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諸城村的更名

諸城村的更名

詳細咨詢請參考以下網站:

/sdslswhcz/2009/0521/article _ 355 . html

有小果遺址、龍泉塔、井泉、縣衙等古建築和名勝古跡,墨子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奇石博物館、博物館、縣衙、龍泉文化廣場等設施分布其中,環境優美,文化氛圍濃厚,古跡眾多。

城東涇河東岸有壹個土城村,史書記載為古泥國古遺址。《同治氏略》雲:“倪為小國,因居倪,故亦稱倪。”《書集成》雲,李妮來到縣城以東,涼水(何澄)以東的城市,每周回城8裏。它的土地位於何澄河的拐彎處,河水沿著村莊的東北方向流動,向西和向南蜿蜒,形成了壹個三面環河的村莊。村南靠近涇河東路,村東北的隆起處是古諸城遺址,被百姓稱為“程子”。村子東岸下是壹座沖刷陳箓多年的沙丘,寬度超過1公裏,還是古代諸城隨著歷代的河水泛濫而被水破壞。《七代戰國疆域變遷考》序曰:“倪,在藤縣,轄東,約東南與魯為界,西與滕為界,北與鄒為界。”《道史》和《世本》記載:“朱曉,姓曹,也是萊文帝的後代”。“在時,顏安之苗族,顓頊帝的曾孫呂仲的第五子,死於朱”。《通考》記載:“在,第六俠孫毅為皇室立下汗馬功勞,王以次子、友人為封臣,任恩人三百余年。”為了區別郭,就叫了。

根據著名學者王的《炎黃族文化考證》、《古山東考證》、《春秋三國考證》,小原屬朱樓國,東夷族後裔。周氏滅商後,對婁國采取分而治之的辦法。就這樣,其面積僅次於齊魯的齊樓國,並逐漸分為三個小國,即齊魯、小齊魯、齊國。郭在鄒城市和滕州市的東北部。小果在今天滕州的東南方。雖然小果的經濟和文化高度發達,但在其他民族的統治下,小果始終是孤獨和默默無聞的。當他的曾孫李妮到來時,他成了壹個附庸。倪利來曾為齊桓公的“尊王拒洋”做出過貢獻。齊桓公請求周王封他為爵士,而小騅只被封為子爵,史稱小騅。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小果開始衰落。據《楚天小果》記載,小果大約在公元前261年被楚王高烈所滅。滄桑巨變,幾經戰亂,使城墻變成村莊,因原土築城,故名土城村。1982年,滕39號恢復古城名,改為小城城村。

龍泉塔位於城東城河西岸。原來站在龍泉寺。《藤縣誌》載:“龍泉寺(有)四座:壹座在城東,無考為其創始。(明)宣德年間和尚於正重修。這座塔逐漸倒塌,成千上萬的家庭,如蔡友和第壹和尚武文,已經籌集資金幫助重建它。廟規很宏偉,十層樓,高十二尺,叫根子。如果有教學指導,就記住,不要記錄。20歲,是迎接春節的地方。今天,有兩個走廊和方丈。雖然修復不如以前。俗話說‘有大泉眼,水流時漂房屋’。‘故塔以鎮名而建,龍泉名自有雲。’“清朝中期以後,寺廟逐漸廢棄,現在只是壹座塔。龍泉塔是範陽八景之壹,康熙《藤縣誌》載:題“塔影高”。《道光簡·滕政論》以唐遊京都長安為雁塔故事,故將雁塔命名為“浮屠之魚”,並題詩壹首,收入《藤縣誌·藝文》。塔為磚石結構,高40米,塔身置於石制須彌山基座上。塔基中的石頭是實心的,有八個邊,每個邊長5米,它從底部邊緣線的中點延伸到塔頂40米。所謂“根圍稱”,即八面長短、高低相同,形成對稱的八邊形封閉塔體。累九層,兩懸中式牌坊,十壹懸檐,六瓦壹椎的舊鑄鐵屋頂,掛著金鈴,風韻十足。前面有壹個塔室,後面有螺旋形的磚臺階可以爬到頂上。塔室內隔墻和塔壁厚80 ~ 100 cm。整個塔身蒼勁有力,古樸莊嚴,是我國“秘檐室”佛塔的傑作。塔身全由青磚嵌灰而成,歷經風雨侵蝕,尤其是清康熙七年(1668)的六月大地震。康熙的《藤縣實錄》。《災吉》記載:“十七日午時,大地震,聲自西北而來,似雷之聲,又似車馬之聲,如驚濤駭浪中飄地,城墻倒塌,房屋破碎,多人死亡;城東下陷,水噴湧而出,帶著泥沙,前所未聞。“這座塔仍然高高聳立。塔底東側有“明宣德三年(1428)重修龍泉塔”碑文,為儒所書。文中說:“嘗壹嘗,阿育王(公元前三世紀印度國王)所建塔八萬四千,遍布天下,上面的明剎,都是為了藏舍利。雖然塔的構造不詳細,但痕跡也僅此而已。“可見500多年前寫的龍泉塔重建原因只是壹個設想,沒有辦法找到真憑實據。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定論。但據專家根據其建築風格推斷,屬於北宋時期,有上千年的歷史。從清朝到民國,塔身屢遭戰亂破壞,因此塔剎倒塌,飛檐脫落,塔身千瘡百孔。1984年7月,根據“除險加固,局部修復,確保古塔的歷史、科學、藝術文物價值不變”的維修標準和原則,藤縣人民政府撥款13萬元,歷時半年多,再次重建龍泉塔。現被棗莊市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於龍泉塔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其中比較常見的是說建塔是為了殺龍。據說很久以前,藤縣是壹個非常美麗富饒的地方,和平繁榮,繁華昌盛。有壹天,天突然黑了,然後電閃雷鳴,下起了傾盆大雨。發生了什麽事?原來是玉皇大帝把違反天理的白龍貶到人間。人們不知道上帝為什麽生氣,就紛紛燒香磕頭,乞求上帝不要下雨。龍雖然被降職,但依然不悔改。就在人們乞討的時候,白龍在雨中出現了。它張牙舞爪地對人們說:“給我豬、牛、羊到河裏去。妳要是敢,我就淹了妳的村子和莊稼!”眾人害怕,只得壹個個答應。龍中了魔咒,雨停了,去河邊等著美餐壹頓。

龍走後,人們把牲畜收集起來送給龍。不到壹年,這壹帶的牲畜都被龍吃光了,還需要龍。老百姓無奈嘆息。

有壹天,壹位白胡子老人來到這裏,聽說了這件事。他對人們說:“這是壹條邪惡的龍。妳不能再讓他作惡了。擺脫它。”他這麽壹說,人們都很高興,但馬上就猶豫了:這樣的老人能擺脫龍嗎?妳不能傷害他。老人沒等別人說。他似乎看穿了他們的心思,堅定地說:“我有辦法擺脫它。只要妳今晚多送些牲畜和好酒來,不用管我。”

天黑的時候,也就是給龍送食物的時候,人們就按照老人說的去做。龍餓了,看到這麽多東西,就張開嘴大吃大喝。真的沒了,很快他就吃飽了睡著了。這時,老人從人群中走出來,伸手從袖子裏掏出壹個手指狀的小塔,朝龍扔去。說也奇怪,塔壹見風就變大了,壹下子就罩住了還在做夢的龍。

人們看到這壹幕都驚呆了。當我想起來感謝老人時,他不見了。人們環顧四周,到處呼喊。我只聽到有人在天上說話。我擡頭壹看,是那個老人。人們“呼啦”壹聲,全都跪了下來。老人說:“我是玉帝派來除掉龍的。龍被塔壓住了,再也不會作惡了。妳可以安心的生活。”然後他就消失了。

境內井泉附近原有的五塊石碑散落在泉上,分別刻有五華泉、大布洛寧泉、小布洛寧泉、趵突泉、浪花玉泉。大泉直徑約1米。如果人跳入泉中,泉水能把人拋離水面數尺,水聲如雷。曾是古田八景之壹。自從過水入荊,山洪帶來的泥沙把泉水淤塞死了。“噴玉濺珠,爭濟南”的景象雖已消失,但仍是壹大景觀。

墨子,名翟,春秋戰國時期人。根據張芝涵教授的說法,高生於公元前468年,卒於公元前376年。他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和社會活動家,墨家的創始人。墨子是個工匠,擅長機械制造。他稱自己為“賤民”。從墨子的壹生活動來看,他在當時屬於知識分子階層。他早年受儒家教育,是個很有學問的人。他發現儒家非常重視禮樂,長期提倡重葬,不利於民,於是棄儒從文,後來創立了自己的學派。墨子是壹個壹生致力於民生的人。他的思想理論博大精深,科學思想前無古人,軍事技術優於其他哲學家,對社會和世界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在政治上,墨子主張“尚賢”。他提出了“官無常貴,民無終基”的思想,認為只要有人才,無論遠近貧富,都應該任用。他提出的維護和平、反對侵略的“不攻擊”主張,至今仍是處理國際關系的準則。在經濟方面,墨子主張“省錢”,即重視生產,提倡節儉。他也是中國歷史上系統論述人口問題的第壹人。墨子首先提出了消費的壹般原理。在倫理方面,墨子主張“兼愛”,官方要“興眾之利,除眾之害”;人與人之間應該相親相愛,互相受益。在哲學上,他是中國哲學史上第壹個詳細描述和論述認識過程的哲學家。墨子還對方法論和邏輯學的基本規律進行了重要的研究和闡述。在教育方面,墨子的教育思想在諸子中獨樹壹幟。墨子主張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拯救世界和人民。他是第壹個不辭辛苦把老師送到家的教育家。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非常重視教學生產、軍事技能、自然科學知識和邏輯知識。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墨子總結出了壹些重要的原則和方法。他是第壹個在教育中提出“量力而行”(可接受)、“實用”、“知任並重”原則的教育家。教學方法包括因時而教(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講明事理、註重行為、關註學生個性發展等。在自然科學方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楊向奎評價說:“墨子在科學史上的貢獻,相當於古希臘。”他在力學、幾何、代數和光學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軍事上,墨子主張“居安思危”。他否認侵略戰爭,肯定防禦戰爭。他在外交上主張“以鄰為壑”,贏得國際支持。

墨子紀念館(墨子國際研究中心)位於滕州市東部風景秀麗的涇河西岸,前有巍峨的龍泉塔,後有莊嚴古樸的王學仲美術館,南有傅僉路,西有塔寺街。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占地面積1.02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41.00平方米。墨子紀念館始建於1993,建築設計新穎,風格獨特。它既有傳統的民族特色,又有鮮明的時代氣息。是壹座集學術研討、藏書、科技教育、觀光遊覽為壹體的綜合性多功能花園式建築群。它由東、西、北三部分組成。東院為墨子紀念館,主要包括墨子生平事跡陳列館、科技軍事成就陳列館、研究成果陳列館、王玉璽八體書法陳列室、國際學術館、墨子塑像、墨子原碑等。西校區是中國墨子學會、山東大學滕州墨子國際研究中心、山東墨子基金會的辦公區,設有木易館和名人碑廊。北部是圖書館大樓,收藏國內外墨學研究的書籍和資料。主要建築有:墨子聖跡堂、莫堂、科技館、匯文堂。在東院,有墨子講學的石像、墨子石刻、名人題字,還有角樓、回廊、木易亭等景觀。整個建築平脊棱角分明,方吻檐,屋頂高聳,青瓦白墻,黑色大理石橋臺,莊嚴古樸;門闊窗高,鑲嵌藍寶石玻璃,富麗堂皇;大殿連廊,道路蜿蜒曲折,名花異草,綠樹成蔭。是壹座現代化與民族形式相結合的園林建築群。它有三個功能:學術討論、藏書和觀光。它不僅是旅遊的人文景觀,也是滕州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墨子紀念堂陳列著壹幅高2.5米、長85米的巨幅壁畫,展現了墨子的光輝壹生。墨堂的二十個字“愛、不侵、尚賢、尚同、節儉、儉葬、非樂、非命、誌、明鬼”,概括了他的思想。伊立堂介紹了他在物理、數學、光學和軍事方面的成就。圖書館大樓是世界上唯壹的墨家研究資料中心。墨子紀念館是魯南的壹顆明珠,它已成為研究、宣傳、學習和展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地。

-

郭故城位於市東南12.5km伊山鎮紀王城村。北枕嶧山,南依闊山,地勢開闊,平面幾乎呈長方形。東西水平距離2530米,南北垂直距離2500米,城市周長約10公裏。地勢南北高,中間低。郭是東周時期著名的國家之壹。西周時被封,魯文公十三年(614)遷夷,後為楚所滅。毀滅後,老城仍是當地的政治經濟中心,直到北齊遷都鐵山孫(今鄒城市),老城才逐漸成為壹片廢墟。郭故城建立於春秋時期,延續1100余年於北齊。這是壹座歷史悠久的古都。舊城現存城墻約4000米,殘高3 ~ 4米,最高約7米。墻基寬20 ~ 30m,夯實。據考證,城內有宮殿區、貴族墓地和手工業作坊。郭古城是我國現存較為完整的東周都城遺址之壹,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和歷史價值。?

東周郭古城遺址位於鄒城東南12.5km處,嶧山鎮紀王城村周圍,北依嶧山,南有括山,地勢開闊。地形南北高,中間略低。發源於宜山的金水河自東向西穿過老城區,匯入白馬河。

據《左傳》、《史記》、《漢書》等古籍記載,西周封邑,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4年)遷邑,29世紀為楚所滅,建都於此400余年。毀滅之後,這座古城仍然是當地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秦時的鄒縣,在漢代分屬薛縣和魯國。經過金、、和北齊,老城逐漸成為廢墟。郭故城建立於春秋時期,遷移至北齊,歷時1100余年。這是壹座歷史悠久的古都。

郭古城平面近似長方形,南北長2500米,東西長2530米,周長約10000米。老城通過建設和利用山地高地,具有戰略防禦的特點。現存城墻4000米,殘高3-4米,最高點約7米。墻基寬20-30m,夯實。城北中部有壹高地,發現了大面積的夯土、基石、花磚等建築材料,證明是虢國的宮殿區。此外,在舊城東北側發現了郭貴族的墓地,在城西南的金水河兩岸發現了郭的手工業作坊區。

郭古城是我國保存完好的東周都城之壹,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和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