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還鄉手記#秦嶺深處的客家村落

#還鄉手記#秦嶺深處的客家村落

過了初五,年味漸漸散去,秦嶺深處的農田裏已有不少人開始春耕勞作,我的家鄉商洛市板橋鎮就在這深山溝裏。聽老人們說,過去的秦嶺深山是躲匪避亂的地方,亂世人進,太平時人出。不過,也有壹直留在深山裏的人家,與世隔絕,幾百年過去,仍舊保留著遷入時的習俗與口音。

過年回家,偶然聽壹位老人講起,家鄉附近有壹個叫羅家灣的地方,那裏的村人據說都是客家人,人人都會講壹口地道的客家話。壹查地圖,離我的家只有20公裏。於是約了朋友,騎著摩托出發了。但是探尋的路程遠比想象的艱難。雖說只有20公裏,但是需要翻越壹座山。陡峭的山路,幾乎難以騎行。但是既然已經出發,只能堅持。壹路打聽,三四個小時後,我們終於見到這個隱秘在深山中的客家村落。

年後的秦嶺日漸回暖,春水潺潺,我們在村裏走了壹圈,慢生活節奏下村民彼此其樂融融,偶爾聞得壹聲鳥鳴,尋得壹兩只毛老鼠。沒有想象中語言不通的障礙,我們佯裝來此的客人,偷聽著三三兩兩村民的對話,老人叫孫兒回家吃飯,農民聊著莊稼,趕跑散的雞,語言和我們村莊無異,村民的商洛方言讓我以為自己來錯了地方。這裏的房屋建築基本和本地相似,只是因為交通閉塞而而略顯破落,大多數房屋仍為青瓦土坯房,還有我從未見過的土質二層樓房。

我們向路邊壹抱孩子的大伯打聽,得知此處確為客家人羅姓村落,村裏老人小孩都會說客家話,羅大伯向我們推薦了他的叔叔——羅太華老先生。

羅老先生家位於羅氏祠堂下方,家裏兩位老人養了十幾只雞,還有壹只活潑的小狗,羅奶奶正在院中曬雞糞做肥料。對我們的到來羅奶奶很是熱情,連忙招呼我們入座喝水,喊田裏勞作的羅老先生。羅老先生並不是頭鬢斑白、戴著老花鏡的學究。他帶著滿身泥土向我們走來,人清瘦硬朗,很有精神。得知我們此行目的,老先生便給我們講述羅家灣的故事。

古時,壹些客家人的祖先曾居住於陜西、河南、浙江壹帶,明朝時分散遷往福建、廣東壹帶。大約到了乾隆年間,可能因為戰亂原因,羅氏先祖羅尚華背著父親羅四望的屍骨自廣東梅州長洛縣(今五華縣)來到其母親去世地——羅家灣,並定居於此(村裏老人稱此地為“牛背”,意為最安全),羅尚華亦長眠於此,至今墳冢尚存。羅尚華有四子,在深山的原始森林裏開荒種地,繁衍生息,從開始的寥寥幾人,到鼎盛時的四百余人。現在很多村民因為這裏閉塞而遷居出溝,羅家灣現有約六七十戶人家,二三百口人。據老先生講,他們這裏將能否說客家話作為是否客家人的標準,根據這個標準,在商洛壹帶***有二十四姓客家人。除羅家灣的羅姓外,附近還有閆坪村的鐘姓、溝口的陳姓、劉村的劉姓、鐵爐子村的吳姓(來自福建)。稍遠壹些還有楊斜鎮泗溝口的黃姓,北寬坪鎮的廣東坪等。以往客家人有不與當地居民通婚的習俗,羅姓和黃姓、陳姓、鐘姓都是老親。老先生說,客家人性格剛強,為人正直,灣裏自古流傳著“天不怕,地不怕,大水岔溝溝(羅家灣所在地)出楞娃”的俗語。羅氏先祖也教育後代“有智吃智,無智吃力,吃苦討飯無人嫌,不做傷天害理事”。灣裏解放後至今無壹人受法。同時,羅家人禁止賭博,民國時期商縣楊峪河鎮的古時珍帶著部隊在灣裏賭博,灣人齊力將其趕了出去,並自制長矛等武器和其作戰。

羅家灣人有著較強的宗族觀念,留有羅氏族譜(很遺憾,因管理族譜者在外地,未能看到族譜),並建有羅氏宗祠,灣人在去年將舊祠新建。

羅氏族人過年時皆去祠堂祭拜,並在大年初壹鳴炮紀念,過去新婚夫妻亦在此拜堂,新娘子出嫁前先來祭拜告別祖宗,清明時節和生孩子後也要在祠前鳴炮紀念。灣裏人去世後,會將亡者停放在祠堂,親族在祠堂裏為其守靈。親人去世頭三年,親屬都要在桌上放壹副碗筷,置壹杯酒,念著家人名字,喚其吃飯,喝酒。

羅老先生回憶,1992年陜西省客家協會來此探望,他們才第壹次知道了自己是客家人,以往僅僅知道自己的先祖來自廣東。在得到媒體報道後,陸續有臺灣,香港客家協會的人來此探望,並邀請羅太華老先生參加相關會議。陜西師範大學教漢語言文學的昌梅香老師也曾對羅老先生進行訪問。

談及生活方面,老先生講保留下來的獨特生活習慣也不多,但對過年比較講究,所謂“寧窮壹年,不窮壹天”,灣人在臘八之後逐漸將各種年貨置辦齊全,喝油茶,用榔頭砸米方塊——這樣做出來口味勁道!其它習俗因年代變遷,大部分已為原住居民所同化。舊時代在灣裏種水稻吃米飯、修四水歸堂的建築、紮花鼓等習慣已不再繼續,以往過了十五才下地的灣裏人也閑不住過了初五初六即開始勞作,今年的花燈也沒有耍,年味要比以往清淡多了。問及村民收入,老先生嘆了壹聲:“大多是年輕人外出打工,留在灣裏的只剩下老的小的”。老人的無奈嘆息也正是當下中國農村之殤。翻山的水泥路已修成四五年,但其曲折危險仍令外鄉人心寒,村裏小孩大多翻嶺去可口可樂希望小學讀書,因山路難走,多數自小便在學校周邊租房子住,留個大人照顧。羅老先生隨後帶我們參觀了羅氏宗祠,簡簡單單的布置:大鼓、長凳、方桌、靈位即是所有物件,既顯質樸又不失莊重,可能這就是羅家灣人性格的寫照。

眼見天色已晚,想到山路難行,在和老先生合影後,我們謝絕了留宿的好意,踏著暮色離開了羅家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