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給記憶溜溜縫兒——我在人民大學的童年(壹)

給記憶溜溜縫兒——我在人民大學的童年(壹)

文/沒溜的三哥

對於我們周圍這壹撥兒三十啷當歲的人來說,人大在記憶中的分量屬實不小。在整個北京的範疇之內,“大院”這個詞對我們而言,挺遙遠的;“子弟”這個屬性對我們來說,也不老熟悉。說白了,我們頂天兒了算是那些在人大大院裏長起來的“小孩兒”。

我們當中的大多數都是 人大的“三代” 。“三代”壹般指我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就是人大的老教授,這個系那個系的,當年我們也不懂,就知道傻玩兒,誰知道長大了才發現,怹們在學術圈兒裏還挺有名兒。

不像父輩那樣, 我們和“鐵壹號”沒有什麽交集 (鐵獅子胡同1號,人大老校區,為了區分,白頤路這個叫西郊校區,現在壹些老人兒還這麽叫),但這也更加牢固了我們對西郊校區的感情。我們的生活、朋友、玩鬧、長大統統發生在人大,絲絲入扣、難舍難分。

現在遇到壹些人大的朋友們,我都會很認真地說:我當年出生在海澱醫院,出了海澱醫院的門就進了人大的門。這不是玩笑話。

在我們的觀念裏,人大是被“分割”的

我們對人大的認知壹般認為 劃分為“靜園”和“林園”兩個部分 ,當然,那個時候教學區、辦公區我們去的並不會很多(怕碰見家長,回家又得挨呲兒)。 靜園和林園我們比較認可的分界線是“老糧店”門口的那條路,現在應該叫做“靜園壹路”。

那條路西邊是靜園區、東邊是林園區,路邊(就是靜園1-3樓的東側)有壹個“L”型的二層建築,裏面大體上有糧店(現在早沒有什麽糧店了)、郵局、商店和壹個新華書店。

糧店有裏外屋,外屋是賣米賣面的,也有壹些醬油香油醋伍的,那個櫃臺外面有壹個大漏鬥兒,顧客付完錢會把米、面袋子往漏鬥兒的窄口上壹“兜”,售貨員就會用容器往漏鬥兒的寬口裏面倒。我也不知道為什麽,那時候特別喜歡看這個場景,還邪惡設想:如果面口袋漏了會是什麽樣子?雞飛蛋打、霧氣昭昭了?那糧店還不得跟王母娘娘蟠桃會似的?糧店的裏屋是做掛面的,裏面掛滿了做好的面條,壹排壹排,很好看。

郵局和書店我去的不多,那時候不怎麽讀書、也不怎麽寫信,對文字有壹種發自盆腔的抵觸,應該是小時候被古詩背傷了。去新華書店應該是去買字典,那時候沒有《怎樣查字典》,回家是我爺爺教我查。

商店對我們來說可是忒好的地方了!而好上加好的是,學校組織春遊的前壹天。每個人兜裏都揣著十塊錢(那時候十塊錢能買不老少東西),到超市買第二天出行所帶的零食,大家那時會出現前所未有的協作,早早的將默記於心的零食價格和大家的錢在大腦裏畫出了準確的預算約束線,讓每壹個人的無差異曲線均能完美相切。

相對於林園,靜園樓都很新 。靜園樓是壹水兒的五層板樓,磚紅色;林園樓是四層四門小樓,尖頂兒、層高很高,林園樓和我們父輩同齡(後期我會著重介紹壹下林園樓)。

那時候不知為何,住在林園樓的不怎麽去靜園那邊玩,同理,住在靜園的也不怎麽去林園玩。不過,當有人相互“串門兒”的時候,大多會出現久逢知己的感腳,畢竟那時候都在壹個幼兒園待過(註:當時人大幼兒園還在校園的東北角兒,應該是現在離退休中心的位置)。我比較幸運,五歲之前住林園、五歲到十歲之間住靜園、十歲以後搬回林園(橫是人緣也不好?),壹直到離開人大。所以那時候我得玩耍範圍很大。

那時候人大的樓與樓之間有點什麽?

無論靜園還是林園,樓與樓間的距離是比較大的, 大部分都是小花園、小樹林和車棚兒 。比較適合遊樂的主要是 靜園19樓東側到靜園12樓之間的空場、靜園13樓和14樓之間的樹林兒、林園9樓和10樓之間的小花園、靜園5樓樓後 。

靜園19樓和靜園12樓之間的距離相對於其他靜園樓的距離要大,就形成了壹個自然的空場。我們最喜歡在空場上的固定位置玩“砍鍋兒”。砍鍋兒是壹個以井蓋(或者手畫壹個井蓋大小的圓圈)和壹個沙包為主的群體遊戲,以其規則的復雜程度對於當時的我們來說是非常高級的遊戲,遊戲不太受到人數的影響。砍鍋兒的規則我也逐漸模糊了,我近期會找那幫發小兒調研,盡量回憶出來在後期具體介紹。我們也會借著空場的面積優勢玩“叫號兒”或者“砍包兒”等遊戲,只不過有時會制造大量噪音而引起居民的不滿。

林園9樓和10樓之間的小花園和靜園13樓和14樓之間的樹林兒是最適合玩壹些文靜遊戲的地方,這個遊戲非“彈球兒”莫屬。彈球兒的形式簡單,雖然屬於技術性遊戲,但是空間要求很低,用石頭挖幾個坑兒即可。我們玩彈球兒的規則主要有兩個維度:(1)真的or假的;(2)能否換球。維度(1),“真的”就意味著輸的壹方要把所用之球送給贏得壹方。維度(2),“換球”指的是在遊戲過程中能否在不同的階段更換不同類型的球,例如,當妳在進攻時,“大泡兒”(壹種體積很大的球)便具有優勢;當妳在防守時,“小威力”(壹種體積極小的球)便具有明顯優勢。那時候,玩彈球兒(尤其是真的)是很刺激的,彈球兒玩的好的人就像學霸壹樣,會讓人羨慕,當然,也害怕和他作對手——壹天到晚光輸球了,圖什麽許呢?

(註:關於小威力的名稱應該是“小威力”還是“小霹靂”,我和發小兒林大律師反復討論後認為前者應為正確名稱,它亦是“小微粒”的諧音,說明所使用的玻璃球體積很小。他同時建議我把彈球這個事兒著重寫寫,什麽“大nu”、“如何把球從‘鍋兒裏’ting出去”。我後續建個模,和大家聊聊)

靜園5樓樓後空間並不大,但是它有壹排遮蓋地下室排風通道用的石臺。石臺的面積類似於乒乓球案子,但偏低。對於壹幫小孩兒來說,足夠了。我們會用磚頭碼成“網子”,幾個人合用兩個拍子輪流打。周圍壹幫人大出來的發小兒現在球技都很了得,我總覺得他們是那時候奠定的基礎。之後幾年,我們會去東風樓前的老體育館裏面打。在這裏的另壹項遊戲就是“拍洋畫兒”了,這是壹項非常傳統的遊戲,洋畫兒有聖鬥士的、變形金剛的、希曼/希瑞的(這個現在很多人應該不知道了)、恐龍特級克塞號的(這個是不是也有些許生疏?)。無論是什麽,重要的還是壹個過程(如彈球兒壹樣)。通常的技法有“拍(震)”、“扇”和“嘬”。前兩種能夠想象,“嘬”是將手掌形成壹個弧度,很快地蓋在洋畫兒上然後把它嘬起來,以達到讓洋畫兒翻面兒的目標。

無論哪種遊戲,最後總是弄得壹身臟、壹手土,回去大多會挨呲兒。當然,在這些樓群中大範圍的捉迷藏(或“逮人兒”)也很刺激,那時候小孩兒也實誠,妳抓不著他,他真能躲到晚上八點去,傻了吧唧也不知道餓。

末了兒需要提壹下的是,林園9樓和10樓之間的小花園再也沒有了,因為林園9樓和10樓已經拆了,他們現在應該是新圖書館南門進門靠右壹點的位置……

如有有老人大出來的朋友,也歡迎幫我補充,看我哪兒說的不對。

下期預告:

刺激的捉迷藏:老灰樓

圍墻內的洞天: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