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烏江鎮的民俗文化

烏江鎮的民俗文化

苗族的族源與古代的“九裏”、“三苗”、“南蠻”關系密切。

在五千多年前的長江、黃河中下遊地區,逐漸形成了壹個部落聯盟——“九黎”。九黎以蚩尤為首領,憑借優越的地理條件,不斷發展成為稱霸祖國東方的強大部落。在黃河上遊,以濟水黃帝為首的另壹個部落繼續在黃河下遊發展,與九黎發生沖突。涿鹿(今河北省涿鹿縣)大戰後,九黎戰敗,蚩尤被殺,勢力大衰。九黎部落戰敗後有相當壹部分人南遷。

到了堯舜禹時期,九黎部落再次發展,形成了新的部落聯盟——“三苗”。當時居住在洞庭湖、鄱陽湖、文山、恒山壹帶,與以堯、舜、禹為首的部落聯盟進行了長期鬥爭。於征服後,“三苗”集團的勢力被徹底削弱,部落聯盟被分化瓦解,使得大部分人離開江淮、洞庭和之間的平原,避開人跡罕至的森林和沼澤,開始向西北和西南山區遷徙。

商周時期,“三苗”的主體與長江中遊的其他部落合稱為“南蠻”(又稱“荊楚”)。“南蠻”不斷壯大,成為楚國的主要居民。到西周中期,“滿靜”已成為南周的對手。因此,自趙浩棋以來,滿靜多次被“征服”,他的權力被削弱了。九裏、三苗、南滿、滿靜同源。他們是不同時期苗族的祖先。斜坡房子,小藍瓦,桶穿孔,白墻,雕花窗戶...在貴州遵義,農民住在這種獨特的民居裏。

據悉,2006年之前,貴州省遵義市農村出現了建房熱潮。經調查,遵義市政府設計了壹套“黔北民居”風格的建築圖集,免費提供給農民,由政府補貼,指導農民建房。

在余慶縣鰲溪鎮,壹位名叫李泉幽的農民說,2007年他家蓋了這樣的二層小樓後,從省城回來的親戚朋友都很羨慕,說他“住的是別墅”。其實我只花了7萬多,政府補貼了近萬。

這些風格新穎、風景優美的房子吸引了壹些遊客留下來。湄潭縣黃家壩鎮村民陳福明說,他家現在壹個月能靠接待遊客收入3000多元。烏江長1050公裏。

烏江流域位於東經104度10分-109度12分北緯25度56分-30度22分。除壹部分位於四川盆地初山山下遊外,其余均分布在雲貴高原東北部。西部以烏蒙山和金沙江支流橫江-牛欄江為分水嶺。南部以珠江流域西江上遊的廟嶺和紅水河、北盤江為分水嶺;東部以霧靈山、元江為分水嶺;西北以大婁山、赤水河、綦江為界。分水嶺的海拔在700到2900米之間。烏江流域總面積87920平方公裏,貴州省面積66830平方公裏,占全流域總面積的76.03%,占貴州總面積的370.95%。

烏江流域貫穿貴州西部、中部、東北部和四川東部。其範圍包括貴州、雲南、四川、湖北四省12城市。其中有貴州的威寧、赫章、水城、納雍、六枝、安順、庫定、平壩、織金、清鎮、畢節、大方、前友、南明、雲巖、烏當、花溪、白雲、修文、金沙、息烽、遵義、博州、開陽、甕安、梅州。重慶的酉陽、石柱、彭水、武陵、涪陵、黔江、南川。湖北鹹豐、利川、恩施、雲南鎮雄***55個縣市。烏江流域總人口超過2000萬,少數民族占15%,平均每平方公裏227人。人口密度不僅高於西北地區,也高於全國。烏江流域的民族多為漢族,少數民族占總入口的15%,主要有彜族、苗族、布依族、土家族、仡佬族、白族。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建立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貴州有威寧彜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松桃苗族自治縣、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務川仡佬族、道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湖北有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重慶有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除上述自治州、自治縣外,還有320多個民族鄉。烏江沿江縣包括思南、沿河、彭水、武隆、涪陵。烏江沿岸的城鎮有貴州的烏江鎮、溫家店鎮、邵家橋鎮、潮地鎮、洪都鎮。重慶市龔灘鎮、江口鎮、羊角岐鎮、白馬鎮、白濤鎮。

烏江全長1050公裏,分為上、中、下遊三段。上遊包括三岔河和柳沖河。三岔河流向東南,年平均流量1.64 m3/s,匯入柳沖河後為339.9 m3/s。三廟河是壹條典型的巖溶發育的山區河流。有三股暗流。第壹股暗流在威寧猴場和水城王家寨之間。人們習慣稱之為天生橋,又名水簾洞,潛流約500米後露出。第二段是包華和長陽之間。第三段在雅甸河。中上遊河谷相間,沿河平臺多,農田集中。下遊是深谷,坡陡流急,水力資源豐富。三岔河接納65,438+05條支流,包括二塘河、隱帝河、月照河、阿南河、洞口河、水孔河、白水河、義龍河、沙子河、皮龍河、燕郊河、那巴河、於波河、牛場河、六沖河。每公裏落差4.92米,所以沒有船的好處。但是也有壹小段導航。

中遊是山和山。從化無極到思南河,上段夾在廟嶺山和大樓山脈之間,下段夾在大樓山脈和武陵山脈之間。烏江穿山而過。由於河段的侵蝕和地下水的溶解,在多處地段形成深200-300米的V型峽谷,落石堆積,坡陡流急,落差集中。有148大小急流。其中,著名的特別危險海灘有玄塘、鎮田東和子怡三灘。流入烏江中遊的支流有15條,如貓跳河、姬野河、西峰河、偏巖河、魚塘河、余慶河、渾塘河、呂赤河、石阡河、杜青河(張西河)、古沙河、湘江、清水河、甕安河、湖塘河等。每公裏落差1.37米。解放後,通過航道整治,60噸級的客貨船現在可以到達壹子三灘下464公裏的馬羅渡。

烏江下遊峽谷與寬谷相間,山谷相對開闊,水面寬闊,幹燥平緩。該河段淺灘較少,但仍有潮灘、新灘、龔灘、羊角圻等22處淺灘。昔日四大沙灘王被停職。船只必須從壹個海灘移動到另壹個海灘。下遊主要支流有印江、馬蹄河、巴沱河、甘龍河、洪都河、馬耳河、唐嫣河、郁江、芙蓉河、大溪河等。11.下遊每公裏落差0.64米。現在思南縣可以暢通100噸客貨船。

烏江流域地形復雜。根據其穿越體系和各河段構造線走向,可分為河源和花屋基,屬黔西“山”型構造體系,構造走向為西北和東北。花屋基至構皮灘段屬於川黔經向構造體系,構造方向為南北向。構皮灘-武隆段為新華夏系構造體系,北北東向,武隆-河口段,碎屑經向,構造方向為南北向。全盆地沈積蓋層發育良好,出露地層完整。寒武紀、奧陶紀、誌留紀、二疊紀和三疊紀最為廣泛。均為沈積巖,其中以碳酸鹽巖為主,占總厚度的60%以上,其分布面積占總面積的70%以上。石灰巖在貴州分布廣泛,下遊及支流巖溶發育,常有地下河和暗流河段。幹沈的三岔河上有三股暗流,支流六紅河上更多,有八段。其他很多小支流也有暗流。

盆地的總體地形是西高東低。源頭高程2260m,河口高程136.5m..長江沿岸陡峭的石灰巖壁經常被巨石崩裂,堵塞江面形成200多個急流。其中最著名的是重慶的鎮田東、潮地、新灘、龔灘、羊角圻。盆地位於中國西部龍門山北東向強震帶以東的弱地震帶,斷裂不發育,地震活動微弱,頻度低,烈度低。除了威寧、赫章、彭水有較大地震活動外,其他地區活動不大。據史料記載,自白1308年以來,* *盆地共發生4級地震13次,最高震級未超過6級。

流域內支流眾多,有16條支流,流域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裏,這16條支流的流域面積占烏江流域面積的57.5%。流域75個,面積1000平方公裏,流域75個,面積50平方公裏。16條大支流是:

柳沖河,又名冀中河,是烏江上遊最大的支流,過去被稱為烏江北源,發源於赫章壇窯。東南流經赫章縣,然後潛至地下,經第三段河道出露地表。東北流入紅巖河,再潛入地下,經過三級潛流,在七星關轉向東南,流經宗溪河,進入仙人洞潛流段,浮出水面,經左河口轉向東,在化藥基地流入烏江上遊的三岔河。流域面積10822平方公裏,河流全長273.4公裏。

葉集克發源於遷西縣造紙廠大樓山南麓,其上遊段稱為皮家河,下遊段稱為洱海。它自西向南,從洪水流向東北,至沙窩河口東北至甘蔭塘以北,至渭河河口東南,至石板塘東北,至鐘平河口東南,再流入烏江。流域面積2176平方公裏,全長106公裏。

貓跳河,發源於廟嶺山脈東北麓安順故國的長山。東北流向普爾河口轉向東南,流向舊州轉向東北,稱為新疆。向東流至蘆塘,北至隆慶,北至羊場,稱為羊場河。北至五裏屯,西至修文河口,北至五裏,西北至紅巖流入烏江。流域面積3248平方公裏,全長1,81公裏。

偏巖河發源於金沙縣西北部的大樓山脈南麓的三岔。東北流經平羅向東南,向東至金沙縣,向東北至巴龍,向東南至Xi安小河口,向東北,至大廟場東南匯入烏江。流域面積2176平方公裏。

湘江是烏江中遊左岸的壹條大型支流。習慣上它源於洛江,發源於大婁山脈金頂山南麓的半牛溝。東流向牛蹄柘東南,東北流向巷子下面,南流向遵義城周圍,南在拐彎處匯入梅江後向西。在三河場匯入烏江。流域面積4929平方公裏,河長149公裏。

清水河是烏江中遊右岸的主要支流之壹,發源於廟嶺北麓的平壩縣。上遊叫南明河,與獨水河匯合後叫清水河。源頭在白松山以上,是卡琳和平壩縣花溪莊磊的界河。東北流向翟偉,東北流向花溪,東北流向桂陽周圍,東南流向武當下壩、平寨,東南流向牛場,西北流向兩岔河,東流向米坪,在清水口匯入烏江。流域面積6600平方公裏,河流長215公裏。

余慶發源於甕安縣永和,是烏江中遊右岸的壹條支流。東北流向草堂彎東南,流向平溪彎東北進入余慶縣,向東北流經余慶縣城,在水口匯入烏江。流域面積1489平方公裏,河流長度110.6公裏。

呂赤河位於貴州省東北部,發源於德江縣煎茶溪鎮彭家橋。西北流向鳳崗河口轉向東南,再到雙山和東北,再到東華溪口和東北,再到南盆和東南,最後到河口附近的桶口,最後到烏江。總面積2098平方公裏,河長112公裏。

石阡河,又名龍地河,又名弋陽河。位於貴州省東北部,是烏江中遊右岸的壹條支流,發源於石阡霧靈山北麓的黑山溝。自東南流向甘溪彎道東北,向北流向中壩彎道,經石阡縣流向陽溪河口彎道東北,壩址以下流向西北。繞過塘頭萬畝大壩,轉向東北,流入烏江。流域面積2128平方公裏,長116公裏。

印江是烏江下遊右岸的第壹級支流,發源於印江範靜山東麓的青岡。東北流向西北,西南流向黃木,在合水匯入冷水河。向西北流向犀牛洞,經印江縣城至潮堤流入烏江。流域面積1230平方公裏,河流長95.4公裏。

甘龍河是烏江下遊右岸的壹條支流,發源於印江黃木。源頭從東北流向北方,在甘龍憑祥流向西北,在四川流向東北,在同溪河口流向西南,再回到貴州。在沙子河口向東北流,在楊柳池匯入烏江。流域面積1700平方公裏,長100公裏。

唐嫣發源於湖北鹹豐縣,是烏江下遊右岸的壹條支流。在重慶酉陽龔灘匯入烏江。流域面積5580平方公裏,河流長248.7公裏。

洪渡河位於貴州省東北部,是烏江下遊左岸的壹條支流,發源於正安縣上官鄉元和壩田家蕩門。東南流向永安河口並轉向東北,至德龍河口並向東北流向龍泰,至豐樂,至關壩,至大溪口,至楊剛河口並向東北流向,至洪都鎮匯入烏江。流域面積3712平方公裏,河流長203公裏。

郁江發源於湖北省。它在彭水縣與烏江匯合。流域面積3800平方公裏,河長175公裏。

芙蓉江位於貴州省東北部,是烏江下遊左岸的壹條大支流,發源於婁山關東麓的綏陽縣大壩。東北流向劍壩東南,到達黃劍後再流向東北,經正安縣、舊城、長壩、浩口流入重慶,在武隆縣江口鎮匯入烏江。流域面積7367平方公裏,河長231公裏。

大溪河是烏江下遊左岸的壹條支流,發源於四川省南川縣。在白濤鎮大溪口匯入烏江。流域面積2065平方公裏,河長120公裏。

烏江歷史悠久,曲折蜿蜒,納百川,形成烏江水系。流域大部分流經亞熱帶季風氣候和季風濕潤氣候區,雨量充沛,流量大,年徑流量534億立方米。河口年平均流量為1609 m3/s,是中國第二大河流黃河口年平均流量的92%。烏江水資源豐富,徑流穩定,天然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

吳江的過去和現在

烏江位於長江上遊的右岸。發源於黔西北烏蒙山東麓,流經貴州、重慶,在重慶涪陵匯入長江。烏江幹流長1037公裏,目前從涪陵開始全線可通航447公裏以上。烏江距離長江三峽庫區489公裏,是三峽大壩蓄水達到175米後,庫區回水所能到達的最遠支流。

烏江的風景在於險與美。她那純凈的青山綠水,古樸的吊腳樓,平整的青石小路,濃郁的民族風情,都讓人向往。另外,吳江的人力資源特別豐富。她是古巴移民的重要通道,也是傳承的重要區域;是長江流域古代懸棺葬俗的分布區;唐代名師孫昌戊己、宋代黃庭堅等古代名人被流放。中國革命史上著名的“突破烏江天險”就發生在這裏。烏江沿岸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錢壯飛烈士陵園、趙世炎故居、烏江渡電廠等。

俊秀烏江

水墨畫夢吳江畫廊“千裏吳江畫廊”。文人墨客,應該把第壹個贊美給這個天險烏江,它在川中留下了奇觀。烏江空寂烏龍,其山是夔門之雄,三峽之強,峨眉之美。水如玉流,人在畫中漫步,行駛在寬闊平坦的沿江公路上,仿佛進入了壹個水墨仙境。遠山神秘,近山奇,溝壑幽靜,山清水秀,壹裏壹景,氣象萬千...

神秘的烏江

自從有了中國地圖,乃至世界地圖,無論比例是千萬分之壹,二千萬分之壹,還是五千萬分之壹,烏江的位置都是不可或缺的。早在兩年前,中國的第壹部通史——《史記》,就有關於烏江的記載。

由於烏江的內陸位置和歷史原因,國內外的人們對烏江缺乏了解。烏江發源於貴州高原,橫跨四川和貴州兩省。因其源頭海拔高達2260米,出口海拔低至136.5米,形成天然屏障水道。所以很多人都知道中國西南有天然屏障烏江。烏江最出名的時候應該是上世紀30年代。只是在中國工農紅軍克服烏江天險,渡過烏江,走遍烏江流域之後,烏江才揚名天下。然而,人們最了解烏江這個天然屏障,卻未必了解它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聚寶盆”。筆者通過對烏江的全程考察,親眼所見,親耳所聽,收集閱讀了大量古今資料,對烏江的全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烏江是神秘的,烏江的神秘在於它本身的價值。內涵豐富的吳江文化,也是圍繞著吳江自身的價值展開的。

滿是寶藏的烏江,是壹條沈睡的巨龍。只要插上翅膀,它就會起飛,然後起飛。多少年來,壹代代烏江兒女壹直期盼著烏江的快速發展。如今,人們非常重視烏江的價值,人們對烏江的認識也在不斷加深。水電專家提出了“以烏江水電為龍頭,帶動其他資源開發”的戰略。水電是龍的翅膀,為龍插上翅膀的能工巧匠早已聚集,總指揮早已到位。能工巧匠就是已經在烏江流域打過仗的各路水電建設大軍,總指揮是貴州烏江水電開發公司。龍的翅膀在逐漸安裝,龍在起飛,龍即將起飛。只要巨龍騰飛,豐富的鋁、磷、煤、黑色冶金、建材、機械、電子工業都會隨之發展。同時也為交通不便的貴州開辟了壹條“黃金水道”。烏江的“聚寶盆”即將成為搖錢樹。這棵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搖錢樹,將為振興中華、繁榮貴州、富民作出巨大貢獻,為貴州和烏江流域各族人民帶來永遠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