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公司 - 朝陽半地下出事地點在哪裏?

朝陽半地下出事地點在哪裏?

在事故發生地北京匯鑫李楠1號院2號樓外,可以看到半地下室的窗戶。(南方周末記者龐偉/圖)

據北京朝陽消防通報,2022年10月20日淩晨4時07分,119指揮中心接到朝陽壹小區供熱管道事故報警。事故是半地下室供暖水泄漏,3名被困人員中有2人經搶救無效死亡。

165438+10月22日,南方周末記者在事發地半地下室沒有發現任何暖氣管道。負責該樓的供熱管家也表示,事故中的供熱管道不在樓內,而是在樓外。

這起地下室暖氣漏水事故的背後,是北方城市暖氣管道普遍老化帶來的安全隱患。

“都是新分配的大學生”

發生事故的半地下室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匯鑫李楠1號院2號樓5單元。165438+10月22日晚,南方周末記者來到這裏時,半地下室的住戶已經全部搬出。

匯鑫李楠1號院有兩棟樓,都是壹梯兩戶的單元樓,但半地下室的結構與地面住戶不同——地下開成了壹條走廊,走廊兩側是10多平米的房間,還有公廁和衛生間。

每個單元門進去後,有壹個樓梯通往地下,但樓梯處還有壹個防火門。附近居民說,防火門時開時關,大部分時間半地下室的居民都是從5單元的防火門進出。

小區多位居民表示,匯鑫李楠1號院是政府家屬樓。其中壹個說半地下室不是租出去的,是政府的職工宿舍。“我不知道(住戶)是誰,但都是新分配的大學生(畢業生)。”

打開網易新聞查看精彩圖片。

匯鑫李楠1號2號樓地下室,走廊兩側有臥室、公廁、公共浴室。165438+10月22日晚,半地下室的住戶已經全部搬出。(南方周末記者龐偉/圖)

附近壹位房產中介說,附近小區的半地下室,包括匯鑫李楠1號院,都不是小區產權房,也就是說不能住人:“幾年前就清理了,不允許出租。”在匯新裏1號院往西400米的匯新裏小區,有兩位居民表示,他們樓裏沒有半地下室出租。“前幾年還有酒店,後來北京清理了違規的半地下室酒店,現在都空了。”

在出事的半地下室,南方周末記者沒有看到室內的暖氣管道,但唯壹的壹扇外窗玻璃破碎,窗下的墻壁有明顯被水沖刷的痕跡。室內墻面留下的水漬有壹米高左右,天花板上的墻皮正在剝落。

5單元旁邊,室外地面被挖開,管道裸露在外,拉起了警戒線。據北京新聞廣播報道,6月165438+10月21日下午,爆裂的管道被吊車吊出。

南方周末記者致電北京熱力集團朝陽壹分公司負責該樓供熱服務管家。管家說,他負責樓內管道的檢查、更換和維修,事故不涉及樓內管道故障,而是室外管道漏水。

在城市集中供熱系統中,高溫供熱水由熱源廠送出,通過主網送至換熱站。換熱站將水溫降低後輸出,再通過二次管網輸送給居民。

壹位暖通工程師分析,事故發生的大概率是主管道爆裂,市政供熱主管道水溫壹般在95℃左右。但由於二次管網水溫低、管徑小,“住戶暖氣漏水或爆管很少危及人身安全”。

目前無法確認主幹管網是主幹管網,官方也沒有公布事故原因。

打開網易新聞查看精彩圖片。

事件中,半地下室的天花板剝落,窗戶破裂,窗戶下方的墻壁有水蝕痕跡。照片拍攝於165438+2022年10月22日。(南方周末記者龐偉/圖)

翻新速度趕不上老化速度。"

隨著北方進入供暖季,供熱主管道發生事故的新聞頻發:

165438+10月7日,新疆公劉縣壹供熱管網爆裂。當地媒體稱,“供熱公司加大了供熱壓力,壹冷壹熱,管道接頭就爆了。”

165438+10月11日上午,長春市供熱管道因老化爆裂。吉林廣播電視臺稱,“當時現場噴了幾米高的水柱。幸好爆裂位置不在居民區,沒有發生人員傷亡。”

165438+10月14至15,Xi安兩條暖氣管道爆裂。華商報報道供暖面積111萬平方米第壹次受影響,1.4萬第二次受影響。

在北京匯鑫李楠1號醫院發生事故的當天,遼寧本溪的壹段供熱管道破裂。據新京報報道,“熱水噴出十幾米高,熱氣彌漫”,影響供暖面積80多萬平方米。

165438+10月21日,河北邯鄲中華街附近壹條供熱管道爆裂。據極端新聞報道,事發路段大面積積水,行人被燒傷。

165438+10月24日,北京朝陽區又發生壹起供暖事故。據朝陽區政府官網消息,芍藥居二院供熱主管爆裂泄漏,影響21棟、1.200戶居民供暖。

壹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供熱專家表示,供熱管道事故頻發的背後,是管道普遍老化。“焊接接頭、閥門和其他地方容易腐蝕,”這位專家說。“管道腐蝕的問題很復雜,容易形成電腐蝕、化學腐蝕等。時間長了,就會有隱患。”中國城市的集中供熱起源於60多年前。“壹般管網的壽命是30到40年,現在已經到了極限,腐蝕、壁薄等隱患暴露出來。”。

上述專家表示,雖然目前有改造計劃,但由於熱網是幾十年前建的,只有在城市街道更新時才能完成改造,更換速度趕不上管道老化速度。

打開網易新聞查看精彩圖片。

165438+10月21日下午,半地下室所在樓西側地面被挖開,積水被抽幹,管道裸露。(南方周末記者龐偉/圖)

北京建築大學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教授、中國建築節能協會副會長李德英表達了類似的觀點。“現在相當壹部分城市供熱管網使用年限超過30年,出現了異常腐蝕,年久失修。然而,更換管道所需的投資非常大。有些幹線每延米需要壹萬多元,按建築面積算平均每平方米幾百元。”

《北京青年報》報道稱,2022-2023年供暖季,北京城區供暖面積預計將達到9.33億平方米,其中居民供暖面積為6.57億平方米。李德英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目前我國供熱面積加起來有200多億平方米,所以供熱管道的更換只能壹步壹步來。“目前采取的方法大多還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更換和維修故障管道。”

另壹方面,隨著城市的發展,供熱管道的管徑越來越大,有的超過1.4米。大口徑對管材要求更高,但李德英表示,目前的產品和技術,包括閥門和管件,仍然存在很多潛在的質量問題。

此外,維修過程中也存在隱患。李德英說,雖然中國的集中供熱系統是從蘇聯引進的,但歐洲國家在非采暖季大多會采取充水濕保養,管道中的水會減緩管道腐蝕,而中國在采暖季後會排空管道水,這也加劇了氧腐蝕。

供暖過程中,管網壓力不同,部分會超標。集中供熱系統水力失調往往導致近熱遠冷現象。此時供熱單位往往會增加大型循環泵,造成供熱系統超壓運行。“(加壓供暖)的結果是80%的熱用戶過熱,但過熱的居民不會抱怨。這是用很大的代價解決了壹個小問題:彌補了少數不熱的用戶,卻造成了能源的不合理浪費。”

李德英說,在壹個西北城市,供熱管道本身質量不錯,但經常出現爆管現象。後來發現定壓過高,管道經常跑壓。恒壓點的壓力降低後,問題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