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公司 - 河南省國土資源廳黨組關於加快轉變資源利用方式服務和推動科學發展的意見

河南省國土資源廳黨組關於加快轉變資源利用方式服務和推動科學發展的意見

(郭玉土字當文[2010]第41號)

近年來,全省國土資源系統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嚴格保護資源,努力保障科學發展,積極促進資源高效利用,為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但是,從總體上看,國土資源工作面臨的形勢仍然十分嚴峻,資源利用結構和布局不盡合理,資源開發利用方式仍然粗放,破壞和浪費資源的現象仍然普遍,資源領域壹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資源供給還隱含著壹定程度的風險和不可持續性。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決策部署,進壹步加快轉變資源利用方式,服務和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壹是統壹思想認識,加快資源利用方式轉變

(1)認真學習領會中央、省委和國土資源部的精神。

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任務,強調要推動經濟增長從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向依靠消費、投資和出口協調發展轉變,從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向依靠壹二三產業協調發展轉變,從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轉變。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研討班上提出,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調整、自主創新、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生態文明建設、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文化產業發展和對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省委書記盧展工在省委研討班上強調,要提高認識、加快轉型,堅持發展、加快轉型,註重持續、加快轉型,突出創新、加快轉型,統籌協調、有效運行、加快轉型。國土資源部部長許在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要求,要以構建保障和促進科學發展新機制為主線,把穩增長和調結構有機結合起來,保障發展和保護資源,積極主動服務,嚴格規範管理,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宏觀調控,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全系統各單位、各部門要認真學習領會,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壹到中央和省委、國土資源部的決策部署上來。

(B)深刻理解改變資源使用方式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國土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和重要支撐。節約和集約利用資源不僅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也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今後很長壹段時間,我省人均耕地少、後備耕地資源少、人均礦產資源占有量少、稟賦不足的基本狀況不會改變,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對資源的需求將繼續上升,資源供需矛盾將越來越突出。全系統要深刻認識到,土地礦產資源保護壓力加大,表面上是資源供給總量不足的壓力,實質上是對現有資源利用結構和方式的沖擊,對傳統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的沖擊,是國土資源開發利用領域長期積累的矛盾的集中體現和激化。因此,緩解壓力、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在於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改革創新,通過資源利用方式的轉變來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三)研究落實促進資源利用方式轉變的政策措施。

全系統各單位、各部門要把加快轉變資源利用方式作為當前國土資源管理的重要抓手和重點,認真研究政策措施,抓好落實。要結合“保發展保紅線”工程2010行動,以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突出“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保紅線”主題,積極服務、嚴格規範管理,著力深化土地調控政策,完善節約集約用地機制,堅守耕地保護“紅線”,以土地利用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發展。要把鞏固和擴大地質找礦改革發展大討論的成果與提高礦產資源保障水平的目標結合起來,進壹步探索和構建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新機制,努力在實施深部找礦和綜合勘查、深化礦產資源整合、加強礦產綜合開發利用等方面下功夫。 完善礦業循環經濟體系,保護地質環境,推進企業管理和工作模式創新,不斷提高礦產資源保護、開發和利用水平。

二、加強規劃引導,優化資源配置和生產力空間布局。

(四)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

全面實施新壹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優先推進國家糧食核心區建設、中原城市群等重點區域建設和產業集聚區發展,促進全省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按照國土規劃、城市規劃、產業集聚規劃“三規合壹”的要求,進壹步發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引導和調控作用,合理引導生產力空間布局,引導區域經濟、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方向,引導、規範和保障各類項目建設,優化不同區域土地布局,促進生產要素向重點區域、重點產業帶、產業集聚區和中心鎮集聚。城市、鎮、交通、水利、能源、旅遊和生態建設規劃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地規模和空間布局。

(五)協調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和利用。

積極爭取國家早日批準實施《河南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8-2015)》,加快省縣兩級礦產資源規劃編制。堅持開源與節流並重,開發與保護並重,進壹步加強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工作,提前部署重要礦產資源勘查;積極推進省部合作,加快實施《河南省地質找礦總體規劃》,實施“6139”地質找礦計劃;堅持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經濟社會發展布局相結合,立足省情促進礦業經濟健康發展;統籌“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立足本省,廣泛開展礦產勘查開發對外合作;堅持礦產開發與環境保護相統壹,正確處理礦產開發與其他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和相關產業的關系;堅持宏觀調控和市場配置資源相結合,使礦產勘查開發有序進行。

(六)科學規劃土地空間開發利用格局。

充分利用省部合作平臺,加快編制中原城市群國土規劃,統籌全省土地利用、城鄉建設、能源、交通、水利等空間規劃,統籌城鄉發展,調整優化產業布局,調控資源供給總量和結構。到2020年,規劃區土地資源和土地空間得到合理配置,形成土地開發利用功能明確、土地空間結構趨於合理、城市群核心層、緊湊層和輻射層實現良性互動的土地格局,城市群要素集聚、輻射帶動、自主創新和整體競爭能力顯著增強,區域生態環境和城鄉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第三,深化資源調控,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

(七)實施差別化土地供應政策。

按照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合理調控各具體項目的供地總量、布局、結構和時序。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土地供應政策,堅持分類指導,有保有壓,優先保障省政府確定的重大產業升級項目和低碳經濟產業用地,積極保障城市重點新區、產業集聚區、保障性住房、社會事業、民生工程等重點項目用地需求。嚴格控制項目用地前置審批,堅決遏制“兩高壹資”、產能過剩和低水平重復建設項目,加大淘汰落後產能力度,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和節能減排。探索工業用地價格、出讓年限和建成投產後產出效益有機結合的方法,對符合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方向的用地,在價格、租金、供應順序等方面實行不同於壹般項目用地的供應政策,進壹步增強土地調控的靈活性和針對性。

(八)規範房地產用地供應和監管。

科學編制並嚴格執行住房特別是保障性住房用地年度供應計劃,合理確定住房用地供應總量和結構,確保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和自住型中小套型商品房建設用地不低於住房建設用地供應總量的70%,嚴格限制低密度、大戶型住房建設用地供應,嚴禁向別墅項目供地。規範商品房用地出讓,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和統壹、規範市場建設的要求,堅持和完善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加強房地產用地監管,落實住房用地竣工驗收申報制度,加強住宅用地開發利用動態監測,加強房地產用地特別是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後監管,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九)加強土地收購儲備和市場監管。

在堅持政府主導、集中統壹的前提下,將城市存量建設用地和其他依法列入收購儲備的土地納入土地收購儲備範圍,增強市縣政府的土地調控能力。各地要根據經濟產業發展需要,按照國土資源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土地儲備管理辦法》的規定,科學制定土地收購、儲備和供應計劃,適時適度調整土地供求總量,調整用地結構,調控土地供應價格,引導投資建設。探索產業集聚區工業用地儲備制度,通過各級土地儲備機構,通過適當的基礎設施對產業集聚區新增土地進行開發整理,盡快形成工業用地條件,優先保障符合產業導向的高新技術產業項目或投資項目,努力緩解部分產業項目用地急、征地時間長的矛盾,逐步改變“土地跟著項目走”的被動局面,形成“土地引導項目”的良性循環。

(十)深化重要礦產資源開發整合。

認真落實《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壹步推進礦產資源開發整合的意見》(辦[2010]25號),以煤、鋁、鐵、金、鉬、鎢、銅、鉛、鋅、銻等礦種為重點,深化資源整合,進壹步提高礦產勘查開發的規模化和集約化水平,加快礦產資源開發。在保護礦業權人合法權益的前提下,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采取兼並、收購、重組等多種方式,對已設立的礦業權進行深度整合,使礦業權設置滿足壹體化勘查和規模化開發的需要。合理設置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準入條件,適當提高企業在註冊資本、生產能力和技術經濟指標等方面的準入門檻,探索建立淘汰退出機制,努力提高礦產開發規模效益。

(十壹)建立重要礦產資源儲備制度。

按照摸清家底、超前先行的原則,政府將投資對鉬、鋁土礦、煤炭、天然堿、深覆蓋、低品位鐵礦等重要礦種以及稀土、鈾等稀有礦種進行地質勘查,形成壹批重要礦點並納入保護區。有序保留國家投資的重要礦產地、禁止勘查開采區的礦產地、技術條件不成熟、開發利用不經濟的礦產地和需要總量控制的礦產地。根據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市場供求狀況,有計劃地出讓儲備礦產地,有效調節市場,確保資源供應的安全性和可持續性。

四是創新利用方式,積極構建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體系。

(十二)加強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指導。

按照節約用地、集約發展、合理布局的原則,嚴格控制城市用地規模,積極采取措施鼓勵和引導緊湊城市建設。按照價格反映稀缺性的原則,努力將土地利益調節機制具體化。壹方面,新增建設用地的獲取、使用和保有成本會增加;另壹方面,積極拓寬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渠道,加快推進以內部挖潛為主要特征的節約集約用地“倒逼”機制。對已批準但未征用的土地,依法依規調整建設用地位置,充分利用;加大對已征未供未用土地的清理和處置力度,調整土地用途。研究建立土地利用狀況、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制定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和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增長新增建設用地消耗考核辦法。重點加強產業集聚區節約集約用地考核評價,將結果作為產業集聚區用地指標分配、擴容和升級的依據,依法依規將產業集聚區建設成為節約集約用地示範區。

(十三)大力推廣應用先進節地技術。

嚴格執行用地條件和標準,堅決制止城市建設無序擴張,禁止建設脫離實際需要的寬馬路、大廣場、綠化帶,限制低層建築,合理提高城市建築容積率。積極研究政策,鼓勵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加大多層標準廠房建設和使用力度。對於建設多層標準廠房的項目用地,應優先解決用地指標;需要使用標準廠房的建設項目必須進入標準廠房。

(十四)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

完善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綜合利用率等技術經濟指標體系,推廣應用礦產綜合開采利用技術,鼓勵貧富兼采、綜合回收。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將產業鏈延伸和高附加值後續產業發展作為儲備資源配置的重要條件,支持省級骨幹煤炭企業、重點氧化鋁企業、鉬企業等深加工產業發展或聯合發展,鼓勵發展礦業循環經濟。積極推廣節能減排先進適用技術,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推動資源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五、搞好統籌協調,促進城鄉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十五)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

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認真落實政府負總責、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全社會廣泛參與的耕地保護* * *責任,強化考核、監督和獎懲。嚴格耕地占補平衡管理,努力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基礎建設,將基本農田保護圖在省、市、縣、鄉四級入庫備案管理,逐級分解基本農田保護指標,落實到圖、地塊、村組、農戶,確保全省基本農田保持在654.38+0.01.7億畝以上。

(十六)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

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建設規劃,整合使用各類土地專項資金,努力聚合其他涉農資金,統籌協調農業土地整理、農村建設用地整理、荒地復墾、未利用地開發等各類活動,積極推進“千村整治”試點,探索新形勢下保護耕地、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新途徑。加快實施土地開發整理提速工程,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加快南水北調渠首及沿線重大土地整理項目建設,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探索創新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機制,鼓勵有實力的國有地勘單位參與土地開發整理。

進壹步提高工程質量。加大清理農村閑置土地、荒地、廢棄地和低效用地的活力,充分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政策平臺,為產業集群建設和縣域經濟發展提供用地空間。

(十七)加大地質環境保護力度。

全面落實礦山地質環境恢復保證金制度,明確礦山企業恢復責任和義務,監督檢查礦山企業開展工程管理。對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力爭進壹步加大財政資金投入,用於歷史遺留、無責任主體的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恢復。重點治理城鄉居民區周邊、交通幹線可視範圍內環境影響大、社會各界關註度高、治理後社會生態效益突出的連片示範區,在5至10年內改善全省礦山地質環境。

六、推進改革創新,努力提高保障科學發展的能力。

(十八)進壹步完善土地預算制度。

根據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產業政策、土地供應政策和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積極配合發展改革部門做好重點項目遴選工作,科學編制土地預算,努力使重點項目總用地規模與國家下達的我省年度用地計劃指標相適應。按照“限指標保重點”的原則,納入重點項目範圍的建設項目預留用地計劃指標,在批準用地時統壹配置。對符合進入開發區、產業集聚區條件的項目,原則上不單獨選址供地。按照“壹般項目靠挖潛”的原則,鼓勵和引導市縣依靠集約挖潛,解決縣域經濟發展和其他建設項目用地需求。加強對土地利用規劃指標執行情況的跟蹤管理和檢查,將未使用的轉用於其他急需用地的建設項目。

(十九)有序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深化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和建設研究,完善土地權屬登記制度,進壹步完善集體土地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發證工作。探索征地制度改革,依法征收農村集體土地,全面實行被征收區域綜合地價,按照同地同價原則按時足額支付征地補償費,妥善安置被征地農民。搞好試點,總結經驗,進壹步規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有償轉讓,加快建立城鄉統壹的建設用地市場。圍繞城鎮化、農村建設、城鄉壹體化進程,研究農民進城後集體土地再利用問題,積極探索農民宅基地變城市住房等新途徑,促進土地資源合理利用。

(二十)探索構建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新機制。

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地質工作的要求,探索各級政府與企業互動,公益性地質工作、地質勘查資金和商業性礦產勘查有機銜接,地質勘查與礦產開發緊密結合,地質勘查與礦業權管理和地勘單位改革發展相協調的地質勘查新機制。緊密結合我省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積極構建以規劃為主導、以礦業權管理為核心、以礦業權準入制度為導向、以礦業權規劃為調整手段的礦業權管理體系,形成部門協作、上下聯動、* * *推進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長效機制。按照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國家、省機構改革的總體要求,因地制宜積極穩妥推進國有地勘單位改革發展,分類指導,盡快出臺改善地質勘查外部環境、礦業權優先配置、成果收益分配、勘查成果獎勵等政策,支持和鼓勵地勘單位探索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

(二十壹)研究落實“兩保壹高”激勵約束機制。

深入貫徹落實《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嚴格保護耕地保障科學發展實現土地高效利用的若幹意見》(豫發〔2008〕44號)精神,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從政策、資金、項目、指標等方面建立健全“兩保壹高”的激勵約束機制,研究出臺“四通”政策的具體措施。即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和全省集中的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使用情況與各地“兩保壹高”業績掛鉤,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分配與各地重點項目建設掛鉤,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分配與盤活建設用地潛在存量情況掛鉤, 並將“兩保壹高”績效與市、縣(市、區)政府年度責任目標考核掛鉤。 通過建立和完善激勵約束機制,進壹步促進國土資源的保護和高效利用。

(二十二)繼續推進國土資源系統轉型。

完善土地、礦產等許可、審批事項網上提交和內部聯審程序,嚴格落實申請材料補正壹次性告知制度,優化審批程序,簡化申請材料,壓縮辦結時限,加強溝通和部門協調,強化行政過錯責任追究,做到合法、及時、高效。加強全系統幹部隊伍建設,繼續推進“兩化兩提升”,突出職能轉變和作風轉變,進壹步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在保護資源、保障發展、維護權益、服務社會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此份抄送各市國土資源局、省煤田地質局、省測繪局、廳屬各單位、廳機關各部室。)

2065年5月26日4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