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公司 - 中國開創了飛行。妳是誰?

中國開創了飛行。妳是誰?

說到飛機的發明者和制造者,很多人都知道美國的萊特兄弟。眾所周知,壹個和萊特兄弟生活在同壹個時代的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的土地上,完全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設計、制造並駕駛了中國歷史上第壹架飛機。他就是馮如。他的成功僅比萊特兄弟晚五年。

1883,馮如,廣東恩平縣人。65438年至0894年,馮如跟隨叔叔踏上了前往美國的航程,很快到達美國西部城市舊金山,開始了新的生活。六年後,馮如調到紐約,在那裏學習機器制造。他學習非常努力,經常學習到深夜來討論壹個問題。五年後,馮如掌握了廣泛的機械制造知識。他熟悉36種機器,還發明制造過水泵和打樁機。他設計制造的無線電收發機由於性能良好,很受用戶歡迎。當時,馮如已經成為著名的機器制造商。

正當馮如專心研究制造機器的時候,傳來了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旅順口、大連和中東鐵路的消息。

1904年,日本和俄羅斯兩個帝國主義國家為了爭奪中國東北的特權,在中國的土地上展開了壹場狗咬狗的戰爭。在美國的斡旋下,兩國於1905年9月締結《樸茨茅斯和約》,規定將旅順口、大連及遼東半島南端附近海域劃歸日本。長春到旅順口的鐵路也交給了日本。面對這壹切,腐敗的清政府置之不理,認了。馮如為祖國的不幸感到難過,發誓要用自己的技能報效祖國。起初,他想為祖國建造壹艘軍艦,以加強中國的海防。當時因為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引起了強烈的國際反響,各國都把飛機、飛艇、航空武器作為當時先進的國防裝備來發展。馮如心想,造壹艘軍艦要幾百萬,不如造幾百架,更便宜,更省力,更有用。打定主意後,他對助手們說:“現在是壹個競爭激烈的時代,飛機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軍事裝備。如果能造出幾百萬架飛機,駐紮在中國各個港口,就足以加強中國的國防,外國列強再也不敢欺負我們了!”當有人質疑他是否有能力研制壹架飛機時,馮如堅定地說:“我發誓要用我的壹生為我的國家研制壹架飛機。如果妳什麽都不做,給我死!”

馮如集資65,438+0,000多美元成立了中國第壹家飛機制造公司。1907年9月,馮如和他的助手、愛國華僑朱竹泉、朱兆懷、司徒碧如在烏倫地區租了壹個車間,開始了研制工作。當時萊特兄弟的飛機剛剛起飛,為了保持壟斷地位,他們封鎖了所有信息。馮如他們只能依靠自己的空氣動力學知識,從零開始繪制設計圖紙。他們起早貪黑,夜以繼日地工作,攻克了壹個又壹個技術難關。經過半年的努力,第壹架飛機終於制造出來了。

1908年4月,馮如在奧克蘭麥田試飛,朋友勸他為了安全改試飛。馮如婉言謝絕了他們的好意。他對朋友們說:“生命並不寶貴。只要中國的飛機能飛上天,死也值得!”馮如揮揮手,踏上了自己做的飛機。伴隨著轟隆隆的馬達聲,飛機在升到幾十英尺的時候離開地面,它傾斜了,飛機突然墜落地面。圍觀的人叫著馮如的名字,跑向飛機。沒想到,鳳茹很隨意地從破損的機翼下鉆了出來。我見他淡定從容,對過來的助手說:“看來又要從頭開始了。”

經過精心計算,馮如重新設計了零件圖,精心制作了機翼、方向舵、螺旋槳、內燃機等零件。組裝後,壹架全新的飛機誕生了!9月21日,馮如在科林達再次試飛。在他的控制下,飛機起飛,飛行了2600多英尺(1英尺=0.3048米),然後緩緩降落在草坪上。經測定,馮如的飛機首飛達到了2640英尺,比萊特兄弟的首飛紀錄多了1788英尺。幾天後,舊金山的壹家報紙報道了試飛的消息。題目是:中國人在航空技術上超越西方。飛機從設計到試航只用了壹年零兩個月。馮如以其傑出的天才和豐富的創造力為中國人民贏得了榮譽。馮如的成就極大地鼓舞了正在被西方列強奴役的中國人民,使他們認識到中國人民的力量,增強了中國人民的自信心。孫中山先生看到馮如的成功演出,感嘆道:“中國人才濟濟!”

1910年,馮如在美國設計制造了壹架性能更好的飛機。這架飛機的機翼長29.5英尺,寬4.5英尺。內燃機30馬力,螺旋槳每分鐘1200轉。5438年6月+當年10月,舊金山舉辦國際飛行比賽。馮如帶著他新設計的飛機參加了比賽。飛行高度700多英尺,時速65英裏(1英裏≈1.609公裏),打破了壹年前在法國舉行的首屆國際飛行比賽的世界紀錄,獲得壹等獎,使中國人在航空技術上再次超越西方。馮如已經成為世界公認的飛機設計師、制造商和飛行員。

馮如的名氣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外企不惜重金聘請馮如。為了爭奪制空權,歐美國家都在積極發展航空,拼命招募航空專業人才。馮如壹心要發展中國的航空事業,要為中國造更多的飛機,所以斷然拒絕了其他國家的雇傭,仍然尋找機會報效祖國。當時清政府也在準備組建空軍。他們派人去美國找馮如,希望他回國工作。馮如喜出望外,當即答應,說:“為祖國貢獻自己微薄的才能,是我畢生的心願!”

1911二月,馮如和他的助手朱竹泉、朱兆懷、司徒碧如帶著他們自制的兩架飛機和飛機制造機踏上了歸途。途中,望著波濤洶湧的太平洋,馮如思緒萬千。他記得當今世界航空的飛速發展。從第壹架飛機誕生至今,不到10年的時間裏,世界上已經出現了860多架飛機。這些飛機大部分掌握在西方大國手中,但中國連壹架都沒有。他發誓要以“增強國家健康,維護利益”為宗旨,發展祖國的航空事業,使祖國早日富強起來。

經過1個多月的航行,馮如壹行順利抵達香港,清政府專門派軍艦“鮑比”號迎接,並把飛機和機器安放在廣州郊外。馮汝元本打算在廣州郊區為民眾演示駕駛飛機,但由於革命黨人發起的黃花崗起義,這壹計劃未能實現。隨著革命高潮的到來,清政府對馮如越來越感到不安。他們不僅取消了飛行表演的計劃,還派人監視馮如的行動。馮如對反動政府的愚昧和腐敗非常失望。他經常對著天空大呼小叫,覺得自己生不逢時,沒有辦法報效國家。

就在馮如極度抑郁的時候,辛亥革命爆發了。馮如毅然參加革命軍,投身推翻清朝、建立共和國的革命洪流。革命軍任命馮如為陸軍飛機機長,授權馮如組織飛行偵察隊,配合北伐軍對駐守北方的清軍實施空襲。後來由於南北統壹,飛行偵察隊沒能組織起來。孫中山就任南京政府臨時大總統後,非常重視中國航空事業的發展。他積極籌備南京機場,並於1912年2月舉行了中國首次空中飛行演示。在這次演習中,馮如等人駕駛的飛機中途發生故障,飛了幾十英尺後降落,飛機受損。雖然演習沒有成功,但它的政治作用還是達到了。新聞陸續見諸報端,在全國引起積極反響,因為這是中國人第壹次在自己的土地上用自己的飛機進行飛行演習。

1965438+2002年8月5日,經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批準,馮如在廣州郊區進行了第二次飛行表演。中午11左右,馮如走到了觀眾面前。他簡單介紹了飛機的性能,然後登上飛機,為觀眾做了壹個飛行表演。隨著馬達的轟鳴聲,飛機升入了天空。馮如正帶著自己的雄鷹翺翔在藍天。飛機像壹個矯健的銀燕,上下左右;看臺上充滿了歡呼聲、鼓聲和音樂。特技飛行表演結束後,馮如準備著陸。突然,他看到遠處有兩個孩子在跑道上玩耍,壹件不幸的事情即將發生。就在這千鈞壹發的時刻,馮如猛拉操縱桿,踩下油門。飛機突然像壹只瘋狂的鷹直沖雲霄,壹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得以避免。但由於馮如用力過猛,飛機失去了平衡。在搖晃過程中,壹些零件受損,飛機突然落在草地上。周圍的觀眾如潮水般向馮如勇湧來。當他們從飛機殘骸中救出馮如時,馮如頭部、胸部和腹部都受了重傷。觀眾含淚將馮如送往醫院,但經搶救無效死亡,年僅29歲。

9月24日,廣州各界人士在馮如飛機失事地點舉行追悼會。按照馮如的遺願,他的遺體被安葬在廣州東郊白雲山下的黃花崗烈士墓左側,並立碑紀念,尊稱他為“中國第壹飛行員”。

學習點

多鏡望遠鏡

天文望遠鏡太大或輕微變形,無法追蹤夜空中恒星運動的軌跡。解決這個問題的壹個方法是通過使用現代電子和光學技術將較小的望遠鏡組合成組。這是多鏡天文望遠鏡。來自天體的光能集中多少,與鏡頭面積成正比。多鏡天文望遠鏡的使用,既減輕了重量,又增加了面積,而且制作成本少很多,效果也比其他望遠鏡好。多鏡天文望遠鏡開辟了使用巨型天文望遠鏡的新時代。

在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他關於使用液體燃料作為火箭推進劑的理論之前,幾乎所有關於未來火箭的想法都是基於使用固體粉末作為火箭燃料的理論。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了使用液體燃料的可能性,這讓火箭研究人員眼前壹亮。從此,火箭研究走出了單純使用固體燃料的死胡同。

事實上,齊奧爾科夫斯基對現代火箭領域的貢獻遠不止於此。

齊奧爾科夫斯基出生於1857。童年的齊奧爾科夫斯基沒有得到命運女神的眷顧。相反,他在童年遭受了許多難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齊奧爾科夫斯基九歲時,染上了壹種急性傳染病——猩紅熱。由於當時醫療條件差,他雖然僥幸逃脫了死神的魔掌,但卻留下了終身無法治愈的後遺癥:耳朵幾乎失聰,只能靠助聽器生活。然而,也許正如人們常說的,艱苦的環境往往造就天才。命運沒有讓齊奧爾科夫斯基屈服,相反,它激發了他與之抗爭的雄心。齊奧爾科夫斯基的疾病使他幾乎沒有受過正規的小學教育,所以他在家自學了小學和中學的各種課程。他從小就喜歡觀察無邊無際的星空,幻想自己有壹天能在神秘的宇宙中遨遊。於是在16歲的時候,他踏上了莫斯科留學之路,希望在大學課堂上充實自己。然而,莫斯科的大學也拒絕了他的入學申請,理由是他的耳朵無法正常聽力。齊奧爾科夫斯基通過自學完成了高等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學等幾乎所有的大學課程,為他以後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迫於生活壓力,幾年後齊奧爾科夫斯基從莫斯科回到家鄉,在壹所鄉村學校拿起教鞭,成為壹名中學教師。他擅長在課堂上啟發大家的思維,帶領孩子們自己做壹些簡單的航空實驗。下課後,他從未放棄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的妻子和家人在這方面給予了他很大的理解和支持,並為他攢錢買書和設備做研究。

1883年,26歲的齊奧爾科夫斯基在《航天》上發表了他的第壹篇科學論文《外太空》。他提出如果要去宇宙,必須依靠噴射裝置的力量,然後畫出了世界上第壹艘宇宙飛船的草圖。在描述航天器所依賴的動力時,他形象地將航天器比作壹個裝滿高壓氣體的大桶。只要人們擰開大桶後面的旋鈕,使高壓氣體不斷跑出,氣體產生的反推力就能推動大桶前進。1903年,齊奧爾科夫斯基發表了他最著名的論文《利用火箭儀器研究太空》。在這份重要文件中,齊奧爾科夫斯基不僅明確指出火箭是人類走出地球、征服宇宙的得力助手,而且在世界上第壹個提出了未來火箭應該使用液體燃料的劃時代論斷,為火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齊奧爾科夫斯基認為固體燃料的壹個致命弱點是反應不容易控制,而使用液體燃料可以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所以他提出了壹套使用液體燃料和氧化劑的方法。他認為就像在汽車上安裝油門壹樣,在火箭的燃料儲存室安裝壹個閥門和壹個泵,通過這個閥門控制燃料流入燃燒室的流量,就可以控制反應速度。而且這種方法還有壹個優點,就是隨時可以停止反應,隨時可以重新點火。此外,他還導出了火箭的理想速度公式,稱為“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

人們對齊奧爾科夫斯基的論點感到驚訝,然後感到由衷的欽佩。未來火箭的發展證明了齊奧爾科夫斯基論點的正確性。

除了上述成就,齊奧爾科夫斯基還是壹名優秀的工程師。在朋友的幫助下,他於1891年成功設計制造了俄羅斯第壹個實驗風洞(測試各種實驗條件下氣動參數的儀器),並用它做空氣阻力實驗。此外,齊奧爾科夫斯基在業余時間還是壹名科幻作家。他曾經寫過壹本小說叫《地球之外》,描述了壹些人乘坐宇宙飛船在太空生活的故事。其中的壹些細節,比如人在太空中的失重狀態,在後來的實際太空飛行中得到了驗證。

齊奧爾科夫斯基有句名言,“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會永遠躺在搖籃裏,而是會不斷探索新的天體和空間。首先,他會小心翼翼地穿越大氣層,然後他會征服整個太陽系空間。”時至今日,這句話仍在激勵著人們勇敢地向宇宙的未知領域前進。

學習點

液體推進劑

1898年,俄羅斯人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了液體推進劑用於航空的理論。1926年,戈達德發射了第壹枚液體火箭,使用液氧和煤油二元推進劑。20世紀50年代,前蘇聯發射了第壹顆人造地球衛星,使用液氧和煤油。

液體推進劑大致可以分為單元和二元兩大類。單元推進劑可以是可互溶的液體物質或多組分液體混合物,常用的是硝酸鹽化合物。二元推進劑包括液體氧化劑和液體可燃物。常用的氧化劑有硝酸、液氧等。可燃物質包括偏二甲肼和液氫。燃燒時,兩種液體分別註入火箭發動機的燃燒室。

與固體推進劑相比,液體推進劑具有能量高、發動機可重復使用、成本低、性能易於調整、精度高等優點。缺點是設備復雜。因此,世界各國的近地軌道衛星、通信衛星、偵察衛星、星際探測器、星際飛船等主要使用液體推進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