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國外有戶籍制度嗎?

國外有戶籍制度嗎?

日本是壹個人口流動完全自由的國家,《憲法》就規定了公民遷移的自由.同時日本又有《戶籍法》,在保證公民自由流動的同時,對公民的戶籍問題作出了詳細嚴密的規定。

東京都人口1200多萬,占日本總人口的1/10。每天都有大量的人進出東京,這裏的人口流動完全是自由的。日本人可以自由選擇學校,只要成績合格、交得起學費;可以自由謀求職業,只要應聘成功;可以自由選擇住宅,只要買得起住房或簽訂租房合同,就可以擇地擇房而居。

同中國的戶籍制度相比,法國的戶口管理工作既有其嚴格的壹面,也具有相當的隨意性。嚴格的是法國人的戶口信息同他們的就醫、存款等日常生活緊密相關。但對於跨區域的人口流動,法國則沒有任何強制性的行政措施,只要本人願意,到哪兒紮根都沒人攔著。據統計,占地1.2萬多平方公裏的巴黎市內居住了 300萬人口,而包括郊區在內的大巴黎地區總人口數則超過1000多萬。

印度憲法規定,“壹切公民均享受在印度領土內自由遷徙,在任何地方居住和定居的權利”。印度人離開出生地後,只要在新的地方找到工作,其日常生活、子女上學等方面都和當地人並無二致。而且根據規定,無論是貧民窟居民還是外來白領工作人員,只要18歲以上、在當地居住滿5年以上,都可申請壹張新的選民證,從而在政治上融入當地社會。

據記者了解,在新德裏這樣的大城市,原住居民與外來人口的惟壹差別就在經濟上。原住居民壹般都紮根城市多年,工作生活都較為穩定,而且蒙祖上“福蔭”,許多人都有壹套以上住房,僅靠向外來人口以及外國人出租房屋壹項,每年都能有壹筆不菲的收入。

拉丁美洲地廣人稀,但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卻不少:墨西哥城有1640萬人,阿根挺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市1387萬人,巴西聖保羅市1300萬人,裏約熱內盧1000萬人。拉美人口是自由流動的。工業化以來,城市化速度壹直很快,目前城市人口已超過75%,接近歐洲的水平。

戶籍管理有嚴有松

楊慧:日本有嚴格的戶籍制度,它以家庭為單位標明每個人的身份、夫妻關系、父子關系等。孩子在20歲的法定成人之前,無權獨立設立自己的戶籍,壹旦成人,完全自由。但是日本最常用的戶籍文本稱為“住民票”,它以每個人的居住地為基礎設立,標有此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日、性別、與戶主的關系等。如登記選舉人或候選人、接受義務教育、辦理國民健康保險、國民年金保險(退休金保險)、登記納稅等都需要先出示住民票。日本的住民票是完全隨著住址移動的。

日本實行典型的“戶口隨人走”制度。辦理戶口登記有壹套嚴格的法律規定,首先公民在搬出之前需要先到當地政府辦理住民票遷出證明,註明遷出原因(如上學、就職、結婚等)和計劃前往地址;搬入新住址後,公民必須在14天之內到新住地政府辦理遷入登記,此時需要攜帶遷出證明、國民健康保險證等。總之,任何人無論搬到哪裏,其行蹤都是在政府的控制之下。

陳源川:初到法國的外國人都有壹個明顯的感受:法國人非常註重“紙張”,即與公民個人有關的民事登記制度。從嬰兒出生之日開始,其出生年月、性別、父母的職業、經濟收入、國籍、宗教信仰等相關內容便記錄在案。公民到達18歲申辦身份證時,申請人需要帶著出生證明、家庭戶口本等,親自到居住地的市政府或警察局辦理。每張身份證的有效期為10年。

錢峰:像不少發展中國家壹樣,印度擁有民事登記制度,內容包括公民出生年月、性別、死亡、婚姻登記,此外還有其父母職業、經濟收入、宗教信仰登記等,但卻沒有類似中國的身份證和戶口簿。從印度全國範圍看,戶籍管理制度可謂十分松散。在日常生活中,選民證、工作證、駕照、學生證、護照就是證明身份的重要證件。對於全國數億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公民而言,政府頒發的貧困證也等同於身份證明。可在日常生活中,壹些印度人都沒有隨身攜帶這些證件的習慣,經常讓警方無可奈何。

人口會不會都流向大城市

楊慧:帶著這壹疑問,記者向《朝日新聞》社會部的吉田明先生請教,得到的回答非常明確和具有說服力。他說戰後以來、特別是工業發展時期,日本確實出現了人口向大城市流動的傾向,使農業成了“爺爺奶奶農業”。壹些偏僻山村的青年找對象難已成為社會問題。但即使如此,人口也不會全部流向大城市。首先,日本實行土地私有地制,土地、山林是家庭最寶貴的財產,大部分土地擁有者舍不得扔掉土地遠走他鄉;其次遷入城市居住者大部分是出於就學、工作和結婚等原因,否則遷入消費昂貴的大城市是很難生存的。

特別是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日本已經基本消除了城鄉差別,農村的居住、生活條件不亞於城市,甚至住房更寬敞,空氣更新鮮,因此出現了許多白天到東京上班,夜晚回到千葉縣、琦玉縣、神奈川縣居住的“遠距離上班組”。

陳源川:其實,外地人來巴黎雖不會受到行政制約,卻面臨壹些“自然因素”的牽制。首先,巴黎是個繁華擁擠、嘈雜熱鬧的大都市,這壹氣氛足以讓許多喜歡清靜的法國人卻步。更重要的是,巴黎的物價昂貴,同樣的工資收入或許在外省可以過得很瀟灑,但在巴黎卻顯得捉襟見肘。外地人到巴黎來遇到的首要挑戰是住宿問題,而巴黎目前的住房不僅奇貴無比,而且房屋市場供不應求,壹條出租房屋的信息往往會有三四十人應租。這壹問題造成的結果是,很多人在巴黎市區工作,卻住在郊區,每天通過地鐵和公***汽車來回奔走。

當然,壹旦在巴黎安頓下來,其它問題則不必費心了,因為法國的醫療保險、失業救助等實行全國聯網,在首都和外省別無二致。以社會保險為例,法國的社會保險體制歸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統壹管理,每個公民都有壹個社會保險號碼,在全國範圍內享受醫療保險、失業救助、住房補貼、看病就醫等壹切社會福利。如果從壹個城市搬到另壹個城市,只需通知以前的社會保險機構,將其個人資料轉到新住址所在地的相應機構即可。如果父母跨省市調動工作,子女的入學問題也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外來工讓大城市不堪重負

劉宏:拉美由於大量農民毫無秩序、不受任何限制地擁入大城市,盡管對工業化的前期發展起了推動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過度城市化”的負面影響凸顯出來。上面提及的4個城市都已進入世界特大城市的行列,而其他壹些城市的人口還在向這壹目標看齊。規模如此迅速地擴張,造成市政基礎設施的嚴重不足。就拿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來說,這個城市原來的設計能力是為400萬人口服務,由於大量農民的擁入,原有的醫療、教育、交通等服務設施就顯得不堪重負。再有,城市就業壓力持續增加,城市貧困現象有增無減。目前,拉美貧困人口中65%是城市居民。

錢峰:面對“外面精彩世界”同時,許多在新德裏、孟買等大城市打工的農民,由於舉目無親,加上大城市本身容量有限,他們白天辛苦打工之後,晚上要麽蝸居在城市的壹些犄角旮旯,要麽露宿街頭。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印度各大城市壹道無法回避的景觀———貧民窟。

有資料顯示,在過去10年中,印度大城市貧民窟人口呈不斷上升的趨勢。以首都新德裏為例,其總人口1200多萬,但貧民窟人口卻從224萬增加到326萬。而號稱擁有“亞洲最大貧民窟群”的孟買的貧民窟人數是585萬。

合理調控,分散城市人口壓力

劉宏:拉美地區“過度城市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壹、經驗不足,沒有合理的調控。對自發的移民潮從來不加調控,也沒有去探索適合國情的城市化模式,結果形成壹種移民向大城市集中的單壹模式。二、農業現代化模式的偏差。拉美歷史上形成的大農莊制度造成農村土地的高度集中,廣大農民無地或少地現象嚴重。三、政策上的失誤。

這些因素都促使農村居民流向城市。對於解決這壹國際性的難題,專家的建議是:加大對農業的投入並在農村興辦各種經濟,把大量農村勞動力就地吸引住;同時興建設施齊全的衛星城,適當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壓力。

錢峰:許多印度經濟專家指出,外地人口進城也存在著諸多制約因素:首先遷移成本很高,進城的還不是農村最貧苦的,而是那些能夠承擔遷移成本以及具有壹定遷移網絡的農民。再者是城市就業機會,能否在城市就業是決定農民能否在城市生存下去的關鍵因素。但為減緩“城市病”的蔓延,專家還是呼籲政府采取更多的市場調控手段,包括鼓勵開發衛星城,加強大中城市的基礎建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分流特大城市和農村就業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