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公司 - 中國:國家環境保護相關組織。

中國:國家環境保護相關組織。

(環境保護部環境認證中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李四光中隊...)

環境保護部環境認證中心

環境保護部環境認證中心是整合環境標誌、有機食品、環境管理體系、質量管理體系、職業安全健康體系等領域認證資源,實施產品和體系壹體化認證的認證機構。貫徹“以系統取產品,以系統保產品”的宗旨,實現“務實的過程控制,優良的終端產品,與時俱進,完美的壹流品質”的質量方針。通過承擔國家認證標準、技術性貿易措施等科技攻關任務,發揮國家認證單位全面與國際標準接軌的能力優勢。

環境保護部環境認證中心(以下簡稱“認證中心”)是經環境保護部授權、國家認監委批準,代表國家對綠色產品實施權威認證並授予產品環境標誌的機構。

認證中心在全面推廣ISO 14000國際環境管理標準的基礎上,將生命周期評價的理論和方法、現代環境管理意識和清潔生產技術融入產品環境標誌認證,推動環境友好型產品的發展,發展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實現以人為本,使環境標誌產品成為連接大眾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紐帶,促進可持續消費。認證中心堅持“搭建雙綠橋梁、推廣雙優產品、創造雙贏業績”的質量方針,將環境管理體系加環境標誌產品的“雙綠”、產品質量和環境行為的“雙優”、環境加經濟的“雙贏”理念,轉化為中國發展綠色技術措施的動力。

認證中心將ISO 9001和ISO 14001的體系認證要求、產品質量標準的保證措施和抽樣檢驗、環境標誌產品的技術要求整合為壹個環境標誌保證體系,追求簡潔的文件、有效的內部審核體系和改進機制,發展中國企業雙綠色發展模式。

自15以來,中國環境保護部批準並頒布了近80項環境標誌標準,其中72項目前已經生效,10多項正在制定中。1500多家企業、30000多種產品獲得中國環境標誌認證,涉及建築、汽車、建材、紡織、電子產品、日化產品、家具、包裝制品等行業,形成了產值超過1000億元的環境標誌產品群。環境友好型產品的特點主要考慮減少環境汙染、保護人體健康和安全、節約資源和能源、利用可再生資源、產品循環利用。中國環境標誌計劃已經實施了15年,很好地配合和支持了中國的環境保護工作。現在,環境標誌認證已經在國際環保合規、可再生循環利用、改善區域環境質量、改善室內環境質量、保護人體健康、節約能源資源、促進節能減排、防止氣候變暖七大類開展。中國環境標誌計劃跟蹤國際同類標準在產品綠色標準制定方面的發展動態和趨勢,協調相關行業協會和企業,使中國環境標誌標準技術先進成熟;積極完成環境標誌產品認證體系與國際標準的接軌。中國環境標誌開展了積極廣泛的國際合作,在與國際“生態標誌”技術同步發展的同時,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目前,中國環境標誌已與德國藍天使、日本生態標誌、北歐白天鵝、韓國生態標誌、澳大利亞環境選擇、新西蘭環境選擇、泰國綠色標誌等國家環境標誌機構簽署合作互認協議,開展了積極的互認合作。更值得壹提的是,中國環境標誌、德國藍色天使、日本生態標誌、韓國生態標誌分別制定頒布了“首個”環境標誌標準,標誌著我國環境標誌國際互認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標誌性成果。

中國環境標誌產品認證經過15年的艱苦發展,培育了中國的綠色消費市場,促進了綠色技術和清潔技術的發展,使中國的綠色采購產品市場具有了壹定的規模。中國環境標誌產品認證基本能滿足政府綠色采購的產品內容,是我國制定政府綠色采購標準和清單指南的重要依據。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於5月批準成立,1978。它是中國最早的專門從事環境保護的非營利性民間科技組織,是中國科協下屬的國家壹級學會,是中國環境科學的最高學術團體,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環境科技組織。具有跨部門、跨行業、橫向聯系廣的優勢和特點,主要由全國環境科技工作者、環境工程技術人員、環境教育工作者和環境管理工作者(統稱為環境科技工作者)組成。全國會員超過42,000人。除理事會、常務理事會和秘書處外,還有7個工作委員會、28個分會和專業委員會。管理體制受國家環保總局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雙重領導。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的宗旨是推動環境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中國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和服務,站在時代和學科發展的前沿,引領社會進步。新形勢下,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將進壹步發揮作為環境科技交流主渠道、科普工作主力軍、對外學術交流主要代表和環境科技工作者之家的職能,努力搭建學術交流、經濟社會發展、環境決策管理和會員四大平臺,團結和依靠學會廣大會員和環境科技工作者,大力開展學術交流和科普工作。技術推廣、決策和科技咨詢服務、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有利於環保事業發展的工作和活動的作用,解放思想,求真務實,創新進取,努力再造學會工作新優勢,開創學會工作新局面。

學會確定了“壹二三四五六”的總體工作思路和目標,即:圍繞壹個中心(以發展為中心,把學會做強做大);做好兩個服務(為環境保護和學科發展);推進三項改革(組織體制改革、運行機制改革、活動方式改革);發揮四個作用(學術交流的主渠道、科普工作的主力軍、對外民間科技交流的主要代表、成為環保科技工作者的家園);搭建五大平臺(學術交流;科學普及;科技咨詢;會員服務;能力建設);實現六大進步(辦會方向堅定正確、經濟條件持續改善、社團文化特色鮮明、業務能力顯著增強、活動空間逐步拓展、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按照這壹思路,學會將紮紮實實做好各項工作,努力把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建設成為自主性、自立性、自強性、自律性強,能夠滿足黨和國家以及環境科技工作者需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科協活動規律,特色鮮明,充滿活力的全國壹流的現代科技學會。

自然之友

自然之友是中國第壹家經市政府批準成立的群眾性民間環保組織,成立於1994年3月。自然之友宣布的宗旨是開展大眾環境教育,倡導綠色文明,建立和傳播有中國特色的綠色文化,促進中國的環境保護。“自然之友”的活動經費來自會費和社會贊助。

6月5日,1993,自然之友的幾個發起人舉辦了中國第壹次自發的環境研討會——“玲瓏園會議”。1994 3月31日,自然之友成立,標誌著第壹個在中國民政部註冊的民間環保組織的誕生。創始人為梁從傑、、梁曉燕、王。其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化學院導師梁從傑教授任院長,社會文化和教育專家楊東平教授任副院長。自然之友支持政府保護環境的政策、法規和措施,並盡可能予以配合和監督。十年來,自然之友積累了8000多名會員,其中活躍會員3000多名,團體會員近30名。先後獲得亞洲環境獎、地球獎、大熊貓獎、菲律賓雷蒙德·麥格賽賽獎等15多項國內外獎項。來自世界各地的成員熱情地在當地開展各種環保工作。許多成員獲得了各級獎項,自然之友的成員成立了十幾個非政府組織。經過十年的成立和發展,自然之友已經成為中國具有良好公信力和影響力的環保NGO,為中國環境保護和公民社會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成為標誌性組織之壹。

北京地球村

北京地球村成立於1996,是壹家致力於公眾環境教育的非營利性民間環保組織。目前,地球村有15名專職工作人員和數千名正式註冊的誌願者。是聯合國環境保護署在中國的民間聯絡站。北京地球村的宗旨是通過創造大眾環境文化來促進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地球村的主要任務是:獨立制作環保影視節目和影片;撰寫推廣環保讀物和宣傳資料,編輯基層之聲;舉辦環境保護論壇;建立環境教育和培訓基地;推廣綠色社區的理論與實踐;同時開展了綠色列車、綠色能源、循環經濟、綠色天使藝術團、國際交流、耗材回收等環保項目。

北京地球村與國家環保總局長期合作,1998聯合發布了《公民環保行為準則》和《兒童環保行為準則》。北京地球村作為中國“綠色社區”理念和實踐的重要發起者和推動者,得到了政府相關部門的認可,並受邀在20多個城市進行講座和培訓。地球村編寫的綠色社區指導手冊被國家環保總局正式推薦。民政部高度贊揚了地球村設計和實施的“社區居民論壇”和“社區居民環境理事會”的理念。目前,地球村正在推進的“綠色鄉村”計劃也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重視和幫助。

北京地球村在鄉村建設和生態縣建設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從65438到0998,地球村租用北京延慶縣2800畝山場作為環境教育培訓基地,打造“生態保護、環境教育、鄉村建設、民俗旅遊”四位壹體模式,培養農民“環保、文化、接待、自我管理、可持續生計”能力。目前受密雲縣政府委托設計規劃該縣生態文化工程。

北京地球村與十幾個國家的環境部有溝通交流,受邀參加會議,拍攝電視電影。地球村在美國環保局資助的“美國環保之旅”和美國農業部資助的“美國可持續農業”項目中受到好評。美國農業部和美國駐華大使館還專門組織了壹場新聞發布會。美國環保局前中美合作負責人楊仁泰博士,現為地球村主任,與美國環保局、美國農業部共同推進可持續農業培訓交流項目。

1998年7月,美國總統克林頓訪華,北京地球村創始人廖曉義作為中國民間環保人士代表受邀出席總統圓桌會議。2002年2月,挪威首相邦德維克訪華期間,政府安排了邦德維克與廖曉義的專門會談。同年5月,英國副首相普雷斯科特在北京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在地球村民間環保論壇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講。前聯合國副秘書長莫裏斯·斯特朗也高度贊揚了北京地球村的工作。

廖曉義1977四川大學哲學系畢業,1986中山大學哲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1993-1995,美國政治與公共管理系國際政治專業訪問學者。1996,北京地球村環境文化中心成立。1991以來,發表《中國工業化與經濟成本》論文40余萬字,主編《公民環保行為準則》、《綠色社區手冊》等書籍,拍攝《全球環保之旅》等電視電影100余部。2000年,廖曉義成為國際環境獎“蘇菲獎”的唯壹獲得者,並被北京2008奧申委聘為環境顧問。2001被全國人大環境資源委員會、國家環保總局授予“綠色文明大使”稱號,也成為2001年度“中國女性”。2005年獲得“CCTV 2005經濟人物公益獎”,2006年獲得“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獎。

李四光中隊

“李四光中隊”成立於2004年9月。由國土資源部、國家環保總局、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先隊工作委員會(簡稱“全國少先隊委”)共同發起成立。李四光中隊是以我國著名科學家李四光的名字命名的。

“李四光中隊”是弘揚李四光“科學救國”精神,宣傳普及國土資源知識,強化“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意識的英雄中隊;它是以李四光為榜樣,圍繞地球資源環境主題,積極開展“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做地球的小主人”活動,在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及其下屬的全國組織委員會的領導下,

“李四光中隊”以其先進性和積極性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兒童和社會各界,逐漸成為弘揚李四光精神,為兒童建設“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排頭兵。在它的帶動下,全國少年兒童學習李四光精神,開展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活動蔚然成風。“李四光中隊”的目標是通過開展“節約壹滴水、壹度電、壹粒米、壹張紙”四項活動,增加孩子們的地球科學知識,增強他們的資源環境意識,從小培養他們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良好行為習慣。

成立壹年後,李四光中隊可參加兩年壹次的全國優秀李四光中隊評選,入選的全國優秀李四光中隊可參加國家組委會組織的資源環境科學考察組活動,活動中撰寫的資源環境保護優秀論文也將被推薦參加李四光青年科技獎的評選。

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

中國265438+20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經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準,於3月25日成立,1994。是科技部直屬的國家資助事業單位。

該中心的主要職責是:承擔中國21世紀議程項目管理的相關工作;承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中資源、環境技術、海洋技術等領域計劃項目的過程管理和基礎工作;承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中資源、環境、公共安全等社會事業和城市發展相關項目的過程管理和基礎工作;承擔國家科技基礎設施平臺建設計劃中社會發展領域科學數據共享平臺和國家工程中心的相關工作,促進可持續發展的信息共享;承擔氣候變化等全球環境科技工作的組織實施,清潔發展機制等項目的組織實施;承擔區域科技發展的相關工作,以及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管理,促進地方21世紀議程和地方可持續發展的實施;開展清潔技術生產、生態工業、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信息、技術和管理咨詢服務,推動社會發展領域科技成果的示範和推廣,促進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開展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研究可持續發展相關領域的發展現狀、趨勢和重大問題,為科技部宏觀決策提出建議和對策;承辦有關部門委托的工作;承辦科技部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自成立以來,該中心依靠壹支年輕、專業和國際化的團隊,促進了中國21世紀議程及其優先項目的實施,推動了中國21世紀議程及其優先項目的實施。通過開展國家科技計劃中資源、環境、海洋、醫藥等領域的項目管理、成果推廣和產業化示範,依靠科技進步促進了可持續發展;開展了壹系列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戰略和政策研究,為政府宏觀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持;通過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建設和管理,促進了當地的可持續發展;中國可持續發展信息網建成,促進了中國可持續發展領域的信息交流和共享;通過可持續發展領域廣泛的國際合作,促進了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此外,可持續發展的宣傳、教育、培訓、技術咨詢和服務促進了公眾的可持續發展意識。總之,通過十幾年的工作,我們在推動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方面,與政府部門、研究機構、社會組織和企業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我們與國際社會建立了卓有成效的合作,贏得了良好的國際聲譽,為我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