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公司 - 長江隧道大橋通車對崇明旅遊的影響約1000字。

長江隧道大橋通車對崇明旅遊的影響約1000字。

OMG,這太難了。1000字。我在網上找到了壹些。

自10月31,65438長江隧道大橋正式通車以來,長江隧道大橋的建成通車對崇明旅遊起到了立竿見影的促進作用。崇明島每天湧入大量旅客,周末出現私家車高峰,導致島上上廁所、停車、開車、就餐困難,旅遊體驗大打折扣。

崇明旅遊局局長沈勇平昨天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坦言,雖然自壹周前隧道和橋梁開通以來,遊客數量大幅增加,但對崇明經濟的提振非常有限。

據集散地和旅行社人士介紹,來崇明旅遊的多為中老年人,每天消費只有40-40 80元/人,長遠來看對崇明旅遊不會有太大的促進作用。

業內人士表示,“崇明隧道大橋熱可能只會持續半年。”業內人士呼籲,崇明旅遊要註意保護生態環境,建設壹批休閑度假配套設施,從而延長隧橋效應。

狀態:

70%是中老年遊客。

從165438+10月1到昨天,途經隧橋遊覽崇明的遊客已達30萬人次,超過隧橋開通前兩個月的接待量。生態島旅遊“井噴”市場大大超出預期,島上存在住宿餐飲供應不足等問題。

據崇明縣旅遊局統計,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東平國家森林公園、西沙濕地、明珠湖公園、前衛村遊客量達7萬人次,相當於十壹黃金周八天累計客流的壹半,創下了崇明日的最高紀錄。同時,在165438+10月1至8期間,上海旅遊集散中心累計向崇明旅遊線發送遊客1722人次。

雖然形勢喜人,但據相關人士透露,近日激增的遊客中,約70%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中老年遊客雖然數量多,但消費能力不強。”資深導遊勒·肖梅給記者算了壹筆賬。很多老年遊客自帶幹糧出行。在壹日遊中,他們花20元買了壹些崇明蛋糕和瓜絲。即使在島上吃午飯,也只能選擇25元壹人的標準,加上壹些景點門票,人均消費也就40元到80元。

崇明旅遊局局長沈勇平說,“因為崇明、東灘、西沙濕地、博物館這些主要景點都是免費的,所以沒有門票收入。近期遊客多為老年人,消費能力有限。這壹周崇明的農產品銷售和餐飲還不錯,其他部分沒有明顯增長。”

據悉,看到崇明遊價格低有利可圖,壹些無資質的黑導遊打著“崇明45元周邊遊”的旗號,到市區居民區招攬人,自己租車帶遊客去崇明。這樣的黑導遊不僅給遊客帶來安全隱患,也擾亂了旅遊秩序。崇明旅遊局工作人員表示,今後要聯合其他部門打擊黑導遊。

擔心:

該島的生態受到破壞的威脅。

昨天,長江隧道大橋通車後的第二個周末結束,前往崇明的第二個旅遊高峰也順利度過。崇明公交公司運營部陳經理表示,昨日線客流較前日略有下降,運行平穩。

據崇明旅遊局統計,昨天各大景區遊客超過6萬人,較前壹天略有下降。從165438+10月1到8,崇明旅遊人數突破30萬,相當於隧道大橋開通前兩個月遊覽崇明的人數。這些遊客有壹半在東灘濕地和西沙濕地上岸。

很多市民擔心這麽多乘客會對崇明的生態造成不利影響,尤其是濕地候鳥的生存。多次帶團去崇明的樂肖梅也直言,以前西沙、東灘的蘆葦叢裏總能看到候鳥。“現在只看到人,遊客不僅嚇跑了候鳥,還把垃圾扔得滿地都是。”不少遊客還建議崇明適當限制客流。

崇明旅遊局工作人員表示,東灘和西沙濕地的候鳥處於濕地核心區,距離旅遊區較遠,不太可能受到影響,所以暫時沒有限制客流的計劃。但是,濕地畢竟屬於壹個生態環境鏈,遊客過多最終會破壞生態環境。他們建議市民錯開行程,長流水。

支持:

崇明發展休閑度假。

上海旅行社副總經理張建全告訴記者,杭州灣大橋和蘇通大橋開通之初,寧波壹周可以發兩班大巴,但去年年底,寧波幾乎壹個月只有100個人遊遊客參加。“僅僅過了半年,這股熱潮就沈寂了,‘橋梁效應’終究沒有持續多久。”張建全承認,崇明目前的客流井噴只是因為隧道和橋梁熱。熱潮壹旦退去,崇明遊的方向在哪裏?

上海旅遊集散中心相關人士建議,將崇明定位為休閑度假勝地。“從市區到崇明的單程在2小時以內,崇明的生態景觀也可以讓在城市生活了很久的白領放松壹下,所以和周邊城市相比,崇明還是比較有競爭力的。”

崇明旅遊局局長沈勇平也表示,希望崇明能夠吸引有消費能力的人,錯時旅遊,盡量減少景區的壓力。為此,他們計劃在未來建造壹些四星級和五星級酒店。升級崇明特色農家菜,做得更精致。此外,將開發壹些新的旅遊項目,使遊客長期留在崇明,以促進崇明的經濟發展。

據悉,崇明目前高檔酒店很少,上海東灘國際會議中心是該縣唯壹的五星級酒店。三星級酒店(含三星級標誌)只有三家。符合標準的商務經濟型酒店只有20多家,無法滿足現有遊客的需求。

長江大橋周圍

發生了40多起事故。

每隔壹兩百米就有人拍照。

早報記者楊傑

通訊員孫於

記者昨天從上海交警部門獲悉,據初步統計,自大橋正式通車以來,長江大橋(含收費站)共發生交通事故40余起,其中大部分是車輛在收費站爭道時發生碰撞、追尾等輕微物損事故。此外,橋面上還發生了自行車爆胎、自行車自燃、追尾等事故,主要是車輛長期使用、安全維護不到位、車速過快、未保持安全車距造成的。

昨日,記者在陳海公路收費站看到,雖然距離18晚高峰還有1多小時,但回市區的車流量明顯增加。有些車輛在收費站附近時,為了選擇排隊少的交通窗口而頻繁變道,有的甚至連續變道三條,壹時危險。

經過壹周的行動,警方發現,周六早高峰期間,上海至崇明的收費站口最為擁堵,因為這個時間有很多上海至崇明的車輛經過。而且在收費站附近,從三車道變成壹車道,也容易造成車輛輕微碰撞事故。

崇明警方表示,希望市民盡可能避開高峰,而在道路上駕駛應與前方保持適當的速度和距離,耐心駕駛。

記者還發現,在橋上每隔壹兩百米,就能看到停著壹輛車,至少有五六個人在橋面上拍照。對此,崇明交警專門安排了兩輛巡邏車分別沿上行和下行線路巡邏。壹旦發現違規停車觀光的車輛,就通過高音喇叭進行勸導。“對於不立即駛離的車輛,我們會按照交通法的規定嚴格處理。”崇明交警大隊高速中隊長魯瑉說。

目前,交警部門已經安裝了8套電子監控設備,對道路行駛速度進行電子監控執法。交警提醒司機不要超速;如遇大霧、大風等特殊天氣,盡量減速慢行。

身未動,心已遠。這是許多都市人在思考簡單而寧靜的自然風景時的共同願望。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長江隧道大橋開通後,上海市民蜂擁至崇明,“火爆”的旅遊熱度至今未退。然而,壹系列新的問題伴隨著井噴般的客流激增而來:停車難、上廁所難、吃飯難等等。接下來,崇明的旅遊熱還能持續嗎?怎麽做比較好?本版邀請幾位熟悉崇明的學者談談他們的觀察和發現,或許能給我們壹些有益的啟示。

●主持人:本報記者劉森。

●嘉賓:陸建建(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

科學院終身教授)

婁家俊(華東師範大學旅遊系主任、教授)

機會只敲壹次門;機會可能永遠不會再來;機不可失;現在是最好時機

劉森:長江隧道大橋開通後,兩人都去過崇明。妳感覺如何?

陸建建:我和崇明可以說是認識很久的“老朋友”了。我是我國文革後的第壹批研究生,畢業論文是關於崇明東灘的鳥類生態研究。後來在65438-0990全國生態縣建設期間,我參與了崇明第壹個生態縣的規劃。65438-0998,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參與其生態規劃建設,常年在崇西濕地從事野外生態修復研究。上周六,我在崇西濕地開始了新壹輪的永久觀察。

長江隧道大橋開通後,引發了崇明持續的旅遊熱潮,暴露了當地旅遊硬件設施存在的壹些問題,包括景區管理和服務水平作為軟件。但我個人並不認為這是壹件“壞事”。這不僅表明了上海市民對自然生態的興趣和好感,也證明了崇明的生態旅遊市場潛力巨大。為此,我們應該把這次客流井噴作為推動崇明生態島整體發展的良好契機。

婁家俊:我是在地道橋通車兩周後的壹個周末去的。我主要參觀了陳嘉鎮的壹個農業合作社。當地曾有進壹步開發實施“農家樂”旅遊項目的意向,後前往西沙濕地。因為我們是開車去的,去了之後最直接的壹個感受就是當地的景點標示系統不夠周到,很多自駕的遊客壹路上都會停下來問路。

我覺得崇明這次遊客井噴的情況反映了壹些問題。從主觀上來說,我相信當地肯定對隧橋開通後可能出現的情況做了準備和預案。但事實證明,這種準備並不充分。至少目前崇明現有的幾個旅遊景點在景點布局、景點數量和容量、旅遊產品結構和服務等方面都不能適應大流量的上海市民。也就是說,就目前崇明旅遊的發展格局而言,滿足周末或黃金周每天數萬人次的需求基本沒有問題,但壹旦客流激增到每天數萬人次,就可能面臨很大的接待壓力,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

隧道橋開通後,大大提高了上海市民遊覽崇明的便利性。在這方面,崇明正面臨著旅遊市場結構的調整。更何況,現在遊客的期望和訴求已經到了前面,崇明還得趕緊迎頭趕上,及時做好紮實的市場調研,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做好長遠的考慮。尤其對於壹個旅遊產品來說,口碑形成的第壹印象和口碑是不可忽視的。機會只敲壹次。這是旅遊市場的金科玉律。

生態保護是前提。

劉森:但是,生態保護和旅遊之間似乎有壹種天然的矛盾。快速增加的觀光需求會不會對崇明現有的生態建設本身造成壓力?

陸刃劍:我覺得回答好這個問題有兩個關鍵。

壹是在旅遊開發過程中能否堅持原生態規劃。國家層面專門針對國家級保護區制定的保護條例和管理辦法,顯然是不可逾越的約束。但是,另壹方面,我們仍然需要制定法律法規,確保自然保護區的建設進程不會受到影響,並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我們對生態保護區的管理水平。我相信,只要堅持以上兩點,我們的生態環境本身就會有壹個可靠的“金鐘罩”。另外,大家可以放心,其實我們自然保護區也有另壹套“鐵布衫”。以東灘濕地為例,在建設之初就被科學地劃分為供遊客進入的實驗區、供專業科研人員進入的緩沖區和確保生物安全和自由棲息的核心區。這種機制本身可以將外來人流對整個生態系統的影響控制在安全合理的範圍內。

第二,要全面完整地認識到濕地資源對人類的意義,把推進生態建設本身作為壹切開發意圖的根本前提。現在只要提到濕地的作用,似乎人們的第壹反應就是保護鳥類。其實這只是濕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壹部分。在濕地的核心生態功能中,除了保護生物多樣性,還有凈化大氣和改善水質。如今,占全球面積2%的濕地每天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與占全球面積765,438+0%的海洋相當。面對未來上海居民80%以上的飲用水將由青草沙水庫承擔的事實,對於崇明濕地的生態健康意義更加重大,崇明濕地有義務凈化青草沙及其上方的數十個沙洲。此外,只有我們能夠確保上述濕地功能的穩定運行,才能發揮崇明生態島的休閑、度假、健身和娛樂功能。

在我看來,崇明島目前的生態建設將涉及四大工程。其中,生態工程是前提,目標必須明確,定期驗收。接下來是環境工程。除了保護區,崇明島上還有小城鎮和壹些汙染較少的企業,支持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環保工程不可或缺。然後是觀賞性景觀工程,包括交通、旅遊設施等土木工程。以上四者之間的優先順序必須明確,不能隨意顛倒。只有這四大工程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崇明才有長遠可持續的未來。歸根結底,壹個沒有環境容量的地方是沒有生產力的。

對鳥類的影響有限

劉森:大家還是很關心的。現在進入濕地景區的客流激增,鳥兒會被嚇跑嗎?

陸建建:的確,崇明東灘是候鳥亞太遷徙路線上的重要壹站。這個發現成立後,我們長江口,尤其是上海,有義務保護這個驛站。這不僅涉及60多個物種和200多萬只候鳥的生存。如果我們保護得不夠好,就意味著這些遷徙動物的生存鏈缺少了重要的壹環。因為對於鳥類來說,沒有比長江口以南的崇明東灘更適合停下來補充能量的地方了。

但是,我們不應該過於擔心客流增加帶來的影響。第壹,就像剛才說的,濕地生態保護區本身有嚴格的區劃制度。核心區是鳥類的專屬區,普通遊客無法進入。其次,壹般來說,亞太壹線鳥類的遷徙高峰是每年的9月至10年底。換句話說,已經基本告壹段落了。如果有影響的話,也已經很有限了。

生態旅遊內涵探析

劉森:隧橋開通後,很多以感受生態為目的去的遊客反映收獲不大。樓教授,這是因為當地的旅遊市場準備不足,還是我們對生態旅遊的內涵理解太淺?

樓嘉軍:以上因素都有。近年來,生態旅遊壹直是國際上流行的旅遊理念。對於生態旅遊的內涵,基本形成了以下兩點:第壹,生態旅遊具有休閑和保護雙重功能。在國外,很多生態旅遊活動也是自覺的環保行動,比如沿途撿垃圾,為當地生態建設做點事。這樣,旅遊活動不僅強調遊客對社會責任的踐行,更強調旅遊活動本身的體驗和互動。他們也將立足於滿足人們在旅遊過程中與自然交流、凈化心靈的願望,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看熱鬧”的層面。第二,生態旅遊強調在適度發展的前提下,允許當地居民通過旅遊活動創造和收獲經濟價值。從以上兩點來看,目前我們身邊的所謂“生態旅遊”只是壹個標簽,並沒有更多實質性的內涵。

今天的崇明也是如此。地道橋的開通只是解決了交通問題。接下來,我們必須思考我們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哪裏。尤其是作為壹個具有傳統生態優勢的生態島,崇明如何打造自己的特色。崇明的地理面積確實很大,但受限於生態建設本身,開放的旅遊空間有多大?如何對全島如此豐富的旅遊資源進行整體開發?這需要長期的規劃和布局,然後基於中國的國情和當地市場的特殊性,根據不同遊客的消費偏好、能力和對生態保護理念的理解程度,開發不同層次、不同功能的旅遊產品。否則很難說不會出現“升溫更快,降溫更快”的情況。

如果妳明白了,妳會有興趣再來的。

劉森:在國外,生態教育是濕地公園建設中非常重要的壹部分。在這方面,我們才剛剛起步。對陸教授有什麽建議嗎?

陸建建:我覺得需要多張嘴幫忙。媒體是壹回事,但現場的陪同講解是不可替代的。而且生態知識壹般都比較專業,有沒有簡單的講解,每個人的收獲都會很不壹樣。當然,光禿禿的蘆葦並沒有太大的觀賞性,但是如果有人告訴妳這蘆葦裏生活著什麽樣的生物,它們是如何形成環環相扣的生物鏈,背後的生態機制是什麽,大家自然會覺得有趣。只有明白了,才能重新獲得樂趣。

為此,我們的自然保護區急需建設壹支講解員隊伍。可以是專業人士,可以是相關專業的大學生誌願者,也可以是當地中小學的生物老師。聽完講解,我們的孩子回家也可以“小手牽著手”,向身邊更多的人傳播生態知識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