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天津租界的國際租界

天津租界的國際租界

英租界工部(市政廳)戈登廳,1976地震受損,拆除改建為天津市人民政府大樓。

天津英租界始建於1860,是外國在天津建立的最早的租界。邊界為:東起海河右岸(西岸),南至博木裏路(現張德路),西至海道路(現大沽路),北至抱石圖路(現營口路)。這就是所謂的“原租界”。

此後,英租界擴大了三次:甲午戰爭後,英國擅自將租界從海道擴大到強子河(今南京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後,原美租界並入英租界;不久,它繼續將租界擴大到墻河以外。至此,英租界東臨海河,南沿馬場路至銅樓,西至海光寺大道(今西康路),北沿寶石圖路與法租界相鄰。* * *占地6000多畝,是各國最大的租界。

1945抗日戰爭勝利後,天津英租界被中國政府正式收回。建立特許權

天津法租界是1860年英租界建立後建立的。邊界為:東、北臨海河右岸(南、西岸),西南為海道(今大沽路),東南為英租界。然而,早期天津的對外貿易並不繁榮。少數來此的外商主要居住在天津東門外的三岔河口拱北街,天津英租界只建了幾棟房子。天津法租界甚至沒有任何法國機構,只有1座供英美僑民使用的宗教建築。法國在天津的主要活動是三岔河口望海樓天主教堂,連法國領事館都設在附近的拱北大街。

1870年6月發生兩次擴建,外籍人士陸續遷入租界。天津的英租界是最早開發經營的。由於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國力衰弱,天津法租界壹段時間沒有起色。直到1880年代才開始市政建設。

法租界劃定後,繼續向西南擴張,先至強子河(今南京路),後至老西,在老西建立了天主教堂、主教府、醫院和學校。1916意外出動警力強行占領老西。這壹事件激起了天津人民和全國人民大規模的反法鬥爭。是著名的“開老西事件”,最終阻止了老西正式並入法租界。經過不斷擴建,法租界* * *占地2800多畝。

1945抗日戰爭勝利後,天津法租界被中國政府正式收回。

1900年後,由於海河航道疏浚,疏浚泥沙填平了租界大片沼澤,天津投資環境大為改善。天津法租界的商業活動也趨於繁榮。民國初年,天津法租界建有許多精致的歐式建築。1912(民國元年)倫齊兵變,華人社區的北門外大街、拱南大街、拱北大街遭到士兵的搶劫和破壞,大量華商轉移到法租界和日租界,主要集中在法租界的杜關官路(李湛街,現和平路)。天主教在中國北方的大修傳教會的賬目——首山堂(傳教會,位於承德路21號)、崇德堂(耶穌會,位於河北省東南部獻縣營口路20號)、普愛堂(比利時聖母聖心,在內蒙古傳教)、李星洋行(法)、先農公司(英)。

1920年代期間,在法租界的杜總領事路與福煦將軍路(今濱江路大沽北路至南京段)交匯處,建成了天津勸業場、天香商場、泰康商場等商業設施,以及、、交通、渤海大廈、浙江興業銀行等三家酒店和許多整潔美觀的西式建築,形成了天津最繁華的商業中心。當時天津的中外上層人士主要居住在現在的天津英租界第五大道地區,勸業場地區成為他們消費娛樂的地區。

法租界東臨英租界,南至趵突路(2013營口路),西至小年路(2013新興路),北至秋山路(2013錦州路)。原美國兵營(現天津醫科大學東校區)

天津美租界大約成立於1862年。邊界為:東起海河右岸(西岸),南至開灤胡同(今開封路),西至海道路(今大沽路),北至博木裏路(今張德路),與英租界相鄰。* * *占地130多畝。

美租界劃定後,恰好內戰正在進行,沒有時間開發租界。1880年,美國政府宣布放棄天津租界,清政府不接受。直到1902,美、英兩國政府私下將租界授予英租界,但美國要求保留原租界的某些權利。這樣,天津的美租界就成了英租界的南延。天津德租界在天津存在1895 -1917年。1895期間,德國駐華大使申克向清廷總理衙門照會,聲稱德國在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中“逼日本還遼”有“功績”,要求清政府讓步,享受與英法同等的特殊待遇。清政府命令天津海關路與德國駐天津領事就租界劃界進行談判。同年9月13日(65438+10月30日),天津海關路盛宣懷、天津路李與德國領事部根德簽訂《天津通商口岸租界協定》,允許德國在天津永久設立租界。天津德租界東臨海河,北接原美租界,西至大沽路,南至劉莊,占地1034畝。

自1900開始,德租界不斷向西南擴張,占據北洋西學學堂(現海河中學)、三義莊、桃園村及東樓、西樓附近,占地4200余畝。

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中國政府宣布接管天津德租界。1921年,德國政府宣布承擔《凡爾賽條約》中有關中國租界的條款,中國政府正式收回天津德租界。天津日租界成立於1898。起初,日本只在法租界北部和天津程響東南劃定了租界和預備租界的範圍。此外,還在德租界南面的小劉莊劃出了壹個碼頭。

1900年八國聯軍占領天津後,日本首先將預備租界和天津程響東南門的繁華地帶,最初並未納入日租界,列為擴張租界;同時與法國秘密商定將部分法國租界的擴建劃給日本租界,並迫使清政府承認,條件是將小劉莊碼頭歸還中國。擴建後的日租界東北臨海河右岸(西南岸),東南毗鄰法租界(金州路),南至強子河(今南京路),北至閘口至福島街(今多倫路),西南至南門外大街和廣海寺* *占地2800余畝。

天津日租界建立後,壹直是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侵略華北的基地。1945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政府收復淪陷區和天津日租界。天津俄租界始建於1900。八國聯軍侵華期間,俄軍占領了天津火車站和海河左岸(東、北岸)的大片土地。因為這壹帶封鎖了從紫竹林法租界和英租界到火車站的通道,引起了兩國的不滿。經過德國斡旋,俄國同意重新劃定原租界範圍,將火車站地區歸還中國,於是俄國租界分為東西兩部分。

俄租界西區位於海河北岸,東至拉普切夫路(原二經路,現天津火車站以西),西南至波格蘭壹路(現吳涇路),北至京山鐵路。俄租界東部,南起海河拐彎處,至直沽(今十五路線),東至京山鐵路,西至臨海,與英法美德租界隔江相望,面積近六千畝。

1917俄國十月革命後,蘇聯政府宣布放棄在中華帝國時代的壹切特權,包括租界。經雙方交涉,天津俄租界於1924年由中國政府正式收回。天津意租界成立於1902。八國聯軍侵華期間,意大利軍隊趁機占領了海河左岸(東北岸)和俄占區以西地區,並宣布其為意大利租界。邊界為:東北沿京山鐵路至俄租界的意大利至中國邊境公路(現興隆街),南沿波格拉伊路(現吳京路)與俄租界相鄰,西南面向大海河,西北至興隆街的意大利至奧地利邊境公路(現北安路),面積近800畝。

1945抗日戰爭勝利後,天津意大利租界被中國政府收回。天津奧租界成立於1902。八國聯軍侵華期間,奧匈帝國軍隊乘機占領了與天津程響隔河相望的海河左岸(東岸),並以此為租界。邊界為:東至京山鐵路,南至宜澳路口(現北安路),西至臨海河,北至金鐘赫河(現獅子林街),占地1000余畝。

天津奧租界在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於1919年被中國政府收回,天津租界成立於1902年。八國聯軍侵華期間,比利時不但沒有出兵,還借機強行劃出俄國占領區以南的海河左岸(東岸)租界。邊界為:東起大支古村,南至小孫莊,西至臨海河,北至毗鄰俄租界的科斯特羅馬路(現為十五號線),占地700余畝;此外,從支古村西到京山鐵路,比利時也劃定了預備租界。

天津租界自劃定以來壹直沒有開發。經中比雙方交涉,中國政府於1931收回天津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