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擷芳主人的擷芳主人簡介

擷芳主人的擷芳主人簡介

他沒有個人照片,他說:不上相,所以不照,此外,幾乎不與外界接觸,每天的“工作”就是上網與看書。  小小的壹居室收拾得整整齊齊,每月租金2500元,壹年就是3萬,比他用幾年時間寫壹本書的全部稿費還多。  第壹次見他,許多人大吃壹驚:妳是男的?  董進哭笑不得,在古代,“擷芳”基本屬於男性,宋代有擷芳詞,故宮有擷芳殿,在南三所,是皇子的居處。擷芳主人本是古人ID,上中學時董進從閑書中翻出來,如今他也想不起原主是誰了。  擷芳主人在網上的知名度很大,是明代服飾史的權威,他辦的“大明衣冠”論壇,聚集著壹大批誌同道合者。  董進只有中專文憑,從畢業到現在,下崗時間比上崗時間要長得多,他自己也說不出,未來究竟會如何。好在,生活的苦痛、顛沛和焦慮,都能被熱愛所壓倒,只要談起歷史,談起古人穿什麽,他就眉飛色舞起來,那神態,仿佛明朝不遠,就住在他的隔壁。  尋找自己的活法  我是湖南株洲人,1999年中專畢業,在工廠的小醫院裏幹了兩三年。  我父母都是工人,父親年輕時喜歡歷史,家裏有很多歷史書,所以我從小喜歡傳統文化,那時有很多連環畫,比如《三國演義》,我壹邊看,壹邊臨摹裏面的人物,就這麽慢慢長大。  我父母希望我能早點工作,所以沒在繪畫方面培養我,我後來繪畫全靠自學。  在醫院的那段日子很壓抑,學歷不夠,只能幹藥房、放射科、辦公室之類的雜活,日復壹日,提不起精神來,感覺這輩子就這麽過了,完全不是自己想象的生活。  辭職時,確實阻力很大,但我是獨生子,父母比較嬌慣,他們拿我沒辦法。  其實我那時也沒什麽打算,就是想靜下心來看自己喜歡的書,當時也沒想搞服飾史,只是覺得朝九晚五,沒時間學習,太浪費光陰,與其過壹眼就能望到頭的日子,不如選擇自己的活法。  三進北京城  辭職後的壹兩年,株洲有了網吧,這堪稱巨變。此前我喜歡昆曲,周圍人覺得那是老頭兒才喜歡的東西,找不到可交流的人,上網才發現,原來有那麽多年輕人也喜歡這個。那時有個“大明論壇”,匯聚了不少學者,令我受益匪淺。  2003年,我想來北京闖闖。在農業大學附近租了間地下室,沒想到正趕上“非典”,去故宮玩時,居然就我壹個遊人,落日余暉中,我站在太和殿的丹陛上,看烏鴉歸巢,那種滄桑感令人震撼;可後來所有餐館都關張了,飯都吃不上,只好回家。  2005年,我再次來北京,報了壹所電腦設計學校,畢業後當了平面設計師,北京競爭壓力大,我月薪最高不過2000元,而合租壹套單元就要花掉600元,我沒什麽花銷,但即使如此,也要靠父母接濟。  2006年年底,我下決心又回家了,因為對服飾史研究越深,就越想把研究成果用直觀的方式表達出來。回家幾個月,我辦了大明衣冠論壇,畫了第壹版《Q版大明衣冠圖誌》,用卡通的方式展示明代服裝,發在天涯上,沒想到壹下子火了。  2009年,北京壹家公司在網上看到我的漫畫,便給了我壹份工作,就這樣,我第三次進了北京。  明代衣服好研究  在這家公司,我幹了壹年多,不用坐班,公司還給租房,利用業余時間,我將《Q版大明衣冠圖誌》重畫了壹遍,添了近100幅圖,並配上文字說明,今年1月,終於出版。算是過去幾年辛苦的壹個總結,連稿費帶版稅,我拿了2.7萬元。  為什麽研究明代服裝?因為好研究。壹是古代紡織品不易保存,古人描述又比較模糊,不見實物,往往令人不知所雲,目前除了民國和清代,明代服飾實物存留最多,而清代服飾研究方面,故宮有壹大堆專家,明代尚沒有服裝斷代史的書,算是個空白;二是明代肖像畫發達,壹般家庭祠堂都有,傳世數量多,不從明代下手,實在有點浪費。  明代服裝實物多,比如孔府,就保留了很多,足以寫半本明代服裝史,此外明代普遍采用灌漿墓,保護措施更先進,出土服裝也比較多。  影視劇中古人常穿錯衣服  如果研究古代服裝,妳就會明白,今天影視劇裏的服裝沒靠譜的,除了《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和電視劇版《末代皇帝》這三部,相對嚴謹壹些,因為當時有朱家溍等老先生把關,即使如此,依然錯了不少,朱先生曾專門撰文指出過。  為什麽錯這麽多?因為受古代繪畫影響。宋代中國人物畫有了古今之別,畫仕女、文人時,故意參考唐代、晉代服裝的樣式,進行藝術加工。以有別於當時,從而表達出仙風道骨的含義,這個習慣壹直延續了下來,形成了程式化,給後人帶來很大誤解。  今天我們看到的仕女形象,和宋代衣冠就有很大區別,當年《三國演義》連環畫中的人物服飾,也都被這個程式所誤導。影視劇編導們犯錯,也不能完全怪他們,因為他們確實找不到現成的、易檢索的資料。  明代衣服橫向長超姚明  明代服裝和今天最大的不同,在於袖子寬且長,衣服橫向總長達2.52米,壹不小心就拖地,袖口之外,其他部分都縫合,仿佛大口袋,可以放東西。不過它太大了,裝進去容易掏出來難,所以婦女的手帕塞進去時要留壹個角,手帕後還拴個鏈,串著“挑牙三事”,即牙簽、耳挖勺、鑷子。今天說“袖珍”,即從此來。  今天影視劇最大的誤會,在於把古人服裝搞得太華麗了。古人服裝乍壹看很平常,走近了才能看見它的暗紋,識貨的人方知其華貴,古人穿好料子時,外面還要穿件褂子遮壹下,這才符合當時的審美觀,即“含蓄的炫耀”。古代皇帝穿的衣服都很普通。現在影視劇中從皇帝到太監,天天穿吉服出來,古代皇家也沒這麽浪費。  吉服確實絢麗,但特別正式的慶典才穿,壹年不過幾次。為什麽?因為其中有織金線、米珠刺繡等,壹洗就爛了。壹件吉服幾萬兩白銀,哪兒穿得起?  新版《紅樓夢》中拍雀金裘,編導真用孔雀尾巴的翎眼拼成鬥篷,首先這沒法穿,第二古人哪會這麽寒磣?雀金裘是用孔雀羽毛紡入線,再織成料子,遠看是普通的暗綠色,燈光下才顯出燦爛來。  為穿好衣服不怕受罪  明人寬袍大袖,確實不方便,但穿什麽就代表了妳是什麽人,受點罪也認了。古代窮人穿白衣,因為染不起,窮書生叫“白丁”,而穿“色衣”,表示妳發達了,都有錢到染坊染衣服了。  明代士人穿大袖,表示不用幹力氣活,但要時時註意,所以明代椅子特別高,上面要放椅披、坐墊,壹是保護家具,二是減少服裝磨損,不像現在,實木直接坐上去。  此外古人多坐“床”,今人不知床也是坐具,乾清宮有27張床,很多人奇怪,皇帝是不是整天換著睡?古籍記載唐代武三思和韋後在床上賭博,後人以為是色情描寫,可見誤會之深。床比較大,不用擔心衣服拖在地上。  明代帽子很講究,普通士子戴唐巾,絲織品刷漆而成,可折疊,有點像今天的手提紙袋。而唐伯虎那樣的舉人戴的是“大帽”,很像今天越南軍用鋼盔。  明朝也趕時髦  日本作家谷崎潤壹郎在《陰翳禮贊》中說,如果現代化始於東方,則今天世界絕對不壹樣,因為東方沒電燈,藝術要滿足在黑暗中欣賞的需要,所以重內涵。  對這個觀點,我不贊同。現代化就算始於東方,今天也差不多,明代東西方服裝不約而同改成對襟紐扣式設計,因為這樣最方便,這說明,審美不是時時刻刻都需要的,實用才是第壹位。  我們總把前人想象得太古怪,其實明代和今天很相似,從皇帝到百姓都趕時髦。利瑪竇說地球是圓的,中國人馬上就接受了,還說《淮南子》中就有“天地如雞卵”說,可見我們“早已有之”。  明代張岱說浙人和蘇人喜時尚,浙人帽子忽高忽低,蘇人模仿卻總慢壹拍,結果浙人帽高時蘇人卻低,故浙人嘲笑蘇人是“趕不著”。  《西遊記》裏,豬八戒在山裏遇到女妖,梳著壹尺高的假發,便評價說“甚不時興”,用今天話說,就是土得掉渣,明代人不僅覺得山裏女人落伍,連山裏女妖也落伍。  閉著眼睛往前行

仇英畫過明代版的《清明上河圖》,其中有典衣鋪,這是明人的習慣,他們愛炫耀,過節時買好衣服,過完節再賣掉,這和現代人沒什麽差別。今人研究古代文化,很容易走入兩個誤區,要麽是極端民族主義,總吹噓“先前闊”,要麽是虛無主義,以為不打倒傳統就不能進步,其實越了解古人,就會越覺得他們與現代人差別很小。  《Q版大明衣冠圖誌》出版後,好多朋友建議我接著畫下去,如今我正畫漢代,但進度很慢,因為我不想太功利,人功利了就會著急,出來的東西就不靠譜。當然,也有壓力,畢竟現在靠父母養,過去他們說我,我不以為然,現在他們感到我做的事有意義,不再說了,可我又覺得很對不起他們。  我沒結婚,人要幹點事,總要付代價,至於將來如何,我恰好不願意去想這個問題,既然喜歡,能做壹天就做壹天吧。陳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