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公司 - 中國海外投資模式

中國海外投資模式

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模式的比較分析

壹、建立海外營銷渠道投資模式

建立海外營銷渠道投資模式是指部分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目的不是在東道國建立生產基地或R&D中心,而是建立自己的國際營銷機構,從而建立自己的海外銷售渠道和網絡,將產品直接銷售到海外市場,減少中間環節,提高企業盈利能力。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03年底,境外貿易企業占境外企業總數的55%,其中相當壹部分貿易企業是國內主辦企業的境外營銷機構。這說明,到目前為止,建立海外營銷渠道投資模式是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最重要的模式。

國內最大的藥企三九集團的海外投資基本屬於這種模式。三九集團的制造基地和R&D中心都在中國,海外公司主要是營銷機構。自1992以來,三九集團在香港、俄羅斯、馬來西亞、德國、美國、南非、新加坡、日本、中東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營銷公司。這些營銷公司作為三九集團的海外窗口,負責讓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了解三九產品,開拓三九產品的海外銷售市場。隨著海外營銷公司的發展,三九集團產品的市場逐漸從單壹的國內市場演變為全球市場。此外,福建福耀集團、天津天獅集團、中糧集團、中化集團、中技集團的海外投資主要是建立其海外營銷網絡,也屬於建立海外營銷渠道的投資方式。

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國企業建立海外營銷渠道有其優勢和制約因素。優勢在於:第壹,企業可以通過建設自己的海外銷售渠道,將產品直接銷售到海外目標市場,有利於擴大出口規模。第二,在這種模式下,企業不僅可以直接擴大產品出口,通過直接控制海外銷售,在流通領域獲得可觀的利潤,還可以直接了解市場信息。第三,“國內生產,國外銷售”的做法對中國企業的吸引力將是長期的,因為導致中國生產的產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豐富的勞動力和其他因素可能會保持很長壹段時間。第四,對於壹些大企業來說,海外營銷渠道的建立有利於他們統籌考慮進出口、國內外市場,統籌考慮國內外可利用的資源,實施其全球化發展戰略,既促進出口又為進口尋找良好的盈利機會,從而真正實現國際化經營。第五,從宏觀經濟角度看,還可以為國家出口創匯,解決大量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同時,中國企業建立海外營銷渠道還存在壹些制約因素,即采用這種投資模式主要是因為銷售走出去了,但企業的生產、采購和R&D並沒有走出去,因此容易受到包括反傾銷在內的各種國外貿易壁壘的影響,企業需要適當增強對此的應對能力。

二、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

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方式,是指我國部分企業在境外設立生產加工基地,開展加工裝配業務,主要以自有設備、技術、原材料和零部件投資,然後在當地銷售或加工裝配後復出口到其他國家和地區,以帶動和擴大國內設備、技術、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出口。近年來,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方式因其符合我國當前經濟結構調整的要求,日益成為企業境外投資的重要方式。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03年2月底,商務部批準和備案的境外加工貿易企業共有490家。國內從事境外加工貿易的企業主要集中在技術成熟、產能過剩的紡織服裝、家用電器、輕工、機械、原材料等行業。

近年來,華遠集團境外加工貿易投資規模近3億美元,發揮了引領作用。1992誕生於上海浦東新區的華源集團,是以紡織工業為支柱產業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中國紡織業面臨國內市場萎縮和產能過剩,而在國際市場上,則不斷受到以出口配額和保障措施為主的貿易壁壘的限制。當時華遠集團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放棄了單純依靠出口占領海外市場的傳統做法,另辟蹊徑發展海外加工貿易。先後在塔吉克斯坦、尼日爾、墨西哥、加拿大、泰國投資建立海外生產加工基地,合理利用原產地規則,有效規避國外貿易壁壘和反傾銷,拓展海外市場,促進和擴大國內設備、技術、原材料和零部件出口。華源集團在墨西哥和加拿大設立了兩家紡織企業,利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規定的貿易區成員國生產的棉紗或纖維制成的紡織品免關稅、免配額的優惠政策,擴大了對北美特別是美國的棉紗和面料產品出口。

此外,深圳康佳集團、珠海格力集團、江蘇春蘭集團等企業的境外投資也屬於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方式。

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的最大特點是兩個互動,即投資與貿易的互動和對外經貿業務與國內經濟的互動。通過對外投資促進和推動外貿出口的第壹次互動;通過對外投資和出口加速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是第二個互動。這些投資的主要目的是開拓國外市場,促進出口,優化國內產業結構。

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的第二個特點是,企業在境外投資的主要方式是在境外建立生產基地,開展加工裝配業務,以企業自有的設備、技術、原材料和零部件為主要投資,經加工裝配成成品,然後在當地銷售或轉口到其他國家和地區。

采用這種投資模式的企業,壹般是國內技術成熟的紡織服裝、家用電器、輕工、機械、原材料等行業的制造企業,投資集中在亞非拉和前蘇聯東歐國家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企業投資海外的條件是國內產能過剩,但產品在國外有市場。

企業采用境外加工貿易方式進行境外投資。第壹個好處是,他們可以把成熟的技術設備和過剩的產能重新配置到市場銷售好的國家和地區,讓企業過剩的產能繼續發揮作用,繼續獲得利潤。其次,采用這種投資模式主要以國內的技術、設備、原材料、零部件等實物作為出資,並增加少量外匯資金,可以節省外匯支出,滿足部分企業的實際需要。第三,企業采用境外加工貿易方式進行境外投資,也可以合理利用原產地規則,規避和突破各種貿易壁壘,有效拓展海外市場。

第三,在海外建立自主品牌投資模式

在海外建立自主品牌投資模式是指部分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過程中,無論是采用綠地投資還是跨國並購,都堅持在全球建立自主品牌,通過長期投資培育自主國際知名品牌,通過消費者對自主品牌的認同開拓海外市場。

這種模式以海爾集團為代表。在海外投資和跨國經營的過程中,海爾集團始終以打造世界知名的自主品牌為核心目標。早在上世紀80年代,海爾集團總經理張瑞敏就提出了“打造海爾世界知名品牌”的戰略。1998之後,海爾全面實施國際化戰略,使海爾成為國際化的海爾,從中國名牌成長為世界名牌。

海爾集團在海外投資建廠時,堅持打海爾品牌。中方投資者是海爾,企業名稱是海爾,生產和銷售的產品是海爾品牌。從這個角度來看,海外投資不僅是海爾占領國際市場的手段,也是海爾建立世界名牌的有效途徑。海爾賦予了海外投資新的功能和意義。海爾采取的“先易後難”的策略,是由海外品牌建設模式決定的:海爾先進入歐美等國際經濟舞臺上分量最重的發達國家和地區,以品質讓當地消費者認同海爾品牌,獲得當地名牌地位,再以品牌優勢進入發展中國家。海爾在美國和歐洲的設計、生產、銷售“三位壹體”本土化戰略,正是為了在歐美國家樹立本土化的品牌形象,進而將海爾打造成世界知名品牌。隨著本土化知名品牌在全球的崛起,海爾打造世界知名品牌的目標正在成為現實。2004年6月365438+10月31日,世界五大品牌價值評估機構之壹的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100全球最具影響力品牌》報告公布,中國大陸僅有海爾集團入選,排名第95位。

海外自主品牌建設投資模式的主要特征非常明顯。第壹,企業海外投資的核心目標之壹是打造世界知名的自主品牌,無論是綠地投資還是跨國並購。二是采取“先易後難”的策略,這有兩層含義:即采用這種模式的企業在進入國際市場時,采取先易後難的策略。比如海爾進入國際市場,首先進入歐美等在國際經濟舞臺上有分量的發達國家和地區,然後依靠品牌優勢,讓當地消費者認同海爾的品牌,獲得當地名牌地位;同時,企業采用這種模式進行海外投資的方式也是先易後難,即先在發達國家設廠,再向發展中國家擴張。由於創立自主品牌的定位較高,企業在跨國經營初期註定要經歷壹段較長的困難時期,然後品牌才能逐漸被消費者認可、認同、認同,才能打開局面。第二,“先有市場,後有工廠”。比如海爾先以出口自有品牌的產品進入海外市場,待海爾的品牌被當地消費者認可並占據壹定市場份額後再投資建廠。

海外投資自主品牌創建模式有其優勢和制約因素。從優勢上來說,首先,這種海外投資模式屬於“積財薄發”的類型。雖然壹開始很難面對成敗風險,但壹旦打造出世界知名品牌,就可以在國際投資生產中處於產業鏈的高端,可以獲得超額利潤,從而可以不再為國外跨國公司打工,為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和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這種模式將建立統壹的自有品牌和本土化戰略有機地結合起來。比如,為了滿足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不同需求,海爾在統壹自主品牌的前提下,實施了設計、生產、銷售“三位壹體”的本土化發展戰略。

從約束條件來看,這種海外投資模式頗具挑戰性。首先要求企業有雄厚的資本和較強的管理能力,有壹定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品牌。同時也要求國內投資企業要有熟悉國外本土市場的專業人士,才能成功打造和管理品牌。因為在海外經營壹個企業已經很難了,在那裏的知名品牌中創建自己的品牌更是難上加難,要塑造壹個品牌在當地樹立和打造成為知名品牌更是難上加難。這就要求國內投資企業的起點要高。在目前的條件下,我國大部分企業不具備這些條件。其次,這種海外投資模式成本高,風險大。國際知名品牌不是壹朝壹夕形成的,而是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積累,需要大量長期的品牌投入。應該說,品牌的價值其實是品牌投資的回報。那麽,海外企業既要投資生產,又要投資品牌,短期效益肯定會因為雙重投資而受到影響。

第四,海外M&A品牌投資模式

海外M&A的品牌投資模式與海外建立自主品牌的投資模式截然不同。是指通過收購國外知名品牌及其品牌影響力來開拓當地市場的海外投資模式。這種模式的壹個主要特點是“買殼上市”,即先買國外知名本土品牌的殼,然後用這個殼包裝產品,以獲得或挽回當地消費者的認可,快速進入當地市場。二是由於被收購的品牌大多是經營不善或破產的海外公司知名品牌,仍有壹定的影響力和銷售渠道,因此這種模式節省了海外品牌建設和品牌推廣的時間和費用。第三,這種模式適合有壹定資本基礎、信譽良好、有能力收購和控制海外知名品牌的大型企業。

海外M&A的品牌模式已經成為TCL集團獨特的海外投資模式。2002年9月,中國TCL集團旗下的TCL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收購了施耐德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資產,這是壹家擁有65,438+065,438+03年歷史的百年老店,在德國和歐洲有著廣泛的基礎,被譽為“德國三大民族品牌之壹”,其中包括“施耐德”(。繼收購德國施耐德之後,TCL集團於2003年7月斥資數百萬美元間接收購了美國著名家電企業Govedio,為全資收購。Govidio是壹家制造錄像機和DVD等視頻產品的渠道公司,年銷售額超過2億美元。收購美國公司Govidio後,TCL集團仍計劃繼續使用Govidio的品牌在美國市場銷售彩電、碟機等產品,努力擴大在美國市場的份額。以國外品牌開拓海外市場,已經成為TCL集團獨特的海外營銷策略。

目前,中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最重要的優勢是成本優勢和產品優勢,最差的是品牌優勢。通過海外投資收購壹些國外知名品牌,取長補短,有利於提升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動詞 (verb的縮寫)海外品牌出口投資模式

海外品牌出口投資模式是指那些在國內具有獨特品牌優勢的企業,在海外投資時並不投入太多資金,而多以品牌入股合資或特許、連鎖經營的形式進行擴張。目前采用這種模式進行海外投資的中國企業很少,比較典型的就是北京同仁堂。

同仁堂,中華老字號,已有330多年的悠久歷史,現已成為現代化大型中藥企業。同仁堂的品牌享譽國內外。作為中國第壹個馳名商標,其品牌優勢得天獨厚。目前,同仁堂商標已獲得國際組織保護,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註冊,並在臺灣省註冊了首個大陸商標;同時,同仁堂的產品暢銷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仁堂在中國有300多家零售和加盟藥店,還在海外設立了10多家公司或藥店。是2002年出口創匯最多的中藥企業。顯然,同仁堂的知名品牌已經成為同仁堂集團開展跨國經營的獨特優勢。同仁堂的海外投資,無論是以品牌股份合資的形式,還是以獨資、特許、連鎖等其他方式,都註重將同仁堂這個中華老字號的金字招牌輸出到海外,以拓展海外市場。同仁堂的海外品牌出口投資模式與海爾集團不同,前面的分析就是代表。後者是“走出去”的同時創造品牌,而前者是“走出去”時已經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成熟品牌。

采用這種模式的前提條件是企業要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這是目前國內大多數企業的“軟肋”。所以目前國內大部分企業都不具備采用這種模式的條件。但隨著中國企業爭創名牌進程的加快,相信在壹定時期後,這種模式會逐漸流行起來,因為很多在華投資的外國跨國公司都采用了這種模式進入中國市場。雖然中國整體上確實缺乏世界知名品牌,但中國的壹些企業在中藥、中式餐飲等行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馳名商標,在世界上具有核心競爭力。這些行業的企業在跨國經營和海外投資中,壹定要註重自身品牌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力,爭取盡快做大做強,成為在中國具有獨特產業特色的跨國公司。

六、海外資產M&A模式

所謂海外資產M&A模式,是指中國企業作為收購方購買海外目標企業的全部或主要經營性資產,或者收購壹定數量的股份,以控制或參與其中的投資行為。中國企業壹般不承接並購後目標企業原有的債權債務和可能的補償,只承接目標企業原有的資產和業務。2000年4月,萬向集團整體收購美國舍勒公司是海外資產收購模式。此外,比如海爾集團收購意大利冰箱廠,北京東方電子集團收購現代電子,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收購西班牙Ripso公司在印尼五大油田的部分權益,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出資兩億多美元收購印尼油氣田資產,中國網通(香港)公司率先收購亞洲全球電信網絡資產,華立集團收購飛利浦在美國聖何塞的CDMA移動通信部門。上海肥皂集團有限公司收購美國SPS公司和Polystor公司的充電電池生產資產項目也屬於這種投資模式。

美國舍勒公司成立於1923,是美國汽車市場三大零部件供應商之壹。早在1984年,舍勒公司就給了萬向3萬套萬向節的訂單,萬向開始了汽車零部件生產之路。萬向的產品以“Scheler”的商標在美國市場銷售。從1994開始,由於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內部決策失誤,舍勒公司的經營開始走下坡路。後來舍勒主動提出要求萬向合並。結果,萬向花了42萬美元收購了舍勒的品牌、技術專利、專用設備、市場網絡等主要資產,而廠房和設備則被另壹家公司買走。收購“舍勒”最直接的效果是,萬向每年將在美國市場增加至少500萬美元的銷售額。更深遠的意義在於,由於收購了“舍勒”,萬向的產品有了本土品牌、技術和生產基地的支持。

以資產並購的方式進行海外投資,可以避免目標公司將原有債務和“或有債務”轉移給我們企業。因此,我國企業在以並購方式進行境外投資時,如果考慮到境外目標企業可能存在債務不清的情況,且交易完成後可能因向他人提供擔保而導致賠償,可以采取資產收購的方式。另外,在資產收購的模式下,只要目標公司有足夠法定人數的股東贊成資產出售,就可以進行收購,即使目標公司少數股東想阻撓,也不影響我公司的實際收購。

這種方法的壹個限制是我們需要投入更多的營運資金,因為我們大部分是用現金購買。第二,中國M&A企業要在M&A完成後對目標企業進行整合,以達到海外M&A的目的,因此要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和整合型人才。第三,在掌握目標企業的債務、稅務、法律訴訟等方面的任何疏漏,都可能形成並購陷阱,制約並購目標的實現。

目前,國際直接投資業務的主要模式是M&A投資,而不是新投資模式(或綠地投資模式),所以應該說海外資產M&A模式是壹種流行的海外投資模式。此外,資產M&A模式處理的是非上市企業數量龐大,上市公司畢竟只是海外企業集團的壹小部分,因此該模式比海外股權M&A模式具有更廣闊的應用空間,更適合廣大中小企業。隨著我國海外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M&A投資將日益成為企業海外投資的重要方式,其中資產M&A模式將被更多企業選擇。

七、海外股權M&A模式

境外股權M&A模式是指中國公司購買境外目標公司(通常為上市公司)發行的有表決權的股份或認購其新增註冊資本,獲得的股份達到壹定比例,對公司行使經營控制權的壹種境外投資行為。在海外股權M&A模式下,交易的對象是海外目標公司的股權,最終獲得的是目標公司的控制權。作為收購方,中國企業成為海外目標公司的新股東。近年來,國內企業選擇股權並購方式進行海外投資的案例越來越多,如萬向集團2001收購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美國UAI公司,北京東方電子集團2003年收購上市公司冠捷科技等。

2003年8月,北京東方電子集團以654.38+0.05億港元收購在香港和新加坡上市的冠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超過3.56億股股份,以超過26.36%的股份成為冠捷科技第壹大股東。冠捷科技是壹家專業從事R&D、制造和銷售CRT顯示器、LCD顯示器、PDP顯示器和液晶電視產品的高新技術企業。通過此次海外股權收購,北京東方電子集團將擁有從TFT-LCD面板到顯示整機的技術和產能,以及全球市場、R&D和服務體系,從而奠定“通過產業整合提高行業核心競爭力”的戰略目標。

在股權M&A模式下,我們M&A企業作為投資者可以是上市公司,也可以是非上市公司,但境外目標企業壹般都是在聯交所上市的上市公司。股權並購實施過程復雜,但法律程序簡單。在法律程序上,只要收購方取得股權優勢,董事和監事就可以連任。股權收購完成後,境外目標公司作為我公司的境外子公司存在,具有獨立的法律地位。因為銷售協議的簽署方是我們收購企業和海外目標公司的不同股東,所以這種投資模式的交易決策是分散的。

以股權並購方式投資,由於不增加海外目標公司及其股東的稅式支出,收購成本低;同時可以利用股權並購獲得目標公司的控股權,使目標公司在經營上與我公司形成壹個整體,服務於我公司的國際化戰略。但有了這種模式,在股權收購的條件下,我們企業要對海外目標公司的所有債務負責。此外,由於M&A交易的分散決策,它可能會遇到來自少數股東的阻撓。

隨著國際證券市場的發展,股權並購方式越來越流行。我國企業采用股權並購方式進行海外投資,不僅可以擴大生產規模和市場份額,還可以實現規模經濟,節約交易成本,獲得生產要素內部化的收益;我公司通過股權並購的方式,以“小資本”控制“大資本”,獲得海外目標公司的控制權,實現企業資本的滾動發展,快速實現企業海外擴張的目標;通過股權並購,還可以實現我國企業間接海外上市的目標,即買殼或借殼上市。

八、國家戰略主導投資模式

國家戰略主導型投資模式是指我國部分大型能源企業的海外投資,主要由政府推動,著眼於國家宏觀利益,為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國家能源安全需要而進行的海外資源開發投資。投資海外能源開發是實施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的重要步驟。這種投資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投資回收期長,投資風險高,需要政府推動並承擔主要風險。在這個模型中,既包括新建的海外企業,也包括通過資產或股權並購設立的海外企業。目前這種投資模式主要體現在能源戰略上,未來將擴展到資源戰略。

這種模式海外投資的代表企業是中國三大石油巨頭,即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石油能源是保障中國經濟發展的最重要能源,以國家戰略主導模式開展海外能源投資是解決能源瓶頸的重要途徑。近年來,三大石油巨頭積極實施國家提出的“走出去”戰略,著眼國家長遠能源安全,相繼投資開發海外油氣田,開工項目超過20個。三大石油巨頭與國外的很多合作項目都采用“分油”的方式,即中國石油企業參與或投資當地的石油建設項目,每年獲得項目石油產量的壹定份額。這種方式在壹定程度上保證了石油進口數量和價格的穩定。

境外投資主體壹般為大型國有或國有控股重點能源企業,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大,資金來源有保障,抗風險能力強,有利於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的實施。因為把實施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的宏觀利益放在首位,所以比其他把企業利潤最大化放在首位的投資模式更能有效地為國家戰略服務。中國人均資源量低,壹些自然資源如石油的供應形勢越來越嚴峻。為了保持國內經濟的穩定增長,中國必須通過海外投資參與國際能源生產分工,盡可能利用海外能源,實施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目前,中國最大的海外投資發生在自然資源行業,在未來很長壹段時間內,國家戰略主導下的海外投資仍將是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重要方式之壹。但這種投資模式在非能源行業壹般不會采用,非國有大型能源企業目前采用也不現實,因為需要大量的投資。

九。海外R&D投資模式

海外R&D投資模式是指中國的壹些高科技企業,而不是傳統的制造企業或資源開發企業,通過建立海外R&D中心和利用海外R&D資源,將R&D國際化,獲得國際先進水平的自主知識產權,將對外直接投資與提供服務相結合。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簡稱“華為”)開創了這種海外投資模式。

華為在全球建立了8個大區部門和32個分支機構,並在美國矽谷和美國達拉斯、印度班加羅爾、瑞典莫斯科、俄羅斯等地建立了多個海外R&D中心,通過各種激勵政策吸引海內外優秀科技人才進行R&D,及時了解行業最新動態。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統計,截至2002年底,華為申請了265,438+054項專利,在發明專利方面居國內企業之首,而華為申請的國際和國外專利為65,438+098項,居發展中國家企業之首。華為作為中國馳名商標,在86個國家和地區註冊超過600次。華為依靠全球技術發展網絡,利用遍布全球的R&D機構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更快的響應速度和更好的性能價格,幫助全球運營商建立可持續盈利的運營模式。現在,華為的設備已經在非洲、南美、東南亞和東歐的40多個國家全天候運行。通過掌握越來越多的核心技術,華為已經能夠在世界電信市場上與跨國公司競爭。

高新技術企業要參與國際競爭,進行海外投資,必須具備較強的技術開發實力和創新能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然而,我國高技術企業的弱點和薄弱環節在於普遍缺乏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創新能力嚴重不足。解決這壹問題,可以借鑒華為的做法,投資海外R&D,建立R&D中心,利用海外R&D資源,推進R&D國際化,獲得國際先進水平的自主知識產權,提升科技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