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公司 - 石家莊為什麽不叫正定?

石家莊為什麽不叫正定?

石家莊建於明朝。清屬正定府獲鹿縣。據清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修訂的《葫蘆縣誌》記載,當時石家莊有百戶人家,人口600余人,村民多為農民,面積約半平方公裏。石家莊經歷了明清四百多年,發展不大。真正的發展時期是清末以後,以1901213 km的韓晶鐵路正線開始,1902的設站,1904的鄭泰(即石臺)鐵路開始,1907的兩條正線相交,鐵路開通,車站設在這裏後,車站有了賣貨的小販,村裏也有了幾家小店。去山西的客人都來這裏,然後找個車往旱路西邊走。據史料記載,獲鹿縣自古以來就是西部山區進入華北平原的要道。韓晶和鄭泰兩條鐵路幹線的重開,使石家莊迅速成為冀晉中南部地區的物資集散地,商賈雲集,日漸繁榮。

1925年,經北洋政府批準成立石門城。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是想從石家莊和修門兩個村子各取壹個字,這樣才能給他們壹個真實的名字。後來,因為秀門士紳自詡為大家庭,爭吵不休,又因為人口不足,由盧希安縣令出面調停,設立了市府。當時人口6萬,面積11平方公裏。

1928年7月3日,國民政府頒布了市政組織法。第3條規定,任何人口超過200,000的城市可根據省政府的申請和國家政府的憲章建立為城市。由於石家莊人口只有6萬,所以取消了石門市的建制,成立了鎮公所。1933,石家莊市公安局對全市人口進行了全面調查。當時石家莊東西長四公裏,南北長四公裏半,面積約十壹平方公裏。全市人口63156人,其中商人約占總戶數的15%。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震驚中外。隨後,同年6月65438+10月11日,日軍占領石家莊,市區人口銳減,至年底為5萬人。日軍侵占石家莊後,非常重視交通樞紐和軍事要塞的戰略作用,把石家莊作為控制河北、河南、山西三省的軍事中心。並利用石家莊糧棉基地和煤礦中心大肆掠奪。同時,大力拓展城區。首先修建了軍事駐地基地,在城內駐紮了大量軍隊,修建了北部兵營、南部兵營、東部兵營和西部兵營。僅軍事區就達4.7平方公裏,占全市總面積的40%。還計劃將石家莊發展成為華北六大城市之壹(六大城市:北京、天津、濟南、徐州、太原、石家莊)。

65438+65438在0938+65438在10月+05實現行情系統。日偽派馬鶴壽組織石門市府(即市政府)籌備處。同年65438+10月31,市府正式成立。後來因為當時人口只有7萬,不符合15萬人口的設市條件。於是將正定、獲鹿所屬的50多個村莊納入其中,設立新城。1939 10 10月7日,日偽中央臨時行政委員會批準建立石門市。同年5438年6月+10月,日偽建設總局北京工程局石門建設處制定了《石門城市規劃綱要》(城市總體規劃),先後開辟了謝赫路(現勝利路長2500米,寬20米)、新民路(現解放路長2000米,寬30米)、和平路(現平安大街長700米)。新興路(現新華路,長1000米,寬30米)、金寶街(現南馬路,長1000米,寬30米)、朝陽路(現新華路,長1000米,寬30米)等主幹道。老區的土路、石板路修好了,對外道路開通了:鄭石、石碩、石園、石欒、石碣,把周邊縣城和重要村鎮連接起來。

1939年8月9日,整個城區被太行山山洪淹沒,直到65438年8月3日水盡。據統計,倒塌房屋1878間,損壞房屋69間,受災人口1067人,374戶。為防止山洪再次入侵城區,於2月1941日開始修建西部防洪堤。當時的堤防長度為8664米,河道長度為2760米(即金詩運河)。總工程雇傭197293人,歷時53天,同年4月3日完工。

石德鐵路(石家莊至德州)於1940年6月開工,同年10月中旬竣工,全長181 km。3月6日1942,金詩運河擴建。主要工程包括水電站、灌溉、大型儲水池、蓄水堰、引水渠道、沈砂池、取水堰、船閘、運河航道等,建設工期5年。日本投降時,整個工程只完成了五分之二。

1939年底,日軍為加強對中國的侵略,制定了《石家莊市區計劃》。這個計劃以兵營、軍工廠、倉庫、鐵路、水運為重點,已經陸續實施。與上述重點項目配套的電力、電話、自來水等公用事業也已按城市規劃開工建設。至1942年初,道路、水利、自來水等工程總造價為760萬元(當時貨幣)。

同時,為了控制華北的棉花生產,日軍在石門市建立了機構,負責山東、山西、河北、河南的產棉區。因此也成為華北糧棉和山西、陽泉、河北井陘煤礦等礦產的集散地。商業運輸也相繼發展起來。人口逐漸增加到20萬之多。

1945日本投降後,國民黨政府以第壹戰區先遣隊的名義,派第五軍第十二旅侯汝庸“接管”石家莊。當時國民黨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打內戰上。僅1946就修建了防空洞60裏,環城鐵路29.5公裏,內部防空洞34裏,場外防空洞30多裏,周圍碉堡400多個。城市面貌在衰退,商業在衰退,市政建設停滯不前。

1947 165438+10月12,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石家莊。隨之而來的是壹系列的戰後恢復和組建工作。短短兩年時間(1948-1949),戰爭廢墟基本清理完畢,恢復了正常的城市交通和供水、供電等市政公共設施。1950後,經濟建設逐漸恢復,國家開始在井陘礦區投資建設年產原煤185萬噸、洗煤179萬噸的煤礦,裝機容量100萬千瓦的微型水電站也開始擴建。另外還投資了石家莊紡織廠(現棉六廠)、酒廠、水泵廠、機床廠、針織廠、食品廠、面粉廠等19家工廠。總資金投入3759萬元。經過恢復建設,市區人口達到654.38+0.69萬,市區面積達到22.52平方公裏。

在城市建設方面,從1949開始擬定《石家莊市城市規劃草案》。城建局局長王子興親自執筆,規劃專家張協助。但由於缺少圖紙,其規劃方案只提出了城市規劃的設想。未編制詳細的工程規劃和專業規劃。當時有三種規劃的指導思想。第壹,變消費城市為生產城市;其次,如何充分發揮石家莊作為華北中心城市的作用?綜合考慮產品、交通、自然地理等條件,擬將井陘、獲鹿、正定劃歸市區。第三,依托老城區,改造老城區,由內而外緊湊發展。當時的規劃重點是橋西的發展。行政中心位於中華街中段,即以花溪路為橫軸,北至新華路人民公園,南至中山路體育場。工業區位於城市北部,沿金詩運河兩岸,東至土賢村,西至三莊村。居住區位於老城區商業區和工業區之間,是石家莊解放後的第壹個城市規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