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說到莆田,首先想到的是什麽?

說到莆田,首先想到的是什麽?

是湄洲島

1,最早的史料記載都是媽祖出生在湄洲島。

根據已知的66部史料記載,最早的史料記載均壹致確認媽祖出生於莆田縣湄洲島。宋代的史料都記載媽祖是梅州人。如宋紹興二十年(1150),廖鵬飛說媽祖“姓林,湄洲島人。”這份寺廟記錄可以說是最早最詳細的媽祖史料。

宋嘉定二年(1209),李在《濮陽碧石》中稱媽祖為“梅州之神,林氏之神”。宋紹定三年(1230),丁伯貴在《順治聖飛殿》中說:“沈浦陽梅州林之女。”宋寶玉五年(1257),黃的《仙溪錄》稱順濟寺為“林氏梅州之女”。宋開慶元年(1259),李醜的父親在靈慧妃廟中寫道:“林飛生於梅州,普濟之海”。劉崧柯莊在《白湖寺》詩中提到“壹妃壹女香自梅州。”

據宋六誌記載,從宋紹興二十年(1150)廖鵬飛廟到宋開慶元年(1259)李醜父廟,長達109,所有記載都說媽祖出生在梅州。以上記載離媽祖時代不遠,不會錯。

元代的四誌也是如此。如元皇元在《黃思如註集》中對聖敦順濟寺新建的範蠡廟寫道:“據舊書記載,林妾家和梅州老家都有神龕,即有拜神之地。”所謂“老家”就是我的老家,這也說明媽祖出生在湄洲島。

明清56種記載中,除1778年林清標編著的《1封天後序》外,有55種記載認為媽祖生於梅州。《泉州府誌》說:“之神,本名林,住在濮陽湄洲島。”黃明趙衷《八閩通誌·天妃廟》記載:“在新安裏魚西江湄洲島,其神為弘仁普濟天妃,此廟蓋其故居。”在《興化賦·胡誌記·湄洲島》中說:“湄洲在海中,對極,林靈女,今天妃,生於其上。《陸義經·八閩通誌》:“之神,本名林,居濮陽湄洲島。”張燮《東西學》:“天妃居湄洲島浦之。"

永和在《神》中說:“相傳神是莆田壹湄洲東洛村林的女兒。”清代劉有成《天後宮序》寫道:“神者,林女也。住在汝矣島。”楊慶君的《湄洲島略》中說:“湄洲在海中,面向極,林靈女,今稱天妃,生於其上。”王力《* *縣誌》:“產後莆田湄洲島。”

相傳媽祖誕生於賢良港(今秀嶼區山亭鄉李剛村),主要取材於清朝乾隆年間(1778)編輯的惠安縣儒家甲骨文《林清標》。查麟的《天妃清表天後紀列傳》均抄自明末梅州天後宮趙澄住持所編的《天妃先生錄》。不同的是,前者記載的是媽祖曾祖父鮑繼恭“棄官退居湄洲島”,後者則改為“棄官退居於海濱賢良港”。兩本書的內容在“梅禦的崛起”壹節完全相同。《天妃生辰傳》中寫的是“隋公主徑上梅峰最高點”,而林清標在《天後宮誌》中卻改成了“隋公主渡海徑上梅峰最高點”。很明顯,阿清王朝的人林清標篡改了前壹位僧侶的敘述。但現在仍有人以“過海”為由,認為媽祖故居在賢良港。顯然,這個缺陷太明顯了,經不起推敲。

2.湄洲島至今還保留著媽祖故裏的古代石刻和明代石碑。

至今,在湄洲島蔡東村侯氏自然村北的石崖上(舊稱東洛村、上林村,尚留有上林宮、觀音殿、媽祖故居),還保留著明末趙成、和尚豎立的“天妃故裏”古石刻和“天妃祖跡、地名上林”石碑。這是媽祖出生在湄洲島的重要證明。

3.港中壹口“龍井”,不符合媽祖“窺井得魅”的傳說。

天後祠堂附近有壹口建於宋代的古井,井邊刻有“賢春丙寅(1266)、陳賡石匠八月遊”字樣。有人認為這是媽祖“照井”“窺井得神韻”的古井。然而,媽祖生於北宋劍龍元年(960年),卒於宋永熙四年(987年)。石匠們在1266年,也就是媽祖死後的239年,遊到井裏修建。顯然,這口井與媽祖年輕時能夠“望井得神韻”的年份不符。特別是“窺井得象”的傳說,最早出現在明末高僧趙澄出版的《天妃異象錄》中。書中第壹次提到:“年輕的時候,我和壹群女人四處遊蕩,把自己打扮在壹口井裏。突然我看到神人拿著壹個銅符往井裏沖...我對此並不懷疑...從那以後,咒道就能辟邪了,我的異能也越來越神秘。我經常在房間裏徘徊,談論好運氣和壞運氣,我並不感到驚訝。”這個傳說在明末以前沒有記載。這壹事實說明,媽祖“望井得象”的傳說只是在明末才出現的。賢良港保存完好的與媽祖無關,當然不能證明媽祖出生在賢良港。

4.以女性為祖先建造寺廟,與中國傳統的封建觀念不符。

以媽祖為林氏宗親,以媽祖廟代宗祠,與中國封建社會的傳統觀念不符。中國封建社會註重父系繼承制度,應該由世代相傳傳下去,由兒子傳給孫子。作為父系祖先,都是男性祖先,不可能是女性祖先,尤其是未婚的媽祖。他們怎麽會是她家的祖先?當然,這是不能成立的。

5.湄洲島的媽祖族群在明清時期移居香港。

明九年(1444)《莆田南竹林氏族譜》對媽祖故居的記載如下:“妾父居湄洲島,亦受官府巡察。公主出生在島上,泥土開滿了花。兄弟鎮,炎黃子孫。公主的基地和祠堂依然存在。洪把、趙遷到岸上,現在的鹹良港在新安裏就在後面。據《明史·弘治與黃興化府誌》記載,湄洲島“自宋元以來就有大量居民”。洪初,為了勾引盜匪留下的麻煩之地,宋北度指揮李逸向大陸轉移,島上空無壹人。“根據這兩段史料記載,賢良港的林姓居民是從湄洲島遷來的。

自明朝洪武初年遷都以來,湄洲島媽祖娘家的壹個後裔就定居在與湄洲壹水之隔的賢良港。賢良港有壹座宏偉的所謂“天後宮”。據當地人說,該廟始建於宋代,但無史料可考。只是到了明朝永樂十九年(1421),地方官聽說朝廷命令宦官在香港修祀。此時,距離梅州居民林遷居賢良港已經過去了幾十年。寺內現存兩塊石碑,壹塊是“歷代贊封會徽”碑,另壹塊是“天後宮重建”碑。重修石碑只記錄了清乾隆年間(1785)重修寺廟的過程,並未提及原寺廟的建築年代。

了解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到了明朝,朝廷才允許百姓修建家廟,也就是祠堂,並允許把散落在各個家廟後面神龕裏的祖宗牌位搬到新建的家廟裏。從湄洲島遷到香港的媽祖,在明代建有“林氏宗祠”祭祖。後受媽祖影響,“林氏宗祠”改為“天後宗祠”。這種做法和沿海漁民在駐地修建媽祖廟祭拜媽祖,在僑居國祭拜華僑是壹樣的。

明朝廷解禁海禁後,遷出的梅州居民陸續返島,且數量不斷增加。滿清入關後,鄭成功以閩粵浙壹帶的島嶼和沿海地區為基地,組織反清復明。清朝順治年間,清廷還實行禁海政策,下令沿海地區和海島的居民全部向內遷30裏,湄洲島和賢良港(李剛村)的居民遷到漢江等地。清康熙年間,梅州部分林姓族群分別遷回湄洲島或賢良港。由於歷史上的兩次禁海,湄洲島居民先後遷居李剛和韓江。當年遷居仙梁港的梅州媽祖後裔,漸漸忘記了梅州老家的記憶,誤以為媽祖和他們壹樣出生在仙梁港。

1992 10 10月4日,仙梁港“天後祖廟”傳“1992-12”媽祖>:特種郵票紀念封背面備註也承認:“據史料記載,明初湄洲島居民內遷,媽祖壹家後裔定居與湄洲壹水之隔的仙梁港,建有‘祖廟’。”從林祖良與香港人合編的《媽祖圖冊》中可以得知,20世紀末,仙梁港的部分婦女仍然穿著與梅州婦女相同的服裝,這也是梅州林氏後裔移居香港仍保留梅州民俗的實證。

綜上所述,媽祖的曾祖父林保基,五代時棄官隱居湄洲島蔡東村,後生下福臨。福臨生了袁林,他的話只是尷尬。梅州巡檢員與王結婚,生下壹男六女,最小的名叫,即媽祖。福臨、袁林和媽祖都出生在湄洲島。媽祖宋劍龍元年(960)生於湄洲島,宋永熙四年(987)死於湄洲島。所以湄洲島是媽祖的發源地,也是祠堂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