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求去江西婺源的旅遊路線,求當地人指點,包括遊覽路線和住宿。

求去江西婺源的旅遊路線,求當地人指點,包括遊覽路線和住宿。

婺源是壹個山川秀美的地方,被海內外媒體譽為“中國最美鄉村”。位於江西省東北部,東距浙江衢州150公裏,南距江西上饒180公裏,西距江西景德鎮80公裏,北距安徽黃山市(屯溪)96公裏。恰好處於黃山、廬山、三清山、景德鎮的旅遊金三角區域,是鑲嵌在贛、浙、皖三省交界處的壹顆綠色明珠。全縣面積2947平方公裏,人口33萬,轄26個鄉鎮。

對於初來婺源的客人來說,最讓他們頭疼的就是不知道如何開始婺源之旅,對攻略中提到的“北線、東線、西線”和各種景點壹頭霧水。我這篇文章是想讓大家先了解壹下婺源的三條線:

郡的首府

“婺源”是壹個縣。全國各地的交通車輛表明是從某地到婺源,婺源指的是縣城紫陽鎮。婺源旅遊三條線是以縣城為中點,西線向西,北線向北,東線自然。無論從哪個方向來,壹般都是坐長途車在婺源西站或者北站下車。無論在哪裏下車,最後都建議集中在汽車北站,因為去各個鄉鎮的車都在這裏坐。縣內可參觀的地方有:博物館號稱“全國縣級第壹博物館”,館藏文物1000余件,令人大開眼界。現在位於汽車北站,距離江灣清華壹公裏;二是逛逛新建的步行街。這裏的建築多為古色古香,可以觀賞。有兩個牌坊可以拍照,表示婺源。至於購物,這條街不是旅遊用品的集散地。購物店多集中在天佑路文宮北路和文宮南路,有民俗風情街可以逛,還有很多土特產店。

婺源北線

與東線相比,北線的風景內容更加豐富,包括古村落、廊橋、山川自然風光等。雖然叫北線,但是景點不在壹條線上,到了清華之後像大樹壹樣分散。所以從壹個景點到另壹個景點交通不是很方便,還得轉清華。從縣城出發,依次有叢溪遊蕩、四喜巖村、清華彩虹橋;從清華散出來的,壹個:袁哲、紅館、李坑;第二:大湛山臥龍谷、鞠婧黃村白竹祠堂、靈巖景區、石城;第三:長壽古裏宏村,鹽田古丈;

北線交通:縣城到清華的交通非常方便。早上20分鐘壹趟,下午半小時左右壹趟。但是要去離清華遠的地方,大部分都要在清華換車。

閻村:位於縣城以西18公裏處。目前,村裏有56棟由商人建造的房屋,大部分建於清乾隆和嘉慶年間,占地25000平方米。建築風格大同小異,多為壹至三層鬥式木架,四周有風火山墻,以石庫門廣場為大門,水磨青磚立面。平面布局壹般為三室,分為前廳、後廳、廚房,前後有淺天井。紅柱石基、格子門窗、青石板的鋪砌,最令人驚嘆的是“三雕”(木雕、磚雕、石雕)藝術。漫步其中,猶如置身於藝術的海洋,令人神往,是省古建築重點保護村。

四喜:村裏的古建築大多是明末清初的,高峰時達到70多棟,目前有30多棟。其中“靜敘堂”大屋建於清朝雍正年間。房子由庭院、正廳、後廳、客廳、廚房和花園組成,占地壹畝多。招待所建築雕刻精致完美,大廳呈長方形,藻頂,古色古香。更為罕見的是,十二道門中間鐫刻著由96個字體各異的大字組成的“長壽圖”,堪稱“精品”。此外,村裏還有其他古民居和通濟橋。

清華鎮的彩虹橋:彩虹橋位於清華鎮的街對面。它始建於宋代,因唐詩“兩江映鏡,兩橋落為虹”而得名。該橋長140m,橋面寬3.1m,四墩五孔。由11個展館組成。甲板用木板鋪成,頂上有木椽。亭子兩側有欄桿和長凳,供行人觀賞和休息。鎮上還有老街、“叢”木橋、雙河等景點。老街位於清華鎮橋和彩虹橋之間,長度1.5km,但比當年差了很多。木橋位於清華鎮橋旁邊。是獨壹無二的“叢”木橋,現在已經不多見了。

袁哲龍天塔:它坐落在婺源縣北峰山村頭的柘溪旁。塔建於明朝萬歷年間,為磚石結構,六面七層,高30余米。腰檐分層,寬度向上遞減。每層樓的屋檐上都掛著鐵鈴鐺,風壹吹,鐵鈴鐺就叮當作響。塔內有樓梯,從頂樓可以直接看到。古建築景觀。

紅館村:會墨名村。建村建於南宋建言年間,明清墨店80余家。村頭有壹棵千年香樟,高26.1 m,直徑3.4 m,冠幅3畝,被譽為“江南第壹香樟”。它是北線的精髓。從清華出發,途經袁哲和紅館,沿途有未開發的村落,可以看到原生態的鄉村田園風光。

李坑村:是婺源文化底蘊最重的村莊。歷史上有繁榮的文風。被譽為“山中鄒魯,有理學淵源”。現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已被列入中國申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村裏有很多明清時期的官宅。該村建於南寧早年,鑲嵌在金鳳秀麗的群山之中。松樹、竹子和大和的白墻相映成趣,與石梁古道的洶湧波濤相映成趣。沿溪而建的明清宮室有工部尚書俞茂學、吏部尚書俞茂恒、禮部尚書俞茂恒、副欽差大臣俞茂堯、俞子儀、兵部尚書俞等相當有名的景點。

宏村:該村建於北宋初期。村民們有很好的養生之道,很多人都很長壽。它被稱為長壽之鄉,距離清華九公裏。

黃村白竹祠堂(敬壹堂):古潭鄉黃村祠堂敬壹堂,又名白竹祠堂,建於清朝康熙年間。祠堂為磚木結構,由庭院、門樓、正殿、後殿、後臥室組成,面積1.200平方米。前行至九脊之巔,五鳳樓式門樓。正殿正中,清代文華殿大學士張玉書題寫的“靜逸堂”匾額蒼勁有力,大梁上有“魚飛雲”、“龍鳳祥瑞”等精美木雕,四臺石基上深飾“白鷺戲蓮”、“鳳凰戲牡丹”、“仙鶴攀雲”、“喜鵲含梅”。作為中國古代建築藝術之壹,該神社的照片於1982年在法國巴黎展出。

靈巖景區:上世紀80年代是國家森林公園,以洞穴和古村落為特色。這個地區有30多個洞穴,自唐宋以來壹直是旅遊景點。每個洞穴都有2000多幅古代名人的雕刻,包括朱、嶽飛和。

婺源東線

東線由近及遠依次為月亮灣、李坑、王口、江灣、小七、江陵、段心水庫、清源。這條線路上的大多數遊客選擇李坑、王口、江灣和小七。優點是在壹條線上,交通方便,缺點是內容單壹,以古村落為主。

月亮灣:經常給很多遊客壹種想象。它實際上是壹個彎月形的水面。路過的時候,停下來拍照五到十分鐘就夠了。當然,在光線合適的情況下,攝影師還是值得等待的。

李坑:李坑村是南宋狀元李誌成的故鄉。村裏260多戶人家,大部分都住在小溪兩岸,形成了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象。村內有古建築、古橋、古亭、古樹等景觀。村裏清澈的小溪映襯著桓伊婦女的美麗身影和白墻黛瓦的古宅。從婺源坐車到江灣、小七、溪頭、大飯、端新,中途在李坑下車。這是離縣城最近的景點,所以遊客很多,旅遊設施也很發達。

王口俞氏宗祠:李坑到江灣再走八公裏就到了王口。這裏最著名的是余氏宗祠,占地1000多平方米。該建築為清代中軸依山式建築。祠堂內所有木質構件都經過巧妙的雕刻和裝飾,有100多組各種形狀和圖案。刀法有淺雕、深雕、通雕、圓雕,精巧細膩,工藝精湛,風格獨特,被古建築專家譽為“藝術寶庫”。同時,王口村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值得壹去。從婺源坐車到江灣、小七、溪頭、大飯、端新,中途下車。

江灣:江灣始建於唐初,姓滕、姓葉、姓包、姓戴的家族在江灣轉彎處聚居,逐漸形成壹個頗具規模的村落。元豐二年,北(1079)小江的第八代始祖姜仇遷居江灣,其後裔成為豪門。自唐代以來,江灣就是婺源通往皖浙贛三省的水陸交通要塞,成為婺源的東大門。但這裏因為國家領導人的到來和祖先的認可而出名,成為偉人的故鄉。妳可以從婺源坐公共汽車到江灣、小七、溪頭、大飯和端新。

小七:從江灣向北走七公裏到小七村,它可以分為上小七和下。它是清代兩淮鹽使姜的故鄉。村屋多為清代建築,風格各異。村裏的小巷都是青石鋪成的,彎彎曲曲,像壹盤棋。有的村屋門前有瓜棚、豆架,壹派田園風光。主要景點有古樟、雙井印月、濯臺幻影等。從江灣鎮坐三輪摩托車到小七,或者去溪頭,段鑫在小七下車。

江陵風光:黎明至拂曉可達江陵九公裏,可以看到田園風光。當油菜花在三月和四月開放時,這裏非常美麗。坐大巴去段新,清遠等地,但大多是農用車,中巴很少。

段心水庫:很多遊記都說這是山平湖,去清遠要路過。

清遠:清遠,又名小桃園,簡稱小源,位於婺源縣東北部的端心鄉。這個村子建於唐朝開元年間。這裏的峽谷幽深,寬如太行谷,美如武陵桃源。位於萬重山之巔,是老祖宗選擇的避亂勝地。由於清遠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想去的人最好有自己的交通工具(或租或包),因為路況較差,自駕者要有心理準備;

婺源西線

婺源西線是三條線中比較冷的,去的人越來越少。

文公山:原名“九老芙蓉山”,因山上有朱(文公)墓而得名。位於縣城南部小林鄉,距縣城紫陽鎮29公裏。山上有茂盛的樹。主要景點有亭、古驛道、朱墓、桂花池、仿竹亭等。最引人註目的是朱手植古樅群,16株,最高38.7米,胸圍最粗3.07米,被譽為“江南樅王群”。1985被列為河流。

西部省級景區。

鴛鴦湖:位於縣城西部富春鎮,水面2300畝。湖區優雅寧靜,空氣清新甜美,林木蔥郁,湖泊如玉。碧水中央有個湖心島,島上有個“湖心亭”,還有桃李橘的果園。每年冬天,2000多對鴛鴦聚集在這裏過冬,做愛,找樂子。

遊山村:該村建於唐代天寶年間。壹條小河以陰陽太極魚的形狀穿過村莊,給人壹種山水城鎮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