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在哪裏?

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在哪裏?

屬於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

大理大理縣位於陜西省關中平原東部,北緯34° 36′—35° 02′,東經65° 438+009° 43′—65° 438+06° 5438+00° 65° 438+09′,素有三秦要道和三輔地區重鎮之稱。地貌分為黃土塬、渭河階地、洛南沙源、黃河灘地四種類型。全縣面積1776平方公裏,耕地9.3萬公頃。全縣轄13個鎮,13個鄉,415個行政村,總人口72萬。

自然條件優越,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半幹旱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4℃,降水量514mm,無霜期214天。境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條件優越。羅惠灌區、黃河灌區、渭河灌區、沙源井灌區覆蓋全縣,有效灌溉面積占耕地總面積的80%。水資源3億多立方米,森林覆蓋率28%以上。是知名的藥食兩用礦泉水,被譽為“中國之最”、“世界之稀”,日開采量達5萬噸。

大理,歷史文化悠久,是通州所在地,文物古跡豐富,有大理猿人遺址、沙園文化遺址、魏長城遺址、封土驛倉、代祠岑樓、清代巴渝王陵等20余處文物古跡。通州梆子、宛宛腔等傳統戲曲享譽海內外,優秀人物層出不窮。有明代清官光祿大夫馬,清代有“救世宰相”之稱的軍機大臣,參加辛亥革命,建國後擔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長的等名人。

名優特產豐富,全縣形成了“沙園108(黃花菜、紅棗、花生)、黃瓜果、庭院蘑菇、灘魚筍、養牛業、產業化”的農業產業新框架。全縣糧食總產量25.8萬噸,油料總產量3.8萬噸,蘋果面積30萬畝,紅棗30萬畝,塑料大棚設施農業654.38+萬畝,通州西瓜6萬畝,蘆筍6萬畝,養殖水面2萬畝。反季節油桃全國領先,功能性水果、蔬菜、西紅柿、辣椒全國獨樹壹幟。濃縮蘋果汁、蘆筍和紫蘇遠銷西歐,是國內五大黃牛之首秦川牛的主要發源地,養殖規模達654.38+萬頭。2002年被確定為陜西渭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唯壹的大理核心區,主要以秦川牛養殖和加工為主。

基礎設施的完善,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國道、省道為骨幹的公路環網體系。西朝鮮鐵路貫穿全縣,隴海鐵路距縣城26公裏。程控電話裝機容量26000門,實現了村村通電話。是全省首批電氣化縣。經過大規模的改造,縣城面貌煥然壹新,成為關中東部的壹顆明珠。

大荔縣是關中平原東部的重鎮。早在商周時期,大理就是古瑞所在地,也是同壹個國家。春秋時期,少數民族沿洛河進入這裏,建立大理郭蓉。秦鞏俐二十六年(公元前451),秦伐大理,設臨晉郡。漢武帝時改左鳳儀,晉武帝時(公元265年-公元290年)改大荔縣。後來地名頻繁,西魏改通州。唐天寶初年(公元742年)稱鳳儀縣,甘源三年(公元760年)恢復通州。元朝以後改縣為通州,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升為通州為府,後定名為大荔縣。

現在大荔縣實際上包括了朝邑縣。朝邑縣,北魏太和十壹年(公元487年)位於南五泉縣,西魏大同六年(公元540年)改為朝邑縣,隋屬鳳儀縣。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定居何斌縣,甘源三年(公元760年)改名河西,大歷三年(公元768年)復朝邑。1958並入大荔縣。

據《大荔縣誌》記載,該城始建於漢武帝元年(公元前104年)。已經兩千年了。東臨黃河,位置險要,扼守西京。所以漢朝以後的歷代都把它當做重鎮。由於歷史上多次農民起義、封建王朝和各種自然災害,城區屢遭破壞,所以進行了修繕。據《閱史記》摘要:“今通州城為北魏永平三年(510年)安平刺史王所建;東臨鄭光五年(公元524年)穆璧所建,西接大成。”它的外城是王丕在西魏元年(公元535年)修建的。建造三次需要26年。唐朝重建為新城。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6年),城墻毀於地震。重建時,周長縮減為7.6英裏(1英裏等於180英尺)。清乾隆、道光年間,先後進行了兩次大修。它的城墻在明朝時期保持不變。城池長4788米,高12.28米,底部寬9.8米,頂部寬6.3米。

仔細看,大理縣城呈龜形。龜是四靈(林、風、龜、龍)之壹,靈龜是長壽和他者的象征。縣城建成龜形,寓意長壽,看起來枯燥而永恒。南門是龜的頭,塔上南面有兩個圓孔,是龜的兩只眼睛;北門為龜尾,塔上方北面有壹圓孔,為龜肛,城外寶塔為龜尾;東南門是左前爪。因為龜尾巴是彎曲的,修理工用壹個小骨灰盒在中間造了兩個門道。西南門是右前爪,也是兩個門洞,有個骨灰盒;左後爪伸向東北門,兩個城門和壹個甕,東西兩端。因為前爪是蜷曲的,城墻西北向後彎,沒有拐角。

自清光緒二十壹年(公元1895年)以來,各地多次發生起義。為防止起義軍民入城,城墻相繼修復。直到1948,國民黨政府企圖阻擋解放軍解放大荔縣,在全縣範圍內征集大量民夫,重新組織城墻,加固城墻,疏通加深外壕。但大理三月第壹次解放時,1949,城壹攻就破,人財兩空。

解放後,城墻失去了防禦作用,允許它被保留和廢棄,並逐漸為群眾建設莊吉借用土壤。隨著人口的快速增長,它日益被侵占。尤其是在“十年動亂”中,城墻被夷為平地。

大荔縣位於陜西省關中平原東部,北緯34-35,東經109-110,黃河、渭河、洛河在此交匯。海拔329-533米。平均氣溫約13度,無霜期212天,年降雨量514毫米,屬於溫帶半幹旱地區。全縣面積1776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182372畝。土地肥沃,日照充足,是陜西棉花、糧油、西瓜、蘋果、花生、紅棗的主產區之壹。該縣歷史悠久。“大理人”遺址的發現證明,遠在20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在這裏勞動、生活和繁衍。商周時期是古都所在地。春秋戰國時期,大理在這裏建城立國。清朝雍正年間,改為通州府。民國時期,設置了八個專門部門。壹直是關中東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今天的大荔縣是大理、朝夷、平民的結合體。縣* * *轄10個鎮,23個鄉,總人口632661。民族以漢族為主,包括回族、壯族、滿族、土族、蒙古族和苗族。該縣壹直以農業為主。早在周秦時期,就廣泛種植小麥、谷子、豆類等作物。漢武帝為了促進發展,首先開通了龍首渠,銅陵坡灌溉工程建於唐代。到了明清時期,挖井修渠已成規模,進壹步促進了農業生產。千百年來,農民積累了豐富的小麥、玉米、棉花等農作物種植經驗,培育了黃花菜、西瓜、紅棗等名優土特產,以及秦川牛、通州羊、關中驢等優良種畜。

2021,1,大荔縣在2020年全國百強示範縣市名單中排名第62位。

2020年6月165438+10月,陜西省文化和旅遊廳確定大荔縣為陜西省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

5438年6月至2020年10月,大荔縣入選第壹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

2020年8月,農業農村部選舉大荔縣為“互聯網+”農產品工程試點縣。

2020年7月,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大荔縣為2020年國家衛生鄉(縣)。

2020年4月,大荔縣被列入2019年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市、區)名單。

5438年6月+2020年10月,農業農村部確定大荔縣為全國第四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

2019-10,大荔縣被農業部命名為“第二批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065438+2008年8月,大荔縣榮獲第四批全國法制縣市先進單位榮譽。

2016年2月,農業部、國家安監總局確定大荔縣為全國安全漁業示範縣2014-2015。

2014,1年6月,農業部、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確定大荔縣為第二批全國安全漁業示範縣。

2005年,大荔縣在2005年全國產棉百強縣中排名第60位。

2004年,大荔縣在2004年全國百強產棉縣中排名第4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