17.8%。壹般預算支出60658萬元,比上年增長18.3%。

金融機構存貸款穩定。2005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29.33億元,比年初增加123.3億元,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127.46億元,比年初增加132.9億元。本外幣貸款余額96,654.38+04億元,比年初增加96,654.38+00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90.62億元,比年初增加5.79億元。年末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78.08億元,比年初增加11.81億元,增幅18%。

社會事業

據抽樣調查,2005年底,全縣戶籍人口364302人,比上年減少288人。其中女性人口為183139,占總人口的50.27%。全年出生人口2502人,出生率6.87‰;死亡人口2831,死亡率7.77‰;移民3635人,遷出3697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9‰。全縣計劃生育率為98.68%,已婚婦女綜合節育率為91.89%。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繼續提高。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17元,增長11.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542元,增長12.4%。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分別為10681元和5719元,分別增長1.7%和15.9%。住房條件進壹步改善。城鎮家庭人均住房支出達到2838元,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1.39平方米;農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829元,人均居住面積64平方米。城鎮和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0.6%和35.9%,由於物價上漲和餐館消費增加,恩格爾系數高於上年。年末每百名城鄉居民家庭汽車擁有量分別為5輛和1.3輛。

就業規模繼續擴大。年末城鎮從業人員48505人,增長8.9%。第壹、二、三產業從業人員分別為465,438+05人、372,965,438+0人、65,438+00,800人。城鎮從業人員45996人,增長8.1%,城鎮私營和個體從業人員11520人,增長2.8%。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7%。

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年末全縣參加失業保險人數4.2萬人,與上年持平。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2324人,發放失業保險金454.9萬元。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100413人,其中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人數為81493人,均增長2.4%;參加基本醫療保險48108人,其中職工34279人,分別增長9.9%和10.8%。全縣低保戶由上年的4599人增加到4627人,其中城市655人,農村3972人。* * *享受低保405.3萬元,增長3.5%。

社會福利事業繼續發展。全縣有9個社會福利收養單位,床位863張,比上年增長42.6%,安置233人,增長6.4%;社區服務設施的數量從去年的40個增加到63個。

歷史上偉大的名字

海鹽名人輩出。有《搜神記》作者甘寶,唐代詩人顧況,教育家、出版家張元濟,漫畫家張樂平,改革先鋒蔔新勝,作家余華。

景點

南北湖古稱永安湖。早在700年前,南宋時就是旅遊勝地,被譽為“小西湖”。南北湖風景名勝區位於海鹽縣澉浦鎮西部,東有長山閘,西有茶磨山,南有黃沙塢,北有六裏巖,面積約30平方公裏。是壹個有湖、有海、有山,以自然景觀、文物古跡和現代建築為主的旅遊勝地。

從澉浦城西門出,過鳳凰山,2公裏左右就能到達湖邊。南北湖三面環山,壹面臨海,是壹個瀉湖,水位6.3米,平均水深1米。湖的中間有壹條名為“中湖塘”的堤,把湖分成兩部分,上半部分是北湖,下半部分是南湖。堤壩長500米,兩端各有壹座小橋。東橋有個“星亭”,是為上海明星電影公司胡蝶等電影演員來南北湖拍攝電影《鹹潮》而建的。西樵有壹座新谷亭,是1983年從蔡家山遷來的,紀念民國初年當地農民朱新谷,勇敢抗暴扶弱,熱心公益。北湖中心有壹個叫“湖墩”的島,在北湖附近還有阿清王朝圖書館——西建草堂。

南北湖西南側有壹座鷹山,海拔186.8米。從山腳到山頂有九條曲徑,第壹歇亭,第三歇亭,獅子頭巖,赫章巖等景點。山上有壹座雲秀寺,建於宋代。它有壹個主廳,壹個附屬大廳,壹個山門和壹座石塔。尼姑庵的名字來源於晉代陶淵明的名句,即“壹片雲無心出,倦時歸。”。寺前有“鳥歸亭”,亭名與寺名緊密呼應。寺前有古銀杏樹,寺內有水名“雪鬥泉”,為烹茶佳品。廟的右邊是鷹巢頂。據說,每年農歷十月初壹的第壹天早上,都會出現“日月並升”的壯觀景象,自古以來就吸引了大批遊客。

千佛閣位於海鹽縣武原鎮天寧寺路。建於唐大歷三年(768年),名為千佛大寶閣,元末毀。明代洪武處士禪師的重建:崇禎元年(1628)重修。清乾隆、同治年間,兩次重修。千佛閣寬27。5米,深度17米,高度23米。它分為兩層,總面積為1000平方米。亭子四周方形石柱,有川柏圓形木柱,內柱從地面通向屋頂,柱基為石鼓狀。頂部用圓椽,蓋圓柱瓦,屋角傾斜,掛風鈴。全館鬥拱136。楓木拱門、廳廊、廊檐攀爬、麻雀替換、隔斷架等構件上精心雕琢花鳥動物,楠木主梁繪“雙龍搶珠”,副室繪“雲鶴”。由1985改建為1987,於1988年春節竣工通車,趙樸初題寫。現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祁園位於縣城武原鎮祁園路。清同治十年(1871),海鹽商人馮建齋在此建宅,取名“三樂堂”。次年,在房子後面的明代廢棄花園上建造了壹個“憩園”,俗稱“馮佳園”。馮仁齋由嶽父、清代著名劇作家馮仁齋傳承了《逸青樓》的精髓。解放後,馮的後人把宅基地捐給了國家。啟源園占地9887平方米,其中水面占25%,綠地占71。4%,建築占0。25%。公園內有58科,1158株植物,其中百年以上古樹40余株。造園特色:以樹、山、塘為主,略加建築裝飾,水隨山轉,山隨水活,各有千秋,類似於今天以山水為主的造園方式。奇緣能集揚州、揚州園林之精華,在江南山林中頗有情趣。著名園林專家陳從周稱“奇緣”為“浙江第壹”。1963年6月,海鹽縣人民委員會批準啟元園開業。1981年1年海鹽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 65438+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0被列為“中國十大名園”。著名油畫家、書法家、當地居民朱乃正題寫了“憩園”的名稱。

張元濟圖書館位於縣城五原鎮文昌東路。它是為了紀念我國傑出的出版家、教育家和版本目錄學家張元濟先生而建造的。陳雲同誌題寫了圖書館的名字。1987竣工,占地8000多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是壹座具有民族風格和江南園林特色的仿古建築。庭院是壹個安靜、舒適、優雅的讀書花園,聞名中外。圖書館藏書15萬余冊,不僅具有壹般縣市級公共圖書館的功能,而且有自己的兩個特點:壹是設立了張元濟先生紀念室,陳列和保存張元濟先生的著作、手稿和生平事跡,供研究和參觀;二是設立商務印書館版本閱覽室,保存和展示商務印書館100年以來的出版物,其中壹套四輯精裝編150冊,成為中國大陸臺省商務版的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