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韓城梁村古墓

韓城梁村古墓

新華社西安5月11日專電(楊伯涵)陜西省考古工作者最近在韓城市郊發現了壹處古墓群,並發掘了其中壹個陪葬坑,在陪葬坑中發現有4匹馬和兩只狗的遺骨。從初步發掘情況看,這壹古墓群距今約有2500年以上。

古墓群位於韓城市城北約5公裏的昝村鎮梁代村的壹處麥田裏。這片麥田上沒有任何地面遺存,有壹處長約15米、寬約6米的古墓坑已經被發掘,坑裏4匹馬、兩只狗的遺骨骨架清晰可辨,保存完整。另外,墓坑裏還發現兩駕車,車輪車架均很完整。

據考古人員介紹,這是壹個陪葬墓,目前尚未發掘完畢,按目前的情況判斷,是兩匹馬拉壹架車,底下應該還有兩匹馬和壹架車。考古人員表示,從發掘情況看,這處墓葬的規格比較高,但到底規格有多高還有待於進壹步發掘考證。據分析,這裏是壹處古墓群,數量不少,距今至少在2500年以上,可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墓葬,甚至是更久的西周時期。

方圓33萬平方米的陜西韓城梁代村兩周古墓群已在10米深地下沈睡近三千年。2004年8月,盜墓人的壹聲“炮響”引起官方對這塊土地的關註,並導致墓葬群最終現世(相關報道見A18版)。至2005年12月,考古隊員已對103座墓葬中的3座墓和1個車馬坑進行了8個月的搶救性發掘,出土了大量兩周時期珍貴的禮器、金器和玉器。但墓葬主人是誰?該墓葬何以歷經三千年而未被盜掘?在大量罕見文物出土的背後,系列謎團待解。

12月22日下午,陜西省韓城市梁代村,兩名技工分別蹲在10余米深的兩座墓室(M26、M27)內手鏟夯土,數十件青銅器已半裸出墓底。

“保存較好,布局完整,歷史上未被盜掘,是陜西30年來的最大發現,實屬罕見。”12月21日,陜西省考古研究所韓城考古隊隊長孫秉君向《新京報》記者介紹。

4月21日至今,發掘現場***已出土包括30件青銅禮器,600余件青銅魚,大量的青銅車馬器,大量罕見的金器、樂器、玉器,以及6000余顆瑪瑙、1300多枚海貝……

事實上,方圓33萬平方米的韓城梁代村古墓群已在10余平方米深地下沈睡近三千年。2004年8月,梁代村的深夜,盜墓人的壹聲“炮響”

引起官方對這塊土地的關註,並導致墓葬群的最終現世。

目前的發現只是冰山壹角。上述考古成果僅是考古隊員在對103座墓葬中的3座墓(M26、M27、M19)和1個車馬坑(K1)進行搶救時掘出的。

在27號墓的填土中,考古人員發現了漆器中的“建鼓”,這是考古發掘中最早見到的該種宮廷樂器實物。而墓主身上所發現佩戴的20來件金器中,壹件精美的黃金鏤空透雕劍鞘“過去從來沒見過”。

梁代村古墓群的發現發掘引起國家高度關註,10月20日,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親臨發掘現場。目前,該局已審定將梁代村古墓群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上報國務院等待審批公布。

今年陜西最大發現

12月22日清晨8時,陜西省考古研究所技工劉銀懷身攜手鏟走出村中的臨時出租屋,步行200米後來到了村北墓葬發掘現場。

他通過壹條33米的墓道,到達墓室所在位置。揭去封蓋用的塑料布,片片冰花落處,劉銀懷順梯爬下墓室,打開電暖風扇,悉悉梭梭地輕鏟著土層。這裏正是陜西韓城梁代村古墓群發掘現場之壹。

梁代村,壹個人口千余的小村子,位居黃河西岸,壹段明清土城墻穿村而過,村北壹條寬約50米、深達40米的鴻溝向東延展300米入黃河。

緊挨著鴻溝的南部,就是今年被發現的梁代村古墓群所在地。此古墓群被認為是1974年以來發現的惟壹沒有被盜掘的兩周時期的高等級貴族墓葬群。

K代表“坑”、M代表“墓”,在獲得國家文物局批準後,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對編號分別為M27、M26、M19的三座墓葬和編號為K1的車馬坑進行發掘。

發掘的三墓均建有槨室,槨內有內、外兩重棺。目前,M19號墓和K1號車馬坑已發掘完畢。19號墓墓道長26米、寬4米,墓室長6.6米、寬5.6、深11.8米,出土了青銅禮器14件,計鼎4件、簋4件、方壺2件,甗、盤、蓋盆、盉各1件,還有4件銘文青銅鬲和4件厚度不及1厘米的片狀青銅翣(sha)出土。

在19號墓槨室內有大量青銅魚、瑪瑙珠管等組成的串飾出土。26號墓和27號墓也已發掘到離槨底板還有半米左右的地方,數十件青銅器等珍貴文物已“嶄露頭角”。

“多少年都未曾見如此轟動的場面了!”現場的考古者感到狂喜。

“這是今年陜西最大的考古發現!”省考古研究所專家孫秉君介紹,從目前出土的青銅禮器和金制品、玉器研究看來,初步判斷其年代應為西周晚期和東周早期,“實屬罕見!”

何以數千年未被盜掘,又如何被發現?墓主人是誰?

在大量罕見文物出土的背後,系列疑問擺在眾人面前。

深埋明清墓葬之下韓城地面文物豐富,有七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地下文物至今空白,梁代村古墓群也並無任何記載。

隨著梁代村古墓的發掘,根據出土的文物和龍紋飾物,專家已確定墓葬為諸侯級墓葬,那麽是那個諸侯的墓呢?考古專家和文物工作者正在尋找著蛛絲馬跡。

在19號墓中,出土了4件青銅鬲(古代煮飯用的炊器),鬲沿上鑄有“內太子”“內公”等金文習語,古時“內”通“芮”,這是不是古芮國的墓葬?但史料記載,芮國並非在韓城。

史書記載,西周初,武王封姬姓子弟到芮國,建立了新芮國,黃河西岸的陜西大荔縣壹帶也是芮國領土,公元前641年,芮國被秦國吞並後滅亡。

從韓城到陜西大荔約有100多公裏。另外,史料記載,今韓城也非芮國。

西周初年,周武王之子韓武子被封地韓城,建立韓侯國。據《左傳》、《史記》載,兩周之際,周平王封秦仲少子康於梁山之陽,建立梁伯國,築少梁城,梁伯國於公元前641年被秦所滅,在今韓城市南10公裏處發現有少梁城墻。

從上述可見,兩周時期,韓城所在地應為梁國,但梁國貴族墓地卻壹直未能找到,那麽為何帶有“芮太子”“芮公”習語的青銅鬲到了梁國貴族的墓葬中?

這也是王仲林想知道的問題。他給出的大膽猜想是,“19號墓埋葬的主人是不是芮國的公主,嫁到了梁國,帶銘文的青銅鬲是芮國給的陪葬品?”

在考古人員租住的民房壹角,四件被發現的鬲器已被鎖進保險箱,住在這間房內的陜西省考古研究所負責繪圖工作的程蕊萍說,四件青銅鬲的底部有燒過的黑灰痕跡,而且鬲沿等處比較光滑,從此判斷應為食用器。

而19號墓的其他青銅器,並未見燒烤之痕和光滑之身,“這就證明帶銘文的青銅鬲並非專為陪葬而制,是不是更像‘芮太子’‘芮公’臨時送來的陪葬品呢?”

王仲林笑著說,推想不等於事實,還要看其他證據或者銘文是否有記載。

“有可能要改寫歷史了。”12月21日,陜西省考古研究所陳江峰說,如果能確認此墓系芮國之墓,那麽司馬遷《史記》中關於韓城兩周時期為梁國的記載就錯了。

但不管是梁國還是芮國,從車馬坑的規模可以斷定該諸侯國在壹段時期內相當強大。

王仲林說,除了已發掘的K1車馬坑外,在四座大墓的西北方向,還有壹座車馬坑長19米,寬10米,經初步測定,內有20-30輛車,近百匹馬殉葬。

國力肯定很強大。”王仲林說,在兩周時期,壹個諸侯國若能有千乘車即很強大,而能殺百馬拆幾十輛車陪葬也昭顯著這個諸侯國的國力。

金劍鞘陪葬諸侯

關於古墓葬屬於那個諸侯國並無定論,確定墓主身份則就更難了,盡管19號墓主人是芮國公主的猜測難以印證,但從該墓槨室布置和出土文物的類別可見墓主是女性的可能性很大。

在19號墓槨室內壁土層附有席子印紋和精細的織物紋絡,由此推斷是用席子和織物覆蓋裝飾,四周垂掛由青銅魚、瑪瑙珠管、陶珠、石墜或海貝等組成的串飾,考古專家清點這些組成串飾的瑪瑙陶珠等有8000個之多。

據考古專家介紹,墓主人骨骼雖已粉化成泥,但在其頸部發現由瑪瑙和玉牌飾、玉管組成的項飾,在其腕部和臂部有也有4組串飾,並發現戈、方形牌飾、虎、鳥等玉器,玉料有白玉、碧玉、黃玉等66件,此系列發現都預示著19號墓可能是位高貴女性。

“她會不會是27號墓的夫人呢?”王仲林猜測。

王仲林將考古專家發現的4座帶有墓道的大墓的方位進行了分析,帶有雙墓道的27號墓在北端,19號墓、26號墓和28號墓並排在其南邊。可以肯定的是27號墓主地位尊於其余三位墓主,王認為靠南的三墓主有可能是27號墓主的三位妻子或者三個兒子。

從出土青銅禮器的質地紋飾也可以推斷27號墓的年代也應早於26號等並排墓葬。

以方壺為例,26號墓中出土的兩尊方壺,高約兩尺,外部紋飾精細,渭南市考古研究所同學猛介紹,該墓出土的青銅器做工、質地比27號墓都要高,由此可判斷,26號墓主卒於27號墓主之後。

而從目前的發掘情況看,27號墓主確像壹位男性,應為諸侯國王級別。12月25日,技工劉銀懷和常衛平提取著蚌泡——壹種用河蚌制作成的紐扣狀飾品。在這個墓室,兩位考古人員發現了純金劍鞘和四件青銅兵器。

“古時候習慣將人們生前所用的物品或者象征其身份的物品陪葬。”陜西省考古研究所梁代村考古隊隊長孫秉君說,從27號墓多件兵器的發現應能證明其身份應為男性。

另外,在27號墓中還發現建鼓等樂器,在其棺墓位置還發現20來件金器,有龍紋鏤空環、泡、扣等,這些罕見的物品都說明了墓主地位的尊貴。

考古隊負責鉆探勘查的技工常衛平從另外壹個角度講述了墓主的位尊,他將洛陽鏟蹾入10余米地下後發現,帶上來的泥土有壹段呈紅色,約5厘米厚。

“朱砂貴比黃金,無論是盜墓者還是考古人員,看到了這樣的顏色就會興奮不已。”常衛平解釋,鏟到的泥土呈紅色就是朱砂的顏色,兩周時期貴族葬時多在棺底鋪朱砂或者棺槨塗朱砂。

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專家指出,只能依靠銘文才能確認墓主身份。考古人員把希望寄托在26號墓和27號墓的青銅器上,希望能從其中發現有關的文字信息。

目前,兩墓中能看到的青銅器有方壺、鬲、簋(古代食器)、鼎等,均還嵌在土中,考古人員介紹,需要再等壹段時間才能清理出土,只有到那時才能看到上面是否有文字等信息。

另壹個獲得墓主個人信息的辦法是依據骨骼,但是各墓主的骨骼均已粉化,19號墓發現了幾顆牙齒,有可能通過DNA鑒定進行進壹步分析,而26號墓和27號墓均尚未發現牙齒。

三角兵器非屬中原

除了墓主身份之謎,古墓中出土的文物也將眾多神秘帶給世人。

27號墓室東北角,“建鼓”的被發現成為該墓葬發掘最重要的收獲之壹,陜西省考古研究所梁代村考古隊隊長孫秉君介紹,此建鼓是考古發掘中見到的最早實物。

所謂的“實物”,其實是“壹堆土”。

經過2000多年的腐蝕,當年的建鼓現在成了“土化石”,但鼓上漆還在,技工劉銀懷用手鏟沿著可辨的漆皮壹點點地剝掉淤土,試圖還原建鼓的本來形狀。

建鼓為豎立兩面敲,中間有支撐木穿過下端鼓壁與上端內壁相連來固定鼓體,現在該鼓已出土壹半,直徑約有壹米,從其狀看,中間的支撐木已穿過上端鼓壁而斜歪向西北方並頂在槨室墻壁上,考古專家已經將套在支撐木上端的青銅器罩取走,只留在墻上壹個圓圓的坑。

不知此建鼓的支撐木當年如何穿透上端的鼓壁,而依然未朽的支撐木又在槨室墻壁上砸了壹個洞?當然,同樣不知的是,在支撐木穿過鼓壁的瞬間,鼓面是否還在,而在其落地的時,是否還為他的主人震顫出了悅耳之音?

這些都是這個見到的最早的“實物”建鼓所留下的謎團,劉銀懷介紹,文保部門會今後將會對構成建鼓模狀的這堆土整體搬離,或者就地保護。

在27號墓中,還有壹件兵器成三角形狀,中空,就像壹三角形鋤頭,上端有安柄的孔眼銎,用於固定木柄,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專家從外形上辨別,此兵器非中原兵器。

文獻中記載的儀仗用器是這次古墓發掘中的重大發現,在19號墓的外棺頂部發現了4件厚度不足10毫米的巨片狀青銅器,而且十分完整,專家認定,這就是文獻中記載的儀仗用器“翣”(sha,古代棺飾。垂於棺的兩旁)。

在27號墓中,“翣”被保存的卻並不完整,墓室上方的木架上,成粉狀並與土粘在壹起的“翣”被考古人員收集在了塑料袋中。

“肯定會有更大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