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偏關古城樓的歷史

偏關古城樓的歷史

雁門關,寧武關,偏頭關。自明代以來,三關相互依托,成掎角之勢,為晉北抵禦外族入侵的軍事重鎮。三關之首,為偏頭關,位於今偏關縣。如今,偏關小城的古建築大部分已蕩然無存,但年逾八旬的徐尚忠老人硬是靠著自己的執著“找回”了偏關古城歷史印跡。10年來,老人不停地走訪、考證,並於近日繪制出明清時代古城復原圖。軍營、街道、糧倉、草場、鹽店、寺廟、水井……壹壹再現。  小試牛刀,繪制《八景圖》 初冬的偏關,萬物雕枯,冰淩隨處可見,寒氣襲人。  徐尚忠住在城內壹處大雜院,家家門前堆著壹人高的炭堆。徐家在院子最深處。11月11日上午9時,屋內昏暗,冰冷。為省些炭,早飯過後,爐子便被埋嚴實了。  徐尚忠與老伴都穿著厚厚的棉衣。黑黑的土炕邊上,是壹處高腳桌,上面堆滿了書畫,都是徐尚忠的作品。他尤其擅長國畫。  徐尚忠個子不高,雙手關節黑硬,皮膚龜裂嚴重,怎麽看也不像畫家的手。  “唉,百無壹用是書生!”徐尚忠感嘆,毫不隱瞞捉襟見肘的家境。“我這壹輩子也沒奮鬥下間房子,這房還是二兒子的。” 1951年,他在縣文化館工作,是個能唱能跳,會寫會畫,啥也能抓起來的人物。忙於工作,他無暇顧家,每天帶著館裏的人寫寫畫畫,下鄉唱戲。後來當了館長,事情就更多了,主要工作是搶救地方戲。  那時的徐館長壹心想著“不能讓這些東西沒有了”,每天騎著自行車跑鄉村,聽老農唱,學老農演,回來就是個沒完沒了地寫。30多幕《偏關道情》,50余臺《二人臺》,被完整地記錄下來。  徐尚忠邊講,邊展示他的作品。壹旁的老伴看了,不滿地念叨起來:“這老漢,就知道工作,卻掙不下個錢,跟著他受了壹輩子窮。”最讓老伴不滿的,就是不停地租房,“壹輩子沒個自己的窩”。老太太牙幾乎掉光了,坐在那裏仍然顫顫巍巍的,細且高的聲音會突然響起,嘮叨對丈夫的不滿。  徐尚忠權當沒聽見,展開得意之作,8幅壹組的《八景圖》,興致極高地指點著,講解著。這壹作品完成於1996年,畫的內容是百年前偏關城內的古八景:文筆淩霄、偏河曲流、玉清真境、聖祠林濤、關河魚浪、石沼興龍、駝洞鬥蝶、溪洞流山。  繪制《八景圖》的過程中,老人又動了將偏關古城描繪下來的念頭。  光城墻就探訪了大半年 “咱是文人,壹輩子就是個幹文化的,總想給後世留下點東西。”對費力費錢的古城復原圖,徐尚忠的說法就是這麽簡單。“知道這東西掙不了錢,但就是想幹。” 當年,完成《八景圖》後,老徐帶著老伴住進了城外寺廟白衣殿,幫忙看廟。1998年,古城復原圖在白衣殿開工了。  徐尚忠從縣城建局借來地圖,放大,掛起來。然後就成天在城裏逛,走街巷,訪老人,找族譜,找縣誌,回到家就在圖上面標記。  建縣的歷史不復雜,明洪武二年,洪洞大槐樹移民來此,實行“三分戍邊,七分屯田”的制度。清雍正三年建縣後,成了“七分戍邊,三分屯田”。  偏關城外,有九崖頭,是九座連綿的黃土山;山下是關河水,偏關就在這山山水水的東北角,依山傍水。城內地形與中國西高東低的大地形相異,為東高西低,河水也是自東向西流淌。因其不正,所以取名偏關。搜尋偏關300多年的歷史讓老徐著實費了不少精力。其中,城墻就訪了大半年。  老人們說,繞古城墻走壹圈,整整五裏十八步。可這城墻在哪裏?現在城內,只斷斷續續留著***300米長的土堆,已快辨不出模樣。剩余的,有的蓋起了高樓,有的建起了商店……徐尚忠走街串巷,在口口相傳中印證著城墻的位置。  “我沒有辦法按照經緯度標記,但我有我的土辦法。”說這話時,徐尚忠瞪大了眼睛,露出年邁老人特有的“天真”,憨憨地笑了。其實,土辦法很費力氣,丈量城墻距關河的距離後,按比例標識。何處走直線,在哪裏拐彎;西城門外有護城墻,東城門外有道土城。五裏十八步壹趟趟地走,壹遍遍地改。  城墻畫出來後,不方不圓,極不規則。“當初,就是依地形所建,為防禦方便,沒有更多的講究。” 五裏十八步城墻上面,不規則地凸出18個“馬面”。馬面即城鬥子,每個有十米見方。兵臨城下時,馬面上可以成倍屯兵,夾擊敵人。  古代的城墻,都有四個門,而偏關卻只有東、南、西3個門,沒有北門。“北方意味著戰爭與恐懼,偏關位居最北,當然不能開設向北的通道。” 大復原圖在壹面墻上鋪展開來 講解城墻時,徐尚忠拿出來的是壹幅縮小版的復原圖,長有壹米多。講城內建築時,他這才小心翼翼地將大復原圖在壹面墻上鋪展開來。拿著壹支竹鞭,小心地指點著。“明修長城,清修廟。”清朝統治者為了從精神上控制邊關軍民,在當地大舉修建廟宇。偏關城內多不勝數。縣誌中就記載了20余座,徐尚忠走訪得來的數字是83座。全部畫在了復原圖中。  城內最大的廟是大文廟,五進院子,門前仿故宮金水橋樣式,也引入壹條河水通過。大中型寺廟,全部居於城北。供奉著各路神靈,有財神、河神、關帝、藥王、龍王、玉皇、馬王、火神…… 除了多廟,最多的還是軍營、官署。

已經消失的有專供官兵京將駐紮的後京營圪洞,有專門管理官兵的兵備道、參將府。“這是個軍事重鎮,老百姓的生活自然離不開為軍事服務。”清代時,城內有專門的做弓、做箭的百姓。現在這些地方被稱為“弓家巷”“箭家巷”。  城內服務功能齊備,城中心有儲糧倉,是城內外官兵的給養中心;不遠處,是草料場;它的對面,是鹽店…… 越探訪就越對偏關古城感興趣!徐尚忠說,偏關古城極有研究價值,整座城內,沒有對稱的建築。城內有鼓樓,但找不到鐘樓;三個城門各走各的線;街道不對稱,城墻不對稱。西門外的護城樓就是古代的風火臺,有權調動太原以北六路兵將。  此外,圖上還繪制出45條街道、5個最大的官署、11座戲臺、5眼水井、9個牌樓……***萬余處景致。  以後有了資金,再將它制成沙盤 徐尚忠利用自己的國畫技藝,白描出了這座古軍事重鎮。蠅頭小楷精致標識,廟宇纖細,城墻雄渾,各有特色。他說,現在正在著手將這幅平面圖升級成壹幅立體圖。“以後有了資金,再將它制成沙盤,擺在縣裏最顯眼處。” 在徐家冰冷的屋裏,凍得人連筆都握不住。徐尚忠過意不去苦笑著說:“這畫還是在廟裏完成的,要是在這裏,根本沒地方畫。”在作畫過程中,老人收獲過真心的支持,更多的則是嘲笑。  每天拎著破兜兜,在城裏晃,逮著個老人就問。鄉鄰們不理解的多著呢,風涼話更多。“錢掙不下,孩子管不上,幹個這幹甚呢。” 制圖期間,徐尚忠不止壹次病倒。冬天感冒,夏天中暑,都不值壹提。從城坡上摔下來,傷了腰;考察已經成為工地的城墻,被鋼絲絆倒骨折。十年來,這就是徐尚忠的生活寫照。至於更多的艱辛,徐尚忠與老伴壹起想了十多分鐘,就再也想不起來了,“也許熱愛,就不辛苦了吧。” 為什麽做這沒利沒名的事情?記者不斷追問,徐尚忠也非常配合地努力回憶自己制圖的初衷,被逼急了,反復強調:“我就是個幹這的嘛!”

黏貼貼吧裏的,希望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