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公司 - 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調查報告

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調查報告

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調研報告

為進壹步抓好我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助推和完善養老社會化,促進昆明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社會法工委於20**年4月至6月對我市不同類型、具有代表性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壹、我市老年人口和養老服務機構的現狀及成效

(壹)我市老年人口的基本情況

按照國際標準,壹個地區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10%,或者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7%,就是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誌。我國於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到2012年末,全國老年人口達到194萬人,占總人口的14.9%。1991年,我市老年人口36.25萬人,占總人口的10.09%,表明我市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截至2012年末,我市戶籍老年人口達到872640人,占全市戶籍人口的16.06%,比1991年增長了1.41倍,年均增長7.32%。目前,我市空巢老人23萬人,占老年人口總數的26.36%。失能老年人1.9萬人,占老年人口總數的21.77%。在全國31個省會城市中,我市老齡化程度排名第9,在雲南16個州(市)中排名第1。它是壹個人口老齡化嚴重的城市,具有老齡化和空巢化的特點,需要護理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急劇增加。

(二)我市養老服務機構的現狀

目前,我市具有壹定規模的老年活動中心4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119個,共有床位16000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18張。已建成並投入運營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有72個。市級成立了XX市老齡產業發展協會和XX市老齡產業協會,占全市總數的95%。

(三)我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及成效

1.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

根據《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相關要求,我市於2012年啟動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當年省裏給我市下達60項建設任務,2013,80。到目前為止,已有72座竣工並投入使用。

——建設方式和規模。由於我市較早建設的舊城區居住區很難找到800平方米的場地,我們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采取新建、改擴建、租賃場地整合資源等方式進行建設。有的中心功能比較齊全,有的則采用多點建設來彌補或實現比較齊全的功能。

-服務內容。目前,根據我市不同社區老年人的需求,在個別“中心”拓展了四項基本服務。如XX區社區居家養老示範點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增加了情感關懷、養老機構外展、小家庭結對等服務。

-服務對象和方法。服務對象為本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根據老年人實際情況分為免費、低償和有償服務。免費服務對象為具有本轄區戶籍的城鎮“三無”和農村“五保”老人;低償服務的對象是具有本地區戶籍的老年群體中的老年人和特殊群體中的老年人;有償服務對象是有經濟來源和服務需求的老年人。

2.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運營

我市積極探索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不同運營模式,按管理主體和資金來源大致可分為以下五類。首先,政府全額支付運營費用。如XX區長壽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成立於2008年,與社區居委會辦公樓共用,結合下崗失業人員“4050”再就業工作招聘工作人員。自成立以來,已為129萬人提供服務,每年投入65萬元用於政府購買服務。二是集體經濟承擔經營費用。比如XX區中營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成立於2012年3月。新建小區建設預留用地,每天為150多位老人提供餐飲服務,為80多人提供娛樂活動。三是建立社會力量和私人經濟補貼。XX區916社區養老示範基地成立於2011年4月,場地由愛心企業家免費提供。成立至今已為3.6萬人提供服務,愛心企業每年提供運營資金1.2萬元。四是大型工礦社區,由單位和社區* * *,如XX新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成立於2011,與社區居委會共用辦公場所,結合單位退休人員工作。成立至今已為3萬人提供服務,至今已投入70萬元用於政府購買服務。五是市婦聯探索的“三工”合作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即由市婦聯牽頭,全市由女工、社工、義務工組成,引進南新家政服務公司提供社工服務,招募誌願者參與,為社區居家養老提供服務和幫助。

3.工作成果

我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至今經歷了三個階段:第壹階段是2000年的“星光計劃”,即在2000年後的2-3年內,通過發行福利彩票籌集約40-50億元福利資金,用於資助城市社區、活動場所和農村鄉鎮敬老院的老年福利服務設施建設;第二階段是2007年的“163”計劃,即給每個社區5萬元設立“1”老年服務中心,為社區貧困老人、失能老人、獨居老人、患病老人提供溫暖、救助、醫療、教育、娛樂、維權“六項”服務。第三階段是目前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即建立健全縣(市)、鎮(街道)、社區(村)三級服務網絡,基本實現城市街道、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全覆蓋。80%以上的城市社區和20%以上的農村社區建立了包括養老服務在內的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和場所。

目前已逐步探索出壹條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依托社區資源,社會力量參與的新路子。社區居家養老居全省前列,西南地區中上水平。通過實地走訪了解,截至2013年3月,我市72個“中心”共獲得省、市、區財政補助4900萬元(具體補助標準見表5),其中申請省級財政補助2300多萬元,市級財政投入16多萬元。

二、我市當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壹)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發展不平衡。壹是縣(市)間發展不平衡。第二,社區之間的發展不平衡。

(二)缺乏市級層面的政策支持,各職能部門之間難以形成合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涉及規劃、土地、住房建設、專業培訓、政府購買服務、誌願服務管理等多個方面。,需要多個職能部門的協同推進。

(3)工作中“三難”突出。首先,“中心”住房選址困難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要制約因素。二是各級配套資金難以落實。三是運行難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突出問題。

(四)服務項目需要拓展,充分發揮“中央”養老服務功能。由於“中心”建設還處於起步階段,與“中心”建設的基本功能要求還有較大差距。此外,由於宣傳力度不夠,壹些“中心”設施和配置相對完善,但服務量並不飽和,“中心”很難真正起到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的作用。

(五)社區功能不完善,社區資源整合利用率不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以社區為依托,植根於社區,服務於社區。它需要社區內每壹個組織和家庭的參與和配合,需要將社區內的各種資源整合到整個社區的開發建設統壹規劃中。然而,據調查,現有的許多社區資源仍處於“割裂”狀態。首先,社區基層組織未能實現有效聯動。二是“中心”和小區的物業管理未能實現信息和資源的共享。三是社區內公共單位和組織擁有的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引入不夠。

(六)“中心”主體責任不夠明確,老年服務隊伍建設有待加強。壹是“中央”責任主體不夠明確。二是老年服務隊伍力量薄弱,缺乏專業的老年護理人員。

三。對策和建議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國際上壹般是人均gdp達到65438美元+0萬美元後才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中國是3000美元才進入老齡化社會。“未富先老”給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結構的調整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作為省會中心城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認識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對建設和諧社會和幸福美麗新昆明的重要意義,這是我市在全省率先實現小康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我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要切實增強建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緊迫感和責任感,結合社會管理創新,建立“政府投資主導、投資主體多元化、服務對象大眾化、運行機制市場化、服務隊伍專業化”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格局;要把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作為重要民生工程,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績效考核體系;要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投入、搭建平臺、培育機構、典型示範、服務監督等方式,切實加強對我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領導。

(二)加快制定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措施。壹是按照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抓緊修訂《XX市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寫入地方性法規。二是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完善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根據我市老齡人口發展趨勢、老年人口分布和老年人需求,科學規劃,高水平統籌,頂層設計。三是市政府要加快出臺《關於加快XX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認真總結試點經驗,深入調研,摸清情況,借鑒省內外先進經驗和做法,明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階段性要求,以及各職能單位的具體職責,進壹步規範“中心”的建設和運行,逐步建立長效運行、管理和保障機制。

(三)建立健全我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體制和機制。壹是強化市(縣)、區兩級養老產業主管部門的責任,負責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行業管理和業務指導;加強縣(市)區、街道(鄉鎮)兩級政府作為“中心”建設的責任主體,負責“中心”工程的具體建設;強化街道(鄉鎮)、社區屬地管理主體責任。“中心”項目建成後,將交由社區、社會組織和企業管理運營,由街道(鄉鎮)、社區負責日常監管。形成以“抓街區管理,條塊結合,以街區為重點,非營利組織負責”為“中心”運行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管理體系。二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打破行業界限,放開社會化養老服務市場,采取公建民營、政府購買服務、小額貼息貸款等多種形式,引導和培育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鼓勵有條件的專業非營利組織特別是社工機構進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可以借鑒上海模式,建立公開招標平臺,設立專門的養老服務機構,通過引入市場化激發行業活力,實現運營機制的市場化。三是建立健全政府購買服務工作機制,制定“普惠、優待”政策,優先為需求最迫切的特殊老年群體提供服務,將城市“三無”、農村“五保”、80周歲以上獨居、空巢、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列為政府購買服務對象,為其提供免費或低償服務;通過市場化運作,不斷拓展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方式,為有服務需求、有壹定經濟能力的年輕老年人提供有償服務,逐步實現服務對象的公共化。四是建立健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經費保障機制。老齡工作關系到千家萬戶的生計,養老行業是微利或無利可圖的行業。建議政府通過財政撥款、優惠政策、減免稅費等方式給予壹定支持。特別是要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幫工”工資、日間照料床位、養老餐桌、場地租賃等方面給予補貼和支持。

(4)進壹步完善社區功能,夯實居家養老的硬件基礎。壹是將“中心”建設納入社區配套服務設施統壹規劃建設,作為“和諧社區”建設不可或缺的內容進行考核。第二,加強社區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將“中心”建設用地納入新建居住區建設規劃,開發時為老年人預留居住區總面積的5%或8%。規劃、國土、住建、民政等部門要嚴把項目立項、規劃、用地、項目許可、居住區命名等審批環節,形成政策合力;加大老舊小區硬件設施的維修改造力度,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通過改擴建的方式,逐步加強“中心”的硬件建設。三是加強社區資源整合利用。社區“兩委”要重視和支持“中心”建設,加強老齡、民政、衛生、工青婦等基層組織的協調配合,充分依靠和挖掘社區公共單位的力量,調動社區物業管理的積極性,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5)加強隊伍建設,建設專兼結合的社區養老服務隊伍。壹是進壹步理順老齡工作管理體制,整合老齡辦和市委老幹部局資源,適應老齡化進程加快提出的新挑戰、新要求。二是結合“4050”人員再就業,參照社會管理中“協管員”的方式,在每個“中心”設置2-3個“助老”公益性崗位。三是加強養老服務人員的培訓,與勞動就業部門合作,定期對專職人員進行針對性強的康復、護理、心理等方面的培訓,實行“助老員”持證上崗,定期星級評定,提高養老服務隊伍的專業化水平。第四,註重發揮“老年誌願服務”隊伍的作用,開展“以老養老”、“銀行儲蓄養老”,調動誌願者特別是部分年輕老年誌願者的積極性。

(六)加大宣傳力度,引領社會化養老新風尚。全社會對社區居家養老的認可度和認可度有待進壹步提高。要以新修訂的《老年法》為契機,加強宣傳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國家的壹項長期戰略任務,發揮輿論的引導和推動作用,強化“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的意識,形成全社會關心和關註養老服務事業的濃厚氛圍。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通過各種活動宣傳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背景、內涵和意義,通過“中心式”養老服務實際效果的宣傳和推廣,釋放尊老、愛老、扶老的社會“正能量”,提高社會關註度;要對老年人做好詳細的宣傳解釋,逐步改變他們傳統的生活觀念、消費觀念和養老觀念,接受這種新的養老方式,引領社會化養老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