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山東陽谷縣

山東陽谷縣

陽谷縣總面積1065平方公裏。總人口為75萬(2003年)。其中非農業人口170200。男女性別比為101:100。出生率為8.99‰,死亡率為4.7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24‰。少數民族27個,3080人。它位於山東省西部,東臨大運河,南接河南省。

縣人民政府駐地郵政編碼:252300。行政區劃代碼:371521。區號:0635。拼音:陽谷縣。

陽谷縣轄3個街道,10個鎮,5個鄉鎮:博濟橋街道、僑潤街道、獅子樓街道、閆樓鎮、阿城鎮、七集鎮、安樂鎮、定水鎮、石佛鎮、鎮、壽江津鎮、十裏園鎮、章丘鎮、郭店屯鄉、大布鄉、西湖鄉、高鎮。

中國文物學會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唐金成通過對張氏文化淵源的詳細考證,進壹步理清了藺相如文化的傳播軌跡,揭示了張氏家族發展緩慢的諸多原因。【現住址:閆樓N鄉張堰寨村】

1999年末,陽谷縣有25個民族,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9.66%。回、布依、滿、壯、蒙古、苗、土家、朝鮮、白、大漢兒等24個少數民族* * * 3180人,占總人口的4‰。少數民族中,回族3145人,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98.9%。元明清時期,許多回民從江西吉安、洪洞、山西泰安、濟寧、冠縣等地遷入章丘鎮,然後沿大運河、阿城和十裏園、範海等地流散,在集鎮和鄉內村落形成了自己的街道。其他少數民族大多在建國後因工作、婚姻等原因來到陽谷定居或流入。

全縣生產總值達到48.2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2%。第壹產業增加值1412億元,增長2.2%;第二產業增加值2311億元,增長20.3%,第三產業增加值11.3億元,增長15.2%,三次產業比重為29.2: 47.9: 22.9。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01億元,比上年增長1.41.9%。財政總收入2.82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543.8+0.25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增長654.38+08.1%。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41.1.2億元,比年初增加6.26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352654.38億元,比年初增加4.3億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31.94億元,比年初增加3.47億元。

農業

陽谷農業資源豐富,是山東省糧食主產區之壹。先後被國家和省確定為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國家瘦肉型豬養殖基地縣、食品加工百強縣、山東省畜牧業強縣、安全畜產品基地縣。現已形成肉雞、蔬菜、水果、牧草四大主導產業,其中肉雞深加工能力居全國第二。13種農產品被評為山東名牌產品,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初具規模。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6.23億元,增長3.2%。農業增加值141億元,增長-0.5438+0%。糧食總產量35.89萬噸,比上年增長-65,438+03.02%;棉花總產量3900噸,增長8.33%;石油總產量3.07萬噸,增長-30.70%;水果總產量3.46萬噸,增長-9.66%;蔬菜總產量122.05萬噸,同比增長12.29%。肉類總產量9.74萬噸,雞蛋總產量4.72萬噸,牛奶總產量0.24萬噸。水產品總產量0.51萬噸,增長2%。全年完成造林280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19.6%。全市農機總動力1180400千瓦,增長0.1%。

工業

陽谷縣工業基礎雄厚,產品齊全。現已形成電纜、釀酒、化工、服裝、機械、蔬菜加工、水晶玻璃制品、塑料制品、畜禽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鳳翔牌肉雞、日輝牌電纜、諾亞牌保溫杯、景陽岡牌白酒、鶴牌塑料薄膜等20多種產品榮獲國家級、省級優質名牌產品稱號,暢銷國內,並出口美國、日本。多項技術和項目被列入國家“863”計劃和星火計劃。為實現工業強縣戰略,縣委、縣政府充分發揮現有的工業產業化、外向型、高新技術優勢,以增強關聯性和競爭力為目的,規劃建設陽谷經濟開發區,正在打造銅、鋼、化工、機械制造、食品加工五大產業群,工業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1家,實現工業增加值6543.8+0.535億元,比上年增長24.38%。出口交貨值達到2.65億元,同比增長-12.5%。產品銷售率99.57%,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5654.38+0.02億元,增長39.65%;實現利潤24654.38億元,同比增長40.72%。實現利稅4.34億元,增長44.68%。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38.95%,比上年提高15.04個百分點。

建築環境保護

基本建設投資2900萬元,比上年增長-88.26%。更新改造投資654.38+0.05億元,增長452.63%;房地產開發投資0.53億元,增長-15.87%。擁有五級及以上資質的施工企業14家,實現增加值2824萬元,增長7.97%,實現利稅458514萬元,增長5.24%。

通信、郵電

公路通車裏程1100公裏,公路客運量和周轉量分別為165438+萬人和9400萬公裏,分別比上年增長0.92%和4.99%。道路貨物運輸量204萬噸,完成周轉量13571萬噸公裏,分別增長2.51%和5%。郵電業務總量78654.38+0.5萬元,比上年增長28.8%,其中電信業務總量5334萬元,增長37.47%,郵政業務總量248654.38+0.5萬元,增長1.3%。年末固定電話用戶達到11500戶,移動電話用戶達到6.4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8.5部,互聯網用戶達到4000戶。

貿易旅遊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43.8億元,比上年增長22.2%。城鄉商品交易市場53個,同比增長0個,成交額7.202億元,增長0.17%。進出口總額達三千九百萬美元,其中出口三千萬美元。新簽利用外資項目3個;合同外資金額22065438美元+0,000,增長35.3%;實際利用外資65438美元+01.55萬美元,增長13.2%。主要旅遊景點有景陽岡龍山文化遺址、景陽岡、海源閣、獅子樓、海會寺五個。接待國內外遊客3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旅遊總收入達360萬元,增長20%,其中外匯收入2萬美元。

教育、文化和衛生

有3所中等專業學校,在校生3886人,34所普通中學,在校生5.78萬人,其中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4.45萬人。有280所小學,65,400名學生。科技人員13345人,其中從事科技活動的13345人。* * *取得2項市(地)級以上重要科技成果。專利申請量為61,比上年增長3.45%;授權專利10件。藝術表演團體1個,藝術表演場館3個,公共圖書館2個,文化館2個,檔案館1個。衛生機構28個,其中醫院和衛生院24個,衛生防疫機構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各類衛生機構擁有床位1085張,衛生技術人員1700人,其中醫生782人。體育館1。

社會生活

在崗職工平均工資808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683元;生活消費支出1353.78元;人均居住面積26.88平方米。全縣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數為908人。其中,城鎮3929人,增長30%;農村4960人,增長3.55%。社會福利收養單位(含養老院)17個,床位1043張,收養人數1016人。社會福利企業4家,安置殘疾人2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