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在香港大學就讀是壹種怎樣的體驗?

在香港大學就讀是壹種怎樣的體驗?

指南者學員投稿

香港大學就讀體驗

X學姐

香港大學理學院食品安全與毒理學(FSTX)在讀

本科: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生物技術

GPA:86.05雅思:6.5

我是因為特別喜歡香港和英國,所以申請的時候只考慮了香港和英國的學校。在指南者教育的幫助下,我幸運地拿到了英國和香港壹***5所學校的offer。最終選擇了香港大學,則是考慮到可以有機會在香港工作至少壹年,從而為以後的工作積累經驗。

我現在仍然研究生在讀。在港大的半年時間裏,我已經很好地適應了這裏的生活,正在完成最後壹門課程。在香港還有些冷的2月,我碼下這壹篇文章,與大家分享我的就讀體驗。

About HKU

香港大學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機構,位於港島西環的薄扶林道,面朝大海,背靠龍虎山(太平山),從學校裏就可以沿著龍虎山晨運徑爬上太平山頂。

(從港大University Street看海)

港大是壹所“山上的大學”,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校門,從港島線香港大學地鐵站A口的電梯上去以後,就到了連通著各個教學樓、食堂、圖書館等建築的University Street,上上下下都靠四通八達的扶梯和升降梯,所以直到入學快壹個月我才勉強熟悉了這個3D魔幻學校。(這裏介紹的是main campus,醫學院和牙醫學院抱歉我不了解?)

(地鐵通往港大的電梯)

香港大學的“食堂”豐富多彩,既有傳統意義上的食堂(中式、港式、越式、日式、西式隨意挑選),也有粥面餐廳、素食餐廳、西式快餐(例如pasta)、印度餐廳、Subway、兩間對港大師生有7折優惠(!!)的星巴克等等,可以滿足世界各地的口味偏好。

(我最喜歡的智華館)

Main Library和智華館是主要的自習場所(智華館比圖書館自由的多,大家可以在裏面用正常音量討論問題;同時也設有我超級喜歡的古色古香的研修室quiet study room),此外很多教學樓裏幾乎每壹層也都有少量的自習區域;圖書館、智華館、教學樓等都有電腦和打印機。學校裏隨處可見壹群群學生聚在壹起討論和學習,學術氛圍非常濃厚。

(我們專業最常上課的KK樓)

港大的基礎設施十分完善,健身房、舞蹈室、鋼琴室等等壹應俱全,離港大不遠的堅尼地城也有壹個很棒的遊泳池。此外,學校裏還有超市、書店等等,生活非常便利。

FSTX:壹個神奇的專業

FSTX大概有著全港大最神奇的課程設置:壹個月壹次final。

首先,我們專業特點之壹在於,每壹門課由不同的lecture組成,老師來自世界各地:芬蘭、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美國、荷蘭、印度、香港和大陸等等,所以在這壹方面相對於其他專業,我們的上課體驗相當棒。

老師也不局限於世界各大名校的教授,還會根據課程內容(例如食品管理)請來食品檢測公司的工作人員、食品管理領域的QA或者CEO等等,有助於我們真正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進行學習。

(課堂)

另壹方面,不同於其他專業會有必修+選修,我們的7門課全部必修,分別是毒理學原理1&2、毒性測試和風險評估、管理毒理學、食品中的化學和微生物風險、食品安全管理、以及project。

雖然沒有選修的機會,但課程設置其實非常合理,因為6門課從生物、化學、營養、管理、法律等多個領域涵蓋了食品安全與毒理學的方方面面,並且每壹門課都很好的互相銜接,所以其實更像是6個連貫的topics。

上課的形式也豐富多樣,正常授課之外還有presentation、role play、case study等等;每個老師都會有tutorial時間,除了Q&A以外,有的老師會講case study讓我們更好理解課程內容,有的老師發壹些文獻讓我們分析實驗設計的優缺點,所以老師們致力於培養我們的分析能力,而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這也是對我幫助最大的壹點。

此外,其他專業會依照校歷上課和放假,而我們則基本每個月開始壹門新課,壹門課結課後有10天左右的break來復習,然後final,接著又會是新的壹門課。2月底時全部6門課都將結束,3月初選project(lab based和non-lab based)和導師,8月中旬答辯。

正是因為不按校歷出牌,我們專業的break都非常完美地安排在了所有重要節假日之後(中秋、萬聖節、聖誕、農歷新年等等),所以即使和小夥伴們壹起歡度佳節,前方不遠處也永遠有壹場final等著我們(比如10月3日、11月1日、12月28日和3月1日的final)。不過當然也沒有想象的那麽慘,因為復習時間很靈活,所以我們都會選擇在break期間出去玩、回家等等。

我們專業的學習氛圍還是比較濃厚的,同學之間關系也很好。上課時候,老師總是在鼓勵我們積極提問,讓我們don’t be shy。最開始主要還是香港local和外國學生比較主動,不過在他們的感染下我們很快都開始很輕松自然的與老師互動,下課時老師身邊也總是圍滿了人,問完了之後再互相解答,大家***同學習***同進步;平時大家也會在群聊裏面討論作業和考試。local小姐姐小哥哥還會帶我們吃吃吃逛逛逛。

關於考試,難度並不會很大,題目也不刁鉆,基本只要認真復習了PPT,都可以比較順利地答題。我們專業的考試只有問答題,有幾位老師來教課就分為幾個section,每個section都是3選2、2選1這種形式,我們只要選自己有把握的題目回答就好啦。

另外,最終課程分數壹般是80%考試+20% lab report/assignment,成績標為A+/A/B+/B?,考的最好的人會是A+,然後按照百分比依次向下排A/B+/B?,A是GPA=4,B是3,A+就是所謂的“過3爆4”(港大各大餐廳在考試周都會免費送蘋果祝“勁過”)。

校園活動

港大的社團活動特別多,每天在校園裏都會看到各種各樣的宣傳攤位。專業裏有同學參加了舞蹈社,也有同學參加了學校很多次徒步、登山之類的活動。

(聖誕前唱詩班在排練)

同時,港大也有多種多樣的講座、表演、展覽等等,都會通過學校每天的郵件發布。

可能是校園並不大、公***區域相對集中的原因(畢竟縱向延伸),我覺得港大是壹個相當有活力的學校,每天都熱熱鬧鬧的,各種活動隨處可見,既有學生會的拉票,也有唱詩班在聖誕節時候表演,每天晚上還有舞團在我們上課的樓下排練;坐在餐廳裏,可以聽到周圍人用英語、韓語、粵語、日語、普通話和其他聽不懂的語言交流,多元文化碰撞的感覺非常強烈。

學費&生活費

港大taught master的學費因專業而異,基本在13萬港幣左右,大部分專業會分兩個學期交(我們專業的留位費就是第壹個學期的學費)。

在香港最大的開支就是住宿了,港大附近的房租更是普遍比其他地方都貴,基本3-4人合租壹套400?詹壞降牧絞乙惶?薌燮驕?5000港幣/月,人均5000港幣/月。學校還是有少量宿舍供研究生申請的,大家可以嘗試壹下,單人間好像是6000多港幣/月。

在香港的三餐花銷,食堂平均30港幣/頓。至於外面的店,既有幾港幣的豆沙包、十幾港幣的粥,當然也有人均近千港幣的日料和火鍋。香港是著名的美食天堂,朋友圈裏日常可見打卡和安利。

至於購物,香港只有買不起沒有買不到!大家可以盯下各大購物平臺關註折扣信息~

本專業就業狀況

因為我現在還是在讀,所以很抱歉暫時不能以親身經歷分享就業的情況。根據老師的介紹,上壹屆有5名學生畢業後繼續讀PhD,另外有在港校做Research Assistant的學生,其余學生或是留港工作、或是回到內地。

此外,港大每天都會有郵件推送校招信息,香港也有幾個很大的校招網站。專業的老師也會發布與食品行業相關的career talking、IFSA spring dinner等等信息,所以也會對求職有很好的幫助。

Life in HK &心得體會

可能因為我住在港島,所以香港對我來說是宛如重慶壹般3D魔幻的存在,銅鑼灣和上環更是google map都無法掌控的地方,不過我現在已經是半個活地圖了啊哈哈。

香港總體天氣是宜居的,我最喜歡的就是它充足的陽光。香港夏天雖然熱但也不至於受不了,反而是室內的冷氣太足讓我開學不久就重感冒壹場。但是冬天真的會很冷!!香港住宅大部分空調都是不能制熱的冷氣機,所以這個風雨飄搖的冬天我只能到智華館取暖。

(膠片相機中港大附近的街景)

香港的高樓大廈、狹小的空間和馬不停蹄的快節奏生活是壓抑的,生活中卻又有許許多多熱情溫暖的人們。

會有大叔壹把提過我的行李幫我扛上臺階;在我經常光顧的餐廳,店員們總會用蹩腳的港普和我聊幾句;7-11裏老爺爺主動教我熱便當,聽到我來自南京時特別興奮地豎起拇指說自己去過,是個好地方;專業裏的local日常帶著大家吃遍香港大街小巷。

香港對於我而言最大的魅力在於它的包容、自由和多元化。這裏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耳邊充斥著各種聽懂的聽不懂的語言。大家不會在意他人的目光,各自沿著自己的軌跡努力生活。

如果說在成都讀大學的四年,讓我第壹次充分感受到了中國不同地域的文化差異,那麽在香港的半年,則讓我進壹步體會到世界文化的融合。或許正是因為香港的獨特地理位置和政治背景,在這個地方,世界各地的文化碰撞與交流顯得格外燦爛。

(蘭桂坊的跨年夜,歪果仁在街上唱歌狂歡)

香港的另壹個魅力點在於,在壓抑到窒息的高樓大廈之外,卻又有著不少城市公園和自然景觀:海、太平山、赤柱、長洲島、西貢、淺水灣等等。從港大壹路慢悠悠爬上太平山頂,或是坐在堅尼地城的海邊吹吹風看看落日,大概是告慰趕完deadline的自己的最好方式。這也是香港人日常生活的壹部分。

堅尼地城的海(近西環碼頭)

香港也完美滿足了我的精神文化需求,比如想看的電影這裏都會上映,愛豆們的演唱會也經常開到港澳;又比如hmv和商務印書館是我心目中的兩大聖地,前者既可以淘到老黑膠唱片又可以第壹時間入手最新的專輯,在商務印書館我則買到了許多大陸並不會引進的臺版書。而諸如隱藏在中環市井的PMQ元創方,則展現了香港設計師們永不落地的情懷。

我認為,留學對於我們而言的意義或許不僅僅是“開拓眼界”,更重要的是通過感受不同文化、與世界各地不同人們交流,從而達到內心世界的豐富。

感謝在成都和香港的這兩段與前18年截然不同的文化與生活,我自認為已經經歷過無數次的蛻變,比如更加自信和落落大方;比如能夠更為成熟、冷靜、客觀地從不同角度去看待遇到的人和事,並且尊重每壹個個體和每壹種想法;比如會習慣性地通過所見所聞進行自我反省;比如雖然我還是不會做飯,但是自理能力絕對top級別。

有同學說她在香港越來越感到孤獨,但是對我而言,畢竟“孤獨是壹生都會在身後跟隨的影子”,我們相處時間最長的、最形影不離的就是自己,所以香港的喧囂、壓抑、快節奏,反而促使我在獨處時更加註重反思自己的過往以及思考未來。

最後,祝大家都可以申到心中的女神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