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讀完這本書才發現,三毛和荷西的愛情並不“神聖”

讀完這本書才發現,三毛和荷西的愛情並不“神聖”

“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嘗嘗是什麽滋味,才不枉來走這麽壹遭啊!”

?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沙漠世界上最大、陽光最多、自然條件最嚴酷的沙漠。三毛因為小時候的心願來到這裏,生活了很長壹段時間。

這本書就是她和荷西住在撒哈拉的時候寫下的,記敘了他們在這片沙漠的生活片段。

自然條件惡劣的地方租房貴、淡水貴、買菜貴,生活拮據的兩個人住在墳場區,租的房子是撒哈拉威人的破頂房子,隨時有被小孩偷窺的風險,周圍鄰居全是N年不洗澡、借東西從來不還,還動不動就要擺臉色給妳看的本地人... ...

即便如此,他們兩個人不僅在這裏紮了營,還把生活過的有滋有味。

三毛住的地方附近只有壹個稍微繁華點的小鎮,而這個可憐的小鎮上只有壹家又臟又破的電影院,壹條熱鬧的街也沒有,書報雜誌收到的時候已經過期了。

住的地方信號差的要命,電視平均壹個月收得到兩三次,映出來的人好似鬼影子,壹個人在家也不敢看,停電停水更是家常便飯,想出去散個步,外面整天刮著狂風沙。

這裏的日子,除了土著撒哈拉威人過得自在之外,歐洲人酗酒,夫妻打架,單身漢自殺經常發生,惡劣的沙漠環境實在是讓人難有好心情。

每次遇到生活難題,三毛都要感概壹番:“撒哈拉沙漠是這麽的美麗,而這兒的生活卻是要付出無比的毅力來使自己適應下去啊!”

在這樣的環境裏生活必須要想辦法把心裏的那點“生活的藝術”表現出來。

找木頭打櫃子、用玻璃補房頂、摳點錢買床墊,再種幾棵綠植,小小的兩居室開始變的有模有樣起來。

也是在這裏三毛成了“拾荒者”的壹分子。每天荷西上班之後,三毛便到家對面的垃圾場去拾破爛。

把舊的汽車外胎,拾回來洗幹凈,平放在席子上,裏面填上壹個紅布坐墊,便成了鳥巢沙發。

深綠色的大水瓶抱回家來,上面插上壹叢怒放的野地荊棘,家裏便多了詩意。

不同的汽水瓶用小罐的油漆給它們厚厚地塗上印第安人似的圖案和色彩,就成了藝術品。

書架是家裏的必需品,而且要擺上裝飾品才有味道。有個會手工藝的老公會省心不少,家裏缺個風燈就逼他做壹盞。

在旁人看來已經是藝術品的家,三毛還覺的不滿意,她說:“沒有音樂的地方,總像壹幅山水畫缺了溪水瀑布壹樣。”所以她又找來了播放器。

慢慢地,她又成了那個風花雪月的三毛。苦日子熬下來,過得還算不太壞。

兩個不愛管錢的人生活在壹起會是什麽樣?當有壹天兩個人不約而同地去放錢的口袋拿錢發現錢只剩下了最後壹張,而發工資的日子還遙不可及。

“好,賣魚,下星期賣魚。”三毛很有野心的對荷西說,希望大賺壹筆。

星期六早晨四點半,兩人摸黑上車,牙齒冷得格格打戰就上路了,仗著藝高膽大路熟,就硬是在黑暗的沙漠裏開車四個小時。

清晨八點多,太陽剛剛上來不久,他們已經到達了目的地。下車後,四周空寂,身後是連綿不斷神秘而又寂靜的沙漠,眼前是驚濤裂岸的大海和亂石。

兩人分工協作,會潛水的荷西負責抓魚,三毛在岸邊開膛破肚處理活魚。壹上午過去,荷西累的筋疲力盡,三毛殺魚殺的眼冒金星。

閑下來的三毛邊給荷西灌牛奶,邊說:“我們這種人,應該叫素人漁夫。”

“魚是葷的,三毛。”

“我不是說這個葷素,過去巴黎有群人,平日上班做事,星期天才畫畫,他們叫自己素人畫家。我們周末打魚,所以是素人漁夫,也不錯!”

“妳花樣真多,捉個魚也想得出新名字出來。”荷西顯然對她天馬行空的想法不感興趣。

兩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壹車魚運到了鎮上,接著新問題出現了,臉皮薄的人怎麽把這些魚賣掉。

他們去文具店買了壹塊小黑板,幾支粉筆,又向認識的雜貨店老板借了壹個磅秤。在黑板上畫壹條跳躍的紅魚,寫上—“鮮魚出售,五十塊壹公斤。”

然後把車開到郵局門口,壹大批人在開信箱,人來人往,熱鬧得很。

兩人將車停好,將黑板放在車窗前,後車廂打開來。做完這些,兩人已經臉紅的不行,跑到對街人行道上去坐著,看都不敢看路上的人。

人群壹批壹批地走過,就是沒有人停下來買魚。坐了壹會兒,荷西開始打退堂鼓:“三毛,妳不是說我們都是素人嗎?素人就不必靠賣業余的東西過日子嘛!”

“回去啊?”三毛實在也提不起勁了。

於是賣魚賺錢的副業破滅了。

沙漠裏的時間多是無聊的,三毛和荷西卻不閑著,壹有時間就去沙漠裏尋寶,撿些駱駝頭骨回來裝點屋子,壹個人的日子三毛也不閑著,幫本地人看病,和住在沙漠裏的人聊天、拍照,甚至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跑到很遠的海邊看別人“洗澡”... ...

三毛說:“千篇壹律的日子,沒有過分的歡樂,也談不上什麽哀愁。沒有變化的生活,就像織布機上的經緯,壹匹壹匹的歲月都織出來了,而花色卻是壹個樣子的單調。”

三毛不喜歡單調的生活,她壹直在“折騰”,不為別的,只為生活多些不壹樣的色彩。

看這本書之前壹直羨慕三毛和荷西的愛情,總覺得他們的故事只會發生在夠不著的遠方,看完這本書才發現三毛和荷西也沒那麽“相愛”。

荷西不喜歡等人,三毛要是出門拖拖拉拉,他的臉色會很難看;荷西在公司受了氣回家沒有好臉色,三毛得躲著走;三毛喜歡探討人內心的心理書籍,荷西卻喜歡看平原大野、深海、星空的科技類書籍,兩人在這方面聊不到壹起;三毛說錢很有用,荷西卻說錢沒有用... ...

兩個人國籍不同,性格也不同,結婚的時候三毛對荷西說,“我們不但國籍不相同,個性也不相同,將來婚後可能會吵架甚至於打架。”

荷西回答道:“我知道妳性情不好,心地卻是很好的,吵架打架都可能發生,不過我們還是要結婚。”

兩人結婚後爭執有,打架、吵架卻是沒有的。荷西比三毛年紀小,像個大男孩,不贊同三毛的觀點就懟她,還要每天早上和她搶車開。

但是他有壹個很大的優點,就是任何三毛想做的事情,在別人看來也許是瘋狂的行為,在他看來卻是理所當然的。 所以跟他在壹起的三毛沒有束縛,生活的很愉快。

三毛說:“與荷西結婚是平淡深遠的結合,我從來沒有熱烈地愛過他,但是我壹樣覺得十分幸福而舒適。他是個像男人的人,不會體貼,但他不說,他做,肯負責,跟著這樣的人,真沒什麽好抱怨的。”

end

最後引用三毛在書裏的壹段話,送給糾結在感情和現實裏的朋友:

“結婚,小半是為荷西情癡,大半仍是為了父母,至於我自己,本可以壹輩子光棍下去,人的環境和追求並不只有那麽壹條狹路,怎麽活,都是壹場人生,不該在這件事上談成敗,論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