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公司 - 1942滇西戰役

1942滇西戰役

近代爆發了很多戰爭。妳知道1942年爆發的滇西戰役嗎?下面,我整理了1942滇西戰役相關的知識,希望對妳有用。

滇西戰役的背景

參加人員:魏陳納德、顧寶玉、、龍雲、史迪威、、張文德。

開始標誌:1942年5月4日,侵華日軍入侵龍陵,同時派出54架飛機轟炸無防空的千年古城保山。

end sign:1945 65438+10月27日,在邊境芒右與緬北遠征軍會合。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個?十八?事變,入侵中國東北三省。1937年,制造業?盧溝橋事變?,大規模入侵中國。我們的同胞毅然奮起抗戰。日軍侵占我國大部分領土和東南亞國家後,切斷了我國的陸海交通,阻斷了我國的戰略物資運輸。為了打通陸路國際通道,中國動員了滇西百萬民工,修建了滇緬公路,為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

抗日戰爭第四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太平洋戰爭,瘋狂南下,先後占領越南、泰國、馬來亞、緬甸等地。1942年4月29日,日軍乘虛由唐吉攻占拉祜,以裝甲車為先導,用汽車沿滇緬公路運送快速步兵部隊。5月,占領滇西龍陵、騰沖、松山,切斷西南國際交通要道,企圖進入昆明。5月3日攻入雲南萬鼎,4日占領龍陵。5日上午,他進入怒江匯通橋西岸,如入無人之境。日軍從緬甸入侵龍陵、騰沖時,雲南省震驚,形勢危急。當時雲南工程兵總指揮部已下令摧毀匯通大橋,但敵人並未停止推進,即於當日四五百人渡過怒江上遊,與11軍36師先頭部隊會合。經過三天激戰,敵人大部被殲滅,少數逃回怒江西岸,阻止了敵人繼續東進的企圖,形成了敵我隔河對峙的局面。

滇西戰役的歷程

1942年春,日軍入侵緬甸。應英國政府請求,中國政府派遣10萬遠征軍援助緬甸,重創日軍。4月,戰局逆轉,中國遠征軍壹方從西邊的印度撤出,另壹方回國。日軍以56師6個聯隊,2師1個聯隊,18師1個聯隊入侵西南門。5月3日,萬鼎被提交。4日,芒市被占,龍陵被困,保山被炸。5日入侵怒江,企圖占領保山,入侵昆明,覬覦重慶。在這危急時刻,我保衛了匯通橋,毀橋阻敵。36師1028團向保山急進,給了敵人迎頭壹擊。10日,日軍占領騰沖。怒江以西我領地相繼淪陷。

從5月1942開始,我軍2師、36師進入滕北,隨時對敵作戰。

1942年5月4日,侵華日軍入侵龍陵,同時出動54架飛機,對沒有防空的千年古城保山進行了令人發指的肆意轟炸。5日,日軍前鋒喬裝逼近戰略要地匯通橋,被我守軍有效封鎖。6月5438+00日,日軍入侵邊城騰沖。至此,怒江以西大片農田落入敵手。中國遠征軍第71軍在北起劈柴壩,南至三江口,全長250多公裏的怒江東岸鋪設工事。經過多次對抗,挫敗了日軍東進的企圖,從而穩定了戰局,並與之隔河對峙了兩年。在此期間,預備二師和三十六師先後渡江進入騰沖,配合人民群眾進行遊擊戰爭,多次給敵人以重大損失。

當時壹度成為中國唯壹陸路國際交通大動脈的滇緬公路被切斷後,大量援華軍需物資只能通過美國空軍?駝峰航線?運輸難度大,風險大,保障難。

6月3日1942,敵軍在匯通橋西岸集結1000余人,企圖進犯保山。300余人趕到怒江東岸,36師迅速阻擊,將渡江之敵全部殲滅,使西岸之敵停止東渡。敵人兩次侵江,都被我軍英勇擊退。占領騰沖的敵軍(騰沖於5月1942日10時被敵軍占領)多次試圖渡河東進,均被怒江守軍阻擋,但均告失敗。雲南的局勢稍微穩定了壹些。

1943年3月,六萬中國駐印軍隊,壹邊修路,壹邊打擊緬北之敵,也大獲全勝。

1943年5月後,36師在怒江西岸騰沖南北夾擊,乘虛而入,屢破強敵,多有斬獲,給敵以沈重打擊。

1943、10年10月下旬,為奪回滇緬公路的控制權和使用權,中國遠征軍在印度的六個師與英印軍隊聯合向緬北日軍發起反攻,取得初步戰果。

4月1944,17,充實加強後的中國遠征軍制定了渡江計劃。魏隨後率總指揮官在保山馬王屯設帳,調集並指揮第十壹、十二軍16師,向遠離兩年之久的頑敵發起了致命的進攻。

從1944年5月到11年5月,霍壹章率領第二十右翼軍強渡怒江,攻打高黎貢山,然後經過四十多個日夜的浴血奮戰,終於在9月1944日收復了邊陲重鎮騰沖。戰鬥持續數百場,全殲龜縮在滕荊全境的日軍6000余人。

65438年5月22日至0944年5月22日,宋希濂率第11左翼軍西進,發動松山戰役,以其慘烈的戰況震驚了全世界。

1944年夏,我滇西遠征軍協同駐守緬北的印軍進攻。衛司令員下令:以第20軍(總司令霍宜章)為右翼,率第53軍、第54軍、第2預備師、第36師向騰沖挺進;以11軍(宋希濂總司令)為左翼,率2軍、6軍、8軍、71軍和新28師向龍陵進發。5月11日,右翼軍隊強攻怒江,攻下高黎貢山所有重要關口。他們戰鬥了9天。進攻部隊在天氣惡劣、地形險峻的情況下奮戰十多天,日軍根據險情構築基地,迫使敵人潰逃,防守騰沖。敵人利用騰沖加固城墻,修築堡壘,城旁防守。我右翼部隊於8月2日開始圍攻,經我軍40多天苦戰,至9月14日,殲滅頑抗部隊2000余人,收復全城。

6月1944日,滇西11集團軍渡過怒江,向龍陵推進。6月10日,拉蒙、鎮安、龍陵三縣相繼被攻克。後來騰沖、芒市集結余部反擊,但敵人松山尚未攻占,後方道路斷絕,補給未續。6月中旬,左翼軍放棄龍陵縣城,轉戰松山、湘大、平甲等地對敵。

滇西戰役的結果

1944年9月7日攻克嵩山主峰,創造了中國抗戰史上3000余人守敵無壹逃脫的輝煌戰例。接著,本部沿滇緬公路進攻,擴大戰果:6月3日收復龍陵165438+隨後芒市、佘芳、萬鼎被攻占,從騰沖收復的壹支兵馬被抽調加入龍陵,2月3日被封鎖釋放1。

1945 65438+10月20日,柯畹町,1945 65438+10月27日,中國遠征軍與進攻緬北的駐印部隊在萬鼎附近的芒友會師。至此,滇西淪陷區全部收復,滇緬、中印公路順利開通。至此,歷時8個多月的滇西反攻戰役取得全面勝利,共殲敵265438+萬余人,收復了滇西全部失地。

滇西戰役的歷史意義

滇西戰役歷時8個月16天,殲滅日軍22600余人,我軍傷亡64860余人。滇西反攻經過8個月的艱苦戰鬥,收復了騰沖、龍陵、松山、芒市、佘芳、萬鼎,打通了滇緬公路和印度經緬北到中國的國際運輸通道,使大批卡車可以裝載盟國的大量物資,通過中印公路全天候運入內地。與此同時,印度在高速公路沿線安裝管道,向中國進口大量汽油。因此,滇西反攻是壹個偉大的勝利。

滇西抗戰樹立了殲滅日軍的榜樣,開啟了光復國土的先聲。中國人民深受鼓舞,盟國也很興奮。滇西人民貢獻很大。僅保山就出動了20多萬名原農民工修路、建機場、築工事、運口糧、送彈藥、擡擔架,犧牲了24600多名農民工。其中,保山縣新增男性2萬余人,貢獻農民工1542萬余個工作日,死亡農民工3850余人,出動騾馬119萬余個工作日,馱運牛32萬余個工作日。牛、馬死亡5900余頭,供應軍糧大米3580萬公斤,馬飼料445萬公斤,豬肉牛肉23.2萬多公斤,其他物資不計其數。

海外華僑熱愛自己的國家和家鄉,為國家的災難貢獻自己的金錢。南洋華僑領導陳嘉庚,組織3000多名華僑機械師回國運送抗日軍需,1000多名機械師為國捐軀。緬甸保山華僑領導梁金山,動員華僑,捐資修建匯通橋,捐80輛汽車,搶運抗戰物資。

1.滇西戰場是中國抗日戰爭三大基本戰場之壹。

長期以來,在抗日戰爭研究中形成了壹種思維定勢,即中國的抗日戰爭是由敵後和正面兩個戰場組成的。政治上,

駝峰航線

總的來說,這種劃分體現了抗日戰爭雙方的分工,也符合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抗日戰爭的軍事格局。但值得註意的是,中國抗戰的軍事格局,以太平洋戰爭爆發為界,在全局上發生了重大變化,普遍堅持的兩個戰場的觀點已不能反映變化後的新的軍事形勢。

19411二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戰爭,出兵緬甸,在中國西南滇緬方向開辟新戰場。中國被迫在現有的敵後戰場和東部戰場(即抗戰以來形成的現有戰場)之外,投入大量力量到新的西南戰場來應對危機,從而形成了三個基本的作戰區域,或者說三個基本的戰略方向。之所以如此確定,是因為新的西南戰場具備了壹個獨立的戰略方向應該具備的所有特征。在空間上,西南戰場與之前已有的兩個戰場分開,保持相對獨立;從敵人的構成來看,東邊兩個戰場都是對抗日軍的中國派遣軍,西南戰場面對的是隸屬於日軍南方總軍的緬軍;從威脅程度上來說,中國大後方面臨著比東部戰場更直接、更嚴重的威脅,西南方向成為中國最痛苦、威脅最大的方向。在戰略任務分工上,敵後戰場負責擾亂日軍戰略後方,牽制和牽制日軍,東戰場負責阻止日軍西進,從東面保護大後方,西南戰場負責維護和連接中國最重要的對外通道,從西南方向直接守衛大後方。

鑒於此,我認為西南(包括滇西)戰場雖然形成較晚,但自形成以來,已成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另壹個基本戰略方向,也是繼1942之後中國抗日戰爭的壹個主要戰場。中國在這個新戰場上的成敗,已經直接關系到抗戰的大局。

二是滇西是維護西南國際大動脈的必爭之地。

眾所周知,日軍速戰速決的企圖被打破後,改變了戰略方針,改為持久圍攻。最重要的措施是切斷中國的國際通道,形成對中國的戰略包圍,從而逐步扼殺中國的抗戰。於是,從1938開始,日軍先後攻占廣州、汕頭、海南島,向印度支那進軍,關閉了中國除滇緬公路以外的所有對外通道。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維護滇緬通道成為中國軍隊最重要的戰略任務,中國仍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派遣遠征軍赴緬作戰。不幸的是,1942年5月,日軍終於入侵緬甸和滇西,切斷了對中國抗日戰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西南國際大動脈,最終完成了對中國的戰略包圍。由於滇緬公路的損失,大量來自北美、大西洋和印度洋的物資滯留印度,無法在抗日戰爭中起到為中國輸血的作用。為了解決中國抗戰的燃眉之急,盟軍不得不開通駝峰航線運輸物資。並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毫無疑問,抗戰中中國的孤立和西南國際通道的封閉必須打破。正是由於這種戰略上的極端重要性,自滇緬公路被切斷後,中國和美國等盟國將這條貫穿中國的西南大動脈再次提上日程,而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的投入是最大的。中國遠征軍和美國機械最精銳的新軍都被放在這裏。後期中國抗戰資源的利用首先滿足了這場戰爭的需要,中國的戰略反攻也首先指向了這壹點。這些都充分說明,包括滇西在內的西南戰場,的確是中國抗戰的戰場。

第三,滇緬反攻是中國正面戰場戰略反攻的開始。

中國在抗日戰爭中是否有戰略反攻,是史學界由來已久的爭論。不僅關系到戰略反攻本身,也關系到對中國在抗戰中地位和作用的認識和評價。滇西抗戰的地位和作用也與此直接相關。如果肯定滇西抗戰存在反攻,而且是影響抗戰全局的戰略反攻,那麽滇西抗戰的歷史地位將大大提高。

1943期間,亞太對日戰爭出現有利局面。美軍轉入太平洋全面反攻,日軍顧此失彼,節節敗退。為了應對太平洋對日本的進攻,地處大陸的中國也在積極部署反攻,西南戰場被列為反攻首選。之所以這樣選擇,壹是要打破日軍的戰略包圍圈,打通對外渠道,獲得大量對華援助物資,為最後階段的對日作戰準備物質力量;第二,我想利用這次反擊,從根本上解除中國大後方面臨的直接威脅,為下壹步集中力量在東部戰場作戰創造條件;第三,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東線戰場日軍兵力強大,靠近日軍的戰略後方,很容易得到關東軍和日本的支援。如果中國軍隊在西南戰場側翼威脅解除之前貿然將反擊指向東部戰場,失敗的風險很大。西南戰場位於亞洲大陸戰場的最西端,遠離日軍的戰略後方。日軍很難投入戰略機動力量,物資補給也很困難。而且這個戰場上日軍兵力相對有限,要分別對付印度、緬北和滇西。因此,中國軍隊在這個戰場上贏得反擊的機會更大。

基於上述考慮,中國與美、英等盟國決定,中國駐印部隊先反攻緬北,然後中國遠征軍西進雲南西部,連接中印大動脈,再與盟國壹起收復緬甸全境。為此,中國將最精銳的部隊集中在西南戰場的反攻作戰上。1943 5438+00年6月,中國駐印度部隊率先從印度進入緬北,次年5月,中國遠征軍渡過怒江。中國兩軍對攻,對盤踞在滇北、滇西的日軍發起猛烈攻擊。到1944年9月,中國反攻軍攻克了孟珙、密支那、騰沖、松山等日軍要點,為西南戰場大反攻奠定了基礎。此後兩軍東西交叉,以毀滅性的力量奪取了龍陵、芒市、舍坊、萬鼎、八莫、南坎等地,並於1945+10月在中緬邊境與芒種會師。

在中國戰場上的第壹次大規模反攻中,中國* * *投入美軍機械師21個(包括駐印5個師和遠征軍16個師),連續進攻15個月,前進2400多公裏,當面徹底擊潰日軍第33軍,殲滅日軍18。

第四,滇西緬北反攻勝利對抗戰大局的影響和作用

中國軍隊在滇西、緬北的勝利,不僅實現了直接的戰略目標,而且對抗戰大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首先,滇緬反攻前,整個中國處於被日軍圍困的狀態。然而,第壹次世界大戰後,整個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僅扭轉了長期封閉的局面,而且解除了大後方的側翼威脅,國民黨兩面受敵的局面不復存在。原來要分開處理的西南戰場和東南戰場,減少了壹個,這樣中國就可以把原來用在西南戰場的新生力量東移。這種縮短戰線、集中兵力的結果,無疑對1945轉向東線戰場的反擊十分有利。

第二,中國反攻的力量大大增強。資料顯示,滇緬反攻勝利前的1943和1944兩年間,駝峰對華援助總量僅為316800噸。中印公路建成後,僅7個月就進口了50萬噸戰略物資,平均每月7萬多噸。對華援助的湧入促進了中國尖端兵團的形成。再加上從西南戰場歸來的幾十萬勝利師,中國軍隊的作戰實力有了質的飛躍。

正是因為以上原因,中國在1945年春制定了桂柳反攻計劃,開始將反攻矛頭指向長期被動的東方戰場。1945年4月,日軍以5個師的兵力入侵枝江。國內無後顧之憂的中國軍隊,在美國新裝備的補充和西南戰場歸來部隊的參與下,於5月初開始大規模反攻,全線擊潰日軍,取得湘西會戰的勝利。日軍驚呼:中國軍隊煥然壹新。由於中國軍隊的強大戰鬥力,東線戰場的日軍和中國派遣軍被迫轉向戰略收縮。中國軍隊抓住機會乘勝追擊,先後收復南寧、柳州、桂林,挺進中越邊境,切斷了侵華日軍與其南方部隊的聯系。

總之,1945年,長期沈悶的中國戰場發生了變化,變得活躍起來,戰爭的主動權開始向中國傾斜,這壹切都源於西南戰場的勝利。西南戰場,包括滇西,就像棋盤上的要點。壹步不利於全局被動,壹步有利於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