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如何設計有效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

如何設計有效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

眾所周知,幾乎所有小學生的英語學習都是在課堂上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的。目前,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對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實現預設的教學目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如果不精心策劃,其效果可能會與老師設計的初衷大相徑庭,達不到預設的教學效果。縱觀很多英語課的教學,壹些老師還在困惑如何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如何有效的實施,讓課堂氣氛真正熱鬧起來,但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整個課堂變成了壹堆活動,形式大於結果,教學效率低下。

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是追求全人的發展。因此,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不僅要實現語言知識和技能的顯性目標,還要註重隱性目標的實現,如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持久熱情、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學好英語的自信心、掌握英語學習策略和方法等。教師應通過英語學習和語言實踐活動,使學生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培養和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同時,他們要開闊學生的視野,學習各方面的知識,發展良好的人格,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為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課堂教學活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教學活動是指

在任務驅動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所謂的活動是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應該做的具體事情,也可以稱為步驟。

本文提出的教學活動是指狹義上的教學活動,即英語課堂教學中為了達到某種教學目標而進行的具有壹定活動的教學步驟。

參考各種教育文獻,結合教師的課堂教學實踐,我認為教師要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應註意以下幾點:

第壹,活動設計要有明確的目標。

按照壹般教育理論書籍的壹貫提法,教學目的是教學活動的預期結果。這說明教師在設計任何教學活動時,都要有明確的教學目的作為指導,教師要明確學生期望通過這種教學活動產生什麽樣的語言或行為變化,這也是教學活動成功的關鍵。

然而,任何教學活動都不可能窮盡壹節課的所有教學目標,每壹項教學活動都因其特殊性而有其特殊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有明確的目標。例如,有些活動可以用來調節課堂氣氛,有些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增加對單詞的理解,有些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更流暢地表達自己,有些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壹些相關的學習策略和方法。此外,教師應該能夠清楚地預見到學生在活動前後的差異,等等。這樣設計的教學活動目標明確,可操作性強,教學效率高。

活動案例1

教學內容:牛津英語1BU3顏色

教學活動:講故事

活動時間:約15分鐘。

活動目的:通過故事為學生營造和諧有趣的學習環境,有效落實語言知識的目標:學習棕色、紫色、白色、黑色的單詞;復習句型是什麽?/它是什麽顏色的?學習聽或說新句型請讓我變紅/strong。同時,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聽講習慣,激發並保持強烈而持久的學習欲望。

活動描述:

老師編了壹個故事‘貪吃的魚’,講的是壹條貪吃的小魚和壹條大魚出去玩,在路上看到各種顏色的東西就想變色。兩條魚的主要對話如下:

貪婪的魚:這是什麽?

這條老魚:它是壹根香蕉/壹個橘子…

貪婪的魚:它是什麽顏色的?

老魚:它是黃色/橙色的…

貪婪的魚:我喜歡黃色/橙色…請把我變成黃色/橙色…

在這個故事中,老師巧妙地將學生已經學過的顏色詞和將要學的顏色詞結合起來。老師生動的旁白讓孩子們完全沈浸在故事情境中。通過這條不斷想變顏色的貪吃小魚的劇情發展,它們自然學會了新單詞,並能理解或模仿請讓我紅/藍的理論。在講述的過程中,老師不斷重復是什麽?它是什麽顏色的?這兩個問題,學生都學過,也是老師在第三個活動(任務後程序)中會用到的主要句型。在老師有意識、有感情的敘述中,大部分學生都能在故事的後半段不自覺地跟老師重復這兩個問題,這是後面的第三個活動。“什麽事?”“是什麽顏色?”我完全準備好了。

活動分析:通過這個故事的講述,老師不僅完成了對紅、黃、藍、綠、粉、橙六個單詞的復習,還在學生喜歡的故事中慢慢引入和實施了新教的四個單詞:棕、紫、白、黑。教師將復習和新教結合在壹個故事中,不僅達到了語言知識的目標,也是後兩種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前提和保證。在設計這壹教學活動時,老師的目的非常明確,不僅要達到語言知識的目標,還要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講習慣,並隨著故事的發展激發和保持學生強烈而持久的學習欲望。在觀察班級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全班學生學習新單詞的註意力高度集中,興趣濃厚,效果良好;尤其是隨著故事的逐漸發展,孩子發出“哦!”時不時有貪吃魚的神奇經歷。“哦!”驚訝的聲音。故事的後半段,有同學輕聲跟老師講故事,可見他們的參與程度。老師的另壹個活動目標“讓學生培養良好的聽講習慣,激發並保持強烈而持久的學習欲望”在不知不覺中悄然達成,體現了無縫隙教育。

活動案例2

教學主題:牛津英語1bu2小動物說吧。

教學活動:色彩和對話。

活動目的:結合學生喜歡的塗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體驗中激發說英語的興趣,培養用英語說段落的能力。

活動時間:9分鐘左右。

活動描述:

1.首先,老師出示問題,口頭提問:妳在我們教室裏看到了什麽動物?並示意學生(6人壹組)拿出桌上老師準備的小動物圖片。

2.學生看圖片。在每張圖片上,都有壹只未上漆的動物,旁邊有壹段英文:

我看到壹個/壹個______。

是______。

是______。

我喜歡______。

3.老師說:妳喜歡哪種動物?選擇妳喜歡的動物。

4.學生們選擇壹張他們最喜歡的小動物的圖片。

5、老師展示PPT:

黃色鳥的圖片我看見壹只鳥。

它是黃色的。

很可愛。

我喜歡這只鳥。

給動物塗上顏色,分組討論。

7.學生開始活動。整個活動過程中,有同學因為沒有彩筆,到處找同學借。當老師宣布停止時,至少有三分之壹的學生沒有完成塗色。塗完色的同學開始按照老師展示的模型在橫線上填單詞,但是因為不會拼寫,有的壹直問搭檔“這個單詞怎麽拼?”其他人不停地翻書,沒有壹個學生從事語言活動。

活動時間:9分鐘

活動分析:這是壹個綜合性的語言訓練活動。老師希望學生通過給他們喜歡的動物塗上顏色來填空:我看見壹個/壹個_ _ _ _。是_ _。(顏色)是_ _。(形容詞)我喜歡_ _。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她期望引導學生將新舊語言知識有機融合,讓學生在活動體驗中簡單描述自己喜歡的動物,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有條不紊地表達出來。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學生的註意力完全被塗色占據,不符合老師期望的通過塗色體驗激發學生說話興趣;而且在這次活動中,老師並沒有明確告知橫線上的單詞是否要填,導致學生不清楚活動的目的,以為應該填橫線上相應的單詞,以至於浪費了很多時間在書本上查單詞。老師期望通過這個活動激發學生說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說英語能力的目標並沒有達到。

第二,活動設計要緊密聯系教材提供的文本內容。

課程標準指出英語學習是壹個知識積累和能力實踐的過程,需要合適的課程內容。但是

教材是課程內容的主要載體,所以對於教師來說,要有意識地學習和鉆研課程標準,研究教材,根據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和教材提供的文本內容來規劃和設計每壹個教學活動,使活動設計既能與壹節課的教學內容相吻合,又能與整個單元或模塊的教學主題相吻合,真正做到通過教材教英語,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接觸和學習生動的語言知識,為將來服務。

活動案例2

教學內容:牛津英語2b電路中的第二單元。

教學活動:描述動物

活動目的:引導學生用can的句型描述新的動物猴子,這是壹個語言輸入的準備活動,為後面的後任務中設計的學生片段的輸出做準備:看...它是...和...它可以...

活動描述:

1,t:(壹只猴子出現在舞臺上)這只猴子是什麽顏色的?

是棕色的。

猴子會做什麽?和妳的同桌討論。

2.學生兩人壹組討論。

3.老師讓壹些學生展示討論的結果。Pn:它能吃。它會睡覺。/它能喝。/它能跑。

活動時間:3分鐘左右。

活動分析:學生熟練運用can句型,參加本次描述活動的學生無壹出現語法錯誤。老師對這次活動的結果很滿意,繼續下壹步的教學。但是老師忽略了這壹單元的教學主題是在馬戲團,學生對猴子壹般能力的描述並沒有錯。但是在這個活動之前,老師提醒學生今天帶大家去馬戲團看動物,呈現給學生的場景也在馬戲團裏。眾所周知,馬戲團裏的動物都是經過特殊訓練的動物,擁有壹些特殊的能力,學生們描述的就是這類動物的本能和壹般能力。在表達方面,語法沒有錯誤。如果老師在設計這個活動時能夠仔細思考,給學生壹些提示,引導他們探索馬戲團裏猴子的特殊能力,那麽學生在做結對活動時可能會有意識地描述馬戲團動物的特殊才能。例如:它會騎自行車。等等。這樣,這個活動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練習can…句型,還能把整個單元的主題把握到位,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透徹性。

第三,活動的設計要聯系學生的生活背景或生活經歷。

我們常說備課不僅是準備教材,更是準備學生。因為不同的地區,甚至相同的

壹個地區的學生,成長背景、生活環境不同,所以生活經歷也有差異。然而,教材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統壹的學習內容。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時,必須註意活動的內容和方法是否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關,特別是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設計教學活動。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就可以通過不同的活動,有效地掌握教材中的語言知識內容,從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真正實現當前英語課堂教學中提倡的“學以致用、學中用、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使英語成為學生真正交流的工具,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頭腦中進行語言知識的學習。

活動案例3:

教學內容:牛津英語1aunit2numbers

教學活動:寫和說。

活動目的:通過寫下自己的電話號碼,讓學生在真實的活動情境中使用數字1到10。

活動描述:

1)老師把自己家的電話號碼寫在黑板上,帶領學生用英語大聲朗讀。

2)學生把家裏的電話號碼寫在紙上,用英語大聲讀給同齡人聽。

3)學生用英語向全班同學讀出自己家的電話號碼,老師把學生的電話號碼記在黑板上。

活動時間:5分鐘左右。

活動分析:這是任務後環節的壹個活動。老師期望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使用數字1到10,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這個想法很好。但這所學校地處郊區,這個班的學生大多來自外來務工家庭。大部分都是租房住,沒有固定電話。所以在結對活動的過程中,有相當壹部分同學不停地用中文對同齡人或者老師說:我們家沒有電話號碼怎麽辦?整個活動又吵又亂,壹發不可收拾。如果教師在設計活動前考慮到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情況,就應該把活動改成顯示學校電話號碼的前四位:* * * * *,後四位給學生,讓他們猜壹猜,寫壹寫,然後大聲讀給同桌聽。這也是真實活動中使用數字的壹種方式,可以避免學生在課堂上不知道自己家電話號碼而造成的混亂。同時,作為後續鞏固,老師可以布置壹個作業,把家長的手機號碼記錄下來,用英語大聲朗讀出來(大部分家長都有手機)。

第四,活動設計要分層次,循序漸進。

語言學習是有規律的,因為沒有自然的語言環境。通常第二外語的習得都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需要壹定的時間和時間,循序漸進地學習。因此,作為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壹定要考慮活動的層次性和遞進性,如:活動1和活動2的內容是什麽?這兩個活動對學生的語言訓練是否有遞進的要求。通過幾次連續的活動,學生的語言訓練或語言輸出是否還停留在同壹水平或無意識的提高?如果忽略了這些,表面上看,學生可能參與的活動很廣泛,課堂氣氛可能很活躍,但對學生的語言訓練停留在壹個層面,對拓展學生的語言知識,增加學生的語言輸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幫助不大。

活動案例4

教學內容:牛津英語2b電路中的第二單元。

教學活動1:師生問答

目的:通過提問和回答幫助幼兒復習Unit1中農場動物的單詞。

活動描述:

在農場裏,妳能看到什麽動物?

我能看見壹只豬/鴨…...(老師把學生提到的動物的單詞貼在黑板上)

3.老師手指單詞卡,學生壹起讀單詞。

活動時間:3分鐘左右。

教學活動2:遊戲西蒙說

目的:通過遊戲幫助幼兒復習Unit1中農場動物的單詞。

活動描述:

讓六個學生到前面來,每個人拿著動物圖片和相應的單詞

t:西蒙說:蹲下!

拿著相應圖片的學生。單詞卡走出來壹步說:鴨子,鴨子!

錯的學生輸掉了比賽。

活動時間:6分鐘左右。

活動分析:這是壹堂課的任務前部分。經過兩個星期的學習和鞏固,學生對這六種農場動物的單詞非常熟悉,並能很快認出來,從活動1中學生能正確讀單詞的表現可以看出。看活動2。老師設計的教學活動還停留在單詞的聽、說、讀,只是活動的形式發生了變化。與活動1相比,利用遊戲的形式從整體單詞識別轉變為單個單詞識別更有意思,但兩個活動的目的在同壹層面,即識別所學單詞,缺乏進步性,整體單詞復習時間占課堂教學時間的近四分之壹。在活動2中,如果教師能引導學生選擇壹種他們喜歡的動物,用他們學過的句型簡單描述,如:看小雞..它很小/黃色/可愛。它可以跑得很快。我很喜歡,既能促進學生的語言輸出,又能為這節課新的教學內容做鋪墊:馬戲團動物的簡單外貌描述。

五、活動的設計要考慮到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

時代的發展對教育提出了許多新的發展目標,如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合作意識、收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等。關註學生的全面發展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之壹。培養人格完善的人是落實全面發展教育理念的需要,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追求。因此,在這種現代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既要註重顯性教學目標的實現,如語言知識的落實、語言技能的培養和語用能力的發展,又要註重隱性教育目標的實現,如學生在參與和實施整個活動的過程中獲得的積極愉快的體驗,有利於學生良好情感的形成、良好人格、學習習慣和學習意誌的培養。因為在小學基礎教育階段,這些隱性教育目標的達成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人生發展有著更重要的影響。

活動案例5

教學內容:牛津英語2B單元7炎熱的夏天

教學活動:發表演講。

活動目的:把新學的單詞blank整合到我喜歡做某事的句型中。在指導學生進行語言訓練的過程中我喜歡這樣睡在空白上,回憶或想象在沙灘上玩耍的美好,同時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小組活動的合作能力。

授課時間:3分鐘左右。

活動描述:

1,老師拿出壹條毯子:我有壹條毯子。我喜歡像這樣睡在毯子上。

2.每個小組拿出老師為他們準備的毯子,做了壹個演講。

3.在小組活動中,老師巡視並給予弱勢學生壹些幫助,鼓勵學生結合句子進行創造性表演。

4.老師邀請了壹些想法新穎的孩子上臺表演,並引導全班給表演者以掌聲。

活動分析:老師很巧妙的設計了這個教學活動。她不僅巧妙地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生詞(空白)和句型(我喜歡做某事)有機合理地融合在壹起,達到了這節課的語言知識目標。而且,這是六個人的小組合作活動。在學生發言的過程中,教師來回巡視,對弱勢學生進行壹定的引導,並不時引導學生有序開展活動,而不是相互競爭,使整個課堂秩序活起來,不混亂,這是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在她創設的活動情境中,我們發現學生們對如何躺在毯子上表現出了極大的想象力。當學生用語言表達我這樣睡在毯子上時,用生動的體態語言表現出仰臥或側臥等各種可愛的睡姿,通過記憶或想象體驗躺在海邊毯子上的快樂心情,就是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當老師引導全班給表演者掌聲的時候,學生就是在學習如何欣賞別人,這就是學生積極情感體驗的培養。

六、活動設計的難度要在學生的“最近開發區”。

前蘇聯心理學家、哲學家、作家維果茨基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的概念。他認為學習者在任何學習階段都有兩個發展層次:實際發展層次和潛在發展層次。實際發展水平是指學習者獨立完成任務和解決問題所表現出來的知識和技能;潛在發展水平是指學習者在他人幫助和自身努力下完成任務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維果茨基把實際發展水平和潛在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稱為最近發展區,它是動態的。

維果茨基認為,學習者的進步主要是在最近發展的領域完成的。因此,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特別考慮活動的難度,這應基於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實際語言水平。如果教師設計的活動介於實際發展水平之間,對培養學生的進壹步能力沒有太大幫助,而如果超出學生的潛在發展水平,學生無法解決問題,也會失去活動的意義。因此,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必須在這方面做出努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在他人的幫助下,通過思考和運用自己現有的知識和技能,解決現有的問題,發展自己的語用能力。

活動案例6

教學內容:牛津英語4B壹只醜小鴨

教學活動:故事閱讀(多媒體演示)

活動目的:在學習完課文故事後,通過網上搜索到的原創故事,讓學生了解更完整的故事,進行文化滲透;通過壹些半開放式或開放式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活動時間:約10分鐘。

活動描述:

1,看故事(音頻多媒體新呈現):

很久很久以前,壹只母鴨下了五個蛋。四個雞蛋很小,但壹個很大。

有壹天,蛋打開了。出來了五只小鴨子!鴨媽媽太高興了!但是她發現有壹只非常奇怪的小鴨子,它很大,顏色也不壹樣。她不喜歡這只醜小鴨,其他的小鴨也不喜歡。

醜小鴨感到很孤獨,所以他決定出去或者去找他的朋友。

他走了又走。他遇到壹些在屋外玩耍的孩子。孩子們看到了這只小鴨,喊道:“這只小鴨真醜!”他們用石頭扔這只小鴨子。

這只小鴨子非常害怕,所以他盡可能快的逃走了。

2.讓學生看兩遍故事後,老師逐壹提出以下問題,要求學生思考並回答:

問題1:

1、為什麽孩子們不喜歡醜小鴨?

2、醜小鴨感覺如何?

3、如果妳是男孩或女孩,妳會怎麽處理這只醜小鴨?為什麽?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麽?

……

活動分析:老師給學生提供原創故事,無疑在文化的深度滲透上有他們的良苦用心;教師提出的問題大多是半開放式或開放式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但是老師忽略了故事中包含的生詞量太大,難度太大,超過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在多媒體演示的幫助下,學生可以了解整個故事的發展,但原故事中許多難懂的生詞妨礙了學生準確理解文章的意思。對於這個眾所周知的故事,學生可以用中文表達,但缺乏壹定的詞匯和句子結構來用英語表達。因此,預計該問題沒有得到相應的回應。原因是老師提供的閱讀材料不僅離學生最近的發展區很遠,而且提出的問題也很遠,所以沒有達到老師預期的教學目標也就不足為奇了。

活動案例7

教學內容:

教學活動:

活動目的:

活動描述:

七。活動的設計應考慮到有足夠的時間確保其有效實施。

充足的時間是優質高效完成任何事情的有力保證。同樣,為了高質量、高效益地完成壹項教學任務或實施壹項教學活動,必須在活動前預測和考慮完成這項活動所需的時間。比如同樣是小組合作活動,因為活動的內容不壹樣,活動的難度不壹樣,活動的形式不壹樣,參與者的年齡和語言水平不壹樣,需要的時間也會不壹樣。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避免為了形式而活動。否則很容易出現這樣的場景:學生還沒有進入角色,老師已經宣布活動結束,然後馬上進入下壹個教學活動。這樣壹來,班裏少數實力強的同學可能有機會用語言表達自己,但絕大多數同學可能還是不知所措,或者是旁觀,根本沒有參加過集體活動。小組活動的壹個很大的作用就是讓學生盡可能多的參與到語言活動中,但實際上只是流於形式。

活動案例

教學內容:牛津英語2b電路中的第二單元。

教學活動:發表演講。

活動目的:讓學生找朋友,互相扮演馬戲團動物。用下列句型描述彼此的動物...他/她是...他/她有...他/她可以...他/她是我的好朋友。

活動描述:

1,老師布置任務:現在,孩子們,妳們可以出去尋找妳們的好動物朋友,然後介紹他或她。

2.學生進入活動環節。但是壹些學生開始離開座位去找朋友,壹些學生在四處張望和思考,壹些學生仍然坐在座位上。

3.老師邀請了兩個學生做報告。

活動時間:約1分鐘。

活動分析:學生和成年人壹樣,需要花費壹定的時間來選擇壹個願意和自己合作,能力匹配的合作者,比如詢問、談判、決策等等,更何況這些都是二年級的學生。有的同學性格內向,不善於主動,短暫的壹分鐘在猶豫中轉瞬即逝;即使學生能在最快的時間內找到願意互相合作的朋友,也很難完成老師布置的語言任務。因為他們之間要分配角色,如果在溝通中遇到困難或障礙,他們要互相溝通協商,這需要壹些時間。1分鐘太短了。所以當老師宣布活動結束,馬上進入下壹個教學環節:presentation的時候,大部分同學根本還沒有找到搭檔。導致班裏很少有實力強的同學有機會輸出和表演自己的語言,而絕大多數同學只是在四處走走,找朋友或者看熱鬧。真正能在活動中快速找到朋友,並立即開展語言活動的學生屈指可數。學生跑來跑去的整個活動很熱鬧,但是效率不高。

綜上所述,教師設計教學活動是為了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壹節課中活動的選擇和安排顯然要經過仔細的考慮。但是壹定要註意,壹節課並沒有結束,關於教學的思考也結束了,因為課後總結或者反思,有時候可能比課前備課更重要。如果教師在每節課後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梳理,就應該對自己的教學活動提出更多的問題,比如:我是否達到了活動的預設目標?如果沒有,為什麽?如果有,下節課如何進行更合理的調整?等等,這將大大提高教師對整個教學過程的掌握能力和設計有效教學活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