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積分落戶的難度有多大?有了居住證可以享受哪些城市福利?

積分落戶的難度有多大?有了居住證可以享受哪些城市福利?

新華網北京8月3日電(記者楊毅沈、何欣榮)近日,北京市有關部門表示,2015下半年將出臺居住證制度,穩步推進積分落戶政策,引發社會關註。

剛剛過去的7月30日,是《國務院關於進壹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發布壹周年。據“新華視點”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20個省區市相繼出臺了與國務院接軌的改革意見。根據新意見,不同規模的城市戶口遷移難度正在分化,積分落戶制度正在成為特大城市嚴控人口的“標配”政策,居住證“福利清單”也初具規模。

北京政策“破冰”,如何平衡人性化管理和人口控制的目標?

北京市發改委主任顏路7月下旬表示,2015下半年,北京將研究制定城六區人口調控的政策和制度,力爭早見成效。同時,出臺居住證制度,穩步推進積分落戶政策。據了解,北京市已將《居住證管理辦法》列入2015立法計劃。

北京,2014年末常住人口215160萬,是全國戶籍制度最嚴格的城市之壹。《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到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萬以內。在此背景下,北京的戶籍政策備受關註。

其實在這次“破冰”之前,北京就已經做了壹些探索。2003年,北京推出工作居住證制度,主要針對優秀人才。2015年初,國家發改委等11部門將北京通州列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據了解,試點以合法穩定就業和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連續居住年限為主要指標,設置積分分值。達到壹定分數的可以申請落戶。不過,為了配合北京的“人口調控”戰略和政策,通州試點的具體操作辦法還在研究中。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長趙紅表示,通州區是北京的行政副中心,人口調控是北京的硬任務,不能因為積分落戶而受到“沖擊”。積分落戶順應了人口遷移管理人性化的大趨勢,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但對北京來說,人口控制是更重要的現實目標,二者不可偏廢。

記者發現,在北京謹慎推進政策的同時,北京周邊的河北省在制定戶籍制度改革意見時,對環首都城鎮的落戶條件甚至比國務院還嚴格。

根據河北版的意見,相對於國內其他小城鎮,外來人口要在廊坊市、三河市城區及其下屬鎮、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永清縣、固安縣政府駐地鎮等環首都城鎮落戶,不僅要有合法穩定的工作和合法穩定的住所,還要參加壹定年限的社會保險。這意味著,即使在北京周邊的河北小城鎮,也很難落戶。

中小城市落戶難度較小,城市人口300萬以上的城市仍嚴格控制。

戶籍制度改革提出壹年以來,戶籍遷移,尤其是城市的遷移難度降低了嗎?

據記者統計分析,在公開披露的20個省級意見中,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已經全面放開,基本沒有門檻。只要公民有意願,有合法穩定的住所,即使租房也可以在小城市落戶;中等城市目前正在有序放開落戶限制;大城市也在降低落戶門檻。

在國務院的意見中,已經提出大城市參加城鎮社會保險的要求不超過5年。但據記者統計,在地方意見中,不少西部省份並未對在大中城市落戶參加社會保險提出具體時限。河北、山西、山東等地的相應標準只有壹年。

但相對於中小城市的落戶難度,大城市、特大城市、300萬以上城市人口的特大城市,在積分落戶政策普遍出臺的背景下,落戶依然嚴格。

國務院意見中的壹個重要思路是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提出完善現有城市人口500萬以上城市的落戶政策,建立健全積分落戶制度。

記者發現,20條省級改革意見中,有壹半提出省內城市需要出臺積分落戶政策。此外,上海、天津、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杭州等。已經實施或正在試點積分落戶政策。

大城市的定居嚴格體現在三個方面:

——總量控制更加嚴格。在天津濱海新區,自2014年初試行《天津市居住證管理暫行辦法》以來,只有1000人獲得了居住證。廣州今年只有5000個左右的落戶指標。

——積分落戶政策對“時間”要求更高。其中壹些城市對流動人口在當地納稅和參加社會保險的時間有嚴格的要求。根據上海的相關政策,符合壹定條件的居民將居住證轉為戶籍的期限壹般為7年。今年7月,上海出臺《關於深化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改革促進人才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規定部分人才居住證轉戶籍期限可以縮短,但最低為兩年。在杭州的試點中,社會保險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也是積分制的主要內容。

——部分城市對積分落戶申請人的學歷、職稱要求嚴格,加分項目多。在北京、上海等地此前的政策中,已經出現了“中級職稱以上”的要求。在深圳的積分落戶政策中,獻血、誌願者、慈善、專利擁有等也被列入加分項。

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任遠表示,居住證積分落戶實際上是壹種“有條件的戶籍”制度。傳統的落戶條件包括投資、購房、技術出資等。積分制實施後,整個評價指標體系更加靈活全面,從這個角度來說是壹種進步。

有居住證可以享受多少同城待遇?

公安部有關負責人去年表示,居住證制度是壹項過渡性制度安排,是建立健全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解決那些已經在城鎮工作生活但未落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實際困難。有居住證的流動人口能在多大程度上享受與所在城市市民同等的待遇?

去年年底,國務院法制辦公布了《居住證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初步列出了居住證持有人今後可以享受的公共服務。加上廣東、天津、深圳此前出臺的居住證制度,初步形成了居住證的“權利清單”:

首先是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權利。包括居住證持有人將在就業、基本公共教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計劃生育服務、公共文化服務、證照辦理服務等方面享有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權利。

其次是與時間相聯系的逐漸享有的權利。在連續居住並參加社會保險的條件下,居住證持有人將在中等職業教育資助、就業扶持、住房保障、養老服務、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等方面逐步享有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權利。

另外,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高考是他們的權利。結合隨遷子女在當地連續就學年限,居住證持有人將逐步享有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中考、高考的資格。

在廣東、天津、深圳的居住證制度中,廣東的政策規定的權利最為詳細。廣東省實施《廣東省引進人才居住證暫行辦法》,列出15待遇。有居住證的國內人員,如果符合條件,甚至可以報名參加廣東省公開選拔領導幹部。天津的居住證制度規定,居住證持有人可以在天津考駕照,也可以申請租住公租房、購買限價商品房、購買本單位建設的經濟適用房。

在隨遷子女參加高考問題上,目前20個省的意見中,只有新疆明確了實現其權利的時間和條件。其中,最引人關註的是,隨遷子女只要在學校就讀四年以上,父母參加社會保險滿三年,就可以逐步享受在當地參加中考、高考的資格。

專家表示,流動人口難以享受到城鎮居民在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務。居住證制度就是在城市發展滿足自身公共服務需求的情況下,逐步讓流動人口享受到這些權利和便利,同時可以對城市中的不同人口起到引導作用。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表示,由於居住證制度和積分落戶政策,流動人口享受不同的待遇,特別是在教育、醫療等服務方面,將對人口遷移起到引導作用,對社會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