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悠然亭記文言文

悠然亭記文言文

1. 悠然亭記的文言文翻譯

我外祖父家世代居住在吳淞江南邊的千墩浦邊上。表兄周澱由考中進士進入仕途,在外做官二十多年,罷官回來後在昆山縣城租房居住。嘉靖三十年,在馬鞍山的南麓,婁水的南岸定居。

回憶起我小時候曾經住在外祖父家,大概離縣城三十裏,遠遠地遙望馬鞍山坍塌如壹堆堆積的土灰壹樣,雲霧繚繞,似有似無。現在澱山公壹天比壹天喜歡這座山了,在山上建了高大的樓閣,彎曲的欄桿,臺幾、坐席、門窗隨處可見,又在房子的後面建了壹座小花園,在園子中建了壹座亭子,用陶淵明“悠然見南山”的詩句作為亭子的名字。陶淵明的詩不像晉代、宋代那些刻意修飾文字的人所做的壹樣,而恬淡自然的意韻,常常體現在言外,不只是壹時的適意。而看到天地間的萬物,心中無阻塞之處,隨遇而安,到了哪裏能不悠然自得呢?我曾經認為悠然自得的人確實能夠和天道成為—體,說陶淵明先生不知道天道,是不行的啊。

澱山公依仗傑出有為的才能,所做官職,多有顯著的聲名和功績,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納。然而到現在,朝廷談論可以重用的人才,還—定推崇澱山公。大概澱山公沒有被世人所忘懷,然而,他自己卻忘懷到這種地步。

陶淵明先生已經遠去了,我無從跟隨他來向他請教。我將要跟隨澱山公向他請教“悠然”的原因。那“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詩句,陶淵明沒有能夠說出其中“悠然”的含義,澱山公哪裏能夠說出它呢?澱山公遊歷天下,曾登上泰山;遊覽鄒山,遊歷嵩山及少室山之間,涉遊東海和南海;進入福建和浙江兩地深險難行的地域,這馬鞍山與泰山的壹塊大石頭有什麽不同呢?回想澱山公的悠然自得,只寄托在這座山中吧!莊子說:“自己的祖國和故鄉,看到她心裏就舒暢,即使丘陵萆木雜蕪,掩蔽了十分之九,心裏仍然舒暢。何況是親身見聞到本來面目的呢?”我獲得陪同這座悠然亭的主人的榮耀,冒昧地寫下了這篇文章。

2. 歸有光的《悠然亭記》翻譯

原文余外家世居吳淞江南千墩浦上[1]。

表兄澱山公[2],自田野登朝[3],宦遊二十餘年[4],歸始僦居縣城[5]。嘉靖三十年[6],定蔔於馬鞍山之陽、婁水之陰[7]。

憶余少時嘗在外家,蓋去縣三十裏,遙望山頹然如積灰[8],而煙雲杳靄[9],在有無之間。今公於此山日親,高樓曲檻,幾席戶牗常見之。

又於屋後構小園,作亭其中,取靖節“悠然見南山”之語以為名[10]。靖節之詩,類非晉、宋雕繪者之所為[11]。

而悠然之意,每見於言外,不獨壹時之所適。而中無留滯[12],見天壤間物[13],何往而不自得?余嘗以為悠然者實與道俱[14]。

謂靖節不知道,不可也。 公負傑特有為之才,所至官,多著聲績[15],而為妒媢者所不容[16]。

然至今朝廷論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於世[17],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靖節世遠,吾無從而問也。吾將從公問所以悠然者。

夫“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8],靖節不得而言之,公烏得而言之哉[19]?公行天下,嘗登泰山[20],覽鄒嶧[21],歷嵩、少間[22],涉兩海[23],入閩、越之隩阻[24],茲山何啻泰山之礨石[25]?顧所以悠然者,特寄於此!莊子雲[26]:“舊國舊都[27],望之暢然[28]。雖使丘陵、草木之緡[29],入之者十九[30],猶之暢然[31]。

況見見聞聞者也[32]?”予獲侍斯亭[33],而僭為之記[34]。 翻譯我外祖父家世代居住在吳淞江南邊的千墩浦邊上。

表兄周澱由考中進士進入仕途,在外做官二十多年,罷官回來後在昆山縣城租房居住。嘉靖三十年,在馬鞍山的南麓,婁水的兩岸定居。

回憶起我小時候曾經住在外祖父家,大概離縣城三十裏,遠遠地遙望馬鞍山坍塌如壹堆堆積的土灰壹樣,雲霧繚繞,似有似無。澱山公越來越喜歡這座山了,在山上建了高大的樓閣,彎曲的欄桿,臺幾、坐席、門窗隨處可見,又在房子的後面建了壹座小花園,在園子中建了壹座亭子,用陶淵明“悠然見南山”的詩句作為亭子的名字。

陶淵明的詩不像晉代、宋代那些刻意修飾文字的人所做的壹樣,而恬淡自然的意韻,常常體現在言外,不只是壹時的適意。而看到天地間的萬物,心中無阻塞之處,隨遇而安,到了哪裏能不悠然自得呢?我曾經認為悠自得的人確實能夠和天道成為—體,說陶淵明先生不知道天道,是不行的啊。

澱山公依仗傑出有為的才能,所做官職,多有顯著的聲名和功績,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納。然而到現在,朝廷談論可以重用的人才,還—定推崇澱山公。

大概澱山公沒有被世人所忘懷,然而,他自己卻忘懷到這種地步。陶淵明先生已經遠去了,我無從跟隨他來向他請教。

我將要跟隨澱山公向他請教“悠然”的原因。那“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詩句,陶淵明沒有能夠說出其中“悠然”的含義,澱山公哪裏能夠說出它呢?澱山公遊歷天下,曾登上泰山;遊覽鄒山,遊歷嵩山及少室山之間,涉遊東海和南海;進入福建和浙江兩地深險難行的地域,這馬鞍山與泰山的壹塊大石頭有什麽不同呢?回想澱山公的悠然自得,只寄托在這座山中吧!莊子說:“自己的祖國和故鄉,看到她心裏就舒暢,即使丘陵萆木雜蕪,掩蔽了十分之九,心裏仍然舒暢。

何況是親身見聞到本來面目的呢?”我獲得陪同這座悠然亭的主人的榮耀,冒昧地寫下了這篇文章。 註釋 [1]外家:指外祖父家。

吳淞江:又名蘇州河,在今江蘇省南部、上海市西部,流經昆山。千墩浦:歸有光《前山丘翁壽序》:“吳郡太湖之別,為澱山湖,湖水溢出為千墩浦,入於吳淞江。

當浦入江之處,地名千墩;環浦而居者,無慮數千家。” [2]表兄澱山公:周大禮別號澱山,系因澱山湖之地而名。

歸有光的母親周桂與周大禮的父親周書同壹祖父。 [3]自田野登朝:指周大禮於嘉靖十壹年(1532)考中進士而入仕途。

[4]宦遊:古人指外出做官。 [5]歸:指罷官裏居。

僦(jiù)居:租房。縣城:指昆山縣城。

[6]嘉靖三十年:即公元1551年。 [7]定蔔:指定居。

馬鞍山:在今江蘇昆山境內,又名玉峰。其形如馬鞍,故名馬鞍山。

陽:山的南面稱陽。婁水:即婁江。

歸有光《見村樓記》:“昆山治城之隍,或雲即古婁江。然婁江已湮,以隍為江,未必然也。”

陰:水的南面為陰。 [8]頹(tuí)然:坍塌的樣子。

[9]杳靄:雲霧飄渺的樣子。 [10]靖節:即陶淵明(365—427),晉潯陽(今屬江西)人,壹名潛,字元亮。

曾為州祭酒,復為鎮軍、建威參軍,後為彭澤令,因“不為五鬥米而折腰”,棄官歸隱,以詩酒自娛。他詩風恬淡,狀寫山川田園之美,樸素自然。

有《陶淵明集》,世稱靖節先生。《晉書》《宋書》皆有傳。

悠然見南山:見陶淵明《飲酒二十首》詩之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11]雕繪:指刻意修飾文字。

[12]中無留滯:指心中無阻塞之處,隨遇而安。 [13]天壤間物:指天地間的萬物。

[14]道:這裏指宇宙萬物的本原、本體。《韓非子·解老》:“道者,萬物之所然者,萬理之所稽也。”

[15]聲績:指聲名與功績。 [16]妒媢:即妒忌。

[17]殆:大概。未能以忘於世:指沒有被世人所忘懷。

[18]“山氣”四句:見陶淵明《飲酒二十首》之五。大意是說,歸鳥群使人感受到真樸自然的意趣,忘了再加辨析。

李善註“欲辨。

3. 《悠然亭記》(明)歸有光的翻譯

我外祖父家世代居住在吳淞江南邊的千墩浦邊上。表兄周澱由考中進士進入仕途,在外做官二十多年,罷官回來後在昆山縣城租房居住。嘉靖三十年,在馬鞍山的南麓,婁水的兩岸定居。

回憶起我小時候曾經住在外祖父家,大概離縣城三十裏,遠遠地遙望馬鞍山坍塌如壹堆堆積的土灰壹樣,雲霧繚繞,似有似無。澱山公越來越喜歡這座山了,在山上建了高大的樓閣,彎曲的欄桿,臺幾、坐席、門窗隨處可見,又在房子的後面建了壹座小花園,在園子中建了壹座亭子,用陶淵明“悠然見南山”的詩句作為亭子的名字。陶淵明的詩不像晉代、宋代那些刻意修飾文字的人所做的壹樣,而恬淡自然的意韻,常常體現在言外,不只是壹時的適意。而看到天地間的萬物,心中無阻塞之處,隨遇而安,到了哪裏能不悠然自得呢?我曾經認為悠自得的人確實能夠和天道成為—體,說陶淵明先生不知道天道,是不行的啊。

澱山公依仗傑出有為的才能,所做官職,多有顯著的聲名和功績,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納。然而到現在,朝廷談論可以重用的人才,還—定推崇澱山公。大概澱山公沒有被世人所忘懷,然而,他自己卻忘懷到這種地步。陶淵明先生已經遠去了,我無從跟隨他來向他請教。我將要跟隨澱山公向他請教“悠然”的原因。那“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詩句,陶淵明沒有能夠說出其中“悠然”的含義,澱山公哪裏能夠說出它呢?澱山公遊歷天下,曾登上泰山;遊覽鄒山,遊歷嵩山及少室山之間,涉遊東海和南海;進入福建和浙江兩地深險難行的地域,這馬鞍山與泰山的壹塊大石頭有什麽不同呢?回想澱山公的悠然自得,只寄托在這座山中吧!莊子說:“自己的祖國和故鄉,看到她心裏就舒暢,即使丘陵萆木雜蕪,掩蔽了十分之九,心裏仍然舒暢。何況是親身見聞到本來面目的呢?”我獲得陪同這座悠然亭的主人的榮耀,冒昧地寫下了這篇文章。

4.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峴山亭記歐陽修峴山臨漢上,望之

小題D 小題D 小題A 小題B 小題(1)然而它知名於荊州,難道不是因為那些人的原因嗎? (2)難道不都是說明他們太珍愛自己的名聲而過於無窮思慮嗎?或者因為過於重視自己所以想得這麽遠吧? (3)既在四周修建了壯觀的回廊,又將後軒擴大,使它能與亭子相稱。

解析: 小題(“勝勢”在此是“美好景致”。) 小題(“而”均為連詞,表遞進。

A“以”分別為“因為”、“用”,B“因”分別為表原因、表結果,C“於”分別是表對象、表被動。) 小題(“風流”此指流傳下來值得稱道的事跡) 小題(“在此與吳激戰”誤) 小題無 譯文: 峴山面臨漢水,看上去山勢突出高大,(實際上)它是周圍群山之中的小山。

然而它在荊州特別有名,這難道不是因為那裏的人(才著名)嗎?那些人是誰呢?是羊祜叔子、杜預元凱。當晉與吳用武力相爭時,常常要倚仗荊州,以它為軍事重地,而羊祜杜預二人相繼在這裏,就平定東吳,成就了晉的統壹大業,他們功業已經超過了當世之人。

至於他們成功的事跡產生的影響,廣泛傳揚於江漢之間,到現在人們仍然思念他們,而對於羊叔子的思念特別深。大概是元凱憑他的功勞業績,叔子憑他的仁義品行,二人所作所為有所不同,然而卻都足以流傳不朽。

我很懷疑那些(已有功業傳世)卻又反過來急切追求後世功名的人,什麽原因呢?傳說羊叔子曾登上這座山,很有感慨地告訴他的部下,認為這山壹直矗立在那裏,而前世的名人都已泯滅無聞,因此羊叔子聯想到自己而十分悲傷。然而(他)惟獨沒有想到這座山是因為有了自己才特別著名的。

元凱在兩塊石碑上刻了自己的功業,壹塊安置在這座山上,壹塊投到漢水之中。(他這樣做)是知道山巒溝壑有變化,而不知道石碑有時也會磨滅的。

難道(他們)都太重視自己的名聲影響而作如此充分的憂慮呢,還是(他們為此)作得很周全而想得很深遠呢? 峴山上本來有亭,世上人們傳說是羊叔子所遊歷休憩之處。那裏建築屢興屢廢的原因,就是後世之人敬慕他們的名聲而思念他們的人很多。

熙寧元年,我的朋友史君中輝憑光祿卿的身份作襄陽長官。第二年,因為峴山亭的破舊,(史君中輝)就擴大並且重新建造了這座亭,在環繞著亭子建造了壯麗的回廊後,又擴大了亭子後軒,使後軒與亭子的大小規模相稱。

史君輝聞名於世間(天下),在他從政過的地方都留下了很高的聲望。襄人安定於他的執政,樂於跟從著他,也就根據史君的官職名號,為峴山亭的後軒命名為光祿堂;他人又想在石碑上記錄史君的事跡,打算用這辦法讓史君與羊叔子、杜元凱之名聲壹起流傳久遠。

史君不能阻止襄人的這種行為舉動。於是他前來向我托付寫亭記。

我認為,史君知道並敬慕羊叔子的風範而(想)承襲他在民間流傳的事跡,那麽史君的為人表現和誌向(如何)就可以想見了;襄人敬愛史君而生活安定樂逸,那麽史君的為政(如何)又可以知道了。這些就是襄人想寫下來的。

(我想)那峴山周圍的秀麗風光和籠罩於幽深杳遠之中的草木雲煙,它們於空曠原野上時隱時現,可以供給登高遠望寫出憂思愁苦詩文的人,適合他們觀覽時得到它,滿足它。至於這座峴山亭的屢興屢廢,(或許)有人自會寫出亭記,有人認為不必深究其中的詳情,(這些)我都不再說明了。

5. 悠然亭記的註釋

[1]外家:指外祖父家。吳淞江:又名蘇州河,在今江蘇省南部、上海市西部,流經昆山。千墩浦:歸有光《前山丘翁壽序》:“吳郡太湖之別,為澱山湖,湖水溢出為千墩浦,入於吳淞江。當浦入江之處,地名千墩;環浦而居者,無慮數千家。”

[2]表兄澱山公:周大禮別號澱山,系因澱山湖之地而名。歸有光的母親周桂與周大禮的父親周書同壹祖父。

[3]自田野登朝:指周大禮於嘉靖十壹年(1532)考中進士而入仕途。

[4]宦遊:古人指外出做官。

[5]歸:指罷官裏居。僦(jiù)居:租房。縣城:指昆山縣城。

[6]嘉靖三十年:即公元1551年。

[7]定蔔:指定居。馬鞍山:在今江蘇昆山境內,又名玉峰。其形如馬鞍,故名馬鞍山。陽:山的南面稱陽。婁水:即婁江。歸有光《見村樓記》:“昆山治城之隍,或雲即古婁江。然婁江已湮,以隍為江,未必然也。”陰:水的南面為陰。

[8]頹(tuí)然:坍塌的樣子。

[9]杳靄:雲霧飄渺的樣子。

[10]靖節:即陶淵明(365—427),晉潯陽(今屬江西)人,壹名潛,字元亮。曾為州祭酒,復為鎮軍、建威參軍,後為彭澤令,因“不為五鬥米而折腰”,棄官歸隱,以詩酒自娛。他詩風恬淡,狀寫山川田園之美,樸素自然。有《陶淵明集》,世稱靖節先生。《晉書》《宋書》皆有傳。悠然見南山:見陶淵明《飲酒二十首》詩之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11]雕繪:指刻意修飾文字。

[12]中無留滯:指心中無阻塞之處,隨遇而安。

[13]天壤間物:指天地間的萬物。

[14]道:這裏指宇宙萬物的本原、本體。《韓非子·解老》:“道者,萬物之所然者,萬理之所稽也。”

[15]聲績:指聲名與功績。

[16]妒媢:即妒忌。

[17]殆:大概。未能以忘於世:指沒有被世人所忘懷。

[18]“山氣”四句:見陶淵明《飲酒二十首》之五。大意是說,歸鳥群使人感受到真樸自然的意趣,忘了再加辨析。李善註“欲辨已忘言”雲:“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

[19]烏得:哪裏能夠。

[20]泰山:我國五嶽中的東嶽,主峰在今山東泰安市北,山上名勝古跡眾多。

[21]鄒嶧:即嶧山,又名鄒山,在今山東鄒城東南。秦始皇曾登此山刻石記功。

[22]嵩:即嵩山,五嶽中的中嶽,在今河南登封以北。少:指少室山,為嵩山三高峰之壹。《名山記》:“嵩山中為峻極峰,東曰太室,西曰少室。”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有著名的少林寺。

[23]兩海:這裏指東海與南海。周大禮曾受“廣南之命”,見歸有光《封中憲大夫興化知府周公行狀》壹文。

[24]閩、越:指今福建與浙江壹帶。隩(ào)阻:深險難行之地。

[25]茲山:指馬鞍山。何啻(chì):何異於。礨(lěi)石:大石。

[26]莊子:即莊周(前369—前286),戰國宋蒙人,曾為漆園吏,著《莊子》十餘萬言,主張清靜無為。《史記》有傳。以下引文見《莊子·則陽》。

[27]舊國舊都:指故鄉。

[28]暢然:歡快的樣子。成玄英疏雲:“少失本邦,流離他邑,歸望桑梓,暢然歡喜。”

[29]草木之緡(mín):草木叢生,芒昧不分之意。

[30]入之者十九:指進入於丘陵草木所掩蔽之中,見十識九。

[31]猶之暢然:意謂出於外而可望見者止十之壹,卻仍然歡快喜悅。

[32]見見聞聞:看到曾經看過的,聽到曾經聽過的。指接觸到熟悉的事物。

[33]獲侍斯亭:獲得陪同這座悠然亭的主人的榮耀。此乃謙詞。

[34]僭(jiàn):謙詞。指超越本分,冒用在上者的職權、名義行事。這裏代指周大禮寫作此文。

6. 悠然亭記的註釋

[1]外家:指外祖父家。

吳淞江:又名蘇州河,在今江蘇省南部、上海市西部,流經昆山。千墩浦:歸有光《前山丘翁壽序》:“吳郡太湖之別,為澱山湖,湖水溢出為千墩浦,入於吳淞江。

當浦入江之處,地名千墩;環浦而居者,無慮數千家。”[2]表兄澱山公:周大禮別號澱山,系因澱山湖之地而名。

歸有光的母親周桂與周大禮的父親周書同壹祖父。[3]自田野登朝:指周大禮於嘉靖十壹年(1532)考中進士而入仕途。

[4]宦遊:古人指外出做官。[5]歸:指罷官裏居。

僦(jiù)居:租房。縣城:指昆山縣城。

[6]嘉靖三十年:即公元1551年。[7]定蔔:指定居。

馬鞍山:在今江蘇昆山境內,又名玉峰。其形如馬鞍,故名馬鞍山。

陽:山的南面稱陽。婁水:即婁江。

歸有光《見村樓記》:“昆山治城之隍,或雲即古婁江。然婁江已湮,以隍為江,未必然也。”

陰:水的南面為陰。[8]頹(tuí)然:坍塌的樣子。

[9]杳靄:雲霧飄渺的樣子。[10]靖節:即陶淵明(365—427),晉潯陽(今屬江西)人,壹名潛,字元亮。

曾為州祭酒,復為鎮軍、建威參軍,後為彭澤令,因“不為五鬥米而折腰”,棄官歸隱,以詩酒自娛。他詩風恬淡,狀寫山川田園之美,樸素自然。

有《陶淵明集》,世稱靖節先生。《晉書》《宋書》皆有傳。

悠然見南山:見陶淵明《飲酒二十首》詩之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11]雕繪:指刻意修飾文字。

[12]中無留滯:指心中無阻塞之處,隨遇而安。[13]天壤間物:指天地間的萬物。

[14]道:這裏指宇宙萬物的本原、本體。《韓非子·解老》:“道者,萬物之所然者,萬理之所稽也。”

[15]聲績:指聲名與功績。[16]妒媢:即妒忌。

[17]殆:大概。未能以忘於世:指沒有被世人所忘懷。

[18]“山氣”四句:見陶淵明《飲酒二十首》之五。大意是說,歸鳥群使人感受到真樸自然的意趣,忘了再加辨析。

李善註“欲辨已忘言”雲:“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19]烏得:哪裏能夠。

[20]泰山:我國五嶽中的東嶽,主峰在今山東泰安市北,山上名勝古跡眾多。[21]鄒嶧:即嶧山,又名鄒山,在今山東鄒城東南。

秦始皇曾登此山刻石記功。[22]嵩:即嵩山,五嶽中的中嶽,在今河南登封以北。

少:指少室山,為嵩山三高峰之壹。《名山記》:“嵩山中為峻極峰,東曰太室,西曰少室。”

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有著名的少林寺。[23]兩海:這裏指東海與南海。

周大禮曾受“廣南之命”,見歸有光《封中憲大夫興化知府周公行狀》壹文。[24]閩、越:指今福建與浙江壹帶。

隩(ào)阻:深險難行之地。[25]茲山:指馬鞍山。

何啻(chì):何異於。礨(lěi)石:大石。

[26]莊子:即莊周(前369—前286),戰國宋蒙人,曾為漆園吏,著《莊子》十餘萬言,主張清靜無為。《史記》有傳。

以下引文見《莊子·則陽》。[27]舊國舊都:指故鄉。

[28]暢然:歡快的樣子。成玄英疏雲:“少失本邦,流離他邑,歸望桑梓,暢然歡喜。”

[29]草木之緡(mín):草木叢生,芒昧不分之意。[30]入之者十九:指進入於丘陵草木所掩蔽之中,見十識九。

[31]猶之暢然:意謂出於外而可望見者止十之壹,卻仍然歡快喜悅。[32]見見聞聞:看到曾經看過的,聽到曾經聽過的。

指接觸到熟悉的事物。[33]獲侍斯亭:獲得陪同這座悠然亭的主人的榮耀。

此乃謙詞。[34]僭(jiàn):謙詞。

指超越本分,冒用在上者的職權、名義行事。這裏代指周大禮寫作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