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公司 - 反映中國科舉制度的專業博物館

反映中國科舉制度的專業博物館

這是我為妳找到的畫廊。希望對妳有用。

江南宮媛歷史陳列館

中國唯壹反映中國科舉制度的專業博物館。

江南宮媛歷史展覽館位於南京夫子廟金陵路1號。

江南宮媛建於宋孝宗趙昚道四年(1168)。是當時建康縣考校、考政的地方,規模較小。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後,改為鄉試、考試之地,另建縣政考試之地。明朝朱迪永樂年間(1403-1424),江南宮媛重建,規模逐漸增大。明朝永樂十九年(1421)遷都後,南京成為京師,江南宮媛成為鄉試的特殊場所。清代,江寧是江南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宮媛仍是鄉試所在地。從道光年間開始,幾經修繕擴建,到光緒年間,規模之大,前所未有。當時的考生號畬(即考生白天考試,晚上住宿的地方)多達20664個,可同時容納2萬多名考生。清代江蘇、安徽兩省統稱江南省,江南宮媛是江蘇、安徽學生參加鄉試的地方。它與北京的順天宮媛齊名,分別被稱為“南魏”和“北魏”。

鼎盛時期,江南宮媛的範圍東起姚家巷,西至宮媛西街,與夫子廟隔街相望,南至宮媛街,毗鄰秦淮河上的河宅,北至健康路。宮媛的正門位於今天的永和花園餐廳和秦淮劇院之間。正門外,街道東西各有壹座木牌坊(又稱轅門)。正門東西兩側各有壹座石牌坊和壹只石獅,石牌坊上的題字分別是“借明”和“謀國”。正門分三路:第壹門三;第二門是五門;第三個門是“龍門”,左右兩個門,寓意“鯉魚躍龍門”。此時,除了應該參加考試的學生,任何人都不能進入。從“龍門”到明遠樓,此樓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清道光年間重修。這是壹座三重檐的方磚木結構建築,共三層,底部四面磚墻,四個拱門。上面兩層全是木質的,四面都有窗戶,可以壹覽貢院的全景。它是江南宮媛的中心部分和最高的建築。每壹個科研、監督、檢查等外幕官員都在這裏發號施令,負責警戒。樓內有清代著名學者李煜題寫的壹對對聯:“若令嚴,觀士紳蹲伏徘徊,眾將疲;我同月,喜歡這裏的人,盡收眼底。"

明遠樓東西兩側,是壹排排考生號房。樓號是梁代學者周興嗣寫的,但沒有用“天、地、玄、黃”和的“氣”,沒有用易混淆的數字,也沒有用“旱”、“吊”等不吉利的字。建築外墻高8英尺(2.66米),寬6英尺(2米),寬3英尺(1米),深4英尺(1.3米)。每個字號100多間,短字號50、60間,都布置在南邊。樓與樓之間有壹條約4英尺(1.3米)寬的窄巷子,只能兩個人通過。磚墻將每棟建築隔開。大樓裏沒有門。考生坐對位置後,要自備篷布作為門簾遮擋風雨。建築內墻離地壹兩尺(約半米)之間,有兩個磚槽,上面有木板,可以抽動。白天,下板當座位,上板可以用來寫幾個案子;晚上把上盤抽出來和下盤拼接起來,就成了考生蜷縮著睡覺的簡易床。第三天考試,考生都在宿舍,不允許離開宿舍。

明遠樓之外,有壹座木牌樓,後面是最高法院,是監考(監考)等幕官開會辦公的地方。大殿正中,高高懸掛著康熙皇帝禦書“側求君儀”的匾額。堂內有明代名人楊士奇的兩處題字:“數列,兩文相諧;窗簾內外分,接縫不通風。”最高法院的最後壹個地方是警戒廳,它的後門是外簾門,外簾官止於此。

出了外簾門,便見壹池碧石造單孔石橋,名飛鴻橋(今南京市中醫院)。該橋長12m,寬5.5m。過了飛虹橋和花圃,便可到達橫澗堂,這是內幕官(即考官和主考官)審核試卷,決定名次的地方。內外幕官隔飛虹橋,不得越雷池。

在宮媛的四角,有壹座兩重檐的磚木結構建築——瞭望樓,與明遠樓遙相呼應。希拉姆的醫院四周都是高墻,隔絕了外面的噪音。

明清江南鄉試,每三年在各省會(包括首都)舉行壹次,考試分三屆,試點稱為舉人。林則徐任江蘇(蘇州)巡撫期間,先後於1832、1835兩次奉命巡視江南宮媛,改革江南宮媛科舉制度。左任兩江總督時,還在1882擔任江南的“監”。

明清時期,江南宮媛湧現出大量人才。以清代為例,江南宮媛舉行112鄉試。其中江蘇籍49人,安徽籍9人,占全國112冠軍總數的51.78%。明清名人,如吳中四才子之壹的唐寅,《儒林外史》的作者吳,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揚州八怪之壹的,近代著名實業家張謇等,都由此脫穎而出。

1903年,江南宮媛舉行了最後壹次農村考試。隨著西學東漸和新式學堂的興起,清光緒三十壹年(1905),隋唐以來延續千余年的科舉制度不得不被廢除,江南宮媛從此閑置。民國七年(1918),江蘇巡撫齊耀麟與安徽巡撫韓商議後,決定將拆除,改為市場,僅保留明遠樓、恒健堂及若幹房屋。江南貢院死了。

1927年3月24日,國民革命軍占領南京後,明遠樓成為南京總工會的創建地。民國時期,江南宮媛是南京市政府和首都建設委員會所在地。

如今的江南宮媛歷史陳列館位於江南宮媛原址,前有明遠樓,後有致公堂。9月正式對外開放,1989。在展廳門口的明遠樓展櫃裏,陳列著江南宮媛的模型,人們可以從中了解明清江南宮媛的全貌。

明遠樓東西兩側有明清、民國碑刻22處,其中明代6處,清代15處,民國1處,已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壹個禦碑上刻著康熙南巡時寫的《為考》:“才要正,王道更要分。多給好處多抱怨,還自私的聲音難聽。文人向李羅學習,文人敬仰榜樣的情懷。若問生前事,死後名。”這些碑刻為研究江南宮媛的歷史沿革和中國科舉制度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歷經滄桑,江南宮媛原有建築已無遺跡。為了再現歷史的原貌,有關部門按原樣重建了40多棟建築。東面有20棟,以“學、優、升、官”字號排列,每字號5棟,是舉行模擬江南鄉試的地方。國內外遊客可以穿上古裝,進入建築,回答問題。展館根據遊客的測試成績評定名次,頒發獎品和證書。西邊有20棟樓(其中3棟是過道),分為“席、設、餐廳、宴會”。每棟樓裏都有泥塑彩繪考生雕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穿過花道,妳會找到最高法院,它現在是展覽館的主展廳。大廳中央的墻上掛著現代人書寫的牌匾,牌匾下是壹幅巨大的“宮媛錄取圖”,展現了江南鄉試後名單出爐的盛況。四周的墻壁上,主要是科舉制度的建立與發展、考試程序、內容、規則、考官、江南宮媛鄉村考試人數、中得壹等獎後中得壹等獎的人數等史料。大廳內的兩座寶塔上有明代名人楊士奇的題詞,也有現代人的題字。大廳中央長方形展櫃中的“殿試發帖隊列”由65,438+000多個小泥人組成,生動再現了狀元舉人通過考試後馳騁街頭的熱鬧場景。大廳東展櫃陳列著明代狀元趙(1573-1626)的考卷,西展櫃陳列著鄉試中獲得的“好消息”。其他展櫃還陳列著與科舉考試有關的文物和工藝品,如考桌、考試籃、油燈、食品和文房四寶。

江南宮媛歷史陳列館集實物資料和文獻資料於壹體,集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於壹體,寓教於樂,讓國內外遊客在輕松愉快的遊樂中獲得更全面的科舉知識。