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漳江水利建設

漳江水利建設

歷史上,小蕓漳江及其下遊支流直接入海,不能起到灌溉和抗旱的作用。1956年,縣水利局在張江下遊支流山梅溪修建了第壹座攔鹽蓄淡水的水閘,此後陸續修建。截至1996,全縣已建水閘20余座,主要有山梅水閘、南江水閘、北江水閘、東方戴剛泄洪閘、珠塔戴茜水閘、山前水閘等。

南、北江閘合稱漳江閘,灌溉面積25000多畝,保證了東方、東勝、珠塔、戴茜田地的水源,擴大了5373畝耕地,保護了39.20公裏、3000畝耕地免受潮汐災害。但由於船閘只能通過12噸以下的船舶,影響通航,城關汙水無法排放,汙染環境。

山梅閘位於漳江下遊的山梅溪和南江交匯處。2007年2月1956日開工,2007年5月1日竣工。它是小蕓第壹座攔鹽蓄光的鋼筋混凝土結構7孔水閘,灌溉山梅、白塔、大陽、諸塔沿岸3270畝水田。它原本是壹個渡口(名為山美渡),建閘後就廢棄了。1981年,農村公路雲火車線經過閘橋。

南江閘位於東廈大陽村和嘉州島新埭之間的漳江南江。5月5日開工,1965,6月23日封壩,7月完工,1966。水閘總長103m,23孔,其中通過船閘1的孔凈寬為4m。每孔凈寬3.5米,閘底標高(黃海標高,下同)-1.38米;人行橋橋面標高為5m;橋墩長11m,寬1m,高6.18m。消力池長11.4m,深0.9m,長13.6m。

北江閘位於東沙鎮宣威村附近的張江北江河道內。1965165438+10月1,6月完成1966。水閘總長210.9米,孔* * 34孔,其中過閘孔2孔,船室寬度11。閘底高程-0.5m,閘頂高程2.7m,閘墩長19m,寬12m,高7m,消力池長19m,深1m。閘頂人行橋凈寬3.3m,標高7.1m。

東方戴剛防洪閘位於東峽鎮東部,建於1966 ~ 1968東方戴剛圍墾期間。水電工程局林、鄭設計。水閘總寬30.5米,7孔,每孔寬3.5米;閘門底標高為-1.5m,橋面標高為5.5m,工作臺頂標高為9m;消力池深1m,長8m,內池長5m,外池長10m。有7臺15t手動和電動啟閉機,排水流量為250m3/s..東方岱還有5個內排水閘門,均為單孔,孔寬1.2m..

南、北幹渠是漳江南、北江水閘的配套工程,於1966年8月南、北江水閘相繼建成後同時開工,同年10月10竣工。1977年6月改建,同年4月竣工。南幹渠進水口位於大楊村外上遊水閘右岸,雙孔進水口1,總孔寬2.8米,流量1立方米/秒。總幹渠全長8公裏,建有5座建築物,灌溉面積6437畝。北幹渠進水口在上遊水閘左岸600米處,有1個水閘,流量2.5立方米每秒,全長10公裏,灌溉面積1.27萬畝。安後溪盆地水庫

東川水庫,位於平和縣安厚鎮東川村,由龍溪水電局設計,集雨面積17.55平方公裏,總庫容16.05萬立方米,正常庫容12.59萬立方米。6月開工1965,9月水庫竣工1967。溢洪道寬20米,泄洪量205立方米每秒。涵洞長92米,直徑1.3米(1978年建壩後電站時改為鋼板帶壓套管)。運河總長53公裏,其中支渠21公裏,渡槽和隧道211。壩後和水庫上安裝了三座電站,總功率為365,438+04 kW。安厚鄉有13個村受益於水庫,面積15600畝,使旱區成為稻糧區。1975開始綜合治理,利用980畝水庫水面養魚,取得壹定成效。1976年7月,水電部和中央新聞攝制組拍攝了壹部關於圖書館建設成就的新聞紀錄片。1978年3月,管理處處長賴參加全國水利管理先進代表會議。

華美水庫,位於安侯鎮華美村烏龍坑,由縣水電局設計。雨水集蓄面積1.82平方公裏,總庫容1.98萬立方米,正常庫容1.67萬立方米。9月開工,1977,公社自行組織勞動力,投資47.3萬工日,47.3萬元。均質土壩於1981年5月建成,壩高32.7米,壩頂長122米,壩頂寬6米,填方143000立方米。溢洪道寬8米,流量47.7立方米每秒,涵洞長110米,高1.7米,寬0.8米。航道總長9.7公裏。由於資金不足,目前尚未匹配。

山美溪盆地水庫

杜塘水庫,中型水庫,位於距縣城10公裏的普美鎮,因庫區淹沒杜塘村而得名。6月1958+10月11開工,5月1959蓄水完成。大壩長160米,壩頂寬4米,壩頂高64米,最大壩高33米。攔截山美溪上遊25平方公裏白銀河地表徑流,總庫容1621000立方米,河道總長67.55km..建成後將與碗窯水庫和山梅水閘形成灌溉網,有效灌溉面積47673畝(其中農用地1.81.965438畝,可改水田)。1976因水庫防洪標準低,被定為病險水庫,蓄水量有限。1977月,原溢洪道進口段高4.7米的滾壩拆除,換成4孔平板滾軸鋼閘門,每孔凈距5.8米。1982年核定有效灌溉面積19200畝,其中詔安縣760畝。

碗窯水庫位於普美鎮碗窯山,距縣城15km。1958開工,次年6月竣工。水庫攔蓄山美溪上遊支流萬腰溪地表徑流,總庫容988萬立方米,渠道總長47公裏,有效灌溉面積10817畝,保證灌溉10140畝。建成後將與中型獨塘水庫和小(壹)型秀嶼大坑水庫配套,形成灌溉網。1968排水管漏水,省水電廳灌漿隊鉆282孔進行水泥灌漿處理。1978年1月進行護壩工程,溢洪道平流段由13 m擴建至17 m,陡坡段兩側墻加高0.4 m,主副壩防風雨墻加高0.4 m,投資6510000工日,完成土石方31165438

主流水庫

鳳頭水庫是壹座大型水庫,由漳州市管理。在麻浦鄉,是福建省第二大水庫,因水庫大壩位於鳳頭村而得名。水庫距縣城13公裏,配“東”引渠向東山縣城輸水。大壩於2月1,1977開工,3月1986截流蓄水。水庫攔截了張江幹流上遊333平方公裏的地表徑流。大壩為細石混凝土砌石重力壩,由12個壩段和土石壩縫組成,全長356米,壩頂長311米,寬5米,最大壩高64.4米,高程77.6米,總庫容177萬立方米。東山縣鳳頭水庫、湘東運河、都塘水庫、張江閘、紅旗水庫構成張江灌區,近期灌溉面積23萬畝,遠期灌溉面積28萬畝。並為兩縣提供飲用水,在壩後修建水電站。

霍田溪盆地水庫

百花洋水庫位於霍田鎮小蕓和漳浦交界處,因水庫淹沒百花洋村而得名。規劃勘測於1958,移民安置後,於1964+00開工建設。這個水庫是由水電局的吳金獅和蘇設計的,是壹個公社經營的項目。工程開工後,因資金困難兩次停工,1967年3月完工。項目總投資2170500元(其中國家撥款787000元用於移民安置654380+000元),投產964000工日(。攔截霍田河上遊支流,集雨面積4.1平方公裏,總庫容432萬立方米,渠道總長26.4公裏,有效灌溉面積4964畝,保證灌溉3700畝。在百花洋村,23戶108人被安置在小蕓家園、古樓、漳浦潘坨和大南阪。下阪防洪堤位於張江下遊左岸,與城關隔江相望,地形在張江洪水位以下。民國時期防洪堤高1.5 ~ 2米,寬1 ~ 1.5米,均為泥結構。在山洪暴發的情況下,堤壩崩潰,淹沒了田舍。民國33年(1944),農歷八月初八洪水決堤,淹沒全村,水位高達門環。6月9日,1960,全村再次被淹。1964冬季開工,次年夏季竣工。新堤全長2.5公裏,高3-4米,頂寬4-6米,坡度1: 1。重點堤段為石砌,石砌涵洞1,瓦砌涵洞2座。汽車可通過路堤,設置兩個1.5 ~ 2m的大門作為車輛通道。洪水來時,放下閘門擋住洪水。排澇從石盤鎮註入張江。1966張江南、北江水閘建成後,未發生頂潮,此後未發生垮堤事故。

山梅防洪堤位於山梅下遊的山梅村至前土和齋藤優子壹帶。山美溪穿漳江南江而過,蜿蜒曲折,名曰“九十九彎”。有人形容為“坐船半天走不出山美村”。防洪堤全長6.3公裏,原堤高1.3 ~ 1.5米,堤頂寬0.3 ~ 0.5米,內外坡陡峭。由於河道蜿蜒曲折,水流不暢,遇到山洪或大潮,就會潰決洪水。1950,1951年,1952年夏、秋兩次修復,總投資7997工日,完成土石方15900立方米,相當於老堤總工程量,修建丁壩2座,閘門1座。山梅水閘建於1956,潮水不再進入,成為壹個簡單的防洪堤。1959上遊修建了都塘水庫和萬窯水庫,對洪水進行了調控。1974對河道進行了切割拉直,新挖的河道長2公裏,寬30米,深2.5米,使水流通暢,不再發生潮汐洪水。平水電站共分四級,從1977至1980相繼建成。位於長山農場五山平水村和杜塘水庫之間,由五條渠道、兩座供水調節水庫和四級水電站組成。它是壹座梯級水電站,是該縣的電力骨幹工程之壹。總控制流域面積40.85平方公裏,年均徑流量4673萬立方米。第四級總利用水頭613米,由10臺機組組成,總裝機容量3250千瓦,年發電量1347萬千瓦時。尾水流入都塘水庫,多年平均來水量1336萬立方米,擴大了都塘水庫。

壹期電站於1980 11年6月竣工,由地區水電局設計院設計,位於白水岐半山腰。渠道長6公裏,水頭200米,流量0.34立方米每秒,壓力管道長600米,有2臺機組2,裝機容量650千瓦,年發電量272萬。

二期電站,1980年6月竣工,由地區水電局設計院設計。位於空殼山上半部的山坡上,河道長3.8公裏,水頭200米,流速0.55立方米每秒,壓力管道長525米,有兩臺裝機容量800千瓦,年發電量320萬千瓦時的沖擊式水輪發電機。

三期電站,1977年2月竣工,由縣水電局設計。位於內羅村北山坡,渠道長8.88km,水頭160m,流量1.05m3/s,壓力管道長483m,安裝3臺沖擊式水輪發電機,裝機容量65438。

第四期電站,1977 65438+二月,由縣水電局設計。位於洪溪阪,杜塘水庫上遊,渠道長4.8公裏,水頭53米,壓力管道長128米,有3臺混流式水輪發電機,裝機容量600千瓦,年發電量270萬千瓦時。

第壹、二電站由常山華僑農場建設,屬該地管轄。第三、第四電站由縣建設,歸縣管。兩座供水調節水庫,壹座為平水水庫,另壹座為板坑水庫(詳見第二節水庫)。

平水電站成立於1977年2月,隸屬於三、四級水電站和板坑水庫管理處,劃歸縣水電局。

百花洋電站,位於火田鎮徐南坑和佳源村之間,屬火田鎮管。電站分為二、三、四期,從1978至1984相繼建成。利用百花洋水庫放水,結合引水發電,總裝機容量700千瓦,年發電量293.4萬千瓦時。

由徐南坑縣水電局設計的二期電站於1978年4月開工,於1981年10月竣工。總投資40萬元(國家補助8萬元,火田公社自籌32萬元),土石方654.38+0.77萬立方米,土方79萬立方米。水頭166米,裝機2臺,容量400千瓦,年發電量203.4萬千瓦時。

二級電站下遊0.5公裏的三級電站,利用二級電站尾水和上遊流域面積約2平方公裏的徑流引水發電。水電局設計,1983完成。投資13.99萬元(國家補助3萬元,公社自籌10.99萬元),土方6.7萬立方米,土石方16.5438+0萬立方米。水頭32.64米,裝機100千瓦,年發電量30萬千瓦時。

第四座電站,在嘉園附近,建於1984,裝機容量200千瓦,年發電量60萬千瓦時(報廢)。

梁山二級電站位於東沙鎮布赫村崗溪上遊。1月縣水電局鄭、閆成根勘測設計,1978,2月24日開工,2月28日竣工投產,1981。總投資654.38+0.4658萬元(含省水電廳撥付的30萬元),已投入654.38+0.98萬人日(含技工2.4萬人日),完成土石方51.3萬立方米(含石方2.2萬立方米)。港西河上遊控制流域面積18平方公裏,年可利用流量912.9萬立方米,輔以北仔、內石空小(二)水庫,河道長度880米,水頭229.4米,流量0.75立方米/秒,安裝630千瓦沖擊式水輪發電機組。

石堆坑電站,在和平農場石堆坑水庫副壩下的西郊村河灘上,利用水庫放水灌溉發電。由農場管轄的和平農場組織施工。縣水電局7月勘察設計1982,8月28日開工1983,8月竣工1984。投資1,654,38+0.5萬元,土石方27654,38+0.5萬立方米,壓力管道隧洞269米,壓力管道總長450米,落差95米。安裝2臺水輪發電機組,裝機容量800千瓦,年發電量281.52萬千瓦時。1985於4月3日並入縣電網。

鳳頭水庫大壩左電站,位於鳳頭水庫左岸大壩後方,1993年秋季開工建設,1994年6月建成投產,裝機容量5000千瓦,年發電量2158萬千瓦時。

位於蔡鋪村的峰三電站是漳江水系的梯級電站,屬股份制。董事會由縣政府辦、農委、水電局、水電公司、菜鋪村組成。1993年秋,水電局水利水電技術隊勘察設計,利用蔡鋪村原有的滾水壩(132.5米長,高2.8米,雨水收集面積479平方公裏)和水輪機泵道(1.4公裏長),設計水頭4.2米,流量20.4立方米每秒。1993年2月開工建設,1995年5月20日建成投產,裝機容量3×200 kW,年發電量276萬千瓦時,工程總造價365438+萬元。

梁山壹級電站位於布赫梁山。1992初步設計由漳州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完成,縣水電局水利水電技術隊勘測設計。電站在海拔500米的地方修建了1座水庫,稱為梁雲水庫(專門為發電設計,無灌溉面積,不列在“水利”壹章)。壩高32.7米,壩頂長134米,雨水集蓄面積7.94平方公裏,土溪河流域面積3.96平方公裏,總庫容245萬立方米,有效庫容65。隧洞長625m,直徑1.9m,壓力鋼管長625m,直徑60cm,設計流量0.838m3/s,設計水頭246m,總裝機容量1600kW,年發電量4.98m kWh。該項目於1993年2月開始。1994 65438+10月15建成投產。

鳳頭水庫右岸壩後的鳳頭水庫壩右電站,1995年秋開工建設,1996年2月建成投產,裝機容量2×1250+1×4000千瓦,年發電量820萬千瓦時。

風二電站,下河村外,距離城關11.5km。屬於鳳頭水庫大壩後的第二梯級電站。1993年2月,縣水電局水利水電技術隊完成勘測設計,1994年6月,電站開工建設。設計水頭13.28米,裝機2臺,總容量2000千瓦,年發電量1004萬千瓦時。總投資2570萬元,1996在建。

甘渚水電站位於和平農場幹樹鋪村塔仔溪左岸,距縣城10公裏。1994年,經省政府外經委批準,由臺商陳興建經營。該工程由漳州水電勘測設計院和縣水電局水利水電技術隊聯合勘察設計。冬季開工,塔仔溪築壩1,高40。左上遊隧洞長1.800米,設計水頭102.63米,裝機容量3200千瓦,年發電量8.26.7千瓦時。計劃投資2114000元,預計1997年底投產。境內群山環繞,溪水流入張江,形成以城關為樞紐的內河航道網。主幹和支流從北部向上遊流向東北西部大部分地區;南順河下遊及其支流流向東部大部分地區和南部部分地區。1957上遊炸礁整治鳳頭色特,下遊東坑至大石孔疏浚清理航道,炸礁10公裏,漂石28立方米。8月,1965,17000元撥款,再次對鳳頭色色進行改造,消除隱患。20世紀70年代以後,上遊支流修建了許多灌溉設施,大部分航道被堵塞。

千北溪水道城關至高田22km,鼓樓25km,內倉15km。沿途經過郭璞、舉人山、西林、蔡鋪、東車、七裏鋪、小水、火田、株樹灘、珍珠阪、後埔、定江、高地、嘉園等地,可通航載重1噸的木船(俗稱內山船)。由於閘壩施工,1989只到菜圃6公裏。

後北溪航道,城關至夏河港14公裏,通航荷載1.5噸;內山船舶從港口到碼頭17公裏,通航載重1噸。沿途經過郭璞、舉人山、西林、菜圃、溪口、唐蕊、夏河、商河、峰頭和新林。1989只到夏河水口10公裏。

南溪水道從城關到xi安10公裏,到吉阪23公裏。沿途經過郭璞、夏樓、上角、新北、瓷窯、Xi安、湯和、河西、普定、京宰等地,可通航載重1噸的內山船舶。1989只通往樓下3公裏。

山美溪水道城關至大埔16km,夏雲20km。沿途經過高唐、山梅、上坑、義寶山、溪前、大埔、三角寮、霞雲等地,可通航1.5噸西林船。山梅水閘於1956建成後,僅到達大埔,70年代後廢棄。

南江水道,從張江下遊到加洲島,分為南、北兩江,流到石仔關再匯合(石仔關外為沿海水道)。南江水道從城關到長隆20公裏,途經高唐、嘉州、上透頭、白塔、中岱、南陽、竹塔、樓下、外東坑、七尾、虎丘,可通航100噸級木帆船。南江水閘1966建成後,20噸以下船舶從高唐到水閘內側通航6公裏,從水閘外側到石仔關通航2.5公裏,潮汐通航率50%。

北江航道,城關至石首尾20公裏,途經高塘、霞美、沙灣尾、東坑、下寮、船廠、高希、布赫、梧田等地,可通航100噸級木帆船。北江大閘1966建成後,城關至大閘6公裏範圍內可通航20噸以下船舶,大閘外至漳浦下寨14公裏處航道封鎖,僅5噸以下木帆船可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