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十大民生社會評價

十大民生社會評價

重慶市委三屆七次全委會決定,兩年半投入3000億元,在解決全市人民最關心的十大民生問題上取得重大突破,實現“十大民生”。重慶的決策者認為,以人為本,改善民生,既是發展的目的,也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既能拉動經濟發展,又能為老百姓做好事,讓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重慶提出的“十項民生措施”具體包括建設3000萬平方米、60萬套公租房等解決城鎮中低收入者住房困難的措施;實施萬元增收工程,三年內使渝東南、渝東北“兩翼”95%的農民增收萬元以上;實現全市農民養老保險全覆蓋,讓300多萬農村老年人老有所養;發展6萬個微型企業,為群眾創造30萬個就業機會...總共有65,438+00個項目。

據重慶市政府測算,到2012年,重慶將投入3000多億元用於“民生十條”,惠及2000萬人,可拉動消費4000億元,拉動GDP增長4-6個百分點。

“民生十條”倡議中的每壹件事都涉及到群眾的基層生活,關系到人民群眾衣食住行和生活環境的改善。對老百姓來說是實實在在的事情。以促進貧困地區發展的萬元增收“兩翼”工程為例,重慶提出用三年時間增加財政投入6543.8+000億元,以林權制度和流通融資體制改革為抓手,使“兩翼”縣農業農村的生產、經營、管理和組織發生了巨大變化, 使95%有勞動能力的農民在3年內增加收入1萬元以上,縮小地區和城鄉發展差距。

重慶市發改委主任楊慶育表示,要讓人民共同富裕,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必須真正落實民生發展導向,特別是在整體發展中更加關註落後地區和困難群體。重慶“民生十條”中有七條著力解決落後地區和困難群體的發展問題。如654.38+0.3萬留守兒童成長、兩翼農民增收、微型企業發展等。65438去年2月9日,19在重慶主城區打工後,農民工許淑萍在派出所拿到了壹本紅褐色的城鎮戶口本。他是戶籍改革四個月以來,重慶第654.38+0萬農民。許淑萍是重慶燃氣集團的救援協調員。和他壹樣,重慶數百萬農民工在城市工作多年,卻壹直難以獲得和城裏人壹樣的待遇。現在,對於已經成為城市居民的許淑萍來說,他的雇主今後將為他繳納更多的養老保險,他將不再需要為他的孩子每年繳納幾千元,他獲得的利益是實實在在的。

去年8月起,重慶以解決農民工城市戶籍為抓手,全面啟動戶籍制度改革,力爭到2020年城市化率達到60%以上。這意味著在10年內,將有10萬農民遷移到城市成為“新市民”。這被認為是重慶打破城鄉二元體制壁壘,有組織地向農民敞開胸懷,讓農民有足夠的財富和尊嚴,無後顧之憂地進入城市的重大舉措。

同時,重慶還在“民生十條”中啟動了全國最大規模的公租房建設,解決城鎮中低收入“夾心層”的住房困難。截止2010,重慶已有壹批公租房項目開工。預計2011年完成公租房約10000平方米,可解決50萬城鎮“夾心層”居民住房困難,同時新開工公租房10000平方米以上。

田金麗,50歲,北碚區農村人,在重慶主城區工作五年多。但城裏的房子太貴買不起,他只好和其他12的“大人物”在金島花園附近租了壹套100多平米的房子。同樣,他兒子也在主城工作,壹家三口住在壹個棚子裏。田金利說,如果公租房建好了,我和兒子打算申請公租房。

“更加關註民生,關註人民的‘幸福’,必須成為政府施政的重點。”重慶市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鐘表示,“民生十條”的提出,體現了政府更加重視社會財富“蛋糕”的分配,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十二五”期間,重慶提出了四個具體目標:GDP翻壹番,人均GDP翻壹番,城鎮居民人均收入達到365438+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基本翻壹番。如何實現這些目標?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易說,如果不著力解決民生,建成城鄉統籌的直轄市,在西部率先實現小康,只是壹個白日夢。同時,解決民生問題也有利於促進發展,能夠為擴大內需、轉變發展方式提供持久動力。

易認為,“民生十條”的推出,實際上為“十二五”期間重慶民生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壹個基本框架。

以公租房建設為例,重慶公租房突破傳統住房制度,針對市場供應“單軌制”的缺陷,采取“雙軌制”解決住房問題。在商品房市場上,許多中低收入者買不起,導致社會上出現住房“夾心層”。“雙軌制”的重點是通過建設公租房減輕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壓力,讓他們拿出壹部分積蓄用於消費。重慶有幾百萬人適合公租房,每年至少可以增加幾百億的消費空間。

再比如,農民工戶籍制度改革也是壹大突破。目前重慶城鎮居民人均年消費1.6萬余元,農村居民人均年消費6000余元,消費缺口約1萬元。通過戶籍制度改革,到2012年,已有330多萬農民轉移到城市。在解決了他們的養老、醫療、教育等後顧之憂後,如果保持和城鎮居民壹樣的消費水平,每年將增加300多億的消費。

鐘說,加大民生投入不僅可以緩解貧困人口的困難,幫助他們過上幸福生活,還能促進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