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公司 - 分析旅遊發展對傳統文化傳承的利弊。

分析旅遊發展對傳統文化傳承的利弊。

旅遊對納西族傳統文化的影響

摘要:

作為壹種復雜的人類行為,旅遊不僅是人際交往,也是經濟流通,更是文化交流和互動的過程。它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隨著現代化和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旅遊業以其獨特的行業特征在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給接待區帶來了全方位和深刻的影響。壹方面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復興,另壹方面也對傳統文化產生了負面影響。本文在分析旅遊對納西族傳統文化的雙重影響的基礎上,探討了麗江旅遊開發中的文化保護問題,以促進麗江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摘要:

旅遊是壹種復雜的人類行為,它是壹種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經濟交流以及文化互動的過程。旅遊業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隨著現代化和全球化的發展,旅遊業以其自身的特點在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並對目的地產生了全面的影響。壹方面,旅遊業可以加速傳統文化的復興;另壹方面,它也會帶來負面影響。本文從納西族傳統文化受到的雙重影響入手,探討了麗江旅遊業發展中的文化保護問題,以期促進麗江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旅遊,納西族傳統文化,影響

關鍵詞:

旅遊,納西族,傳統文化,影響

前言

近年來,麗江旅遊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在國內外產生了日益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據旅遊主管部門統計,2005年,* * *接待國內外遊客404.23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超過38.59億元。麗江從“被遺忘的角落”變成了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文化遺產雙重身份的旅遊熱點城市。集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於壹體的麗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註和珍惜。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麗江旅遊業從壹開始就迅速騰飛。麗江也因其獨特的民族傳統文化成為最具吸引力的旅遊目的地。可以說,傳統文化在麗江旅遊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旅遊業的繁榮壹方面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復興,另壹方面也給傳統文化的保護帶來了壹些負面影響。因此,正確認識傳統文化變遷對旅遊接待區產生的積極和消極影響,並分析其演變的內在原因,對促進當地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壹,旅遊對納西族傳統文化的積極影響

近年來,旅遊業促進了麗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隨著時代的步伐,麗江,壹個響亮的名字,已經成為世界聞名,也是世界上最值得壹遊的景點之壹。然而,旅遊業對麗江納西族傳統文化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

旅遊業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復興。

隨著成千上萬遊客的不斷湧入,帶來了許多需求,尤其是對當地傳統文化的需求,使得許多瀕臨失傳的傳統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在旅遊大潮的觸動下得以復蘇,並融入旅遊市場,得到重建和重生。比如恢復了很多人文景觀;東巴文化和納西古樂的保護被提升到了法制化的高度;東巴造紙技術得以恢復;銅、銀、陶等傳統手工藝品獲得新生;傳統的民間飲食,如涼粉、發糖、粑粑和酥油茶,已成為遊客喜愛的風味食品。特別值得壹提的是,東巴文化作為麗江納西族傳統文化的核心部分,涵蓋了納西族社會生活、風俗習慣、道德觀念、文化藝術等方方面面,被譽為“納西族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然而,隨著社會政治制度的急劇變遷,東巴文化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逐漸陷入整體衰落甚至消亡的深度危機。直到上世紀80年代,隨著國內形勢的好轉,特別是當地旅遊業的發展,為東巴文化的恢復帶來了契機。原本局限於學術研究、被認為神秘深奧的東巴文化迅速走向市場,成為當地最亮麗的文化景觀和推動麗江旅遊潮的主要文化因素。

(二)旅遊業對傳統文化的需求增強了人們保護傳統文化的意識。

旅遊業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條件。當地居民在享受旅遊帶來的巨大利益的同時,也逐漸發現了自己傳統文化的不可替代性,從而消除了過去面對所謂主流文化時的文化自卑,越來越珍惜自己的傳統文化,真誠地產生了維護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保護傳統文化的自覺意識不斷增強。傳統文化正以各種方式得到保護和傳承。如麗江當地政府、民眾、企業通過旅遊增加收入,將部分旅遊收入返還給古城修復、文化保護搶救、傳統文化整理,從而推動和促進民族文化的保護和發展。也有在納西族知識精英的強烈呼籲和倡導下,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為復興和傳承東巴文化而建立的學校。如納西族知名學者郭大烈先生在黃山鎮弘文村開辦了東巴文化學習院,何立民先生在金山鄉開辦了納西族文化學習館,還有東巴文化博物館和東巴文化學校。1999、2001年,中國麗江國際文化藝術節、中國麗江國際東巴文化旅遊節相繼成功舉辦,讓東巴文化這壹古老的文化瑰寶再次綻放光彩。

二,旅遊對傳統文化的負面影響

正如世間萬物都有利弊壹樣。旅遊活動的發展在促進傳統文化復興的同時,也給當地傳統文化帶來了壹系列負面影響。旅遊對傳統文化的影響比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更廣、更深,會影響當地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應引起更多的重視。

(壹)傳統民族文化的弱化和同化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在不同文化的強烈沖擊下,接待區原有的文化特征發生了壹定程度的變化,從服飾、建築、生活方式到語言文字等。,他們越來越與外地人趨同,當地的傳統文化逐漸被淡化、同化甚至扭曲。

[1]民族語言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由於旅遊引發或加速的“文化融合”過程,其功能正在不斷被削弱,逐漸消亡。與10年前相比,麗江市區和壩區說自己語言的人越來越少,從小教孩子說漢語成為壹種趨勢。大約70%的當地居民,尤其是年輕人,不再說納西語。在街頭巷尾或者公交車上,都能聽到父母之間說納西語,父母和孩子之間說漢語的奇怪現象。現在講納西語已經不是納西人的身份識別符號,而是農村人的身份識別符號,也就是在那些會講納西語的年輕人中,納西語的詞匯正在大量消失,於是就出現了“能用母語俏皮地向後代傳授傳統文化知識和智慧的祖輩,只能和只會說漢語的孫輩結巴”的情況。

【2】旅遊業的發展使得大量的遊客長時間不斷湧入,每個遊客都不會停留很長時間,但是對於旅遊目的地納西族來說,每天都在接待遊客。所以這種接觸和影響是持久的。“壹般來說,文化強勢地區的遊客會對文化弱勢地區的接待區居民產生示範效應,他們帶來的理念和文化會成為當地居民(尤其是青年群體)爭相效仿的對象。在壹定程度上,他們潛移默化地改變了自己的日常行為和價值觀,從最初的盲目模仿服飾和娛樂方式,到後來的刻意追求,開始越來越厭倦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甚至發展到最後的徹底拋棄。”

[3]比如生活在雲南省寧蒗縣的摩梭人,就是那裏的古代土著之壹。擁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其獨特的摩梭文化體系主導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古老而和平的摩梭社會也經歷了沖擊,漢化現象逐漸嚴重。為了迎合遊客的喜好,他們穿著輕便靈巧的漢族服裝,說著普通話。古樸渾厚的摩梭民歌和現代流行的漢歌同時回蕩在瀘沽湖上。母系婚姻和家庭也受到了影響。外出打工的人都願意在外面定居,摩梭姑娘也願意嫁出村子。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在越來越多的旅遊目的地,建築、服飾、語言、飲食、節日甚至習俗的中國化越來越嚴重,“讓人把邊寨當成杭州”。

(二)傳統文化的舞臺化和商業化

在旅遊市場上,目前旅遊發展的主要手段是片面追求旅遊效益,不顧當地社會文化資源的特點,完全按照遊客的口味經營,用現代藝術的形式包裝民族文化,將其傳統舞臺藝術化、商業化。雖然在特定的時間和環境下可以有效刺激遊客,產生旅遊消費的效果。但是,它的致命弱點是使傳統的民族文化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內涵,日益商業化。大多數遊客並不是真的關心那種文化的價值,而是被好奇心所驅使。對於壹個遊客來說,新鮮的、驚艷的、來之不易的、在別的地方看不到的,才是他想要的。他在接近的東西和購買的東西之間進行選擇。“接待區壹切能吸引遊客的東西都標上了‘待售’的價格,傳統文化單純為經濟服務,但真正的內涵往往被人為肢解、閹割甚至偽造、假冒,原有的文化價值被商業價值完全替代,導致所謂的‘民族服飾’、‘民族歌舞’、‘民族風俗習慣’被篡改得面目全非,以迎合遊客。原本只在特定的時間、地點、場合,按照傳統的內容和方式舉行的各種禮儀、習俗,被反復邀請,打破常規,出現在舞臺上。壹切都變得那麽令人印象深刻,氣氛熱烈甚至壯觀,但本質上並沒有什麽特別的意義和價值。只是壹場舞臺化、程式化、商業化的表演。”比如河燈,本來就是納西族祭奠逝者的民間形式。現在已經轉化為許願遊戲,每天給經營者帶來財富。表面上看,接待區的傳統文化依然存在,至少在外在形式上是這樣,但實際上它的存在目的已經和過去有了根本的不同。

就拿納西傳統文化最典型的代表——東巴文化的復興來說,它不是也不可能是“原生的”東巴文化。東巴文化,以東巴教為重要載體,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納西族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壹部分。千百年來,它以強大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影響力構築了納西族的精神世界,是納西族神聖的靈魂。現在,東巴文化的復興不再是為了滿足納西族人的精神需求,而是面向各類國內外遊客,他們並不信仰東巴教,只是想了解壹下,甚至有些遊客只是好奇。因此,缺乏宗教信仰所依賴的重要情感基礎。所以,“東巴文化的復興,其本質只是壹種文化產業的興起。”東巴文字被譽為“世界上唯壹活著的象形文字”,裝飾性很強,所以很多人把東巴文化當成賺錢的工具。山裏的農民砍伐原木制成木托盤,賣給城裏的工匠,工匠再將成品批發給商販。木制托盤上雕刻或繪制的人物,如青蛙神、鷹神和東巴,在傳統社會被視為信仰的聖物,但現在它們被成排地掛在古城的商店和商店裏,等待遊客購買。由於缺乏權威的文化產品認證機構,街頭暢銷的各種東巴文化衫、壁掛充斥著歪理邪說,連店主都不知道說什麽好。這不僅造成了很多遊客上當受騙,也直接導致了東巴文化的膚淺化、庸俗化,從而為傳統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埋下了致命的隱患。

(3)居住環境和方式的改變(以麗江古城為例)

舉世聞名的古城承載著麗江悠久的歷史文化,是納西族人民智慧的象征。然而,在旅遊浪潮的沖擊下,古城不得不迎合遊客的需求,變得日益商業化。麗江古城僅3.8平方公裏的狹小區域,就有1600多家商戶。店鋪多,人多嘈雜,破壞了原有的寧靜和古樸,70%以上的店鋪或客棧都是外商租賃的。雖然外地人的湧入給麗江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活力,但也不可避免地沖淡了古城特有的傳統文化氛圍。這些身著納西族服飾的外國商人操著各種口音吆喝著,競相招攬遊客,沒有民族特色的洋貨充斥著古城的大街小巷。由此,古城居民平和寧靜的傳統生活方式受到嚴重沖擊,導致原有居民不願在古城居住,不願搬出祖祖輩輩居住的老房子。

隨著利益的沖突,生存和需求空間的掠奪,納西族人居住的家園正在悄然被取代。傳承了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將不復存在。隨著文化主體的轉移和流失,麗江古城在申報遺產時將徹底失去文化優勢。麗江古城可以找新址按照原貌復制建設,但是沒有了納西人的景觀,無形的傳統文化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消失,無法再生。從家鄉回來好幾年的遊子,驚嘆古城的繁華,卻也覺得少了點什麽。壹樣的五彩繽紛的石頭小巷,壹樣的小橋流水,在他們的童年記憶中,很難找到這座古城。不是旅遊區而是家的地方。我們可以想象人們走在被復制的古城街道上,穿著納西族的服飾,操著當地的口音。我們將看到的是壹種奇怪的社會文化現象,與真實的納西族生活毫無關系。因此,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納西族著名學者楊福泉指出:‘壹座古城的靈魂不在小橋流水,而在人們的家園和這個民族的文化’。

傳統文化價值的退化甚至喪失

價值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雖然少數民族的文化價值觀差異很大,但所有民族的價值觀還是壹樣的。如好客、淳樸、善良、重義輕利等。然而,隨著旅遊活動的發展和遊客的湧入,他們有意無意地帶來了自己不同的價值觀,這使得過去相對封閉的接待區居民的價值觀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其中也有進步的積極因素,但也造成了當地居民傳統文化價值觀的退化甚至喪失,從而出現了傳統失落、道德失範等壹些現象。極大地破壞了接待區原有的良好規範的旅遊氛圍,直接影響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比如麗江人視水為生命,珍惜水,珍惜水,保護水,合理用水。上遊的水煮茶,中遊的水淘米洗菜,下遊的水洗衣服洗腳,這是不成文的規定。不往河裏扔雜物,不倒臟水,不往上遊洗衣服,這是慣例。我不知道這些關於愛情和水資源保護的約定遵循了多少年。但是隨著麗江的知名度,大量的人進入,也帶來了不良習慣。往河裏扔垃圾,倒臟水,隨地吐痰,隨處可見。麗江的老年居民悲傷地說:“過去,我們可以從河裏取水喝,現在不行了。明天怎麽樣?”我不敢想象。"

在商品交易方面,納西族歷來註重誠信公平的倫理道德。然而,在遊客蜂擁購買旅遊產品的刺激和外商經營方式的誘導下,壹些納西族居民開始背離自己的道德規範,向遊客高價出售假冒偽劣手工藝品,牟取暴利,甚至出現騙賣行為。這不僅損害了遊客的利益,也損害了當地的聲譽,造成了非常惡劣的社會影響。比如壹些外地商家制作劣質的麗江粑粑,讓遊客以為麗江粑粑只有這個水平,嚴重影響了納西族的口碑和古城的形象。同時,壹些違背傳統文化觀念、為社會道德所不容的賭博、色情等非法招攬活動,極大地惡化了當地的社會風氣,增加了各種犯罪率,進壹步嚴重影響了接待區社會秩序的穩定。

納西族是壹個熱情好客的民族。然而,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遊客的湧入阻礙和幹擾了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使他們產生了排外情緒。居民對遊客的態度從最初的友好熱情轉變為不滿甚至反感。他們在心裏豎起壹堵墻,把自己和遊客隔開。三年前,遊客可以隨意走進古城裏的任何壹個小院,欣賞主人的園藝,與主人交談。但現在居民對這種交流不感興趣。為了安全和不被打擾,許多家庭改變了長期以來形成的白天不關門的習慣,用緊閉的大門與外界隔絕。

對教育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

納西族有尊師重教的傳統。根據雲南省1990人口普查數據,納西族的文盲率和半文盲率為27.45438+0%,低於漢族的文盲率(32.7%)。納西族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高於漢族的五個民族之壹。但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發展,經濟水平的提高與教育的進步不成正比。現實是納西族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較低,體現在初高中學生輟學現象嚴重。其中壹個主要原因是城市化進程中就業機會的增加,這與前幾年不同,因為收入低,無力支付教育費用或家庭勞動力不足。因為旅遊經濟創造的服務性工作不需要很高的教育水平,不需要高等教育也能很容易找到工作的機會,削弱了家長對教育的重視和支持。學生厭學就棄學,或者學完壹個階段就不學了,或者幹脆棄學棄工。據筆者在麗江白沙鄉了解,近年來,小學、初中、高中第壹次入學失敗後再次參加考試的人數大大減少,大部分可以直接就業。從崗位來看,集中在旅遊景點的跳隊、餐廳和酒店的服務員,其中女性占大多數。對教育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將不利於國民素質的提高和民族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三,保護傳統文化的對策與思考

傳統文化是推動麗江旅遊發展的催化劑,納西族的人文精神是吸引全球目光的亮點。麗江保存了完整豐富的民族文化,是世界級的人類文化財富。文化資源是麗江最大的優勢資源,麗江最大的優勢也是文化優勢。如果失去了這壹點,麗江旅遊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世界文化遺產就名不副實了。因此,保護民族傳統文化勢在必行。

(壹)加強民族傳統文化教育,增強納西族人的自我保護意識。

保護傳統文化的方法很多,但加強民族傳統教育,增強納西族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尤為重要。在世界壹體化的今天,納西族人在享受現代文明的同時,也要考慮如何將傳統與現代融合,如何保護、發展和傳承自己優秀的傳統文化。然而,僅靠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是喚醒納西族人的保護意識。首先,加強各機關、農村、學校的民族傳統教育,培養納西族的民族自豪感和自豪感。二是加強農村學校的雙語教學,讓學生在學習漢語的同時,豐富母語詞匯,熱愛自己的民族。第三,通過社區教育,鼓勵家長主動向子女傳承文化,鼓勵人們以講納西方言為榮,以維護傳統文化為己任。第四,通過對傳統節日、服飾、歌舞、飲食等的發展和規範。納西族燦爛的傳統文化可以得到進壹步的發揚。

(二)進壹步規範旅遊市場,嚴格控制文化過度發展。

在受旅遊業影響的地區,當地文化作為旅遊資源必然會被商業化。雖然麗江打造了以文化為基礎的品牌,獲得了巨大的利潤,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也吸引了更多的外地開發商打文化的主意,加劇了當地文化商業化的趨勢,文化被大幅度塗改,變得面目全非。作為納西族人,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開發商用優越文化的習慣對民族文化進行整理、加工、包裝,使民族傳統文化舞臺藝術化、商業化,甚至低俗化。這其實是對民族文化的掠奪性開發,變成了假的民族文化,從而破壞了民族文化的變遷軌跡,對民族地區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極為不利。因此,文化開發必須嚴格控制,有關部門應做好以下工作:壹是規範旅遊市場,堅決杜絕所謂“文化”開發的短期行為。二要正確引導當地民眾積極參與旅遊,自覺做維護傳統的使者。三是繼續充分發揮專家學者在民族研究中的作用,為政府進壹步規範文化市場建言獻策。

(3)保護古城,保護其文化景觀。

麗江古城是納西族的傳統聚居地,是納西族傳統文化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載體。數百年來,納西族世代生活在這裏,享受著寧靜祥和的生活。這座“活”的歷史文化名城是由世代以古城為家的居民創造的,他們的日常生產生活構成了獨特的“活”古城文化。所以,保護古城文化最重要的是留住當地的原住民。政府之前采取的壹系列措施和方法都是有效的,但這項工作必須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壹是要動員社區參與,把社區居民作為旅遊發展的主體,納入旅遊規劃、旅遊發展等與旅遊發展相關的重大問題的決策和實施體系。應將社區的環境、社會和文化背景納入旅遊發展規劃,使旅遊發展的總體目標和重點與當地居民的目標和重點相協調,並正確引導當地居民在依靠旅遊獲取利益的同時自覺維護傳統習俗和生活習慣,積極參與傳統的維護。二是要關註古城居民的生活狀況,切實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如果對古城居民的訴求和困難視而不見,大部分居民都會看著旅遊經濟帶來的好處,而不會從中受益。相反,他們將不得不忍受旅遊業帶來的負面影響,並承擔旅遊業發展的成本(包括環境和社會成本)。當這種矛盾積累到壹定程度,必然會產生抵觸、消極和敵意。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充分考慮當地居民的意願、要求、態度、觀點和權利,從他們的切身利益出發,尊重當地的意識形態、傳統文化和民俗。通過應用當地知識,吸收當地做法,並將當地文化價值和傳統與民俗旅遊發展相結合,開展的旅遊活動可以獲得當地居民的認可和支持。不斷征詢和采納當地社區的意見和建議,進壹步改進和完善。讓居民從旅遊收入中體現出生活在古城的優越性,成為旅遊發展的主人,而不是旁觀者或受害者。第三,不斷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質和商品經濟意識,逐步增強適應市場和保護自身文化的能力。

(四)弘揚民族精神,加強民族傳統道德教育。

由於外來文化的影響,納西族的傳統道德倫理體系受到了強烈的沖擊,導致了傳統道德喪失、失控等壹些現象,給人以人心不古、世風日下的負面印象,極大地破壞了麗江原有的良好、規範的旅遊氛圍,直接影響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應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使納西族的傳統道德得以恢復,納西族的優良傳統得以繼續繼承和發展。當弱小民族被強勢主流文化迷惑時,弘揚民族精神,加強傳統道德教育更為重要。應與時俱進,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與傳統美德教育結合起來,樹立具有良好道德風尚的納西族形象。現代物質文明的發展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生存危機,同時也惡化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導致信仰、道德、情感、家庭的危機。而納西族社會則重視感情生活,老人受人愛戴。親情和友情是維系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手段,它所營造的溫暖覆蓋著社會的每壹個成員,讓他們從生活中找到快樂。人倫親情是人類存在的精神支柱,呼喚人與人之間的愛應該是人類永恒的精神財富,而納西文化恰好具有以人為本的精神品質,是現代文明的重要彌補。因此,弘揚民族精神不是走回頭路,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選擇,這將有利於麗江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5)重視教育,不斷提高納西族人的整體素質。

教育是壹個民族的希望,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自古以來,納西族就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歷代傑出人物和“雨過天晴”的牌坊,給我們留下了壹種警示和鼓勵,而不是吃了祖宗飯就回去。在所謂先進文明的納西族人的稱贊下,我們更應該關註農村教育,關註中學輟學現象。壹是開展升學教育,鼓勵學生熱愛家鄉和民族,樹立遠大理想和誌向。二是不斷提高旅遊業的服務水平,提高用人的標準和要求,逐步提高人們對教育長期投資和實際經濟效益的認識。

第四,結

傳統文化是壹個民族的歷史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延續。它承載著壹個民族的價值取向,影響著壹個民族的生活方式,體現著壹個民族在歷史的自我生存和發展中不斷形成的智慧、理性、創造力和涵養。它是壹個民族的靈魂,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靈魂。納西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已經成為壹個熱點問題,大力加強對納西族傳統文化的保護應該是全社會關註的問題。

註意事項:

張博。論旅遊對接待地社會文化的影響[J]。麗江教育學院學報,2003

[2]郭大烈,Washitake。納西歷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

[3]張博。論旅遊對接待區的社會文化影響[J].麗江教育學院學報,2003

[4]馬曉靜。西部民族旅遊開發與民族文化保護[J].旅遊雜誌,2000年

[5]張博。論旅遊對接待區的社會文化影響[J].麗江教育學院學報,2003

[6]李傑。納西族傳統文化功能轉移[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

[7]何愛紅。麗江古城的保護與發展研究[J].麗江教育學院學報,2004,

參考資料:

馬曉靜。民族旅遊的發展與西部民族文化的保護[J].旅遊雜誌,2000,

[2]王蘭。雲南民俗旅遊資源開發中的幾個問題[J].雲南民族大學學報,2003,

[3]何愛紅。麗江古城的保護與發展研究[J].麗江教育學院學報,2004,

[4]張博。論旅遊對接待區的社會文化影響[J].麗江教育學院學報,2003,

[5]李傑。納西族傳統文化功能的轉移[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

[6]方輝,黃琦,周舫,熊瓊芬。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法律保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

[7]郭大烈,Washitake。納西歷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

[8]陶偉。中國“世界遺產”可持續旅遊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01。

[9]肖興。嚴江平。旅遊資源與開發[M]。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