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公司 - 武安綜合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嚴格。

武安綜合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嚴格。

河北省武安市綜合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創建於1992。是首批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首批國家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首批國家級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全國中等職業教育德育工作先進學校、全國職業教育百強學校、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文明競賽“十年成就獎”、全國先進校園網絡管理學校、全國先進辦學單位、全國首批星火學校、河北省。學校連續九年被河北省評為省級文明單位,是河北省職業教育的壹面旗幟和品牌學校。學校占地面積464.5畝,建有9層10000多平方米的訓練和實踐場地(車間)46個專業實訓室,14教學樓、實驗樓、多功能圖書館樓、師生公寓樓、餐廳和10000多平方米的高標準塑膠田徑場。學校分為南北兩個校區。設有機電、會計、計算機、農林、裝備制造、綜合、戲曲藝術等7個教學部,焊接、汽車維修、會計與計算機、機械、建築、醫療、幼師、旅遊、農林牧等36個全日制專業。有65438學生+02421。教職工709人,專任教師609人,研究生學歷教師34人,高級職稱教師165人,其中5人曾赴德國、新加坡等國學習。

近年來,學校緊緊圍繞武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解放思想、二次創業、全面建設充滿活力、美麗幸福的武安的目標,高舉“厚德載物、精藝強業”的校訓,堅持把升學與就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面向河北南部,輻射全國,為當地農村、企業、行業、社會培養新型產業大軍、技能人才和高層次人才。 對口高考成績13年全省第壹;改革教學模式,推進能力本位的項目教學;開展全日制“送教師下鄉”,在全市22個鄉鎮設立武安職教中心分中心;每年開展“學術月”,申報國家級、省級教研課題20余項,完成學校教研學術成果60余項;開創了“能力本位項目教學六環模式”、“六率價評估中職辦學質量效益”、“推進民族傳統文化建設”、“百項工程強化教師能力”、“實現工學結合”、“做好五節課”等領先全省的教研教學模式和亮點。創新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運行機制,校企合作從集團走向聯盟,努力打造科技型、品牌型、吸引力型的現代職業教育中心。

壹是示範校項目建設圓滿完成。

自2011年7月起,我校開始實施國家示範校項目建設,嚴格按照建設規劃和三部委批準的任務書確定的四個重點專業和兩個特色項目建設計劃,緊緊圍繞“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改革、教師隊伍建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運行機制建設”三大領域,完成了示範校項目建設的全部任務。焊接技術應用專業建有激光焊接、氬弧焊、埋弧焊、電弧焊等6個實訓室和車間,固定資產1.8萬元,其中76萬元。校外實訓基地8個。該專業學生人數從建設初期的300多人擴大到現在的600多人,年社會培訓達到1000人。汽車運行與維修專業建設了電噴發動機、自動變速器、車身電控實訓室、汽車拆解車間、汽車大修車間等6個校內實訓場地,設備總價值209萬元。校外實訓基地7個。發展了通用汽車博士專業。在校學生從2011年的200人增加到2013年的400多人,年對外培訓達到500多人。軟件與信息服務專業在原有10多媒體機房的基礎上,新擴建了兩個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訓室。校外實訓基地10個。目前,軟件與信息服務專業在校生超過1.200人,每年開展社會化培訓超過1.000人次。社會文化藝術類專業投資1.8萬余元新建舞蹈室、音樂室、電鋼琴室、聲樂室。資金投資1560萬元,建築面積7250平方米的藝術中心大樓主體工程已完成,室內場地裝修投資2100萬元,即將交付使用。在校學生從建設之初的110增加到現在的300人。兩個特色項目建設先後投入資金486萬元,同步達到預期效果。校園信息化工程改造升級工程,校園網絡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建立了網絡應用信息平臺、電子閱覽室和安全校園監控網絡。拓展培訓服務功能項目,新增26個實訓室和500個培訓站。校內實訓基地儀器設備數量達3732臺,儀器設備總價值達4490萬元。

第二,大力推進學生道德教育

我校堅持把升旗儀式、軍訓、文藝演出、勞動周、技能競賽、學雷鋒、春季運動會作為對學生最基本的德育管理。把“五個壹”活動(即每月壹個德育主題、主題班會、文明禮儀評比、黑板報和公告欄更換、每周壹次國旗下講話)作為培養學生德育的常規工作。從2004年開始,我校連續八年有近萬名學生參加中等職業學校“文明風采”競賽,近千名學生獲獎。我校連年獲得“文明作風”優秀組織獎,是河北省唯壹獲此殊榮的學校。2013年,我校榮獲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文明“十年成就獎”,是河北省唯壹獲獎單位。其獲獎具有全面性和代表性,含金量極高,標誌著武安職教中心在文明德育方面壹直走在全國前列,成績得到了國家的充分肯定。

第三,全面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

我校現有教職工709人,其中專任教師609人,其中“雙師型”教師占85.6%。在“雙師型”教師中,有50多名教師成為省、市、縣中心教研組成員,16名教師成為省名師、優秀骨幹教師、教學能手,19名教師入選市名校長。在全校範圍內開展基於能力的項目化教學改革,推廣“定向訓練、技能教學、興趣學習、示範做”十二字教學法和八字教學策略,努力打造高效課堂、技能課堂、魅力課堂。2012年,我校實施“百花工程”,開展百名教師車間學習技能、百名教師崗位修復的系統工程。我校還根據專業、崗位、技能和不同程度學生的需要,選派優秀青年教師赴德國、新加坡、北京、大連、青島、廣州、石家莊等地培訓。2012年4月,在河北省首屆創新教育大會暨河北省創新教育學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武安職教中心基於能力的項目化課程改革的六個環節”主題報告受到與會專家的壹致好評。

第四,繼續深造人數穩步快速增長。

我校自1999以來壹直處於全省前列,脫穎而出,勇攀高峰。可以說保持了持續穩定的增長,學習成績壹年比壹年更上壹層樓,連續13年全省第壹!連續十五年蟬聯邯鄲第壹!2013年,在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下,我校再次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專科及以上招生1346人,本科招生382人,再次創造了我校升學的歷史新高!我校每年招生都在蓬勃發展,2065年招生3480人,438+00,2065年招生3590人,2065年招生438+065,438+0,2065年招生3681,2065年招生438+03,2065年招生3852人,438+03。2012年7月,我校招生熱點新聞刊登在教育部內部雜誌上,教育部副部長盧鑫在內部雜誌上作出批示,要求召開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形勢分析會,解讀我校招生經驗。

動詞 (verb的縮寫)創新校企合作新模式

在校企合作實踐中,我校從抱團走向聯盟,探索出“三引、二引、四引”校企合作運行機制,通過“引進設備、師資、項目”進校園,搭建資源支撐平臺;通過“學生進企業,教師進車間”實現頂崗實習的目標,通過與企業“聯合教學實習、教材開發、就業、雙向培養”,培養適合崗位需求的專業技術人才。我校與河北金鼎重工、河北華豐等465、438+0企業、65、438+06高校、科研機構建立了跨學科、跨專業的勤工助學關系。實行了企業進校、教師進課堂的制度,解決了學校工學結合的許多實際問題。在海爾集團、美的集團、富士康公司、青島特銳德電器公司等省外多家大中型企業開辟就業基地,促進了學校、企業、社會的長期和諧發展。如河北金陽工貿有限公司向學校提供機床等專業技術人員,學校提供實習實訓場地,實現師徒結合、產教結合、崗位培訓和直接就業。每年有2300名學生(次)在實習和勤工助學交替。三年來為地方和合作地區培訓1萬余人,為企業員工培訓18000人。畢業生就業率100%。

六、做好“送教育下鄉”工作

本著服務三農和企業的宗旨,我校大力開展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培訓和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各種短期培訓常年不斷,壹年培訓次數超過10000次。職業技能鑒定全面開展,我校畢業生100%擁有雙證。我校連年參加河北省職業學校學生技能競賽並取得優異成績。我校被認定為武安市綜合性職業技能鑒定基地、河北省陽光工程百個品牌基地。被科技部命名為首批星火學校,被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認定為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培訓基地。為響應上級“送教師下鄉”培養新農村建設雙帶頭人的要求,我校自2009年起在全市22所鄉鎮成人學校設立職教中心分校,培養成人學員。我校在幾年的實踐中,探索出了“資源互補派教師下鄉”的制度模式,以“5+2”、“白+黑”的形式授課,得到了教育部門相關領導的充分肯定。

七、熱心幫助貧困學生。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友愛互助、扶弱濟困、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是我們全社會的責任和義務,也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舉措。目前由於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我們身邊還有壹群學生。他們渴望知識,熱愛學習,學習成績優秀,卻因為家庭貧困或遭遇不幸而面臨輟學或放棄繼續學業的機會。為了讓每壹個貧困學生都有壹個正常的學習生活環境,保證每壹個學生都能順利完成學業,達到培養壹個職教生脫貧致富的目標。我校嚴格執行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和中等職業學校農業專業學生免學費政策。2012年向河北省貧困農專業學生發放學費補助484.6萬元。同時,積極協調社會救助基金會對貧困中職學生進行資助。三年來,為110貧困殘疾學生發放社會救助金36萬元,建立了國家救助和社會救助多元救助體系,不讓壹名中職學生因貧輟學。組織全校教職工開展向貧困學生獻愛心活動,使全校所有貧困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幫助。季是我校農林系的學生。她在校學習期間身體不適,去醫院檢查後被確診為直腸癌。為了治病,她家壹貧如洗。我校領導、師生隨即在全校範圍內發起愛心捐款活動,短短兩天捐款達到14725元。我校還先後為兩名患白血病的貧困學生捐款共計5萬余元,讓這些貧困學生在沒有希望的時候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學校大家庭的溫暖,增強了戰勝病魔的勇氣和決心。

總之,我校將著力鞏固全國示範學校、國際生態學校、文化傳承學校、全國百強學校、全國德育先進集體、文明風尚大賽“十年成就獎”等成果,把需要工作的人培養成需要工作的人,把培養技能深造的人培養成培養技能的人,把想學會問的人培養成想學的人,從而實現建設現代化大學和名校的宏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