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公司 - 山西省太谷縣經濟調查

山西省太谷縣經濟調查

壹.發展背景

糧食生產方面,明代太谷“土貧人窮”,“人多田少,豐年谷不足兩個月”。清末農民“在外種五谷,只種瓜果蔬菜”。民國七年(1918)以後,“種樹植棉效益大有提高”,“農民土地少,生計多壹點”。到1940年代末,太谷的農業生產還不足以解決居民的溫飽問題。

新中國成立後,通過土地改革解放了生產力。20世紀50年代,傳統的個體農業生產發生了巨大變化。65438年至0957年,水利建設達到高潮。65438-0958,農業電氣化被列為全省試點縣。到1962,全縣已建成機電提灌站48座,修復老井、打井4815口,開渠1569條。灌溉土地面積從1949增加到25萬畝。1963山西省委書記陶魯家在《紅旗》發表太谷縣農業技術改革的文章,展示了太谷實現四化和實施八字農憲的經驗。1964年,全縣糧食總產量達到81136900公斤,比1961翻了壹番,平均產量201。畝產1.5公斤,是華北地區糧食率先達到“綱要”的兩個縣之壹。“文化大革命”期間,農業生產停滯不前。從65438年到0978年,中國生產者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村又經歷了壹次大的變革。由於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1985期間,糧食產量達到9502萬公斤,比大綱中的1964增產1488.438+0000公斤,是1949的2.9倍。農業總產值為784萬元,比1964和3增長44.2%。是1949的4倍。

太谷是雜糧區。種植品種有高粱、玉米、小麥、小米、大豆、水稻、蕎麥、日本小麥、小米、黑豆、綠豆、豌豆、蠶豆、紅小豆、蕓豆、大麥。主要農作物有高粱、小麥、小米、玉米和豆類。1985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12222畝,總產9062萬公斤,平均畝產233公斤。

果樹栽培是太谷縣重要的林業產業。檳城和沙鍋是這個縣最古老的,有300多年的歷史。氣候和土壤適合果樹生長。檳城和沙果在省內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

民國二十四年(1935),明縣學堂農業園藝學主任楊、賈創辦了湖北第壹座蘋果園——太谷南山桃樹巖果園。他從美國密蘇裏州塔克兄弟苗木公司引進了第壹批蘋果苗木,並從煙臺、錦州等地購買了部分苗木,開創了太谷乃至山西省蘋果樹發展的先河。

第二,現代農業

太谷縣農產品資源豐富而獨特,名優特產眾多。通過實施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形成了蔬菜、水產養殖、苗木花卉、紅棗、水果五大支柱產業。

全縣蔬菜面積達24.5萬畝,是全省先進的設施蔬菜縣。全年豬、雞分別達到654.38+0.7萬頭和304.1.00萬頭,畜產品綜合產量達到654.38+0.3萬噸,人均禽蛋產量居全省第壹,被農業部授予“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稱號。苗木花卉已形成150品種四大品系,種植規模110000畝,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苗木供應基地。胡平大棗,中國十大名棗之壹,棗樹經濟林總面積654.38+0.5萬畝,全縣大棗產量5000萬公斤。水果面積發展到654.38+0.23萬畝,總產量9.2萬噸。完成無公害農產品認證34.6萬畝,76種農畜產品無公害綠色認證。壺瓶棗、檳榔梨、玉露香梨、太谷西瓜、金谷香小米、孝昌驢肉、太谷糕、鮑彤醋、龜齡集酒、怡園幹紅葡萄酒成為太谷特有的農產品。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0952元,連續8年在全省名列前茅,被農業部確定為國家現代農業和農業改革建設示範區。

第三,規模養殖

我縣以規模養殖質量為重點,以園區建設為突破口,著力推進現代規模養殖發展。目前,全縣已建成規模養殖小區221個,形成生豬50萬頭、蛋雞565438+萬只、奶牛6000頭的養殖規模。畜產品綜合產量達到70290噸,畜牧業收入6.5億元。畜禽總產量和人均總產量居全省第二位。太谷已成為全省畜禽生產基地和太原、榆次的菜籃子。特別是現代水產養殖園區建設,成為我縣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新亮點。

第四,苗木花卉

在苗木產業方面,長期堅持“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發展思路,在太谷南山李白林果帶沿線開發苗木花卉基地654.38+萬畝,培育苗木合作社、苗木公司92家,占全省園林綠化市場份額的三分之壹以上,每年為農民提供人均收入1190元,為全省之最。這些成果為我們規劃“生態農業區”建設,實施“生態經濟縣、休閑度假區”戰略創造了有利條件。

目前,全縣已形成以種植苗木花卉為主的專業村6個,高新育苗基地3個,育苗戶1960戶。同時建成華北地區最大的白皮松基地。目前四大品系100多個品種,面積7萬畝,銷售額1.5億元。目前,太谷的苗木遠銷省內外。太原綠化只有1/3的苗木來自太谷。農民發展成有資質的園藝公司,可以直接承包大城市的綠化工程。白燕綠美園藝公司以800萬元向北京奧運會捐贈了200萬株苗木,並簽訂了500萬元的綠化工程合同。三晉第壹花村南鹹陽村,2006年收入近600萬元。

五、無公害基地

我縣在穩定25萬畝瓜菜面積的基礎上,采取調整大棚結構、擴大拱棚規模、加大管理科技力度、提升整體效益等措施,設施農業取得突破,大棚、拱棚種植實現高產高效。目前,全縣設施蔬菜總面積4萬畝,其中日光溫室1.8萬畝,大中型拱棚1.2萬畝,每畝收入1.5萬元以上,總產值41萬元,達到了田間蔬菜效益的5倍以上。工業上形成了煤化工、鑄造、醫藥、冶金、食品加工等五大產業。2011年,全縣馬鋼產量達到50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壹半。廣譽遠中藥生產的清代聖藥龜齡集、定坤丹享譽海內外。被法國資深釀酒師稱為最適合葡萄生長的怡園酒莊基地,出產世界頂級的葡萄酒。

壹.制藥業

太谷醫藥制造業歷史悠久。早在明朝嘉靖二十年(1541),市區時遷巷就開設了壹家名為“廣生”的藥店,開始對名藥龜齡集進行升級。在接下來的400年裏,有60家藥店。大部分都是前店後廠,生產銷售。浙產藥品以中成藥為主。有茶芎丸、玉舒丹、千金散、龜齡集、定坤丹等名藥,行銷海內外。1956公私合營後,部分藥店並入藥材公司,廣生裕、長生源、太谷縣醫用玻璃廠、廣元興、延齡堂四大藥店並入廠裕源制藥廠。1981場地位於縣城東後街,占地面積9000平方米。員工170人。藥用安瓿的生產。1985,產值47.4萬元,利潤2000元。

1956年,在資本主義工商改造運動中,廣生緣、延齡堂、廣生緣、廣元興四家藥店合並為太谷縣廣譽遠藥業有限公司,為公私合營。1957,產值為1427000元。1961,在城市西南角選了新廠房。

1966,產值498.5萬元。“文革”期間,更名為宏偉制藥廠。1973,更名為山西中藥廠,隸屬省衛生廳。1978年,壹種名貴的藥酒——龜齡集酒試制成功。1979、1980連續兩年生產的龜齡集、丁坤丹獲國家優質產品、獎狀、銀獎。紫苑牛黃清心丸、安宮牛黃丸、龜齡集酒分別於1979、1980年獲得省級優質產品稱號。

二、馬鋼的鑄造行業

馬鋼的鑄造業是太谷縣的傳統支柱產業。自1976點燃第壹座沖天爐以來,經歷了30余年的風風雨雨,其“亞洲馬鋼在中國,中國馬鋼在太谷”的輝煌成就難以企及。由於環保和產業政策,該縣對該行業進行了整頓。整合後,到2008年,太谷縣馬鋼鑄造企業由過去的600多家減少到現在的120家,但競爭力得到快速提升,年生產能力翻了壹番,達到近60萬噸,規模以上企業53家,年銷售額過千萬元的企業32家,年銷售額過億元的企業5家。同時,14家企業通過IS09000認證,4家企業獲得KS認證,12家企業獲得自營出口權,年出口交貨達到5.5億元。名牌越來越多,如“GL”牌、“顧”牌、“MT”牌、“京通”牌等。“TG”牌可鍛鑄鐵管件和“顧”牌電力管件分別為省著名商標和省標誌性產品。

太鋼銷售網絡覆蓋全國365,438+0個省、市、直轄市和地區,在大中城市有480多個經銷網點,在港澳臺地區有委托代理商,國內市場份額約為65,438+0/3。產品遠銷歐美、南美、中東、南亞等40多個國家。

第三,煤焦循環

山西太谷恒達煤氣化有限公司是我縣煤焦回收行業的代表企業,是集洗煤、煉焦、化工、電力、氣源、熱源於壹體的大型民營企業。公司占地1500畝,員工870多人。連續多年是太谷縣第壹納稅大戶,山西省百強企業和優秀企業,省政府認定的80家重點焦化企業。2010年,公司生產焦炭37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21483萬元,繳納各項稅金9168萬元。

恒大循環經濟產業園位於太谷縣城鄉結合部,總體規劃面積2000畝,預計總投資48億元。園區以循環經濟為根本理念,以打造兩大產業鏈、十大產業體系為總體發展目標,是省經信委確定的全省循環經濟示範工業園區。壹.發展背景

明代太谷記載“商賈勤於貿易”。清代中期,太谷商業發展達到頂峰。自乾隆開始,170多年間,商號遍布臺灣商埠,整個工商業齊頭並進,範圍廣泛,“從東北到延豐蒙古俄國,西至秦龍,南至吳越川楚”,利潤豐厚。“那些從幾十萬起步的,尤其是顧人的特點”。當時的太谷城是山西的商業中心。作為商業聚集地,“百貨店極旺,列為四崖,旅者顧不上,朝廷官員轉不過彎來”,有“旱碼頭”、“小北京”、“金太谷”之譽,“論三晉之富者,谷中首屈壹指”。民國時期,商業由盛轉衰。“七七事變”後,更是被日軍的劫掠和顏政權的暴政摧殘,生意十之八九毀於壹旦。

第二,廣泛幫助毒販

廣幫是壹個專門做藥材進出口生意,營銷廣東本土藥材的團夥。曾壟斷中國北方藥材進出口200年,與偉邦、懷梆壹起負責南亞、東南亞熱帶植物藥材、動物藥材、礦物藥材的批發和中國大陸人參、鹿茸、當歸、枸杞子等山地藥材的出口。

廣邦以太谷藥商為主,太谷廣生元、廣生是頭名。因為大部分藥店在廣州都有分號,從事進出口藥材的批發業務,商販的名字都有“廣”字,所以也叫太谷廣邦。解放前的四個世紀,太谷廣邦毒販馳騁大江南北,經營南運土藥和北運山藥的生意,壟斷了近壹個半世紀中國北方進口毒品的供應,在中國毒品流通史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與此同時,太谷廣邦藥商還特別重視中成藥的開發,開發了牛黃安宮丸、玉舒丹丸、九蟾丸、射芎丸等800多種,在我國中藥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民國時期,太谷廣邦毒販在繼續跑南闖北做藥材進出口批次的時候出事了,還大力推銷太谷的成品藥,尤其是龜齡集和定坤丹。民國四年(1915),龜齡集品牌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壹等質量獎,後在農商部國貨展上獲得三等獎,在山西工業展上獲得壹等獎。龜齡集享譽海內外,正如廣生集的掌櫃告誡朋友,成為“滿天飛”,壹度風靡南亞東南亞。於是,龜齡集和定坤丹的銷量大增。大面積推廣的時候,龜齡集平均年產量只有500瓶,丁坤丹300。廣生園鼎盛時期,龜齡集年均產量6萬瓶,丁坤丹2萬瓶。到民國十七年(1928),龜齡集年產量達到7.3億瓶,比光緒十壹年(1885)的廣生圍和定坤丹160萬瓶增長了30倍。並且年產量的80%用於出口。

1948太谷解放後,廣邦藥店在政府的支持下重整旗鼓。恢復生產經營後,廣東和廣生的生產經營迅速恢復。1950,廣豐源北京分公司易風清取得進出口經營許可證,恢復對外貿易。1952後,公司逐步從北京、天津、香港、鄭州、濟南等地撤出人員和資金,全力投入中藥生產。1955,全國開始公私合營,太谷醫藥行業所有藥店開展公私合營。廣東與廣生的公私合營企業是山西省太谷廣譽遠制藥廠,當時隸屬於省輕工業廳。1956年初,廣元行和延齡堂這兩家百年老藥店也被合並為公私合營的“廣譽遠制藥廠”。至此,太谷藥材產業結束了私人商業性質,走上了壹條全新的經營生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