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公司 - 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澱園的三個發展階段

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澱園的三個發展階段

:自發發育階段(1978-1987)

這個階段是中關村產生和起步的時期。這壹階段的創新創業呈現出三個特點:壹是高校科研人員下海創業,柳傳誌、倪光南、陳春賢、季世英等壹大批中關村開拓者相繼突破體制障礙,開啟了全民創業的先河。二是以代理國外電子產品切入市場,打造“貿、工、技”的創新發展模式。“兩海兩通”和聯想就是這壹時期的典型代表。三是針對國內市場空白,加強計算機、國產化等領域的二次開發,誕生了四通2401打字機、聯想漢卡、方正激光照排系統等壹批重大技術創新。:標準開發階段(1988-1998)

在這個階段,政府、科技界和各行各業都開始關註科技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中關村聚集了很多高科技產業。越來越多的園區企業通過“貿、工、技”模式積累了創新資金和實力,創新投入顯著提高,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園區企業密切關註全球科技和新興產業發展趨勢。隨著新材料、新能源、環境技術產業引入中關村,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轉化,中關村初步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體,光機電壹體化、新材料新能源、環境科學、新藥、生物技術四大產業為支柱的產業體系。與此同時,中關村的品牌價值日益凸顯,成為中國IT產業的搖籃和高科技產業的制高點。通過“壹區多園”的規劃,北京市政府開始在更大範圍內整合資源,促進北京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中關村對區域的輻射效應逐漸擴散。:升級開發階段(1999至今)

現階段,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社會各界對高新技術產業和創新的認識更加深入。園區開始進入內涵式升級發展階段,中關村創新發展進入新的成長階段。壹系列制度的完善,逐步形成了適合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制度環境。園區管理機構進壹步推進“數字園區”、“壹站式服務”、“聯合治理”、“按需服務”等服務創新,通過設立創新基金、實施專利和標準戰略、打擊盜版、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壹系列活動,為企業創新營造市場環境。同時,通過中關村開放實驗室、搭建科技租賃平臺、組建產業聯盟和技術聯盟,探索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互動的多元化創新模式,區域創新逐步向網絡化、集群化方向發展。此外,產業發展中的知識要素、創造力和創新要素越來越密集,產業分化和整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文化創意產業、互聯網、軟件和高技術服務業成為園區發展的新興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