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妳支持體驗式教育方式嗎?

妳支持體驗式教育方式嗎?

我支持體驗式教育方式,因為:體驗式教育是壹種全新的培訓和教育形式。

“體驗式”教育是教育者依據德育目標和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個體經歷創設相關的情景,讓未成年人在實際生活中體驗、感悟,通過反思體驗和體驗內化形成個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品質,在反復的體驗中積澱成自己的思想道德行為。未成年人在各種體驗中主宰自我,修正自己,在與人交往中,在日常行為中去體驗、去感悟、去構建社會與時代所希望他們擁有的愛國情懷、民族精神、集體意識。

(1)主體性原則。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更是發展的主體、體驗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內在動力,將德育內化為身心發展的需要。教師所創設的氛圍是供學生體驗的,學生又正好在體驗中學到道德知識,形成道德行為。

(2)活動性原則。德育課程目標主要通過教師指導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活動是教和學的中介。在體驗式教學中,要讓學生直接參與主題活動、遊戲活動和其它實踐活動。這是學生提高道德認識,形成道德行為的重要途徑。學生通過長時期的不斷參與活動,獲得大量的知識和經驗。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將活動的過程、方法、技能與知識融合起來,寓德育於活動之中,有目的地為學生創設恰當的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校、家庭和社區的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提高道德水平。

(3)探究性原則。引導學生探究是實踐體驗理論的有效形式,“體驗式教學”強調學生的探究活動,提倡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在課程領域或現實生活的情景中,通過教師引導、小組合作、個人研究等組織形式,培養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認識能力、參與能力、適應能力、創新能力等。

(4)生活化原則。《學會生存》壹書指出:“學校不能和生活脫節。”課程要從脫離兒童生活的狀況中轉變過來,成為面向兒童生活的課程,無論是課程目標、課程內容都應當向兒童的生活回歸,這是“體驗式教育”應該強調的原則。新課程要從過去的理想化、政治化、模式化的框架中走向生活化,讓少年兒童在生活中深刻認識社會和自我,從切身的體驗中學會識別美與醜、善與惡、真與假,並在生活交往中學會做人。大膽讓學生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和多元道德價值觀念,不回避現實生活中學生遇到的種種矛盾,放手讓學生在多變的社會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去通過分析、比較做出正確而合理的選擇。堅持"生理--心理--情感--個體經驗"等體驗經歷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