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上海外灘為什麽那麽有名?

上海外灘為什麽那麽有名?

外灘的歷史由來已久了:

泥濘外灘:纖夫行走的小道,外灘是上海人最願意講述故事的地方,來上海不到外灘,就等於沒真正的上海。過去人們管上海叫上海灘,上海人認為這個灘,指的就是外灘。外灘有各式各樣的建築,也有數不清的人在外灘發了財。?

1880年的外灘:而壹百多年前,當第壹船外國人來到上海時,他們看到的卻是壹個很普通的漁村,當時的外灘也只是壹條便於纖夫行走的小道。1842年前,這裏還是壹片荒野,這裏的黃浦江岸也沒有任何防護設施,屬於黃浦江泛濫時的淤泥地帶。1842年的夏天,參加鴉片戰爭的英國艦隊,終於開到了上海。由於《南京條約》的簽訂,從此,上海跟中國另外四個口岸,被迫開放。因當時住在上海的洋人常去這條纖夫行走的小道上散步,特意鋪上了煤渣,取名為黃浦灘路。?

法國冒險家描述當年的外灘:"不計其數的汙水溝和小河縱橫交錯,到處是墳墩。低矮骯臟的茅屋,是竹子和幹泥搭成的破棚子。"

殖民時期的外灘:美麗的"傷疤"

1928年的外灘:1842年第壹次鴉片戰爭結束後,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規定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為通商口岸。第二年,英軍上尉巴富爾作為英國派往上海的第壹任領事,來到上海並做好定居準備。1843年11月7日,壹艘名叫"水怪"的三桅船駛入上海,甲板上站著英軍上尉巴富爾和幾名隨員。 時有"小蘇州"之稱的上海縣城有27萬人口,大小街道60多條。上海道臺宮慕久並沒有到碼頭迎接巴富爾,只是派了幾頂轎子把他們接到了道臺的衙門裏。正當巴富爾為租房的事大傷腦筋時,壹個姓姚的商人找到了他,表示願將他在城裏的52間房租給他,這樣,巴富爾和他的四名隨員才有了安身之地。但當姚書平提出要同巴富爾獨家貿易時,卻被巴富爾壹口回絕。隨後趕到上海的英商卻沒有巴富爾那麽幸運,他們被拒之城外,只好在北門城墻外搭起簡易的茅棚。巴富爾緊緊抓住《南京條約》中"寄居……貿易通商無礙"等字眼,不斷對宮道臺施加壓力,要他劃定壹塊專供外國人居住的居留地,並選擇黃浦江邊的泥濘地作為租借地,這塊泥濘地便是今日的外灘。巴富爾之所以選擇這塊800多畝的泥濘地作為租借地,壹是這裏東靠黃浦江,北靠蘇州河,水陸交通方便;二是外國商船兵船從長江口進入黃浦江,必須有壹個停泊的地方;另外,東面的黃浦江上有英國軍艦遊弋,這令他們覺得把自己的居留地放在自己軍艦的看護之下可以更安全。1845年11月29日,在歷時兩年談判之後,宮道臺與巴富爾簽訂《上海土地章程》,它規定:英商居留地,北以李家場、東以黃浦江、南以洋涇浜、西以河南路為界限,這項居留地面積為830畝。這個章程曾被侵華外國人視為上海的根本大法。上海租界的歷史從此拉開帷幕。上海外灘成為了西方列強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務和文化中心。當年各國的領事館大多集中在這兒。《土地章程》簽訂當年,外灘建起11所房屋,開設23家洋行。上海外灘是上海租界區歷史最老的部分之壹。1845年起今天的外灘地帶被劃為英國租界,英國人使用這塊地區作為碼頭,並在這裏鋪設了馬路和加固了江岸。英國商人的房子也得到了英軍的保護。因為有了這麽壹塊租界,無數的探險家、商人紛紛踏上了這塊海灘。洋人喜歡在泥灘上跑馬,跑出了壹條500米長的小道,當時上海人稱它為"馬路"。英國人管這條馬路叫外灘(Bund)。19世紀末開始,上海外灘漸漸成為各個入侵的殖民國爭奪的肥肉,各國租界區管理機構、銀行、旅館等紛紛在此建造它們的體面建築。逐漸地,租界初期在這裏建立的比較矮小的建築被拆毀,新的豪華大廈起立。這裏原來駐有英國的匯豐銀行,當時的英國人稱它是"從蘇伊士運河到白令海峽最華貴的壹幢建築"。自1846年上海辟為商埠以後,財富猶如神話般在這裏堆積起來,壹幢幢銀行大樓拔地而起。經過約壹個世紀的營建,北起外白渡橋,南抵金陵東路,在這個僅有4公裏長的壹條弧線上,鱗次櫛比地矗立起52幢各種風格的大廈,有英國式、法國式、西班牙式、希臘式、文藝復興式、芝加哥學院派、巴洛克風格……洋洋大觀。哥特式的尖頂、古希臘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陽臺……處處散發著濃郁的異國情調,那別具壹格的韻味讓人流連忘返。到20世紀40年代,基本形成了今天上海外灘的格局。在短短的壹個多世紀中,上海從壹個海濱小城壹躍成為遠東最大的都市。?

? 您還可以看看這個外灘歷史紀念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